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居延海

bookmark

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居延海

從祁連山和胭脂山流下來的兩條河流,在河西走廊中部合而爲一,變成如今被稱爲黑水的大河,一路向北,流向大漠裡的巨大湖泊。

那個湖泊,叫居延海,而兩河匯聚之地,有一個古城,那裡就是漢代的張掖。

唐代因爲這裡有甘泉,因此被稱作甘州。

甘州和涼州之間,胭脂山下河流之畔,有一個巨大的草場,如今那個地方叫刪丹,後世中國最大的馬場——山丹軍馬場,就在那裡。

河西節度使的幕府,就設置在甘州,而沿着黑水往北直到居延澤,就是蘇油爲巢谷精心挑選的建牙之地。

這裡的人漢化程度一直就很高,北涼在這裡建都,大力推行漢制,大興儒學,佛學,農業高度發達。

這裡的小米是整個西北最好的小米,黑水兩岸還有許多稻田,黑水稻在後世一直都是宮廷的貢品。

唐代在這裡大搞農業開發,“開置屯田,盡水陸之利,稻豐收稔,一縑數十斛,積軍糧數十年。”

其後因爲西域歷年戰亂,曾經的魚米之鄉,膏腴之地,被漸漸荒廢。

直到元朝,這裡才重新恢復,這裡出產的軍糧,足供整個河西。

馬可波羅曾經在旅途中經過這裡,驚歎此地的富庶。

這裡的礦藏也極度豐富,西夏著名的青鋒鋼,祁連鐵,就產自甘州西南的祁連山麓。

除了最厲害的煤、鐵、芒硝、石灰、鎢、錳,這還盛產金、銀、銅、硫、鉀、鉻、石棉。

可以說,這裡具備如今軍工工業所需要的一切資源。

有馬,有糧,有礦,有商路,立國之資。

這裡會是今後的主要移民地點,有了如今大宋的礦冶開發技術,這裡甚至比涼州還要重要。

要是能有兩支新軍拱衛甘州,以後這裡就是大宋向周圍擴張的大本營。

但是要做到這一步,需要先在這裡安置大量移民,讓圖幹野利兩部高度漢化,起碼得建成戶口兩萬以上的大城,讓漢人在此地佔據絕對的人口優勢,之後纔敢開始展布工業。

蘇油覺得起碼需要持續不斷地進行十多年的移民。

難啊……

事情需要一步步的做,現在已經進入了三月,蘇油要做的事情,是先去居延海幫牧民們分配各自的牧區。

之後便要回來,等待四通工程隊,探礦隊和狼渡馬場遷移過來的優質種馬羣。

明年過渡期後,巢谷必須過來坐鎮,到時候水泥廠和鐵廠應該已經修建起來了,第二步就是建城。

“叔!叔!”懷裡的國樑伸出小手,指着樹林裡一頭大鹿。

巢國棟縱馬而出,舉起手裡的小獵銃,那是蘇叔叔給他的見面禮。

“砰”地一聲響過,那頭大鹿倒閉在了大樹之間。

幾個牧民過去將大鹿擡起,丟到了隊伍後邊的大車上。

巢國棟將槍托豎在鞍上,熟練地將槍栓一扭一拉,一枚小巧的黃銅彈殼嘣了出來,飛向半空。

巢國棟飛快地槍栓復位,一個俯身撈住了落向地面的彈殼,扭頭興奮地向孫能展示:“孫大哥,我做到了!”

孫能笑了:“你小子,這是你馬術厲害,有本事兒別俯身抓住彈殼纔算。就像這樣——”

擡手朝剛剛大鹿倒下的那棵樹射擊了一銃,扣着扳機的右手一翻一抹,又還原成了瞄準的姿勢。

巢國棟疑惑地問道:“孫大哥,彈殼呢?”

孫能這纔將銃放下,把右手攤開,掌心裡邊,擺着一枚黃燦燦的彈殼。

“哇——”巢國棟眼睛都亮了:“孫大哥你太厲害了!”

童貫在一邊吐槽:“那是,你孫大哥爲了練成這一招在軍中顯擺,手掌心都燙出老繭了!傻不傻……”

巢國棟纔不管這個,這一招簡直太帥了:“孫大哥我看看你手上的老繭,咦你這個老繭好圓……”

這回輪到蘇油吐槽了:“哼!那是你孫大哥以前在汴京城當紈絝,被人收拾射箭射的,國棟你可是好孩子,這方面千萬不能學他。”

巢國棟將孫能的手翻過來,果然,手背上也有個疤,正好和手心相對:“誰這麼厲害呀?連孫大哥都打不過。”

孫能翻了個白眼:“呵呵……小棟你要講道理,那人就連你蘇叔叔益西威舍都打不過,我算老幾?!”

蘇油:“……”

居延海一眼望不到邊,如今正是最美麗的時候。

童貫看着腳下豐美的草場:“天啦……這麼大!”

其實這裡曾經經歷過一場殘酷的殺戮,當年樑永能和家樑,率領着西夏鐵鷂子,從這裡開始直到黑山,將漠北的遊牧民族清掃過一次。

不過這鍋都是夏人的,大宋如今再次來到這裡,是帶着和平與美好而來。

到了這裡,再搞什麼一丁百畝就不合適了,一共才十萬帳,在環湖一週都需要走五天的地方,簡直就跟灑芝麻一樣。

蘇油讓圖幹部按照家庭分帳篷,發給了地契,按照後世美國西進運動那樣,跑馬圈地。

如今的居延海可不是後世那種沙漠,黑水的水量還非常充沛,甚至有洪水引發改道,導致居延海會忽東忽西地飄移。

沙漠離湖區很遠,樹木也不僅僅只有胡楊,大量的野生動物生活在大湖的周圍,湖面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候鳥。

這裡還有一座古老的城池,漢代強弩都尉路博德在這裡建造的居延城,直到現在都還存在。

登上城頭廢墟放眼四望,漢代屯田留下的一些水渠痕跡還依稀可見。

一大羣牲畜在遠處的湖區邊棲息,蘇油覺得很神奇:“國棟,那是什麼?”

巢國棟看了一眼:“那是野馬羣。失羣的馬會在草原上蕃息,漸漸成羣,大的能夠有好大一羣,起碼幾百匹。”

“這麼厲害?”童貫都聽傻了:“我大宋馬監以前那苦逼樣……”

蘇油笑道:“河西之地鼎盛之時,蓄馬兩百萬匹,這才哪兒到哪兒?”

說完跺了跺腳:“以後,河西寧夏河南,就是我大宋的馬場!”

童貫笑道:“那是,國公爺撒豆成兵,扎草爲馬的本事兒,嚇不死不順服的蠻夷!”

蘇油搖頭:“這裡是夏國疆域最北端,再北方就是韃靼人。”

“經過夏國前些年的掃蕩,韃靼人已經躲到了烏山之北,等到這裡發展起來後,他們搞不好就會南下劫掠。”

“因此保持軍力是必須的,居延城我們得修建起來,派駐軍隊給圖幹部撐腰。”

“如果韃靼人來用牛馬羊羣貿易,我們歡迎,如果敢來劫掠……”

巢國棟喊道:“揍他們!”

蘇油哈哈大笑:“對,揍他們,揍完還要抓起來,送他們去給我們挖礦!”

圖幹部是經商起家的部落,後來改行從事冶金之後,有了巢谷通過蘇油走私過來的書籍,部落中的文化水平,理工技術水平,算是西北最高的。

族中自有不少明計算,明丈量的人才,分地的事情也不勞蘇油來操心。

反正規矩是定死的,不管大小,都是比照兩浙路摸索出來的魚鱗戶冊方式,地域所有權得到最大的保證。

就這樣,這一帶的空地都還多得不得了。

第九百二十三章 程氏兄弟第七百四十八章 招募第六十八章 大蘇小蘇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文與政第四百五十九章 蘇洵去世第七百二十六章 平家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東川郡第五百九十七章 廣銳軍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又遭彈劾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風向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四百九十一章 皇宋銀行第六百三十六章 課程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一手長刀,一手寶鈔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規劃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交鋒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夫人的擔心第六百零三章 賓化第九百三十六章 遠慮纖圖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兇險第五百三十三章 看圖說話第八百八十五章 聚會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神宗歸位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來信第六十八章 大蘇小蘇第七百九十二章 槍榴彈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敲打清醒第七百八十四章 模式的勝利第三十八章 側跳第四十八章 上表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力諫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衆將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雄州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折柳第二百五十二章 拴住結婚第四百七十三章 生活與生存第一百六十六章 童謠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金明池聊天第七百二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九百四十三章 秉常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九百八十九章 扁罐第五百零九章 道德標杆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邊子第四百三十二章 西方的文明第八百五十三章 吳哥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驗收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新年前的奏報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迴護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矛盾第一千六百章 代筆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搶人第九百五十四章 突發事件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遊說天都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消耗戰第四百六十六章 歐陽修出事第三百七十七章 誠意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內相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軍校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場第九十四章 去勢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密諜第二百七十九章 殿試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鄆州方略第六百五十七章 木徵的逆襲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慘狀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妖師叔祖關於官制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出擊第九百一十一章 奇怪的戰爭第七百三十八章 誰剽竊誰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觀量派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 王師儒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音第五百二十四章 孫能的進步第五百三十四章 刮目相看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探討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吏額第八十八章 娃娃親第七百九十四章 天變應在遼國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御史的正確方式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選擇第六章 雞茸和開水白菜第一百六十五章 第一個承諾第九百七十六章 始皇帝的問題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石府的變化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盤子第二百九十六章 遊園會第六百五十八章 河州復失第一千六百零一十章 新版寶鈔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都艱難第一百零四章 買山第九百三十八章 薏仁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又是交涉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送溫暖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破軍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新宮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小孩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北苑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