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小戰

bookmark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小戰

說完將地圖打開鋪到几案上:“如今永興軍路的電報還沒有架設好,電報只到了渭州。”

“渭州情報送達汴京,中間經過洛陽,興洛倉,鄭州三次轉發,只需要兩個時辰。”

“現在環州雖然被圍,但是鎮戎軍的環州形勢奏報,每日尚能正常送達,說明陝西路和永興軍路之間的重要通道青牛川,還在我們的手裡。”

“如果是正常情況,罔萌訛圍困環州之後,首先要做的,就是切斷環州外援的後路。”

說完用手一指地圖:“青牛川出口,環州側後方的大順城,爲夏人所必取!”

“此乃兵家必爭之地。夏人取了,就能扼控我陝西援軍的入口,可以安心攻打環州;如果還在我軍手上,鎮戎軍隨時可以赴援出擊,與狄詠成犄角之勢,反將罔萌訛夾死!”

孫固看着等高線地圖,覺得自己的老花眼有些暈:“那爲何罔萌訛又不取呢?”

蘇油將一份情報遞給他:“罔萌訛乃樑太后的面首,樑太后命他到前線,一來是想讓姘頭得些軍功方便升賞,二來,難說沒有分樑永能兵權的企圖。”

孫固皺眉:“明潤,此等污言穢語,豈可在陛下面前提及。”

蘇油趕緊躬身道歉,然後說道:“樑永能乃夏國名將,肯定也知曉樑太后的意思,於是順水推舟,遣罔萌訛出兵,實則不懷好意。”

“夏人以部成軍,軍隊多以部落同族相集結,根據鎮戎軍的奏報,此次入侵的夏軍,合計兩萬人。”

“而根據平夏城的奏報,樑永能的大部,仍舊部署在葫蘆川一線,帥帳也還在蕭關,根本沒有移動。”

“因此臣估計,環州的夏軍,不過就是罔萌訛的本部兵馬而已,兩萬人,怕是把部族都算進去了。而樑永能所行的,乃是借刀殺人之計。”

孫固問道:“那爲何範純粹和李稷坐視不救?還有高遵裕幕府依舊在華陰?”

蘇油說道:“因爲不值得啊,環州城中如今壯丁不下三萬,勁卒不下四千;城外賈嵓尚有五百遊騎,手下搞不好還糾合了蕃漢勇敢。”

“四月也不是可以因糧於敵的季節,如今戰事已經過了十天,夏人只有五日之糧了,我實在看不出罔萌訛有打下環州的可能。”

“狄詠的人品爲臣所素知,斷不會隱瞞軍情,賈嵓看來也非常聰明,二人裡應外合,臣覺得罔萌訛不但討不了好,搞不好還要折在環州城下!”

“不過今年兩川的麥地收成恐怕要大打折扣,樞密院應當行文三司,命李稷準備糧秣,安撫蕃人了。”

“另外還要提醒狄詠吸取教訓,告訴他那兩個寨子設置得很好,夏人去後需要立即重建,而且軍力要更多,烽燧要設置,斥候要更遠,以便接應。”

……

“快快快!”一隊宋軍在安排蕃漢混雜的人羣過河,朝着前方環州城撤退。

牧人們趕着牛羊,正從三架臨時搭建起來的浮橋和一架主橋上通過。

狄詠帶着軍士們在橋邊守衛。

前方已經出現了夏人的斥候,狄詠抽出騎刀,一打馬:“跟我上!”

本在幫助驅趕牛羊的軍士們立即勒馬掉頭跟上,以狄詠爲基準,很快在奔行中形成了一支鋒矢陣型。

夏人斥候見到狄詠反應如此迅速也嚇了一跳,放棄了正在追趕的那隊百姓,轉身跑了。

狄詠奔至這隊百姓旁邊,發現竟然是一支歌吹隊伍,問道:“後邊還有百姓嗎?”

一個頭上扎着巾帕婦人焦急地說道:“我夫君還在後面,他在掩護我們。”

狄詠一皺眉:“你夫君是哪一隊指揮手下?”

那婦人喊道:“不是,他以前是渭州義勇,跟石娘子打過諒祚的!”

狄詠再不猶豫,對手下招呼一聲:“走,救人!”

這一小隊騎軍繞過百姓繼續北去,婦人看着他們的背影,轉身對隊伍衆人說道:“快,加上最後一把勁,前邊就是環州了!”

狄詠一行人,成行進隊列來到一處山口,就見前方有數十夏人遊騎圍住了一片松林。

夏軍指揮見到狄詠的人數,渾然不懼,喊了一聲,遊騎們放棄了松林中的目標,呼喝着揮舞兵器,朝着狄詠他們殺了過來。

狄詠回刀入鞘,拿起掛在鞍邊的鋼弩,撥馬成與對方以側身相對的狀態,與身邊十多位騎手叩擊發射。

短矢射出,眨眼飛過百步,將對方兩名騎手從馬上射落了下來。

狄詠勒馬減速,身後第二隊十餘騎越出,同樣又是舉手發弩。

這一次戰果要好了一些,對方又是三五人落馬。

如此三輪後,對方已經損失了十數名騎兵,雙方相距已經逼近二十馬步。

狄詠已經再次出現在了隊伍最前方,馬速已經提升了起來,手裡武器已經變作了騎刀:“殺!”

身後騎軍也化作兩隊:“殺!”

夏人斥候指揮完全沒想到這支宋軍騎馬變陣更換武器如此迅速,完全不弱於西夏精銳,眼神一凜,不由得下意識地輕輕勒了一下戰馬繮繩。

就在這時,一支長箭從松林中電射而出出,劃過一道美麗的弧線,從夏人指揮的脖子紮了進去,直接穿透他的脖子,又從肩胛再次扎入人體,最後從肩膀下一點穿了出來。

破甲錐!

血花迸濺,斥候指揮還沒來得及做出任何反應,便跌落到青草茂盛的山坡下。

夏人的陣型頓時一窒,幾個機靈的斥候見首領已失,立即撥馬想溜,剩下的根本還沒有反應過來,還企圖斬殺這隊宋軍當做軍功,出現了一瞬間的混亂。

電光火石之間,狄詠已經帶着雪亮的騎刀,閃入夏人的衝鋒隊伍之中!

馬前六斬!

馬前六斬有兩斬是以騎破步,剩下四斬,都是以騎對騎!

很多人以爲古代騎兵最好的兵器是長槍,其實是一個誤解。

首先是槍桿強度在騎兵對戰的過程中容易折斷,導致失手;其次是槍是點狀攻擊,一旦錯失,就很難再有機會;第三是武器太長,難以控制精準度,遠不如短兵器打擊的準確性高。

除非是重騎密集成陣,否則長槍不用也罷。

比如如今遼人的軍隊,正軍一人,備馬三匹,武器包括弓四、箭四百、長短槍、骨朵、斧鉞、錘錐。

主要依靠的弓箭,長兵器只有一種,短兵器則有四種。

真實歷史上不久之後,夏人中就有建議設置強弩軍以對抗宋軍的,其理由就是“國家用鐵鷂子以馳騁平原,用步跋子以逐險山谷,然一遇陌刀法,鐵騎難施;若遇神臂弓,步奚自潰。蓋可以守常,不可以御變也。”

就是說鐵鷂子遇到陌刀陣,就會受到剋制,如果鐵鷂子使用的是長兵,不至於畏懼陌刀。

《金虜圖經》裡所記錄的女真人鐵浮屠重騎,也不是古代小說裡那樣的怪物,而是“弓力只七鬥,箭極長,刀劍亦不取其快利。”

似乎更加重視擊打能力,同樣沒有說到長兵器。

甚至還有狼牙棒,銅錘,骨朵,鐵鞭,鐵鐗,主要目的都是出於命中率和傷害程度的綜合考量。

其中狼牙棒,銅錘,也並不如演義裡那麼誇張,狼牙棒就是四五尺長的硬木棒,上面嵌上大釘。

銅錘雖分長短柄,但長柄的是步兵用的,騎兵用的銅錘柄長也不過四五尺,錘頭不會超過拳頭大,小的甚至只如雞子大小。

總的來說,就是騎兵武器重量,最好不要超過五斤,才方便騎兵使用。

這麼一來,騎刀的優勢就太大了。

因爲刀這種武器,重心可以設計得更加靠近人手,這樣操控比錘,棒更加靈活。

而傷害程度又因爲刃面的存在得以保證,漸漸成爲所有騎軍的最佳的近戰兵器。

當然對付重甲具裝,騎刀是派不上用場的,但是戰爭是一門綜合科目,光是重騎,那也只有被帶弓輕騎放風箏的命。

有了優良鋼質和優秀設計的騎刀加成,加上狄詠和親衛們高超的武藝,如今直入虎入羊羣,砍瓜切菜一般大開殺戒。

夏人轉眼崩潰,除了數騎狼狽逃脫了宋軍的追射,剩下的全都倒在了這裡。

松林裡騎出了一名漢子,穿着普通的宋朝百姓衣服,坐騎明顯已經受傷。

第四百五十五章 樂於縣第一百六十八章 反撲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島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藥局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咽不下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誕生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 械鬥第六百八十三章 家書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勸和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朝儀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地圖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西征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明潤救我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李清第三百三十七章 家家一地雞毛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冗官第八百一十三章 殉爆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朝儀第八百四十二章 王韶醒了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心理疏導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議政第六百零八章 交流輪訓第五百七十八章 出發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風雲再起第九百二十八章 巡視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官場第五百七十九章 隔斷天都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軍器監就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陽書院第八百七十六章 逃跑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發現第七百章 烏龍第八十章 觀瓷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雄州第二百五十一章 病癒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龜的名字第八十章 觀瓷第八百零六章 火箭第一百二十六章 翊衛仙卿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名臣之後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阻擊第三百四十五章 分析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聖地第七十一章 文理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天選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教訓第四百二十章 衝擊第三百二十六章 佈置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小侯爺第九百八十六章 證物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礦藏第六百七十三章 好消息不斷第五百九十八章 兵變第八百四十七章 請求移民第九百五十四章 突發事件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調防第九百六十七章 王珪的推薦第七百二十五章 鉅艦第二百七十三章 汴京臘月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阿司匹林的藥性第五十三章 訛詐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積欠第四百八十八章元宵節第一百一十五章 相處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雄州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打題第七十四章 混亂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條陳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死牛第六百二十四章 禪師第一千八百零五章 張叔夜第二百零七章 破甲錐第五百零五章 擇術爲先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請客第六百七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八百零二章 出兵第七百零六章 商議第二百四十二章 永康軍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情第四百三十五章 兩宮之意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舊部第十八章 小康標準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體驗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聞捷第九百五十章 商量對策第三百零二章 煙筍排骨第三百六十章 綱領第五百七十九章 隔斷天都第八百九十一章 玩翡翠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舉措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支持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潛移默化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臨終對話第三百七十八章 理學討論第五百一十三章 應變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雄州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經略六路第四百八十一章 種諤的攻略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聞捷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權力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