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論黨爭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論黨爭

趙頊調頭問蘇油:“這是你想出來的主意吧?”

蘇油沒有正面回答:“‘復行漢禮’,這是秉常親政兩年之後,準備發出的第一個聲音,而且很明顯,就是對母黨外戚的挑戰。”

“而其母黨勢力,必然會加以制止。”

“既然我們的戰略目標是平滅西夏,那麼敵國這樣的局面,我們當然要加以利用。”

“而且鼓勵西夏興行宋制,本來也符合大宋的戰略。秉常想借力大宋,我們也不妨順水推舟。”

“但是陛下,臣還想說另一件事。”

“唐太宗說,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同樣的,他國之鏡,亦可謂‘借鑑’。”

“黨爭,對一個國家的傷害是非常巨大的。”

“而黨爭對西夏的爲害,可能比大宋更烈。”

“因爲那是一個以軍事立國的國家,黨爭一旦爆發,很可能就是內戰。”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我朝自仁宗朝起,也有黨爭的苗頭,臣也希望陛下警惕。”

“劉學士,歐陽學士,司馬學士,前後三篇《朋黨論》,起肇於柳河東《憎王孫》,以君子小人分羣臣,其後樹黨交攻,然臣以爲,皆不可取。”

“理學的觀點認爲,人,其實就是矛盾的結合體,君子小人之鬥爭,始終伴隨一個人內心的一生。”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又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究其意旨,分明是說君子的道德品質,是用來要求自己的,而不是用來要求別人的。同樣,不能拿自己對自己的要求,硬性的去要求別人。”

“你可以以身作則,可以引導教誨,但是不能強行要求。”

“管仲未起之時,貪財無孝,獨鮑叔牙知之。相齊之後,起女閭,用財術,築三歸,樹塞門。是故子曰:‘管仲之器小哉!’而劉勰論其‘竊孝’。”

“從這些上看,管仲無論如何,不可稱爲君子。”

“然孔子也說:‘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劉勰也說:‘蓋人稟五材,修短殊用,自非上哲,難以求備。’”

“諸葛亮鞠躬盡瘁,卒完臣節,爲後世楷模,卻每以管仲自比。”

“柳宗元、劉禹錫,高才絕學,聲名衆望,卻陷於叔文之黨,未足以爲唐名臣。”

“一人之內,盡有君子小人之性,而一黨之中,難道不是君子小人共存?”

“時人多舉君實公爲一黨,介甫公爲一黨,然他們誰不是君子?”

“是故君子內求,不爲外擾。君子固然要親近,小人卻也不是不能合作,纔是正理。”

“君子也是人,小人也是人。小人喜事功,陛下則以事功命之;君子重名節,陛下則以名節約之。庶幾人盡其用,野無餘遺。”

“以朝中諸事論,禮院,翰林,吏部,大理,三司,需清廉高潔之臣,陛下當命君子任之。”

“而如工部,戶部,兵部,需細較錙銖,擅作詭道,坦誠君子,反而不適合。”

“陛下當約束朝中以道德品行,君子小人相攻訐的亂象,方使君子小人,各適其位,而皆有用於國。”

“所謂‘德義未明於朝者,則不可加於尊位;功力未見於國者,則不可授以重祿;臨事不信於民者,則不可使任大官。’”

“君子無事功,亦不見賞;小人不亂法,亦不見棄。則可使介於君子小人之間的絕大多數,有章可依,有理可循,有事可做,有功可立,有位可進。”

“他們纔不至於擔心被貼上這樣那樣的標籤,不用擔心被莫名其妙的罪名胡亂打擊。才能實心任事,不至於首鼠兩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這樣纔是治道之正,否則不管對誰,都不公平。”

趙頊點頭:“明潤將今日這番議論,擬進一篇條陳,容我細讀。”

蘇油躬身道:“是,說到西夏帝后黨爭,臣多嘴了兩句,請郭都統繼續爲陛下解說。”

郭逵心中暗自感慨,所以人家文臣能壓過武臣呢,啥事情都能夠扯出一篇道道來,看來我老郭也得整幾篇文章出來傳世才行。

輕咳了一聲,繼續說道:“如今秉常身邊的輔佐,是李清;而在外的主要助力,則是我渭州正面,保泰軍司都統軍禹藏花麻。”

“此人乃諒祚駙馬,對秉常較爲忠誠。秉常親政之後,禹藏花麻與我大宋暗通款曲,時常遞送消息,同時在邊市貿易當中,也獲得了極大的利益。”

“因此我熟蕃商隊出入蕭關,他也只睜隻眼閉隻眼。與天都山李文釗,似乎也形成了默契。如果我大宋要伐夏,此人可以善加利用。”

“關於西夏的局勢,大致就是如此。除此之外……陛下,要實現我們的戰略目標,還有兩方勢力也必須要考慮。”

趙頊知道:“青唐和遼國。”

郭逵躬身:“陛下英明。”

說完將指揮棒指向河湟之外:“青唐董氈,自我取河湟之後,態度開始反覆,與西夏重修舊好。”

“但是董氈經年長病不起,青唐大政,落在其妻喬氏手中。”

“雖然董氈長子乃是藺逋比,但是喬氏掌控大權的倚仗,卻是其養子阿里骨。”

“喬氏和阿里骨,除了讓藺逋比不安外,與董氈舊臣如溫溪心,青宜結鬼章等,同樣存在巨大矛盾。”

“溫溪心乃青唐邈川大首領溫逋奇之子,溫逋奇在唃廝囉時期立過大功,曾屢敗元昊,後來曾經劫持唃廝囉,又爲唃廝囉藉故誅殺。”

“之後溫溪心爲唃廝囉安排陪伴董氈,董氈長成後獲得青唐權力,溫溪心也出了大力。”

“阿里骨崛起後,溫溪心卻回到邈川,喬氏屢次徵召都不再奉令,去年還與李憲投書,有投宋之意,其結宋自固之心,昭然若揭。”

“但是溫溪心的價值,不如青宜結鬼章,青宜結鬼章乃青唐名將,有智嚢之稱,曾設計殺我開邊名將景思立,重創過我軍,又在之後王韶大戰河湟之時,果斷放棄踏白城,溜得飛快,爲董氈保存了實力。”

“其人忠誠於董氈,雖被阿里骨打壓,但是卻依舊忠勤,沒有如溫溪心那般,離開青唐城。”

“青唐諸部其實關係鬆散,之所以奉行號令,有兩個重要原因。”

“一是羌人重貴種,二是諸部首領家屬和繼承人,多被阿里骨以‘西望燒香’,禮拜董氈爲名,招至青唐城居住,名爲看顧,實爲人質。”

“不過王韶征服河湟的時候,俘獲了木徵,陛下賜名趙思忠,任其爲合州防禦使。因此貴種這一條,我大宋與青唐其實旗鼓相當,大可以加以利用。”

木徵身份更貴重,他可是唃廝囉的長子長孫。

“根據王厚收集的情報,藺逋比就是扶不起來的阿斗。要是能夠讓青宜結鬼章投宋,青唐定然會分崩離析,形成母黨和舊臣劇斗的局面,再加上藺逋比和木徵攪局,可以使青唐這處渾水,更加的混亂。”

趙頊冷冷地說道:“青宜結鬼章,殺我將領的手段我還記得,是先通過虐殺我軍六個伐木的小使臣,這才激怒了景思立。”

“這口氣,你們要我忍?別忘了景思立他們的在天之靈,尚在忠烈祠看着你們!”

第九百九十六章 種山藥的道理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賀蘭石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講道理第四百二十章 衝擊第八百一十七章 元江水師第九百三十二章 舊州第四百章 物盡其用第六百一十一章 富弼返洛第三十五章 產業佈局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樓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大河之威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共做習題第八百九十一章 玩翡翠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準備第三百八十六章 嵬名浪遇第三百三十六章 朝會第一千章 冬蔬菜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覆盤漢滅匈奴第七十七章 蠻部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深夜報捷第八百五十六章 建設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雜貨鋪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喪心病狂的山長們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馬蜂窩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經略六路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夜襲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忽悠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愛讀書第一千零二章 熱鬧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飽線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神宗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複雜成因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蘇軾送東西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喪心病狂的山長們第五十二章 賣魚搭檔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軍器監就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矛盾轉化第四百六十四章 財政赤字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海潮論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謀主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禮物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墳場遊說第四百二十九章 計相學宮第二百七十七章 解試第八百九十九章 軟糖第五百九十二章 縱橫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天賦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遺香第二百二十七章 小張方平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文曆法第八百一十五章 重挫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出擊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打靶第三百七十一章 理論核心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邊子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積極防禦第九百五十六章 蘇詩第二百四十九章 措施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完顏部第四百五十七章 嶲州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咆哮御前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風箏第四百八十七章 鰲山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挽救章惇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自反而縮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錢可通神第七百三十八章 誰剽竊誰第八百一十三章 殉爆第一百九十章 戒尺要開張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兩國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倒繃孩兒第四百八十章 貨物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得計第一百三十章 慘相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延州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謝罪第八百八十四章 議定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急驚風第六百三十六章 課程第二百六十八章 萬姓大集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勸和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對策第五百七十七章 經略第八百七十三章 礦區第一百五十四章 陳慥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死牛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蘇油的背鍋俠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獐子島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不戰而勝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很大宋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彈劾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來錢的路子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失蹤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變人事的另一種解說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堂課第九百七十四章 禽獸不如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夜襲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軍事之外第二百二十七章 小張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