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德政連連

bookmark

第一千七百零一章德政連連

西北路招討司,可敦城,耶律託卜嘉一身血污,看着城下的連綿的韃靼人幕帳。

當年遼太祖西征回鶻歸來,沿途阻卜各部投附,算是與遼國建立起鬆散的領屬關係。

之後二十多年間,諸部叛服無常,草原一直動盪不安。

遼統和二十一年,蕭太妃、蕭撻凜發兵三萬,決意征討阻卜,一舉解決北疆問題。

那一仗大漲遼國聲威,獲得全勝。之後遼國在草原上修造了可敦城,後改名鎮州。又在鎮州西面,修了維州、招州,選諸部兩萬餘騎屯軍,又發渤海、女直、漢人流配七百餘戶分守三地,建立了西北路招討司。

這片土地距離上京三千里,土兀那河與烏魯古河潺潺流過,湖泊衆多,水草豐美,可耕可牧。

大遼曾經在這裡施行過殘酷而有效的草原統治,逐漸增加到常備軍五萬,壓制了韃靼諸部近百年。

可敦城是軍事重鎮,城牆爲夯土版築而成,四面城牆每面長達兩百丈,南北各六個馬面,東西各十個馬面,四角各有一個角樓,城高三丈。

只要足兵足食,以往的草原部族,根本無法進攻。

耶律託卜嘉望着遠方地平線下升起的兩處濃煙,那裡是維州和招州方向。

維州是與草原商貿往來,收取納貢的城市;招州則是官吏、工匠羣居的行政城市。

如今這兩個城,已經毀於韃靼人憤怒的戰火。

據兩城逃來的潰兵所言,韃靼人如今兵強馬壯,其最大的一部阻卜,甚至擁有了五千重騎!三萬輕甲!戰馬皆裹金鐵!

他們的弓箭長達數尺,制式統一,箭頭長達兩寸,帶三枚小羽。

那是宋人的破甲錐!匹配那種箭的強弓,弓力強達兩石四鬥!

第一次戰鬥耶律託卜嘉就吃了大虧,韃靼人利用這樣的弓箭,在城下仰射,都給自己的守軍造成嚴重損失。

韃靼人的箭術非常精良,能在草原上活到成年的漢子,個個都非常雄壯兇悍,配上這樣的弓箭,堪稱如虎添翼。

城下響起了轟隆隆的戰鼓聲,兩支重鎧隊伍從陣前走了出來,身後則是無數皮甲鐵盔,拿着古怪彎刀的輕卒。

最可怕的,是兩支隊伍中間,推出一種古怪的車輛,車輛兩邊是松木柱子,纏裹着麻繩,中間各伸出一根粗壯的木臂。

車輛中間,是三支粗壯的標槍。

如果蘇油在,就知道這是當年在二林部船上安裝那種弩炮,如今被來到韃靼部的漢人“師爺”,傳授給了韃靼人。

標槍不是射人的,而是射土牆,可以代替攀援的木梯,讓勇士先登。

耶律託卜嘉的心如同掉入深淵,他知道維州和招州,是如何陷落的了。

抽出長劍:“衆軍聽令,此戰有死無退!”

副將蕭魯谷也抽出長刀:“與大帥血戰到底!”

“胡說!”耶律託卜嘉卻將他一腳踹倒:“你隨斥候出城,快馬前往上京,告訴陛下,韃靼此次叛亂聲勢浩大,軍力雄壯,建制周備,斷不可輕!”

蕭魯谷抱着耶律託卜嘉的大腿哭喊:“東面已然被烏古、敵烈斷絕,末將就算出城也絕無幸理,不如便與大帥死守可敦城,等待蕭古裡的援軍!”

“還有個屁的援軍!蕭古裡至今未有隻字傳來,只怕也是凶多吉少!”

說完用劍胡亂拍打蕭魯谷的頭盔:“東面也無消息,只怕已經被韃靼人遮斷,但是你無論如何,要將消息送到陛下那裡!”

“告訴陛下,韃靼人有了重騎!有了三槍牀弩!我大遼要面對的,不再是一盤散沙的野人!快去!這是軍令!”

蕭魯谷抹了一把淚,終於鬆手,朝城下奔去。

耶律託卜嘉大喊道:“你必須活着!去到陛下跟前告知消息,否則我便是做鬼,都饒不了你!”

圍三闕一,這次韃靼人的攻城戰也頗有章法。

等到蕭魯谷帶着數十騎從沒有包圍的那一面衝出城,身後已經響起了巨弩霹靂般的釋弦之聲與韃靼人的吶喊登城之聲。

……

戊子,阻卜叛,連拔維州、招州、鎮州三城。

吉達盡屠西北路招討司五萬遼軍,率領原招討司周圍九路韃靼部落,前往塔懶城與瑪古蘇、蒙根圖拉克會盟。

之後兵分三路,吉達的阻卜大軍走北路,沿臚朐河攻擊靜邊城。

中路瑪古蘇和哈日陶高攻伐自己原來部族的草場,魚兒濼西面的泰州。

南路蒙根圖拉克突破狼河,兵鋒直指遼國上京!

靜邊城就是後世滿洲里;泰州東面就是長春洲糧食大基地;上京,就是遼國首都,臨潢府!

三處地方,都是遼國依託金山,也就是後世的大興安嶺,防守韃靼的要衝。

一旦被突破,契丹一族的龍興腹地,就將面臨韃靼人的瘋狂屠戮!

這個戰略,是瞿師爺設計的。

最強的吉達,攻打最弱的靜邊城;最弱的瑪古蘇,威脅遼人必然會重兵死守的長春洲;而軍力不弱的蒙根圖拉克,將牽制遼國上京、中京的大量軍隊,使之不能赴援。

以上駟克下駟,中原兵家的傳統計謀。

耶律洪基終於坐不住了,一邊命契丹本部軍馬四處救火,一邊命南部諸州準備軍器錢糧,同時傳檄東部女直,要求他們隨王師東征,剿滅叛逆。

……

遼國西北一片血火,大宋卻一派安寧祥和。

眼看就要過節了,今年的節日肯定會異常熱鬧。

因爲今年的好事太多了。

皇帝大婚,章學士收西域三國,朝廷放免天下積欠。

好事兒還沒完,十二月辛卯,朝獻景靈宮;壬辰,享太廟;癸巳,祀天地於圜丘。

朝廷的排場超級大,之後又大赦天下,羣臣中外加恩。

老百姓也有好處,除了之前放免積欠,還罷了天下榷酒、榷鹽、榷蠶。

前頭兩樣早已名存實亡,但是朝廷沒有明令,地方上就還有做手腳的餘地。

如今出了詔旨,地方官再敢亂來,御史檢察就要啓動彈劾了。

除了這些,朝廷還同時下詔,民有親喪者,以差等與免徭。

這是朝廷現在有了充足的役錢,役務已經成了讓老百姓樂於從事的差遣,因此家中有喪事的,朝廷出於人性的考慮,特意予以免放。

受惠者其實也不多,但是影響巨大,“仁孝”兩個字,大宋從來都拿捏得死死的。

九月趙煦帶領羣臣觀禾之後,所有人都知道,陛下親政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但是趙煦沒有表現出一點急切,反而將一切勸他親政的奏章留中,同時出旨,再次聲明兩宮一體。

還特意下旨賞賜天下州縣上報的孝子,強調大宋以仁孝治天下。

即便高滔滔一再阻止,趙煦依然命門下賜徐王顥,荊王頵劍履上殿。

還有一件事情也能說明趙煦的態度,節前大蘇搞了一次聚會,包括蘇門四子裡邊的三個,大家以元日爲題作詩。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 看書領現金紅包!

秦觀做的那一首其實不咋地,卻得到了趙煦的欣賞。

攝提東直斗杓寒,驟覺中原氣象寬。

天爲兩宮同號令,不教春歲各開端。

元祐八年的春節比較奇特,因爲元日與立春是同一天,蘇油只會抱怨老天剋扣了自己的假日,而秦觀卻以此立意,在詩中將之譽爲是上天給予“兩宮同號令”的祝福。

這個馬屁精巧絕倫,趙煦果然“龍顏大悅”,還特意去翰林院表揚了兩句。

乙巳,樑燾再次上奏:“先帝大臣多以材進,可稍複用,委以別都名籓,以全終始。”

這又是揣摩聖意。

一朝天子一朝臣,趙煦親政之後,朝中肯定要大換血,樑燾的意思是要讓先帝與太皇太后重用過的那些大臣能得優去。

言外之意,還是提醒趙煦,該着手換班子了。

同樣,奏章被趙煦留中。

甲申,一道比放免天下積欠還要重要的詔書出臺:“朝官、宗室,大中大夫、觀察使以上,許各佔永業田十頃。餘官及民戶願以田宅供祖宗饗祀之費者,亦有等差,聽官給公據,改正稅籍。”

這又是一項大德政。

永業田是唐時的稱呼,唐代行軍功爵制度,丁口永業田二十畝,此外的土地,必須靠軍功獲得。

主人死後,除了永業田可以由兒孫繼承外,其餘功賞土地,國家收回,重新分配。

到了宋代,永業田的性質發生了變化,高滔滔這項措施,規定了官員、宗室佔有免稅土地的上限——十頃,這遠比以前的規定縮減了很多。

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照相機第九百五十七章 呂公著第五百九十五章 改革和叛亂第五百四十八章 叔叔駁侄兒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新眉山第七百三十四章 頂級數學家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試探第一百八十四章 佈置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經濟學第五百四十八章 叔叔駁侄兒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絕計第八百五十一章 支持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工藝和技術第六百八十三章 家書第九百六十六章 招悔第五百三十二章 連消帶打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龍山第二百七十九章 殿試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寶貝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水師第一百零四章 買山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書生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彈劾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我真的不會打仗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下最窮處第八百二十五章 黎太后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程頤第一百七十三章 阿囤元貞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徒弟第八百九十章 海運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三章 彩票漏洞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無條件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盡興第七十一章 文理第八百九十六章 結案第二十章 明道致用第八百七十九章 錫第七十六章 在藜將軍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歐陽發第九百四十六章 詩案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難熬的一夜第五百四十六章 十大罪第四百一十七章 表面上的不利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校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彈劾第八百二十五章 黎太后第五百八十二章 勝利第九百八十三章 趙孝奕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解禍第九百七十七章 思想問題纔是大問題第一千零二十章 標準化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冊府元龜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光脛轉運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循循善誘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宮中第二百七十七章 解試第八百零一章 情報分析第二十五章 紙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出發第七十五章 工具第一百九十六章 虛驚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支持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樑乙埋的顧忌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戰略第八百四十五章 南宋第六百五十章 調研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五泉井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步槍舞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發展路線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侄子第六百八十二章 拜訪第五百九十章 西夏曆史文明展第七百零九章 下雨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宋東方朔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鶴軍(爲本書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恐懼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戎策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殿試第八百零四章 老朋友見面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心的祭品第六百五十三章 又見王雱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 亡遼第四百零八章 折銳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情第二百四十四章 鶴脛弩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澶州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劉猢猻第七百二十七章 日本鬼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老銀幣第八百一十一章 呂惠卿的魚死網破第四百零二章 李文釗的背景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涼州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運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騎兵合成第六百九十三章 君臣之爭第二百三十四章 趙忭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石府的變化第七百八十八章 王安石的局面第四百六十四章 財政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