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雜貨鋪

bookmark

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雜貨鋪

蘇油卻又說道:“不過我是一國使相,和耶律慎思也不是敵體,只能安排在非正式場合,常服相見。”

“如果遼使同意這樣安排,倒是可以見一見,到時候讓劉舜卿,童貫,李常列席,輔之你和輔道做好筆記,讓高世則維護好會場秩序。”

這是要將這次會見完全置於監督之下,王彥弼領命去了。

蘇油這纔再次翻臉:“來我們繼續覆盤,這次報一下糧秣安排與各路兵力配置……”

三日之後,界河白溝驛邊上的草坪上佈置起了一場酒會,蘇油再此接見了遼國使臣耶律慎思。

耶律慎思也是遼國的名臣,最早是他建議遼國接受宋國的救災使團,纔開啓了宋遼外交的新篇章。

不過總體來說耶律慎思的日子比蕭禧不好過,當年蕭禧胡攪蠻纏,卻總能拿到大宋的好處。

如今變成了大家坐而論道,明面上大宋還是幫助了遼國,但是不免已經有了一絲祈求的味道。

耶律慎思是儒臣,身着便裝,戴着東坡冠,拿着高麗摺扇,看上去與大宋士大夫毫無區別。

一邊的宴會還在準備,蘇油請耶律慎思喝茶:“貴使是北朝名臣,如今一見,風采不下我朝兩位無咎公子啊。”

蘇元貞不知道,晁補之可是去過遼國的,耶律慎思趕緊謙遜:“晁學士出使我朝期間,助我史晟建立檔庫,當時慎思還是他的助手。”

“晁學士其學識風采,至今在遼國傳爲美談,慎思粗野,豈敢與之比肩。”

蘇油說道:“貴使請喝茶,這是建陽毛尖,得用玻璃蓋碗方顯清趣。”

“晁無咎前幾年判太常寺,貴朝皇帝所用的鹵簿儀仗,就是出自他的手筆,貴朝皇帝還滿意吧?”

“滿意的。”耶律慎思說道:“尤其是從步隊改作騎隊這一節,陛下尤爲滿意,畢竟我朝是以騎射立國嘛。”

這就是話裡有話了,蘇油笑道:“是,騎射緣起與漁獵,對於部落來說,遊移漁獵,是差不多可以養活自己的,但那需要很大面積的土地。”

“農耕跟漁獵的差別,究其根本,就是怎麼用更少的土地,養活更多的人。”

“聽說遼國去年大豐,遼陽和長春洲兩處,打了多少糧食啊?”

耶律慎思說道:“去年兩處農產之區,讓朝廷收糧五百萬石,這真要好好感謝南朝,此次慎思前來拜謁使相,便是申說兩朝舊好之意。”

蘇油聽到之後不由得皺起了眉頭:“五百萬石,太多了,賦稅收到了五成?”

耶律慎思頓時有些尷尬:“我朝南北兩地,情勢不同,遼陽長春,其實耕作者很多是頭下各軍州的部衆,沒有賦稅一說……”

所謂頭下軍州部衆,其實就是奴隸,蘇油明白了,卻原來真是沒有賦稅一說。

蘇油點頭:“如此說來,這五百萬石,其實裡邊還有分給韃靼女直的那部分是吧?”

耶律慎思說道:“對,歲幣五十萬貫裡邊,每年韃靼與女直會得到五萬貫的賞賜,現在改行發粟,五百萬石糧食,兩族合得五十萬石。”

蘇油都傻了,你遼國是這樣算賬的嗎?

不由得搖頭:“貴使啊,不是蘇油想要干涉貴朝內政,我只想給貴朝提一個醒,請貴使帶回給貴朝陛下,當然,僅供參考。”

耶律慎思趕緊躬身:“使相之識能,天下萬國皆知,遼國這幾年有這等氣象,其實也得益於使相,但有所言,慎思一定完全帶到。”

“是這樣。”蘇油斟酌了一下措辭:“對於蠻夷,須得恩威並舉,不但要臨之以威,施之以恩,更重要的一點,我認爲還要接之以信。”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以往貴朝施設歲幣,我們先不說這個分配合不合理,韃靼與女直那可是白拿。”

“如今改行發粟,韃靼與女直卻是提供了傳統遊牧狩獵的土地,與貴朝改做耕地,是有付出的。”

“既然有了貢獻,還按照沒有貢獻的時候進行分配,這樣合理嗎?”

“還有一條,以往歲幣年年發出去,遼朝朝廷這邊就什麼都留不下。”

“如今改行發粟後,土地水利一次大投資,之後年年收穫,這就相當於將本該發給女直韃靼的歲幣,都給省了下來。”

“行改粟之制後,貴朝每年相當於省下五萬貫歲幣,這裡邊,女直和韃靼同樣是有貢獻的。”

“爲政之要,在公平合理,貴朝難道真的就不能再向兩族傾斜一點,多發一些粟嗎?”

“蘇油這一輩子做事,只有一個原則,就是不拿任何人當傻子,做事要做到讓大家信服。”

“女直和韃靼裡盡有聰明之人,若不預爲處置,待他們遲早發現這些,到時候貴朝可就在兩族之前失去了信義,希望貴朝好好考慮一下。”

話還沒說完,耶律慎思對蘇油的評價,已經從甲上調整成了乙中。

宋朝的官就這德性,對於這點,陛下早就辦法處置。

簡單得很,就是以前撥給韃靼全體的歲幣,如今盡數撥給了準部的瑪古蘇;撥給女直的,盡數撥給了完顏部的劾裡鉢。

對於兩部來說,不但不見減少,反而有增。

而且也有道理,因爲土地本來就是這兩部遊牧之地,而兩部又是兩族名義上的節度使,不能說耶律洪基在政策和道義上有毛病。

至於說女直韃靼其餘各部對分配方案不滿,那他們應該去找準部和完顏部理論,遼國正好以此爲機會,挑動兩族陷於內鬥,達到制衡的目的。

這就是陛下偉大的智慧,南朝司徒雖然也是聰明,然而到底是過分仁慈,不明白北方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

看來蘇油的能爲也就如此了,之所以聲譽崇高,那是因爲他的經濟之能實在是過於彪悍,以至於掩蓋了謀略方面的不足。

不過耶律慎思覺得自己沒有必要教蘇油這個乖,反而嘆息道:“使相之仁,惠及兩國,雖然女直韃靼也多有受益,此話我一定轉達於陛下駕前。”

之後就是開宴了,蘇油級別太高,與耶律慎思“坐而論道”,談治國之道,談兩國關係可以,談具體業務那就是掉價了。

不過議論詩詞文章,名臣軼事倒是沒啥問題,蘇油是出了名的誰都陪得,本身又是雜貨鋪,遼人最擅長的馬經,鷂鷹,他都能扯,遑論其餘。

比如海東青,蘇油都知道用來打獵的全是母的。

因爲公的個頭太小,只能抓鴿子兔子之類的小動物,幹不動狐狸天鵝這樣的大獵物。

還有箭道,蘇油知道女直人的箭比遼人的厲害,問題不是出在弓上,也跟箭羽關係不大,而是女直人的箭長達一米多,箭頭長達半尺以上,且箭桿是流線型,中間圓長一寸四分,箭尾圓長一寸二分,而箭頭後面圓長爲一寸。

這些不同之處,決定了他們的騎射是諸國最強的,足見女直人雖是蠻子,但是也不是不聰明。

不過大國卻不能照搬,因爲如此一來批量加工的難度就大了,大國只能發揮自己的長處——走量,節約耗材。

大宋的騎弩就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箭簇和箭桿乃諸國最短,箭桿甚至短到只有六寸,不過因爲弩力的加成,威力也是極大,速度上的短板,也用弩的數量加以彌補。

至於詩詞文學五經義理,耶律慎思就更不是蘇大宗師的個兒了。

這方面耶律慎思對蘇油倒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是文官,好多東西連他都不知道詳細。

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 職責第六百三十六章 課程第四百三十七章 很尷尬吧?第七百三十七章 兩首詞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請客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惠明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光脛轉運第一千零五十章 聖旨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大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地雞毛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磨合期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蓋棺定論第二百零八章 心累第六十九章 雀譜第三百九十七章 運動會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遼人是傳統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季常公第五十二章 賣魚搭檔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蕃坊第五百四十八章 叔叔駁侄兒第三百八十六章 嵬名浪遇第二百二十九章 論計第六百四十九章 冷處理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虛張聲勢第三百二十八章 重見第二百三十三章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第五百四十章 國有軍工企業的福利第二十九章 理科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炮初議第二十五章 紙第九十四章 去勢第四百二十四章 平話第八百六十八章 炮彈第四十一章 鐵鍋第六百零一章 求情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用不了多久第七百九十八章 議事第三百二十三章 勸解第七百一十七章 旱情第三百七十章 演習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到此爲止第四百四十九章 一路上第一百章 等距螺旋第九百二十七章 密計第七百三十七章 兩首詞第八百三十章 沸騰第九百五十六章 蘇詩第八百八十三章 相州案第三百九十章 被嚇和嚇人第八百一十章 聯軍第二百七十九章 殿試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各有際遇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嵩陽兵工廠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共同利益第七百六十一章 聊上了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小侯爺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挨訓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再見司馬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瑞升號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 共情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士子鬧事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諡第七百九十二章 槍榴彈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咆哮御前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戎策第四百一十一章 最大贏家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泡溫泉第九百一十七章 大敗第十章 講究人第一千七百九十章 高永昌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聊天第八百四十三章 十三郎第八十四章 能人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六百三十三章 佞人第八百一十一章 呂惠卿的魚死網破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新義之爭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工程第七百三十一章 手實法第一千零四十章 字說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咆哮御前第四百三十六章 必須姓蘇第七百四十章 安和圩第六十二章 豆花飯第九百三十一章 程嶽第八百五十四章 遼國中衰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調整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詩會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爺爺第八百一十七章 元江水師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許炫富詔第一百五十章 變化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許炫富詔第九百二十一章 趙頊的家事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發準備第九百三十四章 鄒時闌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西城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衆將第六百一十三章 扁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