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無條件

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無條件

兵部侍郎貝中撒辰躬身道:“興慶府積蓄尚多,兵器守具不缺,臣已發給城中十四以上男丁軍器,命上城防守。只是……”

“只是什麼?!”

“只是之前奉皇后旨意,城中搜檢丁壯,合畿輔三州之民,共計十萬生丁,帶去了順州,之後又發了五萬麻魁……”

樑乙埋頹然坐到了椅子中,一臉頹喪之色:“難道真的要出門跪降?”

城防使益麻黨徵一身戎裝,高聲喊道:“如今尚可一戰,臣奉守職,尚有宮衛三千,此時不上城守禦,猶待死宮門也?”

益麻黨徵是青唐董氈的弟弟,董氈重新倒向宋國之後,家樑就一直在做青唐的外交工作,梁氏以官爵啖董氈父子,拒不受。而黨徵心慕之,於是乘間投奔家樑,走投夏國。

梁氏得益麻黨徵大喜,不過也沒有放他回去,而是以宗女妻之,封駙馬都尉,一步步混到了興州城防使。

又聽益麻黨徵說道:“城外尚有十數萬百姓,能逃到這裡來的,都是心向大夏的忠心之人,也是捷力之輩,不如放入城中,點選可戰,不是立刻多出數萬兵力?”

經略司正聽嵬名謨鐸立即說道:“城外之人,焉知沒有宋人細作?盡入城中,萬一作亂如何?”

益麻黨徵不耐道:“作亂,有劍耳!如今事急,頭痛當醫頭,腳痛當醫腳。如果宋人兵臨城下,迫他們附城,則是瞬間多了十數萬攻城之軍!”

樑乙埋猛然一驚:“有理!趕快開放城門,先放百姓們進城!”

益麻黨徵拱手去了。

馬院承旨嵬名理直一直在沉吟,這時候試探着問道:“宋軍來勢洶洶,口口聲聲,所爲者不過是陛下。要是……要是太后宣旨撤簾,還政於陛下……是不是,就可以搪塞一陣,至少讓宋人不站在理兒上?”

樑太后看了他一眼:“朕也不是好權之人,如今大權不是也都交給皇后了嗎?要還政,也得要有政可還纔是。”

嵬名理直趕緊說道:“不過就是一個名目而已,宋人也搞不清楚我們的蕃官稱謂,丁努、呂則、芭良、昂聶之類,大不了就給梁氏諸臣換個稱呼而已,其實還是該幹啥就幹啥。”

“太后也只是下詔還政,只要陛下週圍都是太后的人,相國還在,和以前,不還是一樣的嗎?”

禮部侍郎張聿正說道:“正是此理,而且宜早不宜遲,靜州到此不過四十里,旦夕可至,危機迫在眉睫。”

御史樑阿格說道:“要是宋人堅持要誅我梁氏滿門呢?”

張聿正說道:“沒有這個道理,宋人律法森嚴,梁氏有太后與皇后之尊,不容加刑。”

“宋國《刑統》,罪至重者,乃謀反、謀大逆,獲其罪者,父子十六以上皆斬,不及親族。”

“因此其法典之上,是沒有‘族誅’一說的。”

“若太后及時還政陛下,發國書與大宋益西威舍,以其仁慈之性,必當約束諸將,不會大興殺戮。”

諸臣議論紛紛,又說要和的,有說要戰的,莫衷一是。

經略司正聽嵬名懷逋說道:“禍在眉睫,而援軍尚遠,就算虛與委蛇,亦要熬到兩路大軍回援。”

“於今之計,只能一邊與宋人訂立城下之盟,一邊發使臣讓遼國救援,並令兩路大軍回師勤王。”

“還有,將河西割讓給董氈,告訴他脣亡齒寒之理,如果夏國沒了,下一個就是青唐。請他斷宋軍的後路!”

就在這時候,之前去開城門的城防使益麻黨徵卻又入殿報告:“太后,大相,樑屹多埋回來了,臣已帶到,正在宮外候旨。”

樑太后頓時擡起頭來:“叫進來!”

樑屹多埋從殿外進來,一見到樑太后和樑乙埋就噗通跪倒,大哭道:“太后,叔父,侄兒回來了!”

樑乙埋問道:“宋人如何能在一夜間冒出這麼多的船舶?屹多埋你可知曉?”

樑屹多埋哭道:“這個侄兒的確不知,侄兒抵達靈州,益西威舍留侄兒在呂家渡水寨相商,那個時候,水寨中空空如也。”

“在考察侄兒乘坐的舟船之後,益西威舍方纔打造船塢,尋來的木頭卻又都不堪用。”

“侄兒每日虛與委蛇,直到有一天,益西威舍來責我欺瞞於他,說他好心同意談判,夏國卻只爲拖延時日,出動大軍出擊應理關。”

“侄兒正自心喜完成太后大相重託的時候,益西威舍卻將我帶上靈州城頭,那時候我才知道,大宋竟然一夜之間變出兩百艘巨舶!”

“不僅如此,侄兒後隨益西威舍一路過來,才發現他們不但有船,甚至還在臨河鎮,架設了一道跨越黃河,能六馬並行,供兩輛巨大的車輛交錯的大橋!”

益麻黨徵點頭:“都管所言是實,臣與入城的靜州百姓打聽,他們也說宋軍在靜州下游十里搭建了一座大浮橋,大軍正源源不斷從對岸過來。”

殿內羣臣神色大變,如果黃河天塹不再可以倚仗,這仗,還能打嗎?

樑屹多埋繼續哭道:“河內之事,興慶府沒有確信,臣至靈州,才知道大局根本無法挽回!”

“我們的估計是錯的!全錯了!我們以爲,樑總管、仁多都管統帶數十萬大軍,就算全軍覆沒,宋人至少也要損失慘重!”

“然據侄兒所見,全然不是如此,宋軍數路番號,依舊齊裝整甲,戰力精強。尤其是他們的灰衣新軍,數月大戰,損失不過數百人!”

“現在宋人也有了鐵鷂子!我們的鐵鷂子,一半覆沒在無定河,一半覆沒在靈州河渠之間,甲具皆爲宋人繳獲,他們裝備成了一支重騎,由劉昌祚統領,稱爲驍銳。”

“就是這支隊伍,結合豹捷、虎翼兩支輕騎,輕取了涼州!”

“太后,大相,這仗,已經沒法打了……”

樑乙埋冷冷地問道:“蘇油是什麼章程?”

樑屹多埋轉頭掃視了一遍殿中的羣臣,竟然沒有一個聲威卓著的將領,心中更是充滿了絕望:“益西威舍說,夏國如今必須放棄一切迷夢和幻想,所有軍隊立即放下武器,停止抵抗,宋人大軍入城之後,夏國朝廷上下,各自靜守家中,聽候處置。”

“大宋從今之後,不會再信任我們。要談,他只和國主談。”

“大宋不會再講任何條件,夏國也不能再提任何條件,必須……無條件投降!”

“如今只有還政於國主,請他出面與宋人商討,拖延時日……”

“拖下去!關起來!”樑太后站起身來,雙手在空中胡亂揮舞,聲嘶力竭地喊道:“我不信!宋軍一夜之間就都變成銅頭鐵臂了?!”

“河內五十萬大軍,樑永能、仁多零丁當世猛將,宋人能沒有付出一點代價?那個蘇油詭計多端,你又被騙了!”

“太后!”樑屹多埋以頭搶地:“侄兒所言句句屬實,宋軍器械火器,實在過於犀利,太后,益西威舍尚在等待回覆,他說如果明日辰時得不到回覆,就要攻打皇城……”

“拖下去!趕緊拖下去!你要不是我親侄子,就憑這番蠱惑,我立斬你於殿外!”

益麻黨徵上前抓住樑屹多埋的胳膊,將他拖了起來,樑屹多埋滿臉是血,還在掙扎:“就算要囚禁侄兒,也求太后派人釋放國主,爭取最後商談的機會!太后三思,三思啊……”

益麻黨徵見樑太后怒氣更加鬱熾,樑乙埋臉色愈加陰沉,輕道一聲:“都管,得罪了。”一掌砍在樑屹多埋後腦,將之拖了下去。

第六百七十二章 承包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後勤到稅收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急驚風第二百二十四章 詩會第九百六十四章 老蘇獲釋第八百章 內奸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折柳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八章 餞行第四十章 生計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九章 試行第六百二十章 利弊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豈止於此第五百七十九章 隔斷天都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復官第一百零三章 鱔魚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一人一顆米第一百三十四章 綠茶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弊病第四百一十一章 最大贏家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自反而縮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惹不起的奏章第五百四十一章 軍器監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宋東方朔第二章 嘴炮堂哥第四百六十一章 換俘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大婚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支持第七百零七章 多少是一點點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微言大義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步兵炮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遼人是傳統第三百零五章 熟蠻第六百二十一章 弊端第三百六十章 綱領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校關於官制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報第二百九十五章 國舅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金殿文元第四百一十三章 勸降第八百三十章 沸騰第九百七十二章 通通不認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威第三百六十五章 馬鹿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又見謗詩第四百九十一章 皇宋銀行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工程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決戰第四百零三章 朝堂的分析第五百二十章 議河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龍山第四百四十一章 衆人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意外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浙風味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奸臣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兩封信第二百一十章 眼鏡第九百二十三章 程氏兄弟第四百九十章 經濟影響力第八百七十三章 礦區說說外官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狗日的章狀元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背鍋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歐陽發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王爵酬之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謀主第一百一十七章 堂哥第八百七十四章 蒲釋馬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兩國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解禍第六十八章 大蘇小蘇第六百零二章自劾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官第四十一章 鐵鍋第九百九十三章 論教育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形勢不由人第四百一十七章 表面上的不利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謀算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邊子第九十七章 劃時代第九百五十五章 枉作小人第四百六十四章 財政赤字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作爲和瞎作爲第六十三章 扎染第四百五十四章 渡口鎮第八百四十五章 南宋第八百二十八章 齊射第五百六十一章 蘇大嘴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目的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官場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謀算第六百一十九章 打仗打出來的新法第三百八十八章 對答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妖師第四百八十七章 鰲山第八百六十五章 蒲珊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良謀第一百零三章 鱔魚第三百一十五章 小油會做官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御史的正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