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金蓮華炬

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金蓮華炬

不過這下蘇軾倒是放心了,取過詞頭來打開,第一封乃是給呂公著的詔旨。

司馬光死後,呂公著屢屢上章,以病求去,這封詞頭的內容是皇家體念他的辛勞,決定不再用庶務煩他,但是又要表示挽留,於是免其左相,除授司空,並平章軍國事。

蘇軾心中咯噔一下,司馬公逝世,呂公著成了司空,那寫下來的三封,必然是任命左右相和侍郎的詞頭。

忐忑地打開下一封,果然,司徒蜀國公蘇油,除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

小幺叔當首相了!大宋三十九歲的首相!

蘇軾一時間心跳加速心花怒放,捧着詞頭的雙手都在顫抖。

這一刻他只想飛到宜秋門,中牟,可龍裡,將這個消息告訴全天下所有的親人。

只可惜被鎖在了館內,哪兒都去不了,誰都不能告訴。

雖然蘇頌出揚州,蘇轍進舍人,明眼人都知道就是爲了蘇油入相做鋪墊,但是如今正式消息下來,太皇太后還特意通過自己來書寫敕告,這真是大恩遇,大驚喜了!

再打開剩下的兩封,一封是以範純仁爲右僕射,一封以呂大防爲門下侍郎。

都是好交情,蘇軾一聲長笑,將詞頭丟在一邊,開心地大吃大喝起來。

不知不覺喝到半醉,蘇軾這才一手拎着酒壺,一手捏着毛筆,開始寫文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文思狂涌似尿崩,蘇軾彷彿又找到了當年寫《赤壁賦》時候的感覺,四篇文章幾乎是文不加點,一氣呵成。

文章寫完文思還在繼續冒,蘇軾乾脆也不睡了,就在舍內吟詩作賦發酒瘋。

正自癲狂間,老軍突然又來了:“學士,陛下宣見。”

“啊?”蘇軾酒勁已經有些上來了:“陛……陛下?”

待得跟隨小中官趕到內東門小殿。張士良過來接着:“哎喲怎麼喝成這樣了?”

蘇軾還不好意思:“陛下賞賜有點多,加上我酒量本來就不大行……”

張士良趕緊叫小黃門以新水漱口解酒,幫着蘇軾整理衣裳,然後帶入殿中。

簾後是高滔滔,簾外是趙煦,蘇軾見禮請起居之後,高滔滔說道:“今夜要制敕四封,辛苦內翰了,不過其中也有內翰親人,應該很欣喜吧?”

蘇軾躬身道:“臣欣喜非爲小幺叔得進,乃爲國家得賢才秉國也。”

說完又道:“臣也不辛苦,四篇文章臣也已經做完,還寫了幾首詩,作爲明日給小幺叔的賀禮,不會因聖人賞賜耽誤要事的。”

趙煦眼睛一下子就瞪大了,司徒說過大蘇的文采可是海量,跟他的酒量成反比。可……可這還是人嗎?

簾內也是沉默了好一陣子,高滔滔才幽幽說道:“不意學士明敏如此。”

蘇軾趕緊謙謝。

高滔滔說道:“有一事要問內翰。前年任何官職?”

蘇軾老實回答:“愚知汝州。”

“今爲何官?”

“備員翰林充學士。”

“何以至此?”

蘇軾說道:“遭遇陛下。”

高滔滔:“不關老身事。”

“必是出自官家?”

“亦不關官家事。”

“豈大臣薦論耶?”

“亦不關大臣事。”

蘇軾麻爪了,愕然道:“小幺叔不會行此,臣雖無狀,亦必不別有幹請,否則小幺叔也必不容臣。”

“內翰想到哪裡去了。”高滔滔說道:“早就想告訴學士,此是神宗皇帝遺意。我曾見他飲食而停箸看文字,詢問左右,左右人曰:‘此必蘇軾文字也。’”

“已而神宗起而稱之,曰:‘奇才,奇才!’但未及用學士而上仙耳。”

說完自己先哭了起來。

蘇軾對趙頊其實是隱隱有些怨氣的,今日聽太皇太后說趙頊其實一直都很關心自己,也不由得愧感交加,痛哭失聲。

趙煦是最崇拜自家老爹的,高滔滔跟蘇軾一哭,更是跟着哭得稀里嘩啦。

過了好一陣,高滔滔才收拾心情,命人送來溫水給蘇軾和趙煦擦臉,然後賜茶。

高滔滔問道:“官家近日喜歡軍略,常去軍機處請教幾位宿將,倒是頗有進益,然於詩賦義理,卻有些慢悟,是天性使然嗎?”

這就聊到了趙煦的教育問題,蘇軾同時也任着侍講,這問題算職務範圍,說道:“天下學問,其實方法相通,官家上智聰睿,既然理工軍略都能進益,詩賦義理亦是當然。”

“所謂正心誠意,只在學與不學,不在此易彼難也。”

“陛下,先帝有《封樁庫詩》雲:五季失圖,獫狁孔熾。藝祖造邦,思有懲艾。爰設內府,基以募士。曾孫保之,敢忘厥志。”

“又有《元豐庫詩》:每虔夕惕心,妄意遵遺業。顧予不武資,何以成戎捷。”

“此皆詩中上品,以氣象論,正是英武之君,校以文采,亦使羣臣瞻望。”

“《堯典》曰,詩言志,先帝得盡其義矣。”

“戎捷復圖,思軍事也,歌而詠之,激士心也。其中‘曾孫保之,敢忘厥志’,便是叮嚀陛下,牢記祖宗恢復之志。”

“臣每觀陛下欲法先帝,那就不但要法先帝之志向,更要法先帝之剛毅,先帝之憂勞,還有先帝之氣度,先帝之學養。”

“當法先帝爲了志向所作的一切努力,否則就是志大才疏,得其形不得其實耳。”

“臣在大學堂文學院,正在提舉搞一本《語法》,待成書之後送與陛下御覽,讀後按圖索驥,就不會再覺得古文艱深了。”

趙煦頓時感覺父親是好榜樣自己要努力趕上他老人家,認真點頭:“學士說得是,我都記住了。”

高滔滔在簾後默默聽着,也是不住點頭,蘇家人搞教育,那真是相當可以的。

程夫子說幾天大道理,怕是也當不了蘇夫子說這幾句。

夜已深了,高滔滔再次叮囑:“內翰直須盡心事官家,以報先帝知遇。”

蘇軾再拜,哽咽道:“臣雖鄙陋,敢不竭誠。”

高滔滔乃命張士良撤下御前金蓮燭,送蘇軾歸院。

這個典故叫“金蓮華炬”,始於唐代令狐綯,乃極高榮譽,得賜的必須是翰林領袖,長掌制誥的清貴詞臣。

就宋朝來說,蘇軾之前得此殊榮的,不過王欽若、王珪、晁逈、鄭獬四人。

……

蘇軾的文章自是不用說的,四篇制詞,再次霸屏《時報》第三版。

蘇油入相,開封府老少一點感覺都沒有,全都像吃飯喝水一般自然。

反倒是大蘇,一夜醉酒草四敕,御前金蓮燭送歸,這般文采風流讓他們追捧癲狂,一時都下紙又貴,那一期《時報》再創銷售佳績。

蘇油按照規矩兩辭,於九月庚午日才還京入謝,正式接受任命。

一朝天子一朝臣,對於宰執來說同樣如此,因此每次易相,就是朝中人事大調整之時。

美其名曰舉薦人才,是每一個宰相上任的第一件事。

但是蘇油打破了這個慣例,給高滔滔的第一道上書,便是朝中這一年多來已經更迭過於頻繁,新官到任方事更張便又離任,下一任官員過來疊房架屋,不及施展又要離開,這樣對於朝堂安定大爲不利。

故事三省上官員不入流詮考績,一般任期爲三年到四年。

因此請求將之固化下來,如今朝堂三省上官員保持不動,視其任期滿三年有缺後他再行舉薦,之前不做更易。

其實蘇油在司馬光入相這段時間便已經安插好了自己的人手,一年多下來也做好了充分的調研準備,所以他上任與其他宰執比如司馬光上任,是截然不同的。

但是無論如何,這道上書讓朝官們懸着的心放鬆下來,同時又成了蘇油不引私黨一心爲公的明證。

第四百一十二章 老張與王二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瑞升號第三百九十九章 擡槓之旅第七百一十一章 離京第二百一十六章 例題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脊樑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夫人的擔心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討論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功業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沒想到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死第八百三十章 沸騰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忽悠第一百四十一章 面涅將軍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燒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萬姓大集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吳家莊第五百六十二章 鬥爭第九百二十六章 上香第四百九十九章 開幕式第三百六十三章 掌心雷第三百二十六章 佈置第四百零四章 家粱的判斷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規劃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巧諫第四百八十一章 種諤的攻略第兩百零二章 燒白第二百九十章 建言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三百五十五章 鎮戎軍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覆盤漢滅匈奴第三百三十四章 圖經本草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復官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選擇第八百七十三章 礦區第三百六十章 綱領第七十七章 蠻部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聚殲第八百七十六章 逃跑第八百七十章 老張的有機化學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探討開個感言吧,一百五十字寫不下。第八十四章 能人第八百五十九章 張載逝世第九百七十五章 老江湖第四十三章 張象中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北苑監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大學堂第二百零四章 求情第六百七十四章 《免行法》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畢觀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涼州第七百二十八章 字典第四百零九章 尖厲獠牙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產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精神第八百四十二章 王韶醒了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爲公闢路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礬樓第一章 眉山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島第五百八十二章 勝利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親政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一夜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九章 試行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救災第二百二十四章 詩會第三百六十章 綱領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龍門陣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十一弟第七十三章 看破說破第四百五十九章 蘇洵去世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雄州第七百五十章 海鮮第四百零五章 環慶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救治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理順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遊江第二百三十一章 孩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宋自己的黑科技第一千零二十章 標準化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奸臣第八百九十一章 玩翡翠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 潛歸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受連累的朋友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教訓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河套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舊部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麻魚第六百八十章 佈置(爲盟主財叔寧打賞加更)第三百四十三章 建議第一百九十章 戒尺要開張第五十六章 十字歌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高家第四百二十五章 紅旗猶帶冷梅香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樓第五百八十三章 士德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錢可通神第二百二十章 買房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