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求救

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求救

王經要求恢復工礦基地和農業基地,但是大公鼎表示反對,認爲遼東人口已經不堪驅使,必須休養生息。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 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王經說那起碼也得保證陛下需要的鋼鐵和軍糧,大公鼎說那我就只能按照役法給你提供役夫,法外的那部分,只要我還在遼陽府一天,免談。

王經大怒,難道留守你就不怕陛下的暴怒嗎?

大公鼎呵呵冷笑,難道丞相你就不怕百姓的暴亂嗎?

官司打到耶律延禧那裡,耶律延禧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好一推二五八,我負責的是軍事,至於政務,你們大臣商議着來。

總之既要保證生產,又要維護水利,還不能過於苛虐百姓,必須維持好剛剛穩定下來的局面。

王經只好上奏耶律洪基,如今遼國和韃靼激戰正酣;遼陽煤礦和鐵礦損失巨大;連日霖雨,水利工程需要維護;去年旱死的麥苗,需要搶種。

遼國已經遭遇到了嚴重的政治危機、經濟危機、軍事危機,這種時候,我們需要向一個人求助!

宋國司徒!

不管怎麼說,遼國的農業基地和工業基地,都是司徒一手促成的,這也是他的政績,他不可能不管不顧。

而且時間很緊張了,再不搶種,很多地方就要耽誤一年的收成!

耶律洪基沉思了很久,最後派遣耶律延禧作爲使臣,親自前往獐子島,拜見蘇油。

獐子島,如今頗有一種租界的變態繁榮。

遼陽大亂,不少有門路遼國人,紛紛前來獐子島“避難”。

大量富人的涌入,讓獐子島上的房產租賃、美酒飲食、聲色伎樂、黃金白銀、典買贖當等生意,變得異常火爆興盛。

還有就是走私。

當蘇油再次來到獐子島的時候,都不禁給這紙醉金迷的世界嚇了一大跳。

耶律延禧和趙煦年歲相當,能把蘇油都嚇一跳的地方,帶給耶律延禧的震撼可就更大了。

耶律延禧對蘇油其實非常景仰,最近二十年前往遼國的宋朝使臣嘴裡,臨宋州郡大臣們的奏章裡,蘇油,就是一個避不開的話題。

更何況,還有後來的諸多“援遼工程”,都是蘇油一力促成的。

在遼國君臣上下,南部諸州百姓的心裡,宋國司徒,甚至和他家大蘇一般,是一個“可愛”的人物,標準的鴿派。

遼國派遣皇位繼承人前來負責這次交涉,足見遼國的重視。

蘇油的情報渠道很多,也知道對遼國來說,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是什麼。

遼朝自蕭太后起開始大力漢化,遼國女子、皇后、北面官,多着胡服,而皇帝、南面官,多着漢服。

只有皇帝和高官,纔可着冠、巾。

耶律延禧與他祖父一般,性好遊獵,不知道出於怎樣的心理,與蘇油相見的時候,身上卻穿着紫窄袍,頭戴紫皁幅巾,腰束金玉蹀躞帶,上邊還掛着短劍、算囊、刀礪等物。

腳上還穿着在遼國最名貴的獞皮靴。

蘇油卻只是一身素服,還算是在給張方平守孝,身上一點金玉裝飾都沒有,看上去倒像是一名頗有風度的寒士。

不過燕王的身體素質倒是讓蘇油非常欣賞,認爲接近運動員的體格,趙煦童鞋應當好好學習學習這方面。

於是也不吝對耶律延禧的誇獎:“燕王能以遼國一人之下的至尊,來到獐子島與宋國商議,這份體國愛民之心,實在是讓人感佩。”

耶律延禧恭敬道:“司徒的大名,延禧雖在上京,亦如雷貫耳,今日得見大人,和煦謙寒,更勝聞名。”

耶律延禧不相信蘇油不知道遼國內亂的消息,但是蘇油卻壓根不提這一茬,給足了耶律延禧的面子:“遼國西北去冬大旱,今年遼陽、上京一帶又霖雨不斷,聽說遼陽、長春洲水利工程日常維護工作都被耽誤了?冬麥也糟了殃?”

耶律延禧決定坦誠一點,點頭道:“是,不敢隱瞞司徒,除了天災,還有人禍,遼陽府渤海人古欲造亂,破壞礦山,劫掠礦工,如今我朝正在緊急組織恢復,但是又因水利、搶種等不力,大量佔用了丁口,導致有些艱難。”

“哦。”蘇油說道:“這樣啊?那王爺這次來,是想尋求大宋的幫助?”

耶律延禧心中感到恥辱,但是形勢比人強,現在卻不是倔強的時候:“去歲西北大旱,皇爺爺仁慈,賑濟了災民。不料今春又遇霖雨,魚兒濼、遼河春水暴漲,傷毀了不少莊稼。加上民亂,兩處基地急需補種,皇爺爺此次讓我前來,是想找司徒,購進一些種子。”

蘇油皺眉:“這個卻是麻煩了。”

耶律延禧問道:“敢問司徒,爲何這樣說?”

蘇油說道:“燕王啊,想必你也知曉,如今已然是二月,正是春耕大忙的時節,各路的種子價格都在最高的時候,現在購買種子,有些虧啊。”

耶律延禧問道:“不知道如今大宋,種子的價格是多少?”

蘇油說道:“據我所知,春麥種子,價格在百四十文一斗,黃粟價格也差不多,高粱便便宜一些,百二十文,再有就是……玉黍,玉黍相對便宜,九十文。”

“燕王啊,我大宋農耕之國,百姓們經驗豐富,種子準備多了也是浪費,因此都是掐着數的,所以我說麻煩啊……”

耶律延禧卻大喜:“玉黍就是去年王相公購進那種?比其它便宜這麼多?”

蘇油說道:“給丞相那種是加工過的,因爲玉黍容易生黴,不耐儲藏,故而採獲之後,需要加工。”

“也正因爲此,產量雖然高,但之前百姓種植的積極性卻不高,朝廷在各地建了糧食加工廠,以玉黍爲徵糧後,方纔推行了開去。”

“所以,還是麻煩啊……”

“沒關係。”耶律延禧說道:“我朝要玉黍也行。”

蘇油卻搖頭:“燕王啊,玉黍對於貴朝百姓來說,是新型作物,他們沒有經驗,也害怕不得收成,總不能強迫他們耕作嘛。”

耶律延禧說道:“我朝長春洲、遼陽基地,耕作者都是頭下軍州民衆,種什麼不種什麼,卻也不是他們說了算。”

蘇油笑盈盈地看着耶律延禧:“雖然深蒙信任,不勝榮幸。但是我還是要提醒燕王,防人之心,不可無啊。豈可拿國運開玩笑?”

耶律延禧臉一紅:“若宋國司徒尚不可信,則天下更無可信之人了。”

蘇油搖頭:“但是即便燕王信任,我也不敢拿遼宋關係開玩笑,更不敢拿遼朝百姓的性命飯碗開玩笑。”

“玉黍畢竟是新型作物,在遼陽、長春洲種植,成效如何,誰都沒有把握,第一年,只能小面積試種。”

“用於抗災搶種的品種,就需要好好搭配,妥善安排。大宋河北,情形與遼國有些類似,一畝地播種一斗到兩鬥,因此貴朝這次到底需要多少種子,還跟受災面積是直接相關的。”

“這裡還要加上部分冗餘,此外,玉黍種子的確可以進一部分,但最好種植於坡地上,不要與現有的田畝相爭。”

“還有,我建議燕王適當引種一些經濟效益比較高的作物,比如油菜、甜菜之類。”

耶律延禧有些猶豫:“可我大遼如今的現狀是缺糧……”

蘇油說道:“是,但是當政者所計應深遠,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樣只會將自己置於永遠手忙腳亂的尷尬境遇。”

“遼國目前遇到的問題,相信經歷一兩個豐年之後,便能夠得到緩解,燕王要知道,一畝油料作物的產出,價值在種糧的四倍,而一畝糖料作物的產出,加工之後,價值在種糧的八倍。”

“而且油粕、糖料作物的葉子,還是牲畜的好飼料,非常適合遼國牲畜繁多之地。”

“我的建議,是大宋可以給貴朝提供種子,但是應當是多種多樣,一來照顧遼朝百姓的耕作習慣,同時將之作爲引進新作物的契機,化害爲利;二來也能讓我們緩解準備種子的壓力,要是隻提供一種種子,在春播時節,這個價格實在是太難以控制了。”

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小兩口第七百零一章 蠻幹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萬人敵第八百七十四章 蒲釋馬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招募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音樂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不武之謀第四百二十四章 平話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畢觀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驗收第八百零三章 見面禮第四十七章 基建第七百五十章 海鮮第一千零三章 膨化食品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囤赤尊第三百六十五章 馬鹿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脊樑第九百九十章 湯泉第九百五十一章 烏臺第五百一十九章 河害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我亦作不得第二十章 明道致用第三百一十七章 狐大仙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脊樑第七百七十章 旗幟第三百四十八章 軍靴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發展計劃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禮物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培養第八百五十六章 建設第六百一十一章 富弼返洛第五百八十章 蕭關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塔大殿第三百三十七章 家家一地雞毛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國力的衰漲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集體告狀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不一樣了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對策第七百四十八章 招募第八百九十章 海運第八百四十五章 南宋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夫人的擔心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下最窮處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章大黑心第七百八十一章 勸說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建議第二百四十四章 鶴脛弩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不足爲懼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作相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兄弟遊園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忐忑第四百一十九章 水火交逼第九百七十九章 後勤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狙擊手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兄弟遊園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風氣和國格第七十四章 混亂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頒獎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報第八百四十二章 王韶醒了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卻上心頭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四章 好女孩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危機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情報第三百七十七章 誠意第七百一十二章 詩人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大河之威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挨訓第三百五十四章 斷案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理由第九十二章 模棱公第三百五十五章 鎮戎軍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年報廣告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兵制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搶人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純臣第八百二十五章 黎太后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省費第七百三十九章 惡作劇第四百五十九章 蘇洵去世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名臣之後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小孩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盛事第一千零八章 經濟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爲公闢路第四百九十三章 綱要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蔡確的思量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我真的不會打仗第八百三十九章 寶馬第一百零一章 鴨雛第九百四十九章 招供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省費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殺雞第五百零三章 第一筆收入第三百五十一章 渭州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墳場遊說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守住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埋祟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期活期第一百四十一章 面涅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