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小東西大工藝

bookmark

第一百五十六章小東西大工藝

船老大趕路自有章法,有時快有時慢,有時還停,其中的道道很多,蘇油還在虛心學習階段。

比如今日過午,船老大便將船停下,讓大家自由活動,說是明日天不亮就得出發,一鼓作氣越過不太友好的沙麻部,抵達科部的蜜蠟甸。

小船靠在一條溪邊,碧紗帳扯起來,白藤躺椅上趟着阿囤彌和蘇油,前方是竹絲桿架,上面放着兩根金竹魚竿。

魚竿下邊是一個風箏輪似的線輪,呈八卦形,中軸上採用了最新式的折刀級滾珠軸承,代表着石家鐵坊最高金屬加工工藝水平。

釣魚線是純桑蠶絲,三絲合織一細線,然後三細線合織成一更大口徑的粗線,逐漸加粗,還用了溼法工藝,也就是纏制的時候加了水玻璃溶液,編織得更加緊實,代表着蘇家印染坊最高絲線加工水平。

釣竿上有一組磁環,從大到小,鑲嵌在鐵絲爪子裡,用來過線。

磁環內部的空洞雖然異常細小,僅能過線,但是裡邊卻有施釉,因此內壁光滑異常,不會傷到絲線,這是史家瓷坊高超的施釉技術。

手柄鑲嵌着螺鈿,漆彩豔麗非常,沒說的,這就是程家最新搞出來的礦物彩漆技術了。

小小一根釣竿,代表的是大宋目前最高工藝水準。

絲線上有一個棉線結,吸水後將絲線抱得很緊,可以在絲線上滑動,調整釣深。

棉線結是用來擋南荻浮漂漂第那個小銅環的,漂被擋住後,漂體沒在水下,牽着餌墜,水面上只露出短短一截漂尾。

漂尾上是紅綠色的小目數,中間用細黑漆線隔開,小小一支浮漂,可是近一月的功夫。

魚鉤是細鐵絲精磨後彎曲,然後滲碳做出來的,強度極高,鉤體極細,還有一些彈性,比後世高級手工鉤,不差分毫。

蘇油的魚鉤沒有倒刺,對他來說,現在的各個水域簡直就是魚倉,再說以他後世帶來的手藝,跑魚那就是笑話。

竿稍上邊還有個精巧的小夾子,連着一段細彈簧,彈簧頂上還有一個小鈴鐺,竿稍一抖動,小鈴鐺就會叮噹作響。

躺椅邊上是一個小桌,上邊有一個黑鐵的爐子,裡邊燒着松果碳和竹碳。

一個精緻的白銅壺擺在上邊。

兩人身側有一個茶几,一個小花瓶上邊插着幾枝野花,兩邊各一套水晶般的玻璃蓋碗茶具,蘇油這邊是素茶,阿囤彌那邊是三泡臺。

還有一個果盒,裡邊是瓜子,小肉乾,果乾,甜食。

兩人周圍十米開外,還有三名二林部的武士,手按刀柄,一動不動。

周圍山林裡,其實還有一組小分隊,不過看不到而已。

蘇油眯着眼似睡非睡,阿囤彌雖然還是宋人服飾,很漂亮一個女生,卻盤着一條腿壓在屁股下面,坐沒一個坐相,拿南瓜子砸蘇油。

蘇油被鬧得不行,只好坐起來:“姐姐,你又要幹啥?”

阿囤彌手才又舉起來,見蘇油坐起來了,便將瓜子放進嘴裡咬開殼:“我要吃烤魚!”

蘇油又躺了回去:“一會兒等拴住回來給你烤唄。”

阿囤彌不幹:“拴住烤的沒你好吃!”

蘇油翻着白眼:“不都一樣的調料,再說今天的魚大,烤着不好吃。”

阿囤彌又拿瓜子殼砸蘇油:“那你釣幾條小的。”

蘇油只好又支起身子:“姐姐,昨天釣小的你不幹,非要釣大的。今天換了大鉤了,你又要釣小的。我的釣組很精細,子線換來換去很麻煩的也!”

蘇油的釣組還分了主線和子線,子線比主線小一號,這樣就算遭遇大魚,最多把子線拉斷,損失一個鉤子而已,而釣組其餘部分都能保住。

阿囤彌說道:“不管,就要吃烤魚!”

姐弟倆正鬧着,這時候浮漂點了兩下,接着消失了,緊跟着竿稍點動,鈴鐺也響了起來。

蘇油趕緊起身去收杆,幾個回合搖到身前,是一條兩斤多的紅嘴鯉魚。

蘇油對阿囤彌說道:“就這條最小,只能烤它了。”

阿囤彌拍手:“太好了!”

一個武士將魚接過,從腰裡摸出把小刀,準備去剖魚。

蘇油見到那小刀,叫住武士:“刀子給我看看。”

阿囤彌揮着手:“快去剖魚去,那刀子我這裡有,看我的。”

說完從懷裡摸出一把銀鞘小刀子來。

蘇油將刀子抽出來,這刀子又細又薄又尖,更奇怪的是刀刃內陷,和常用的刀刃相反,更像是一把直柄小鐮刀一般。

蘇油翻來覆去看得新奇,後世有一個虎爪刀型也是反的,不過刀刃很寬厚,和這把區別很大。

阿囤彌笑道:“這是魚刀,平日裡殺魚,從骨頭上剃肉,修理指甲,鬤須,都很合用。”

“最多的用途,還是修整馬蹄,搶救馬匹,緊急情況下切斷繮繩,貨繩,快捷方便。”

蘇油翻看着造型獨特的小刀:“還真是處處留心皆學問,這一趟出來,對船隻,弓弩,行軍,佈哨,號令,都學到了不少!”

阿囤彌橫着眼睛笑他:“別怪我沒有提醒你,你學宮裡那些夫子老先生,看重的是文章,這次跑出來這麼久,不帶點詩詞回去,小心挨板子喲!”

鈴鐺又響了,蘇油跑過去收阿囤彌那邊那根:“好不容易休息半天,姐姐你就知道掃我興!”

烤魚的滋味非常濃郁,是因爲其中用了大量的香料:香葉、桂皮、良姜、茴香、豆蔻、丁香、靈草、香茅、紫蘇……

油料包括豬油、牛油、茶油、豆油、辣米油。

此外還要豆瓣醬、永春露、雞蓉、雪鹽、胡椒粉、大蔥、蒜頭、姜……

雖然說是烤魚,其實是煎魚,炒料,燉三道工序,跟烤沒啥關係。

後世的萬州烤魚,那是馳名全國的名菜。

二林部的武士把魚處理乾淨拿回來了,蘇油便讓他用魚刀在魚背部改出十字花刀,魚內部改爲一字刀,然後用蒜汁調米酒在鯉魚上邊進行塗抹。

前兩天爲了弄出烤魚,阿囤彌和蘇油已經將一個價值三貫的方銅耳盆毀得一塌糊塗,本着廢物利用的原則,蘇油決定這一路上得經常玩燒烤。

魚味碼夠之後,讓二林部武士拎着魚頭澆油,兩面炸硬後放在盆底炸制。

魚炸好放到一邊,接着炒料。

多餘的炸魚油舀出來,加上豬油牛油再次燒至七成熟左右,把各種香料倒入炒香,然後加入豆瓣醬和辣米油醬進行炒制,鍋面上的醬料很快就油色紅亮、香氣宜人。

五錢永春露倒進去,帶走了油的生腥雜味和辛香料的藥臭,最後加適量的雞茸和食鹽。

河谷裡慢慢都是誘人食慾的香味。

另起一鍋,炒制配菜,鍋底加入炒好的辛香底料,然後加入適量的豆油和大蔥、蒜片、薑片。

配菜按食材的易熟程度依次放置,都炒熟後,加上食鹽、雞蓉、胡椒、白芝麻、酥花生,酥黃豆,蔥花、香菜。

把炸魚鋪到方銅耳盆底部,炸魚擺好,將炒好的配菜淋在烤好的的魚身上,這道菜便完成了。

阿囤彌理由非常充分:“這道菜必須趁熱吃,因此不能等他們回來了!趕緊趕緊端過來!弟弟那酒不準收回去,一起拿過來!”

第五百一十二章 地震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官第三百零五章 熟蠻第八百四十二章 王韶醒了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文殊奴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解禍第八十四章 能人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準備第三百九十八章 王文鬱的心思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朝服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衆將第九百章 縫紉機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捷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共做習題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人皆有之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大婚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官第六百八十九章 國家預算第一百六十四章 蹤跡第七百九十七章 朝廷知聞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大戰略第一百三十一章 重逢第八十七章 私奔第六百七十六章 雞西兒巷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氣跑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水火交逼第六百零五章 陪伴第九百九十四章 乒乓球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狙擊手第二百五十四章 少年行第五百三十章 單舟對敵第八百一十九章 處處烽火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獐子島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風向第三百六十七章 問題的本質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農業改良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理由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德政連連第一百四十二章 平南記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遊說第五十一章 加油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舉措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大學堂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指點第六百五十五章 反問第八百三十二章 送行第八章 肚裡有貨第九百三十三章 劉蛟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礦藏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防疫第五十二章 賣魚搭檔第三百四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覆盤漢滅匈奴第六百五十五章 反問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 延禧之死第九百四十章 再見呂惠卿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大勝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小炮第四百六十三章 墓誌銘第二百三十六章 《尚書》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工藝和技術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定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迴護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巧諫第一千零三章 膨化食品第三百八十六章 嵬名浪遇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發展路線第四百七十二章 進京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十六號窟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陽關引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舊部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蘇軾獲釋第八百七十章 老張的有機化學第五百六十九章 蘇元貞的去向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八百四十六章 大利第九百二十五章 唱名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絕計第八百五十四章 遼國中衰第六百零九章 衝擊相府第六百五十七章 木徵的逆襲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轉輪銃第五百七十七章 經略第十七章 鬥茶第三百二十九章 鐵門關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我真的不會打仗第八百九十三章 螺旋槳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教訓第一百六十七章 縱橫家第九百四十六章 詩案第一百三十七章 風箏詩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情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風波第五百三十四章 刮目相看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風箏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蘇軾送東西第三百七十章 演習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出路第九百六十二章 反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