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駕崩

bookmark

第一千三百四十章駕崩

“一位是我皇叔李文釗,他曾是先王侍講,景宗行夏制之後,他竄身草野,獨抗後黨。他的事蹟我自小便有聽聞,本想着如能真正掌握大權,就請他回來治國,只可惜……”

蘇油說道:“李文釗如今已是朝廷富平侯,右武衛大將軍,靈州節度使。安定河套,朝廷對他寄有厚望。”

秉常點頭:“那就好……還有一位,是白馬強鎮軍司都統制,我的肱股之臣,掌軍治民,皆有建樹——家樑。”

蘇油臉色頓時變得有些古怪。

秉常說道:“聽聞家先生是益西威舍老鄉,還曾有些舊怨?”

蘇油神色恢復正常:“都是無稽傳聞,或者是朝中有小人想要構陷與我也說不定。國主放心,即便是有舊怨,蘇油也不敢因私廢公。”

秉常再次嘆息:“這點我信,聽聞南朝安石相公、惠卿相公,也與益西威舍有政爭宿怨,國公也能相忍爲國,兩次舉薦呂惠卿。”

蘇油也嘆氣:“國主,我家鄉有句老話,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國朝裡邊有些人啊,你是真不想用他,卻又不得不用他。”

秉常想笑,卻又扯動了傷口,痛得裂了裂嘴:“我想南朝很多人心裡,也是這樣評價益西威舍的吧……”

蘇油趕緊跟秉常道歉:“閒聊幾句,本來是想給國主減輕些痛楚,不料反成罪過了。”

秉常已經陷入了迴光返照,輕輕閉上眼睛:“罷了,推薦此二人給你,也算給自己減輕罪衍,爲來生積點福報……益西威舍給我講講大蘇吧,今世彌留之際,也讓我感受一下這世間的美……”

元豐四年十二月,庚子,西夏最後一位國主李秉常,崩於興慶府王宮武英殿。

夏國羣臣接受李秉常遺詔,立年僅週歲的李乾順爲繼任者。

趙頊同情秉常的遭遇,冊封其爲夏憫王,命六路都經略使蘇油以王禮葬之。

同時因爲其弒母大逆之罪,削西夏國封,李乾順降爵爲順寧郡王。

蘇油以平夏大功,升觀文殿大學士,少師,蜀國公。恩蔭扁罐朝請郎、雲騎尉;漏勺朝散郎、武騎尉。

這回蘇油都不敢再給扁罐漏勺推辭了,老老實實三謝之後,乖乖接受。

高遵裕終於按照趙頊的仕途規劃安排,以克復興靈之功,以感義軍節度使加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爲了如今大宋武臣巔峰——使相。

其餘有功之人,盡皆加賞,同時命令蘇油,趕緊解決西夏兩路殘餘大軍遺留問題。

……

順州,大軍軍營。

“他廢不了我。”樑追英看着前來宣讀詔書的嵬名濟和樑屹多埋:“我已有身孕,他叫察哥。”

“這個……”樑屹多埋不禁瞠目結舌:“妹妹你何苦倔強……”

“堂哥不必多說。”樑追英絲毫不讓:“要談,讓益西威舍來談。”

“不是,你這時間算下來……”樑屹多埋還想再說,嵬名濟卻趕緊拉了拉他的衣袖,示意他住嘴。

秉常和樑追英之間,早就有名無實,而且秉常都被囚禁了一年,哪裡有機會和秉常造孩子?

如果不是樑追英說謊,那就是偷情,就是西夏王室的大丑聞!

從營中出來,樑屹多埋問嵬名濟:“這事兒,怎麼弄?”

嵬名濟也很無奈:“回去問問國公吧,我們解決不了,不一定他不行,不然如何是益西威舍呢?”

蘇油這個時候,正在觀慶寺與吉多堅贊見面。

“大師我們終於又見面了。”蘇油端起奶茶:“這是特意從二林帶來的酥油,你嚐嚐用鄧賧牛和印度羊角牛雜交出來的奶牛,所產的酥油滋味相比原來的如何?”

吉多堅贊蒼老的臉上泛起了笑容,笑容中有幾分年長者的慈祥:“佛祖在雪山苦行六年,未能悟道,走出雪山來到平原,放棄苦行而接受牧羊女的奶糜飲食供養。”

“隨從他的五個人見他這樣做,都以爲他放棄了信心和努力,便離開了他,前往波羅奈城的鹿野苑去修苦行。”

“佛祖食畢奶糜,將碗置於尼連禪河中,其碗竟逆流而上。”

“於是佛祖先到尼連禪河洗去了他身上六年的積垢,隨後藉助牧羊女提供的羊奶,繼續恢復體力後,前往菩提樹下禪坐,七天七夜後,證成佛果。”

蘇油問道:“我對佛法一知半解,這個故事,是不是說有些爲了高尚的目的所做出的努力,其實只是一種約束自身的執念?最後會成爲心靈的枷鎖,如果不放下的話,將不得解脫?”

吉多堅贊笑得杯子裡邊的奶茶都溢出來了:“學士用儒家的想法來解讀佛家,卻也是自成一說,不錯,不錯。”

蘇油也笑了,說道:“昨夜入觀慶寺者,多虧大師庇護,蘇油很感激。”

吉多堅贊搖頭:“不是我救了他們,是佛祖救了他們。亂兵幾次來到廟前,有梁氏的,有國主的,最終見到守在廟門前的老僧,施禮而退。”

“而進入廟內的,不管是梁氏的人,還是國主的人,抑或兩不站隊,普通的人,也各自相安。”

“這不是老僧的本事兒,就我這衰朽之軀,能擋得幾刀砍?”

“是他們的心中,還有一點佛光能夠照及的地方。”

蘇油說道:“我想請大師做一場大法事,彌合一下人心的裂痕,如今首惡盡數覆亡,這隻能說是天意,不過天下軍民無辜,四個月下來,二十六郡減丁五十萬,戰爭給人世帶來的創傷,不可謂不深。”

吉多堅贊對蘇油的坦然非常奇怪:“這五十萬人中,沒有一點學士的責任?如何可能心安?”

蘇油說道:“我已經盡力讓自己的戰士保住性命,將我方戰爭的損失降到了最低了啊,四十萬人掃滅五十萬人,大宋只陣亡一萬多人,交換比一比五十,還要怎樣?大師,你不能把梁氏導致的夏人損失算到我的頭上吧?”

吉多堅讚歎了口氣:“秉常都下詔了,學士果真是好手段……但是學士啊,我希望你不要成爲他們,誰都沒有生殺予奪的權力。夏人的生命,也是人的生命。”

蘇油合什:“善哉此言。如果這時候連佛法都不能解救他們的心靈,還有什麼可以呢?儒家的方法,需要三年,我在這裡向大師保證,給我三年,我一定會讓夏人都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和李元昊、李秉常時期截然不同的日子。”

“不過這法子,治緩不治急,此刻人心亟待疏導,便只有請大師相助了。”

吉多堅贊也合什:“那就從一場宏大的法事開始吧。”

蘇油突然哈哈大笑,狡黠地問吉多堅贊:“佛家的教義,在導人向善,給人希望這方面,我一直認爲是有大作用的。但是儒家能讓牧羊女生產出更多的羊奶,讓佛陀成爲佛陀,是不是也算勝在了根子上?”

吉多堅贊同樣哈哈大笑:“牧羊女叫蘇佳達,生在尼連禪河邊,離中土萬里,可不知道什麼叫儒法。”

蘇油再次合什:“行善積德,便是佛法;知仁守義,便是儒家。何言萬里之外便無儒了呢?對了……原來牧羊女也是姓蘇的啊?”

吉多堅贊:“……”

第七百三十一章 手實法第九百六十五章 竇四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惠明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趙煦的聰明第二百九十八章 徘徊太多第二百八十章 寫文章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龜的名字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優待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檯球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尚書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西部大開發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幫助遼國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金大忠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經濟課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好運氣第三十三章 賬本第七百七十六章 夜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下興亡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李清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赴宴第六百三十一章 解釋第七百一十章 爲君之道第一百五十七章 鬥智不鬥力第六百二十章 利弊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頒獎第七百六十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一十七章 表面上的不利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困難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到此爲止第九百七十九章 後勤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名府第三百零八章 熾火的開解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授權書第七百八十六章 沈括的外交第六百六十九章 推演第八百零一章 情報分析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大蘇釀酒第九百四十六章 詩案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發展計劃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範鎮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運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接戰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防遼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請客第四百六十五章 新君舉措第六百二十一章 弊端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思路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反應第五百七十九章 隔斷天都第四百九十一章 皇宋銀行第五百四十八章 叔叔駁侄兒第七百二十三章 鹽戶說說外官第六百九十三章 君臣之爭第一千三百章 評價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飽便飛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祭奠第三百四十三章 建議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發現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浙風味第八百零三章 見面禮第九百六十四章 老蘇獲釋第九百五十二章 對陣第五百四十五章 軍工和三產第五百四十六章 十大罪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八章 餞行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救災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處第七百七十八章 見老鄉第一千零五十章 聖旨第五十五章 老軍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非汝輩可議第九百二十六章 上香第八百九十章 海運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新氣象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止步第七百七十四章 山寨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萬事俱備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大勝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沙子細第六百七十七章 命案第七百二十九章 禰衡第九十八章 千分尺第四十五章 張天師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操典第四百六十五章 新君舉措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賀蘭石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舉薦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小詩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失蹤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舉薦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戰爭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小侯爺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改制的目的第九百五十三章 謝表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大河之威第七百零四章 求退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宰相還是知客第五百六十九章 蘇元貞的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