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炮樓

bookmark

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炮樓

焦炭通過水蒸氣,能夠得到氫氣與一氧化碳混合氣,在水蒸氣繼續作用下,進一步轉化成二氧化碳和氫氣。

如果是紅熱的碳,則空氣中的氧會變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與氮氣的化合物。

經過去雜吸收,就得到了合成氨所需要的物質——氮氣與氫氣。

說起來很輕巧,但是過程很難,非常難。

因爲提純的過程需要高壓,讓二氧化碳溶於水,被吸收除去。

不能讓氧氣殘留,否則與氫氣反應會發生爆炸。

之後氣體反應還需要兩百個大氣壓,六百度的溫度以及氣體循環。

這套高壓容器,直到前年研發柴油機的過程中才研究出來。

除此之外還要產生高壓的動力,雙螺旋氣體壓縮機,則是研發冷庫時的產物。

具備條件後,還需要催化劑,這個倒是簡單,蘇油帶着前世的記憶,鐵氧催化。

但是問題還多,即便有了催化劑,氨轉化率也不到百分之二十,因此還得讓高壓氣在管道內反覆循環,不斷通過催化板,這又需要精密鑄造與焊接工藝。

好在鋁熱劑和電弧焊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還有壓力容器要用到鋼材,鋼材含碳,在高溫高壓下容易被氫氣搞脫碳。

這個問題蘇油做了貢獻——簡單,咱們以前焊接技術不行的時候,不是拿銅皮製造火車蒸汽機的內膽,然後在外邊包上鋼殼加強耐壓程度嗎?

那咱也可以在高壓容器內壁貼他一層純鐵皮,鐵有正好具有催化作用,這不就解決了?

張天師試驗了一下這方法,效果很好,還連帶解決了加工難度的問題——鐵皮包鋼殼,鐵皮容易加工,鋼殼分體分段衝壓再用鉚釘固定就行,兩百大氣壓的強度完全可以保證,還大大降低了設備成本!

合成氨鐵氧催化劑和鐵包鋼的點子,讓蘇油缺席拿到了年前的化學傑出貢獻獎。

理工人理工魂,解決問題人上人,降下成本纔是神!

這是現在流行在京師大學堂各個學院的俏皮話。

有了廉價氨氣,後世的侯氏制鹼法和真正的三酸兩鹼鹽化工纔算是誕生了。

這是大宋理工發展的最新成就,也是大宋如今科技之最高成就,技術含量比製造槍炮還要高。

沒有前幾年諸多新工藝新發明的爆發式進展,根本就不可能實現。

穿越四十三年時間在大宋搞出合成氨工藝,這已經是二十世紀初的技術,以後的人們評價這段時期的科技發展,恐怕只能用“牛逼”二字來形容。

到此再進一步,就是化肥跟炸藥。

趙煦的一千五百萬貫,光這一個長蘆鹽化工基地的產能就能給他搞定。

這玩意兒遼人那邊再怎麼看都不怕,這可是比鍊鋼高爐還要領先整整一代的科學技術。

唯一要命的是地理位置,蘇油視察了基地之後,嚴命德州、冀州、深州、恩州、滄州五州官府,發動民力疏浚諸多河道,不許侵佔,深度要夠,務必保證這個基地的安全。

繼續前行,船隻過了清州,進入文安窪也就是白洋澱,再轉入拒馬河,逆流而上,就抵達了霸州。

拒馬河邊,一雄一霸,雄州就是瓦橋關,霸州就是益津關。

鎖鑰兩關征戰地,行人到此望燕山!

當年後周柴榮氣吞萬里,揮師北伐契丹,兵不血刃拿下這兩處地方,將瓦橋關改爲雄州,益津關恢復舊名霸州。

一雄一霸,寄託了一代雄主多少豪情!

шωш ▪t t k a n ▪C O

可惜壯志未酬,當年六月柴榮去世,之後,就再沒有之後了。

霸州有兩支軍隊駐守,鎮寧軍孫能,破虜軍曹南。

孫能基本就是蘇家半個孩子,曹南也是老交情。

當年爲取占城,蘇油偷偷通過海船將他安排在會安市舶務潛伏,多備彈藥卻示敵以弱,故意引誘訶黎遣軍渡河相攻,讓大宋拿到“自衛還擊”的政治正確。

本來那一戰守穩就算贏,結果曹南巧妙設計了圈套,實施狙擊的時候故意放過一處竹林,讓受到狙擊的訶黎軍以爲那裡是一處安全區。

結果潰敗的前軍將之作爲避難所,後到的中軍將之作爲前進基地,最後被曹南狂轟爛炸一鍋端。

那一戰是新軍第一次獨立作戰,五百人打得兩萬占城軍隊幾乎全滅,曹安民從此名揚四海。

也是那一戰之後,大宋水師正式成立了陸戰隊。

海軍陸戰隊的作風也從此奠定,那就是永遠背水面敵,永遠在最絕望的情形下,戰勝最不可能戰勝的敵人。

蘇油乘坐的小火輪可讓曹南羨慕壞了:“司徒,啥時候給俺們配上這玩意兒啊?給我五艘這個玩意兒,沿着桑乾河進去,整個長城以南我都能給你拿下。”

蘇油白了他一眼:“嗯,你咋不沿着灤河進去呢?那樣連長城北都是你的了!”

這話也不算是完全開玩笑,桑乾河流域包括整個燕山分水嶺南部地區,如今行船能夠抵達奉聖州,歸化州,也就是涿鹿一帶。

灤河能夠抵達北安州也就是承德以上。

大宋水師全球獨一份兒,早就已經取得對遼戰略上的絕對優勢。

這也是蘇油一貫的風格。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你敢來,我敢埋。

北洋水師沒有成立之前,宋軍只有在雄州和霸州的東邊營造出六百里的水泊,以阻擋遼人從雄州霸州東面突破南下。

然後在雄霸兩州部署重兵,駐守兩關。

即便如此,因爲地勢低平,一樣防守艱難,真正的戰略作用,是吸引遼人軍力,或者威脅遼人進軍之後的後路。

因爲以前都是鹽鹼地,兩週方圓百里幾乎沒有人煙,補給全從後方調運,河北一路的役務沉重到無以復加。

黃河改向北流後,奪兩州下游的界河河道入海,治理好後,反倒是在兩州東面構成了一條天塹。

而且黃河水帶來的黃土和流水,將鹽鹼地都衝沒了,淤積在六百里水泊裡,反倒能讓水泊變成了良田。

如今這一帶也來了不少移民,加上軍中現在牛馬衆多,自屯加招募商屯,竟然能夠實現糧食上的自給自足。

對遼態勢已經大爲改觀,保州以東都有河防爲支撐,而保州以西,基本就只有通過太行山和燕山之間的豁口飛狐道南下攻擊真定府。

否則就得再往西數百里,繞過五臺山,從雁門南下攻擊太原府。

不管哪個山口,一支新軍足夠應付。

不過曹南的話倒是給蘇油提了個醒,雖然在戰略上大宋其實已經不怎麼畏懼遼國,但是戰術上人家還是有偷雞的機會,比如冬季封凍的時候,所以倒是也不得不防。

想到這裡,蘇油想起來後世一種曾經讓中國人民深惡痛絕的東西:“你們知不知道有一種東西叫炮樓?磚石水泥土構建成的三層九米的圓柱形建築,四面都有高低不齊的十幾個射擊孔,十幾個觀察哨,樓頂還可以架迫擊炮,樓裡存放足夠的糧食,彈藥,一個炮樓可以住十幾個人,外圍還可以設計壕溝,鐵絲網。”

“平原地區,一個這樣的建築能夠讓十幾個軍士完全控制方圓六七百米的範圍,而且不是孤立的,炮樓與炮樓之間還可以相互呼應,構成交叉射擊火力網。”

“有二十個這樣的小炮樓,四五百軍士,控制百十來公里不在話下。”

說完取過書包拿筆畫了個大致的形狀和內部圖,然後有畫了個點狀分佈圖:“像這樣分作兩排,一排十個,交錯五百米佈置,如此每個炮樓都能夠與另外兩個形成三角攻擊區,想要通過那是千難萬難。”

孫能取過筆來:“這東西看着像城牆的棱堡獨立了出來,要是依託縣城……像這樣,老師你看!”

曹南將本子和筆接過去,也在上面畫了起來:“依託山體,在山谷通道兩側搞幾個,嗯……再通過戰壕連接……”

說完又將本子還給蘇油:“沒啥意思,最多就是保護屯田很穩當,等着別人來打,不是取勝之道。”

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調整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西路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金殿文元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作戰計劃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廷議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選擇第三百一十三章 愛聽評書的戰俘第七百四十八章 招募第六百二十一章 弊端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蓋棺定論第五十六章 十字歌第九百九十七章 摸螺螄第四百四十章 再見可龍裡第七百二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一百一十四章 商議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武清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教訓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浮橋第一百二十五章 被打臉第三百零一章 夔州第一千零三章 膨化食品第三百七十七章 誠意第三百六十三章 掌心雷第五百七十八章 出發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準備第四百七十二章 進京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下一代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北苑監第二百三十三章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第一百三十四章 綠茶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善良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難熬的一夜第八百三十五章 楊曙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夏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愛讀書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伐罪第五百三十四章 刮目相看第八百二十九章 解決第六十八章 大蘇小蘇第五百七十七章 經略第二百五十七章 南行集第一百三十三章 銅鏡(求推薦票)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前三排第六百四十章 賜第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克己新解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饒骨頭第七十一章 文理第四十九章 蜂窩煤第二百九十九章 衣錦還鄉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吏額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七百八十八章 王安石的局面第五百三十一章 打嘴仗第八百八十一章 嫁妝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鋪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書生第七百零三章 流民圖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遼國農莊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日本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八百五十二章 捕象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一手長刀,一手寶鈔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複雜性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遼人是傳統第二百一十九章 倆花熊第三百三十五章 制度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邢恕第四百三十四章 請假第三百三十四章 圖經本草第三百五十章 再見蘇軾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新年將至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大名府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和春第五百一十四章 護送第三百四十五章 分析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救治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 王師儒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漫畫第一百三十九章 展布第五百零八章 新宮殿第一百零二章 告狀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探討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鄆州方略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用不了多久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巡視第二百零六章 箭課第九百五十六章 蘇詩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老而彌辣第五百零五章 擇術爲先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立場第九百七十五章 老江湖第八百六十七章 龍牙港第二百零六章 箭課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出賣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金殿捉婿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觀量派第九十七章 劃時代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打題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萬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