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訪談

bookmark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訪談

開封府肉行的行首徐中正,上界監官劉佐,姚子雪曲,汴京城薛家冰雪老掌櫃也接受了採訪。

徐中正乃是當年請求施行免行錢的牽頭商家之一,真是因爲他,王安石決意推行《免行法》,將政府徵調改爲政府採購。

雖然前期這項措施出現了巨大的弊端,但是被蘇油公開招投標和公示的建議改良之後,免行法當年在汴京算是得到了比較完美的施行。

徐中正的訪談裡就談到了過去:“當年行裡也是被官府的行人輸納之法逼的快過不下去了,才大着破天的膽子,跟王相公申請‘納錢免行’之法。”

“也是咱官家寬厚仁德,允了!”

“納錢免行之後,我們從三畿四輔採買豬羊,就只需要繳納行稅了,行裡邊的日子一下就鬆快了。”

“這次行政,我看其實還是換湯不換藥吧,只不過將這良政,從開封府境推廣開去,在重要的商埠,商路施行而已。”

“老夫是肉行的,以前京中的肉,多是羊肉,後來多了肥豬,嘿嘿嘿,上個月老夫從陝西定了一批牛肉罐頭,還從兩浙那邊定了一船大石首的鯗魚。”

“價格比起年前啊,整整便宜了三成!咱們啊,一定要讓汴京城老百姓們,吃到吃得起的牛肉罐頭,優良海產!”

上界監官劉佐乃是當年市易法剛剛推行之時,寧願虧着自家,不願意盤剝百姓的良心商賈。

當年就虧負市易錢十八萬緡,沒有辦法,乞籍本家日入屋租償官,限二年爲期。

接受採訪的時候,劉佐不由得唏噓感慨。

“當年蒙京中商行同僚們推舉,讓老夫做了開封府市易司上界監官。”

“上界監官幹啥的?你們這些年輕後生怕是不知道了。”

“當時啊,市易司將開封府分成了上下兩界,老夫就是負責收取上界各家商賈的市易息錢的!”

“本來按照道理,這個數該是個定數,整個開封府城,大小商賈就那麼多,你們說對吧?”

“結果上官不滿意,說數目太少,顯不出新法的好處,要加錢。”

“怎麼加錢?放貸,大放貸!哪怕不是商賈的,也可以放貸!”

“都不想收得回來收不回來,只要市易司賬面上數字好看。這麼搞怎麼行?”

“我們商賈都明白,將本逐利將本逐利,本首先得保住才行是不是?連人家皇宋銀行都不敢幹的事情,他們就有這個膽!”

“聽說市易錢的本金還是官家給的,要我說啊,那些人就是不把官家的錢當錢!”

“老夫沒辦法,都是多年的街坊夥伴,實在是下不去這手,認虧十八萬貫,還被擼了差事。”

“你們別認爲擼差事是壞事啊,那可免了老夫破產之厄,變賣了一些鋪面,好歹支應了下來。”

“可官家的本金就慘了;那些家境赤貧,冒險借貸度日,貪圖一時寬鬆的百姓就慘了;還有家中出了浪蕩子弟的,也慘了。”

“兩年,就兩年,官家虧了幾十萬貫不說,就京中小商賈們那慘樣……嘖嘖嘖……”

“官家仁德啊……幾十萬貫的虧空也認了,汴京城中因此舉得活的人家,起碼近千!”

“這回的新政可就不一樣,這回對了,國朝善遇士大夫,也不至於善遇到任由他們侵吞國庫不是?哪朝哪代,都翻不過這理兒去是吧?”

“再看看成效,這商路一通暢,看這路上跑的,水裡拉的……我們可是從熙寧年間過來的老人,現在這才叫新政!才叫刷新!以前王相公吹噓的那什麼……‘民不加賦而國用足’!”

姚子雪曲,乃是宜賓縣土豪姚君玉,以當地泉水及五種糧谷——粟米、大米、高粱、糯米、蕎子釀造,酒質甚美,送到汴京城,因爲黃庭堅一首詩,打響了名頭。

“清而不薄,厚而不濁。甘而不噦,辛而不螫。”

這酒其實也是眉州新法釀造工藝的普及產品,主要是蘇彌嫌從眉山拉永春露太麻煩,便在宜賓找了一處地方,與當地酒坊合作,用眉山的酒麴和釀造方法,製作出來的。

不過因爲宜賓得天獨厚,那口安樂泉釀造出來的酒水,比永春露更勝一籌,讓蘇彌開心不已,給京中衆位好朋友送了一船。

沒錯,單位是船!蘇彌蘇將軍蘇娘子,還是一如既往的那般大氣!

結果這一船酒,到了京中大受追捧,蘇彌乾脆又發了一船,讓姚家掌櫃親自運送。

姚家掌櫃對着記者們講述了這趟行程:“這可是酒!以往乃是專榷!造酒的都是官酒坊,賣酒那都是劃死了地方的!”

“以往的酒那叫啥?現在回頭看,那叫溲溺!”

“爲啥呢?還不就是官府發賣,當官的管造酒,只管量不管品質,這品質就上不去唄。”

“咱們蜀中之前有些不同,茶,酒都是時禁時不禁的。”

“自打張公按蜀開始,這制度就變了,川峽四路茶酒禁榷二十年,如今再看看什麼局面?”

“咱們家這酒啊,用的是眉州的雪曲,出酒甘冽醇和,講究的是‘中柔’兩個字。”

“二十年前這酒要是入京,那五十貫一斤下不來,你想想啊,從宜賓到開封,走水路的話那是多大一個彎?那得下揚州入汴渠轉到這裡,數千裡地段上多少稅關?”

“揚,高,楚,泗,宿,淮,應天,陳留,開封。光汴渠之上,就有整整九道關卡!”

“就算是三十稅一,九關過完,正好是三成的稅金!”

“這還只是明面上正收的賦稅,而實際上,因爲這個名目,地方官員就有了加賦加稅的由頭。”

“比如關稅之外,地方上還多設了一個門稅,和關稅相等!得,這就好玩了,關門關門,關了門大家都別走道了唄!”

“所以陛下到底英明!新政叫啥?叫做有一說一,說一是一!一成行稅走通關!姚子雪曲這纔在汴京城裡邊賣得上!”

汴京城薛家冰雪老掌櫃的話那就很實在了:“薛家冰雪老街坊都知道,就連宮裡貴人都時常打發中使前來買些,我薛家冰雪,圖的不光是靠生意養活一家老小,更看重一個名聲。”

“薛家冰雪,那是冬日裡邊用泉水凍的,用別家的我就不放心。”

“市易司的人好玩,自家的冰不讓用,非得用他們的,這我怎麼敢?要是宮裡貴人吃出個什麼差錯,算市易司的還是算我薛家的?”

“老漢在中牟有幾十畝田地,有一個莊子,得,伺候不起,乾脆關張歇業!”

“這麼些年,的確對不住好這一口的街坊,千錯萬錯,都是薛老漢的錯。”

“現在規矩改了,老漢纔敢回來,還是敢拍着胸脯告訴街坊四鄰,薛家冰雪還是以前那份品質,要是不如以前的地方,你儘管來砸了老漢的招牌!”

“對了,呵呵呵,如今冰雪又多了一道點心,叫做‘雪糕’,跟果子冰不一樣,軟和的,奶香濃郁,是用北苑監送過來的奶油和南海果醬調製的,老客們多照顧生意……”

如今的蘇油和蕭禧,就由從人牽着馬匹,一人手裡端着個小箬葉盒子,用小木片切着薛家冰雪的新品雪糕吃。

蕭禧邊吃便搖頭讚歎:“酪乳本是我們北地的特產,但是汴京這味道口感……大宋的飲食之道,當真是精美絕倫!”

蘇油卻有些不以爲然:“這玩意兒明明就應該叫冰奶油,這是攪出來的,叫什麼雪糕呢!改天去冰雪鋪子上,告訴他們真正的雪糕該怎麼做!”

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西征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好之樂之第二十八章 玉瓷第五百四十三章 古怪的正確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守制第六百零七章 芭夯兔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建議第九百零七章 各有勾當第七百四十八章 招募第九百二十六章 上香第二十四章 史洞修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僞鈔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照相機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明潤救我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情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氣跑了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進士第九百五十三章 謝表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新詩第八十九章 茭白第六十二章 豆花飯第二百八十三章 謝恩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遺囑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範鎮第九百六十九章 皇帝看大象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大學堂第七百三十七章 兩首詞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第二百四十二章 永康軍第四百二十章 衝擊第五十章 沙金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音第四百四十一章 衆人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探討第八章 肚裡有貨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馬蜂窩第二百六十章 王安石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路途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船設計第九百四十四章 李清第六百四十五章 《金石圖錄》第四百五十四章 渡口鎮第六百八十章 佈置(爲盟主財叔寧打賞加更)第三十章 縣令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閱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樓第九百七十二章 通通不認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兩封信第四百四十七章 巡視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後第五百四十三章 古怪的正確第六十章 仿宋體第四百章 物盡其用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樓第五百一十四章 護送第三百九十七章 運動會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探討第九百八十五章 普遍公平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西城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狙擊手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主意第二百八十六章 爲國考試第四百九十八章 討論第五百二十三章 河鮮宴第七百四十四章 曬鹽場六百三十三章 佞人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島第六百二十二章 公事公辦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媽護井團第五百六十四章 騎兵銃第二百九十七章 致用之學第兩百零二章 燒白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彈劾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總得講道理吧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潛在產能第五百七十八章 出發第七百零九章 下雨了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媽護井團第一百八十七章 代價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統計數字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肅州第七百四十八章 招募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送溫暖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交涉第二百九十六章 遊園會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文討論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沒想到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良謀第三百二十一章 鬧劇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起義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高手和低手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循循善誘第三百一十六章 靈柴第五百七十五章 樞密院第六百九十五章 旱情苗頭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雜貨鋪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飽線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守住了第二百五十二章 拴住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