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殿試

bookmark

第一千六百三十七六章殿試

河北役務繁多,丁稅免除之後,蘇油還鼓勵州縣進行勞務輸出,大量的河務、道路、城防、工礦,到處都要用人,這些人正好利用起來。

同時還鼓勵各州縣搞五小工業,也能夠吸納和安置一部分。

其實這樣的政策,以前蘇油在寧夏搞過,但是那一次只能算作是成功了一半。

一來寧夏三路新納入大宋,一張白紙方便描畫,二來原夏國政府對農奴壓迫過甚,歡迎新政,加上原有壓迫在農奴們頭上的夏國軍人被幹掉了大半,因此施行起來難度不大。

但是在河北這大宋的腹地這樣搞,那就要萬分細緻小心了,蘇油沒有給河北地主們找到利源,沒有給廣大中下層勞力找到出路之前,可不管亂動。

治大國如烹小鮮,尤其進入深水區後,每一步都不能亂走。

因此去年河北四路的財政狀況,並沒有出現什麼翻天覆地的改善,蘇油的精力主要放在梳理各方關係,尋找癥結,打下基礎上頭。

就連高滔滔拿到去年四路財政報告的時候都納悶,點石成金蘇明潤難道不靈了嗎?

今年伊始河北的產能纔開始漸漸爆出來,幾個工業大基地的陸續產出,讓朝廷都鬆了一口氣,這還是那個蘇明潤嘛!

諸事妥當之後,蘇油再次開始了巡視,這一次的重點,放在了京東東路。

線路是沿黃河到臨清,轉入運河進入梁山泊,經鄆州、任城、進入微山湖,再過利國監抵達徐州。

在徐州登上火車,一路視察沂州、密州、膠州灣北洋水師基地、萊州、登州,視察登州海軍軍事學院。

之後乘坐軍艦抵達濟水入海口的青州,經淄州、齊州回到鄆州,再沿運河返回大名。

計劃時間又是半年。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蘇油沒說,就是他內心深處,對漏勺的科舉也有些緊張,對於蘇家來說,考中進士只能算及格,最大的期望是進入二甲,也就是前十名。

其實以蘇油現在的地位,倆孩子如今的本事兒,這個玩意兒可有可無,當真如蘇軾曾經說過的那樣,既愚且魯,照樣可以“無災無難到公卿”。

可是又有哪個家長,不願意見到自家兒女出息呢?

爲了緩解這種緊張感,蘇油決定給自己找點事情做。

元祐六年三月,蘇油重新登上修繕調整一新的小火輪,踏上了巡視京東路的行程。

京東路頗爲繁華,也比較安全,這一次蘇油只帶了一個排,和幕府隨員,五百護衛和補給都不用了。

三月,庚申朔,御邇英閣,呂大防奏仁宗所書三十六事,請令圖置坐隅,從之。

癸亥,上《神宗實錄》,史官範祖禹、趙彥若、黃庭堅所修也。

帝東向再拜,然後開編。呂大防於簾前披讀。

未久,簾中慟哭,止讀,令進。

壬午,禮部奏名進士入殿,給進士們定名次的最後一場考試——殿試,正式開始。

這次科舉,因爲三個少年的參加,朝野矚目。

王彥弼是徐國長公主之子,陳梧是陳昭明和蘇小妹之子,漏勺是蘇油之子。

三人都是早得恩蔭,除了帶着將作監、軍器監的實務,還是高滔滔特旨奉陪官家的三個伴讀。

因此這次科舉,不但事關三家,還干係到太皇太后的眼光問題。

爲了防止舞弊,這次試官的選舉可把呂大防和劉摯爲難死了。

蘇門學閥勢力堪稱恐怖,義理、文章、詩賦,理工,天下獨步。幾乎滿大宋提得上名號的學者,都和蘇門關係匪淺。

偌大一個翰林院,竟然找不出跟蘇家沒有關係的學士來提舉!

最終定下的人選,乃是許將和劉奉世。

劉奉世雖然和蘇軾等人交情不錯,但是他是經學和史學大家,與蘇門學閥的學術交集最小,除了貢獻出墨莊的書籍給可貞堂翻刻,與蘇油也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

許將資格也不錯,是狀元出身,對理工之學也不陌生,當年復原儀象臺,還是蘇油借人家收藏的儀器才破解關竅。

不過那已經是許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但是高滔滔不太同意,將呂大防和劉摯召至殿中問道:“最近因爲寧夏三路問題,許將被蘇轍彈劾,且許將才從尚書右丞去職,這個合不合適啊?”

呂大防只好說道:“臣等遍擇翰林,唯使二人,方能平息衆議。”

劉摯也說道:“因爲三位公子的舉事,朝野已經鬧得沸沸揚揚。之前的開封府試,三人名次太高,士子們以爲鄧潤甫出題過難,有些議論。”

“之後禮部試,三位公子依舊高中,士子們又以爲樑燾出題過易,依舊有議論。”

高滔滔不禁失笑:“這卻太沒道理了吧?合着非要讓仨孩子落榜,方纔趁了他們的願?”

呂大防躬身道:“我朝科甲極重,臣等想來想去,唯有許將出馬,方可止議。”

高滔滔有些不悅:“你們只想着對士子們有交代,卻沒有想過對三個孩子公不公平?許將才被蘇轍彈劾去職,能保他不挾私怨?”

劉摯說道:“許將乃嘉佑八年狀元,文武雙全,廉潔奉公。蘇轍彈劾他,是因新軍調動一事,之前都省聯席會議已然決意通過,許將在場,也表示了同意,事後卻又以爲不妥,奏請太皇太后緩行。”

“如其當時不合,就不該同意,之後以爲未妥,亦當先請兩省,蘇轍彈劾,並沒有錯。”

“而許將後來反對的理由,是認爲兩軍互調五千裡,諸多難明,可能導致變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於今看來,其實是許將自己多慮了,故而上書自請解去省職。”

“蘇轍的彈劾,當時太皇太后是留中了的,故而許將也不是因蘇轍彈劾而去。”

“即便算作二人相爭,也皆爲國事制度。都是襟懷坦蕩之人,臣保許將不會不公平。”

見高滔滔還在猶豫,呂大防奏道:“其實以臣觀之,鄧潤甫試題本非嚴,樑燾試題本非寬。實在是世人庸擾,見識愚鈍,無事生非而已。”

“在高尚之人眼裡,其實不當一笑。”

“臣以爲徐國大長公主、陳學士、蘇縣君、司徒、仙卿、許將、蘇左丞,皆高尚坦闊之人,定不會以此芥蒂。故此舉所爲者,徒塞衆人紛亂之口而已。”

高滔滔沉吟半晌,最終到底還是同意了。

大殿之上,士子們在唰唰書寫,趙煦擺着撲克臉端坐殿上,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在大腿上輕輕捏着一點袍子上的絲綢摩挲,說起來,這娃比下頭三位埋頭苦寫的考生還緊張。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理學已經成爲顯學,此次科舉當中,不少考生都將理學的內容加入到試卷當中,希望能夠被考官高看一眼。

但是那些卷子裡邊的內容,有些實在是荒誕不經,在趙煦這個如今的理學內行眼裡,一眼就能看出這些舉子對理學根本就不精通,完全是臨時割裂一些材料死記硬背,考試的時候又強行填入到自己的行卷當中。

天理人情是一篇大文章,是由文、理、哲三門大綱糾結而成的一個堅不可摧的高塔,基礎不牢靠,在嚴密的邏輯思維前便會到處都是漏洞,站不住腳。

其實負責舉試和禮部試的鄧潤甫和樑燾同樣不精通理學,但是他們是懂得文章好壞,文思異常清晰的人。

學子們這些小兒科的名詞堆砌,以兩人老辣的眼光一眼就能看出來,然後毫不留情的黜落。

只有那種能看懂,且讓人佩服其中道理的文章,方爲好文章。

但是考試結果公佈之後,所有人都不知道,鄧潤甫和樑燾,其實心底裡也在暗自心驚。

兩人是真的沒有刻意打壓誰或者拔高誰,爲國選材,都是挑文筆老道,觀點精煉,見識非常的好文章。

誰都想不到,那幾篇文理周嚴,直如刀筆老吏出手的試卷,竟然出於三個孩子之手。

不說新進學子,就連翰林院裡那些不通事務,只知道皓首窮經的迂呆翰林,都不是敵手!

而且非常符合自己的心意,那些文字換成自己來寫,大約也就是如此了。

殿試要考一天,最早交卷的是漏勺,之後是陳梧,等到王彥弼也交了卷子,三人考試沒啥變故意外發生,認爲自己完成了保駕護航任務的趙煦,站起身來轉屁股就走了。

接下來就是彌封試卷,朝廷贈燭,賜酒食,趙煦題字,靜待結果。

許將自是不用說的,北宋的狀元幾乎沒有哪個不是實打實的高手,文章水平是前後千年的巔峰。

而且許將類似蘇頌、蘇軾,興趣愛好極爲廣泛,天文地理,金石書法,機械數算,無一不精。

只不過許將狀元出身,更看重自己的文名,不願意在理工方面張揚罷了。

然而哪怕是出於興趣愛好,許將也複製還原出了華夏古代的不少天文儀器模型,就連蘇油都曾經上門求告。

等到秦觀等人將選中的試卷送上來,許將從中選出了十人,又檢查了一遍餘卷,確認沒有漏掉高才之後,得意洋洋地對劉奉世說道:“這次科舉試卷質量之高,若非老夫判卷,可得累死一大幫子!”

說到這個劉奉世都不得不服氣:“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學子們希圖倖進,文字裡邊穿鑿理學,甚至理工。如非許公明辨,怕是真要被一些人得逞。”

許將哈哈大笑:“都是瞎胡鬧,在文章裡穿鑿理工的,不說是不是真正精通,氣格上就落了下乘,老夫是一篇都不會取的。”

“至於理學倒是可用,不過那也得精彩,你不能寫理工,但是你得懂,否則理學之用,你也寫不通透。”

“朝廷選士,那是要選經國料民之輩,又不是選工坊管事銀行會計,因此不能糾結於細務。”

“世人多因理工之用,而認爲理學就是從下之學,其實大謬。不過是其立論之地,根基皆在於實處罷了。”

“所以不懂的,壓根就裝不了懂,還不如老老實實從聖人之言擷取論據,亦能成說。”

劉奉世說道:“所以十人裡邊,言論不採理學的共有六人,就算天下士子,這回也沒話說了吧?”

許將將鬍子一吹:“自己學問不精希求僥倖,反倒還佔理了?”

“這種人敢來老夫跟前鬧,大棒子打出便是,哪裡那麼許多計較!揭封吧!”

文華殿,高滔滔和趙煦早早就來了,一直在等候結果。

不多時內官奏報:“許學士,劉學士殿外候旨。”

高滔滔趕緊說道:“叫進吧。”

待得二人入殿請安之後,高滔滔問道:“王彥弼、陳梧、蘇軛,可取中了?”

這個取中不是問的靠後排名,而是二甲以上,前十名。

許將立即躬身,硬邦邦地道:“士林華選,乃爲國家拔掖人才,所重者至公至正,絕幸無私,豈可以親疏設問?臣請太皇太后收回此語。”

高滔滔恨得牙癢癢的,但是也拿他無可奈何:“學士所言有理,就請宣讀吧。”

許將這纔將章奏打開:“臣許將、劉奉世,奉旨提舉元祐六年進士及諸科及第、出身事……”

你能不能快點?!

好不容易等到許將唸完前頭的囉嗦話,才聽許將一聲輕咳:“臣等共舉——”

“元祐六年進士第一人,開封府人士,王彥弼,字輔之。”

趙煦面露驚喜之色,高滔滔的嘴脣卻開始顫抖,眼淚都要抑制不住。

自己的那個女兒,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雖然她從來不提,但是高滔滔知道,王家人如今還是認爲,天家奪了他們家一個進士。

現在自家女兒親力親爲,這纔是在王家最擅長的領域,狠狠抽了他們一記耳光。

王家這下怕是轉眼就會求告上門,而自家女兒,終於能夠揚眉吐氣了。

大宋就是這樣重視士林華選,哪怕是天家也逃不開。

清官難斷家務事,高滔滔貴爲國母,常常都只能委屈自家兒女,侄子。

不禁暗自嘆氣,有了個狀元兒子倚仗,女兒總算是苦到頭了。

王家人,天家雖然耽誤了你家一個進士,現在終於還了你們一個狀元,再也不欠你們的了!

就聽許將繼續念道:“元祐六年進士第二人,蜀中閬州人士,馬涓,字巨濟。”

“元祐六年進士第三人,蜀中眉山人士,蘇軛,字子衡。”

“元祐六年進士第四人,開封府人士,陳梧,字子鳴。”

……

下邊的趙煦已經聽不下去了,許老頭你要死!

明明都考得這麼好,剛剛太皇太后問你,你回一句取中不就是了?非得還進諫一回,搞得大家心裡七上八下。

不過這種先憂後喜的情緒變化讓歡喜得到了加倍,不光自己,就連太皇太后都有些失態了:“既然如此,那就放榜吧。”

許將和劉奉世都愣住了:“呃,啓稟太皇太后,十人試卷,尚需御覽,然後由御筆擇定最終排名,臣等不敢代勞。”

高滔滔樂呵呵的道:“士林華選的文章,老身也看不出個什麼好歹來,哥兒的學問也沒到敢與二公比肩的地步。”

“不用再審了,就依二公之議,趕緊放榜吧。”

許將心裡暗自吐槽,老太太這是已經快樂瘋了,哥兒這種稱呼都在殿上說了出來,趕緊躬身:“臣還有一請。”

高滔滔現在看許將怎麼看怎麼順眼:“許公請講。”

許將說道:“王彥弼、蘇軛、陳梧,三人幼得恩蔭,太皇太后特命隨伺帝側,日講進學,如今皆取高位,此乃太皇太后識人之卓見,亦多年慈育之厚恩也。臣爲太皇太后道一聲喜。”

高滔滔一副學霸家長高考成績公佈後的凡爾賽模樣:“這都是孩子們自己努力爭氣,哪裡就是老身的功勞了,當不得的……”

許將的奉承也只是要引出下邊的話:“然此次科舉,京中頗有議論,臣請於放榜之日,將今科進士前十名的試卷張貼於黃榜兩側,以示天下。”

劉奉世也道:“還有明法明算諸科,各有標準答案,臣也請張貼於宣德門外,諸生可以根據答案,推之自己的名次高低,庶幾示朝廷允正,天下至公。”

“准奏!”

……

汴京,樊樓。

王胖子一陣黑旋風般闖進門來:“看到了看到了!三位少爺都在榜上!輔之少爺取了狀元、漏勺少爺取了探花、子鳴少爺取了傳臚!我的個天啦!”

李學究一抖報紙:“《時報》不是登得明明白白,非得跑宣德門去看?還有,小蘇探花字子衡,別水瓢漏勺的亂叫!”

王胖子一屁股在李學究身邊坐下來,取過李學究的茶壺就往碗裡邊倒水:“你就是冷清的性子,根本不明白人山人海擠在宣德門看榜的樂趣!”

李學究取笑:“又不是自家子侄,看把你歡喜得。”

“怎麼不是?!”王胖子不依了:“司徒有一日帶着他們來找過我,還有另外一位小少爺,在我家店鋪賣了一天米豆來着,說是什麼……體驗民生,當時我就看着幾位小少爺將來指定高中!”

茶肆裡衆人都是紛紛取笑王胖子,哎喲王家米店這回可是要大生髮,夥計裡邊竟然出了一個狀元,一個探花,一個傳臚!

王胖子滿臉通紅,掙着脖子喊道:“明明就是真事兒嘛!怎麼都不信呢?!”

第七百七十一章 船隊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聖地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力諫第一百五十九章 玄香太守第三百二十八章 重見第四百六十七章 徹底失控第二百五十四章 少年行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循循善誘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殿試第二百七十一章 船到了第八百一十五章 重挫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文曆法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一百三十章 慘相第一百二十三章 薛忠第一百二十一章 蠶市第一百五十九章 玄香太守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攻城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鐵殼船第八百五十二章 捕象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盤子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大河之威第四百七十二章 進京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民兵郭二蛋第六百三十六章 課程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 鐵甲艦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陛見第七百六十三章 花花繞第四百三十七章 很尷尬吧?第七百一十四章 名妓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化難爲易第七十四章 混亂第二百四十七章 時疫第六百章 吳逵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 亡遼第九百七十六章 始皇帝的問題第五十一章 加油第六百零二章自劾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不足第一百五十七章 鬥智不鬥力第三百一十六章 靈柴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船設計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賀蘭石第九十五章 蛋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選擇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遼陽第二百一十七章 橋的題第一百七十九章 雄辯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沙子細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華東心臟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李清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又遭彈劾第六百三十四章 召回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比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投誠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沈括入門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農業改良第三百五十三章 蔡確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鐵路第六百七十七章 命案第三百零九章 計謀被識破第三百一十一章 輸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掌心雷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招募第七百一十九章 舉措第七百六十三章 花花繞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條陳第九十四章 去勢第五百七十五章 樞密院第七百九十九章 樞密副使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沈括入門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話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文物第一百六十六章 童謠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蘇軾送東西第八百四十三章 十三郎第六百八十八章 玉津園第一百二十九章 李老漢第一百零三章 鱔魚第一百零三章 鱔魚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老銀幣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否認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動腦筋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議政第五百二十三章 河鮮宴第二百八十六章 爲國考試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我真的不會打仗第八百五十九章 張載逝世第九百零三章 專業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狙擊手第二百一十六章 例題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畢仲遊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 鐵甲艦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錢可通神第一百零九章 幾本書不如二十字第五百七十五章 樞密院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明潤救我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炮初議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炮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