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新義之爭

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新義之爭

《新義》,是《周官新義》、《毛詩義》、《尚書義》的總稱,其中只有《周官新義》是王相公親筆,其餘兩篇乃王雱和呂慧卿所作,當初制定的時候就極不嚴謹,乃是介甫公一家之言!

比如《尚書》,當年蘇明潤《尚書祈詢》中提出的一百多個問題,都在點子上,算是開闢了《尚書》辨析這樣一門學問。

到了今天,學界已經漸漸形成共識,其中不少章節,存在改編,刪竄,顛倒,甚至是僞寫等情形。

這些問題,是當時安石公也沒有弄明白的,王雱、呂惠卿就更隔了一層,他們作的《尚書義》,能作爲學校法定教材?能作爲科舉的唯一參看書目?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

《周官》同樣如此,不說別的,就一個《考工記》,能繞得過理工去?

關於音律,尺寸,量衡,參照出土文物就會發現,和今人的理解區別甚大,商周文字考義局如今對這個問題已經作了很多詳盡解釋。

這些進步,反證了王相公的《周官新義》,有很多地方不靠譜。

現在明明問題出在教材錯誤上,卻歸罪到考官的考題正確上,這不叫文過飾非叫什麼?

因爲涉及到蘇轍,蘇油不得不上書闡明立場。

蘇轍的問題,不在於他對真理的堅持,而在於他犯了“程序錯誤”。

國家立《三經新義》爲三經唯一參考書目,並且規定其爲試官的唯一出題科目,那麼試官就理應遵守規定。

如果是教材有問題,考官發現後ꓹ 應當按照正常程序上報,建議朝廷修改ꓹ 就像司馬學士現在所做的那樣。

但是在國家沒有給予明確答覆,下達指導意見之前,一個考官ꓹ 當然必須按照原有規定來執行。

這就叫“程序正確”。

當然程序正確也存在例外,那就是事發突然ꓹ 即將給國家百姓造成嚴重損失的時候,可以從權。

但是出考題ꓹ 明顯不在此例外之列。

所以蘇轍童鞋應當承擔責任。

但是話又得再次說回來ꓹ 蘇轍承擔了責任,並不是意味着他這件事情所體現出來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因此朝廷應當在處理蘇轍的同時,也對他說提出的意見,予以高度重視。

如果《三經新義》有問題,那就應當集合全天下的博學才士共同討論,制定出一本符合大宋標準的“官方版本”《新義》出來ꓹ 作爲考試參考教材。

有問題的部分,要標明有問題;有異議的部分ꓹ 要標明有異議;未定的問題ꓹ 要標明未定。

這是有先例的ꓹ 著名的《史記三家注》ꓹ 便是這樣的體例。

至於考試,只能從已定的ꓹ 無疑義的那些內容中選取ꓹ 這纔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道奏章說白了還是理工“求同存異”ꓹ “實事求是”那一套,但是不能說蘇油的奏章有什麼毛病ꓹ 完全站得住理,立得住腳。

可問題是,如果要照蘇油這個搞法,大家都服氣的“博學才士”,都有哪些?

這纔是真正的問題所在,蘇油第一次將朝廷的博弈擺到了明面上來,而且推出瞭解決問題的新方法——集體討論,求同存異,明確分歧,擱置爭議,照顧多數意見。

趙頊對此頗爲猶豫,主要是他要顧忌王安石的面子。

反倒是王安石上書,提出《尚書義》的問題相當嚴重,《周官義》也有很多地方不嚴謹,這是事實。

他提出一個折中的解決辦法,就是先辦一份報紙,名叫《學報》,只攻學術,不涉政爭,大家都可以投稿,水平高的予以發表,啓發討論,最後趨同。

王安石都認賬,趙頊就不好再堅持了,同意先開一個學報局,點了程顥爲編修,先辦幾期《經義學報》再說。

蘇油再次上書,陛下,安石相公這個法子好啊,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辦個《數學學報》、《理工學報》、《化學學報》、《醫學學報》、《農事學報》、《經濟學報》啊?

嚇得趙頊趕緊按住,明潤我們別鬧好不好?這裡邊好些都是國家機密,先緩緩再說吧……

戊辰,陳昭明上奏,汴京到陳留鐵路改造完畢,第一列火車已經上路,時速最高五十公里,實際運轉時速二十五公里,一次可以帶動十節車廂,運輸貨物五十噸。

陳留到汴京城不過四十里,兩個小時就能一個來回,換成糧食一天能轉運一萬石。

如果提速,還能多一倍。

這個運力在大宋已經堪稱恐怖,但其實也不算是多麼的了不得,因爲畢竟如今從東南轉運到陳留的糧食,平常年歲都高達四百萬石。

像去年那種連續兩年大豐年,轉運發運加起來,更是高達千萬!

但是鐵路在時間、人力、沿途參耗、官員貪污上節省出來的財富,那就堪稱巨大了。

想到要是洛陽到汴京的四百里建成之後,再加上陳昭明說過的調度站,這條路上其實可以同時跑很多列火車,趙頊心裡就美得慌。

這個月,提舉商州胄案高士林抵達鄭州,提舉軍器監,同時主持鐵路修建大局。

橋樑工程和涵洞工程研究,也正式提上了日程。

中國的拱橋技術已經積累了上千年,著名的趙州橋,這個時期已經存在,橋樑跨度近八十米。

也就是說,一條跨度兩百多米的河流,現在的宋人,只需要兩個橋墩,就能夠利用拱橋跨過去。

後世建立於蘭州的第一座跨越黃河的中山鐵橋,長度也不過二百三十三米。

現在有了鋼樑技術和鋼筋混凝土技術,造橋的難度不在橋面,而在橋墩。

蘇油提出了兩個方案,一是開挖岔河,修好橋後再將河流還原。

二就是用大鋼樑扎入河心,然後在外套管,利用鍋駝機抽掉管中的水,就能夠下到河底挖掘橋基,再搭建鐵架澆灌混凝土,應該能夠造出足夠承重的橋墩來。

這個方案對付深水肯定不行,但是修建滿足從長安到膠州半島的橋樑工程,應該已經夠了。

涵洞就沒有辦法了,只能是炸藥,很多地方甚至挖不了洞,需要直接開溝,也就是將涵洞上的整個山體的土石全部移走。

工程量雖然大了很多,但是技術難度小了很多,再加上一些可以走之字形軌道的地方,經過考察,從長安到蘭州的這段道路,涵洞減少到了三十五處。

當然這些都是方案設想,離實際操作還早得很。

壬戌,李憲過扁都口,與劉昌祚合軍。

河西節度使巢谷奏報,阿里骨沿途攜裹黃頭回鶻暴民,洗劫商道,給河西走廊甘州、肅州、沙州帶來巨大安全威脅,請求大宋同意遣軍進剿。

趙頊同意党項八部軍進入河西,掃蕩走廊,保證來宋貿易商團的利益。

追逐戰從甘州開始,巢谷和李憲一日揮師百里,用了十四天的時間,將阿里骨和沿途黃頭回鶻趕過了沙州。

戊辰,童貫奏報,沙州西面出現了黃頭回鶻大軍,他們是來接應被巢谷李憲驅逐的阿里骨和黃頭回鶻匪幫的。

這個情報充分說明,活躍於甘沙一帶的馬匪,與黃頭回鶻有着直接的聯繫,黃頭回鶻的軍事勢力不解決,河西走廊就得不到安全保障。

戊子,趙頊下詔,重組西域都護府,建節沙州。

以巢谷爲主帥,童貫爲監軍,王厚、劉世恆爲副將,合計新軍六千,鐵鷂子五千,八部輕騎三萬,征討阿里骨和黃頭回鶻。

巢谷受命,不過沒有慌着征討,先是讓陳慥帶着招募的新軍退伍傷殘軍人,西域亡命徒,投效的黃頭匪首,敢於冒險得商隊頭目,進入沙州以西的祁連——崑崙走廊,負責刺探情報,聯絡力量,繪製地圖。

這些事情和蘇油已經沒什麼關係了,青唐入宋,掃清河西之後,整個寧夏的安全生態,已經非常鞏固。

第九百九十六章 種山藥的道理第七百四十五章 突然有錢也不好第四百三十七章 很尷尬吧?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自反而縮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規劃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對策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勾引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曙生病第四百五十二章 退軍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金融業務第七百二十九章 禰衡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發準備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章大黑心第三百一十三章 愛聽評書的戰俘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捷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低調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占卜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到此爲止第七百六十四章 駙馬難當(加更,祝大家元旦快樂)第八百零五章 誓師第三百三十五章 制度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誰是大爺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推演第四百零五章 環慶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太原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湯第九百一十二章 哭廷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填平第七百二十五章 鉅艦第三十三章 賬本第八百三十三章 矛盾(爲盟主mercury11加更!)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高家第三百八十七章 叛逃第八十六章 松花蛋第五百九十二章 縱橫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捷第一百五十八章 東川郡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爲公闢路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敢成大事第一千八百零六章 中秋會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本末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講道理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防疫第八百四十九章 真臘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君臣對話第七百一十二章 詩人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傳身教第三百五十一章 渭州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國力的衰漲第八百八十九章 大法螺第一百零八章 無聊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辛娘第二章 嘴炮堂哥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關撲第九百八十九章 扁罐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來人第一千零四十章 字說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囤赤尊第五百六十二章 鬥爭第七百零八章 老酒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禪師第八十章 觀瓷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化難爲易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夏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抵進第四百六十一章 換俘第九百八十七章 補全證據鏈第八十六章 松花蛋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白駝溝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島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救災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船設計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不答應第三百八十四章 羊毛第九百八十一章 宜秋門第九百五十五章 枉作小人第八百章 內奸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演戲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玉料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猜測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貨幣化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條陳第五十三章 訛詐第一千零七章 君子小人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舊部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大變革前的祥瑞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沈括入門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無條件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 耶律南仙第八百五十五章 宗兄使遼第二百七十四章 磨刀石第四百九十八章 討論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神宗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低調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炮樓第四百九十七章 水傀儡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頌第九百四十九章 招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