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商議

bookmark

第一百一十四章商議

石家幾個老頭都領着個六品朝奉郎的虛銜,於是蘇油上前先跟女性長輩打招呼:“小子蘇油,見過安人。”

安人牽起蘇油的手:“哎喲怎麼你手上也有繭子,還比薇兒多了幾處。”

蘇油笑道:“中指上那個,是筆管磨的。”

安人感嘆道:“不容易。鄉里傳說什麼鄧侯轉世,我是不信的,跟我們家薇兒一樣,水磨工夫熬得的本事兒。”

石寬有些不耐煩:“老婆子就知道絮叨,我和明潤還有要事商量。”

安人白了他一眼:“那也先把人認完再說。”

接下來就是團團作揖拜見了,大家族人多,記得蘇油犯暈。

等到見完禮,衆人散去,蘇油才得機會和幾個家主說話。

石寬笑道:“明潤,二林部那裡換得的鹽鈔,我們可都換成了鹽,提煉雪鹽的事情,你看……”

蘇油說道:“這個工序其實不復雜,交給土地廟的孩子們就可以了。對了我聽說眉州也是有鹽的。”

石寬笑道:“川中有鹽之地甚多,但是最大的還是益州路的陵井監、梓州路的富順監、淯井監、夔州路的大寧監、雲安監、永昌監。我們眉州的,只能算是小打小鬧。”

“六個大監,一年提供朝廷的課額,起碼五十萬貫,我眉州的幾口鹽井,加起來也就三萬貫都沒有。”

蘇油笑道:“二林部的鹽鈔,是富順監發出來的,這一路下來運費也不少了吧?”

石寬說道:“正要與明潤商議此事,今年朝廷新政,準備對鹽井實行撲買,有沒有興趣參與一股?”

蘇油訝異道:“這等好事,爲何要分我一股?”

石寬嘿嘿笑道:“你不是管二林部那將軍丫頭姐姐姐姐的叫得親熱嗎?在她那裡,你的面子,怕是比我們四家加起來都大!”

“兩三萬貫的鹽,在我們四家眼裡其實也就那麼回事,就算你將他們都變成雪鹽,也不過三四萬貫而已,我們看重的,其實是——”

“銅!二林部的銅!”

“哈哈哈,和聰明人說話就是省心,你看現在黃銅白銅都能搞了,加工也被你弄得簡單了,因此我們想着自己把鹽井包下,將二林部所供銅料完全吃下!這可是筆大買賣!”

蘇油考慮了一下:“老哥哥,銅料吃進,始終是個嫌疑,我是這樣想的,採鹽沒有問題,那是交易本錢所在。細節上,可不可以直接在二林部境內將銅器加工好再運進來?這樣才能名正言順,堂堂正正地進入榷場,沒有私下熔冶的嫌疑。”

石富說道:“那這黃銅白銅的冶煉之法,怕是守密不了多久。”

蘇油不以爲意:“我們要弄清楚事情的本質,首先我們是要將銅引入大宋,其次是要將我們的產品發賣出去,實際上,大宋銅荒,不管什麼銅都是我們要購進的,所謂黃銅白銅銅器,不過都是添頭而已。”

“再說了,二林部把持商道,我們好比池塘,他們好比溝渠,他們不開閘,池塘裡的水便活不起來。”

“還有就是他們沒有技術,他們的銅要升值,沒有我們的技術可不行,其中關鍵物料和技術,都掌握在我們手裡,比如水玻璃,那是防止礦洞坍塌的好東西,比如衝牀,壓制銅胚的神器,他們是不可能造得出來的,你指望二林部的人能發明出車牀打造絲槓?”

石富一想也是:“那好,到時候我把意思轉達幾家,就照這法子來,二林部,真是生在了好地方啊!還得上趕着讓他們發財。”

蘇油笑道:“資源是別人的,我們就只能提供技術合作,這叫合則兩利。不過對我大宋也不是沒有好處,我們也可以派人跟隨商隊,將西南夷,大理諸多情況地理人文掌握清楚,消息來往及時,也可以避免再出現因謠傳關閉城門的笑話。”

石寬拱手:“明潤這話看出眼界來了,有點達則兼濟天下的味道。”

蘇油笑道:“就是不知道八公放不放我出去,不然我還真想去二林部看看,幫他們看看採礦技術有沒有可以提高的地方。”

石富擺手:“你還是先琢磨那幾口鹽井吧,不然人家銅送過來買不起,那才白白便宜了嘉益兩州的豪商!”

蘇油笑道:“說起這個,我真的很有信心。”

開什麼玩笑,現在一說起鹽業開採就是自貢,殊不知我大眉山井研縣的名頭,就是來自幾口鹽井。

井研是什麼地方?是食鹽產量一度逼得自貢鹽商差點跳樓,最後遊說官府來用鐵水將井口堵了的地界!

想到官府便有想起一事:“可否與州縣商議一下,此次撲買鹽井,也用曲房那辦法?”

這個石寬石富都不是很清楚,待得蘇油解釋一番之後,不由得有些鬱悶:“按產納榷?那我們吃虧不是吃大了?”

蘇油說道:“物理初步裡邊,有個能量守恆定理,人事亦然。花小本錢得來的東西,就很容易被別人花小本錢奪走。只有讓官府,世家,百姓都從這事情裡得到了好處,我們這井啊,纔是鐵打的。不給任何人侵奪的藉口。”

“如果大家同意,我也給大家一個保證,就是各家的收益,不會比現在幾口大口井的純利少!”

世家本來沒有指望着鹽這東西本身能掙多少錢,換來的銅纔是大頭,如今石寬聽蘇油一說,這鹽裡利潤也相當豐厚,不由得訝異道:“賢侄,此事當真?”

蘇油笑道:“當真,不過得先麻煩富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您的馬齒嵌,又該派上用場了!”

這事情商議完畢,石薇早已坐得不耐煩了:“小油哥哥,我們去外面玩去!”

騂騂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無胥遠矣。

朱熹集傳解釋這句:“角弓,以角飾弓也。”那是他不懂角弓中蘊含的科學原理,角可不光是裝飾作用。

中國複合反曲弓是世界弓箭中的一個傳奇,最小的體積得到最大的射擊能量,蓄能系統,防震穩定系統,處處都是前人千年的智慧結晶。

石家的弓箭都是上品,南派弓箭的典型,幹、角、筋、膠、絲、漆,六材的選擇都頗有講究。

光保養就是一個功夫活,石薇牽着蘇油進了廚房,打開竈臺側面一個木箱:“家裡的弓平日裡都放在這裡乾燥保養,這就是我的弓了。”

說完從裡邊取過一把小弓來。

石薇開始給弓上弦,她的小弓是巖桑爲幹,內面貼牛筋,夾以竹皮,裹以魚皮,兩頭夾着水牛角,家裡的弓供奉從選材到製成需要三年時間。

弓弦使用鹿筋撕成細條,裹上絲線製成,很硬,但是又有彈性,絲線在弦上也不是從上裹到下,而是分了三段,平時可以折起來攜帶。

小弓是U字形,上弦的時候要先把U字擘直,再繼續用力讓它變成反曲,單位長度內積蓄的能量非其它弓種所能比。

古人數量統計單位比較混亂,弓力,木船運載量,糧食重量,都是石和鬥,不過其中是有差別的。

同樣的,買牛時的一貫,買馬時的一貫,和買普通商品時的一貫,支付的價格也各不相通,不是行會的人,坑死你沒商量。

這其實也不是宋人爲了誇大或者怎麼樣,只是一種使用習慣,後世連學者掉進坑裡的也不少,以此胡亂評斷。其實那是看書不廣,或者學而不思。

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鐵路第四百六十六章 歐陽修出事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 共情了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改制第二步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消耗戰第七百六十九章 晚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墓誌銘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伐罪第一百零一章 鴨雛第兩百零一章 可龍裡號第二百三十五章 打探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安置第八百零二章 出兵第九百九十九章 小蘇文字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一步又一步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扎堆第二百三十五章 打探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 械鬥第二百五十一章 病癒第八百五十五章 宗兄使遼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又見謗詩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得國第七十六章 在藜將軍第七百六十章 各方反應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大火第九百八十章 大宋該打的仗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御史的正確方式第九十五章 蛋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胡辣湯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絕仕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變人事的另一種解說第七百九十八章 議事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勸和第一百七十一章 陸路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析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許炫富詔第四百七十九章 勸諫第七百二十五章 鉅艦第六百五十六章 建議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再見沈括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複雜性第三百九十一章 樑屹多埋第七百零三章 流民圖第四百四十六章 再次出發第三百八十二章 司竹監第三百六十一章 李老員外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陽書院第三百四十二章 爭論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密諜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饒骨頭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複雜性第四百八十九章 遊玩第五十四章 學習第三百七十四章 河湟變遷第三百一十九章 九鬥碗第九百四十六章 詩案第二百八十六章 爲國考試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河間府第十九章 蘇家第三十九章 棄兒第八百六十七章 龍牙港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咽不下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麻魚第五百五十七章 水利農田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种師道第三百九十三章 橄欖球第九章 風投第七百三十四章 頂級數學家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蔡確的下場第三百四十章 奏對第二十二章 試燒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投誠第三百零九章 計謀被識破第八百三十三章 矛盾(爲盟主mercury11加更!)第四百九十九章 開幕式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大練兵第二百五十章 彈劾第九十六章 衝壓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小兩口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鐵路第一千零四章 撲克牌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金大忠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敲打清醒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逼宮第五百六十四章 騎兵銃第一千八百四十章 坦蕩第七百九十三章 勞動人民第八百八十四章 議定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步槍舞第四百八十九章 遊玩第四百零七章 三打九第三百七十六章 治平騎刀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御屁股長瘡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父子對話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作戰計劃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安答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工藝和技術第八章 肚裡有貨第二十一章 求字第一百三十章 慘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