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海潮論

bookmark

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海潮論

結果給事中吳安詩不書錄黃,中書舍人蘇軛拒絕擬詔,還上書言事。

漏勺的理由很充分,呂惠卿按照遷轉的成例,倒是早就該復中大夫了,這個沒什麼問題。

但是章惇剛剛外放三個月,未見功績即行加銜,這樣合適嗎?

還有,王中正夾在裡邊算什麼?陛下親政後第一道人事任免裡邊就夾着一箇中官,這是昭告天下,陛下要內官治國嗎?

漏勺的表現簡直亮瞎了朝臣們的眼睛,靠!小蘇探花這是要幹啥?

你都知道這是陛下親政後的第一道人事任免,竟然敢如此打陛下的臉,不給草詔?

不過小蘇探花說得沒毛病,既然漏勺都說得,那我們也說得,於是紛紛上書表示這任命不妥。

趙煦只好同意,將章惇與王中正的任命推後,只進了呂惠卿中大夫。

然後將楊畏召入,這場風波,建議人最終是要承擔責任的,如今御史們已經開始將議論攀扯到了愛卿的身上,愛卿是皇叔的舊人,我是一定要保全的,不如暫時先去外路待一任,避避風頭如何?

於是楊畏只好進表,自請廬州。

詔準。

君臣默契,楊畏分分鐘被擺佈得明明白白,呂大防等還頗爲欣慰,四處宣揚趙煦“虛懷納諫,頗肖仁祖”。

而楊畏在士林,從此得了個諢號——“三面人”。

十二月,己未,遼以燕國王延禧生子,肆赦,妃之族屬並進級。

壬戌,遼以樞密直學士趙延睦參知政事兼同知南院事。

丙辰,準布瑪古蘇遣別部侵遼,遼四捷軍都監特默戰死。

而瑪古蘇自己則帶領精銳,偷襲遼國西路羣牧司得手,遼國大量軍馬成了瑪古蘇的戰利品。

耶律洪基大怒,北院樞密使阿蘇趁機誣奏招討使蕭託輝不急追捕,致軍馬被掠,罪當死。

遼主命免其官。

王經上章營救不得,蕭託輝被貶爲庶人。

遼國罕見的“通經濟,明世用”的大臣,竟然以這樣的方式被黜罷,“時人惜之”。

十二月,乙巳,範純仁言:“臣多疾早衰,自叨宰執以來,益爲職事所困。竊位已將五月,輔政訖無寸長,上負國恩。

又況蒙命之始,已招彈擊之言。伏望察其至誠,退之以禮。”

詔不允。

蘇油上奏,鑑於去年水患,諸處水利工程有所傷毀,請朝廷命都水重臣巡視,予以修復。

並請開闞村河口,修平鄉、鉅鹿埽、焦家等堤,並浚澶淵故道,以備漲水。

從之。

朝廷從高滔滔九月去世一直忙到了現在,朝政總算是完成了初步過渡。

漏勺這期間非常忙,除了正常工作以外,作爲趙煦的小夥伴,還要對朝局實施一些潛在的干涉,以體現出趙煦的意志。

比如讓楊畏這個“徐邸官”體面地滾出朝堂,就是這倆腹黑的小傢伙設的局。

此外,失去太皇太后,趙煦其實頗爲悲痛,但是在朝臣們之前,他不願意表現出來,私底下,卻非常需要漏勺的安慰。

還有初臨大政,在人事任免方面有些急切,漏勺也要時時勸諫。

一直忙到了年末,漏勺才終於得到了中書舍人任上的第一個假期,前往李宅看望小師妹……啊不,看望恩師李格非。

一番禮數見過,李格非看着眼前這個未來女婿,不禁有些恍惚。

大宋做過一路運判的中書舍人,如此硬邦邦的履歷,卻纔年近二十歲,未婚。

想到這裡李格非都有些不好意思:“小女頑劣,其實是耽誤子衡了。”

從理論上,這個說法還挺符合大宋人的思維,以漏勺的出身履歷,想找什麼樣的媳婦都沒問題,而且年紀也老大不小了,就算先置幾個外室,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

不過漏勺倒是潔身自好,似乎就認準自己調皮女兒了,楞沒有聽說過這方面的緋聞。

漏勺微笑道:“其實此次上門,卻是向恩師與小師妹道歉的,太皇太后新棄天下,以蘇家所受恩德,可比至親,守孝兩年乃是本份。”

“就是要耽誤小師妹了。”

提起太皇太后,李格非也是悲痛:“應當的應當的,易安如今十五,兩年後十七歲,正合適。”

漏勺問道:“小師妹呢?怎麼這麼半天沒見出來?”

李格非說道:“去南通巷了,說是眼看要過年,取點錢回來放家裡。”

漏勺就笑:“取錢還得去總部?這是要取多少花用?”

李格非就嘆氣:“前些日子王晉卿族中有套院子想要發賣,就在可貞堂邊的文華街,作價八千貫,仙卿跟你師妹說了,你師妹看過覺得不錯,現在看來,是已經說定了。”

漏勺想了一下那地段:“文華街八千貫的房子,那指定不大。”

李格非說道:“可不是,一畝都不到,我也勸她,可她說八千貫就算買那塊地皮,至於房子……說是讓你設計,修三層的,可以騰出不少地方來。”

漏勺明白了,我就說一大早母親鬼鬼祟祟地出門,卻原來是幫着小師妹買房子呢。

母親大人跟師妹關係,這麼好了?

也不禁搖頭,從身側一個雕刻細緻,包漿濃厚的大楠竹筒裡邊抽出一卷巨大的畫軸來:“這次去廣州赴任,沒淘着別的,不過這燕龍圖的《明州島日圖》,當得一絕。”

李格非樂了:“燕龍圖可是繪製海潮的大擘,善作巨畫,不可不賞。”

“子衡續作《海潮細論》爲之揚名,龍圖這酬勞,可也給得不菲啊。”

燕龍圖就是燕肅,宋真宗大中祥符間進士,官至龍圖閣直學士,以禮部尚書致仕,已故多年。

此人乃是達芬奇一般的人物,文學治行,縉紳推之,胸次瀟灑,巧思過人,精通音律,能詩善畫。

宋仁宗時判太常寺,曾參加考定朝廷樂器,整頓樂工的工作。

京中大相國寺、景寧坊寓所及睢、潁、洛等佛寺中,都有他的巨幅壁畫;太常寺、翰林學士院有他所畫的屏風。

後人評價“善畫山水寒林,與王維相上下,亦擅人物、牛馬、松竹、翎毛。”

尤其是判太常寺時繪製的寒林屏風,被收入禁中,譽爲“絕筆”。

除此以外,他在科學方面也有大成就,創制了計時工具“蓮花漏”,還根據文字記載,復原出遠古的指南車與記裡鼓車。

鐘錶出來之前,燕肅的蓮花漏是當世最精準的計時工具,受到各方面的稱讚。

其時的宰相夏竦稱其“秒忽無差”,命各地“皆立石載其法”。

大蘇在徐州見到,歎爲觀止,特意做了一篇《徐州蓮花漏銘》,並在序文裡稱讚:“故龍圖閣直學士禮部侍郎燕公肅,以創物之智聞於天下,作蓮花漏,世服其精。凡公所臨必爲之,今州郡往往而在,雖然巧者莫敢損益。”

而此公對海潮的研究,可謂至深,其在明州時作《海潮論》兩篇,指出“日者衆陽之母,陰生於陽,故潮附之於日也;

月者太陽之精,水者陰,故潮依之於月也。是故隨日而應月,依陰而附陽。”

是“盈於朔望”,“虛於上下弦”。

雖然不能說絕對的科學,但是已經認識到日月的吸引是形成海潮的原因,並且指出一月之中朔望潮大,上下弦潮小。

這都是科學的論斷,是完全正確的。

更進一步講,其實燕肅已經摸到了地球在月球上的投射陰影,也就是日月地三者相對位置,是海潮升降的關鍵成因。

文中還對潮候進行了推算,指出了每天海潮漲落的時間,所舉數據非常精確。

這對當時漁業生產和航海,提供了可靠資料,對生產發展也具有一定促進作用。

受到兩篇文字的啓發,漏勺在廣州劉河村建立潮表,利用對潮水的科學觀察和細緻研究,更進一步,寫成著作《海潮細論》。

結合天文歷算和地球經緯,漏勺在著作裡詳細記錄了日月天文對海潮的巨大影響,公佈了一系列計算公式,詳細推算出當地每日潮汐,會逐日後延三刻鐘。

這也是萬有引力定律的最好證明,也從側面佐證了日心說、地球說以及月球繞地說。

因爲這部著作,漏勺也拿到了皇家學術傑出貢獻獎,破解海潮的秘密,對海洋漁業、貿易、軍事,具有不可忽視的巨大作用。

不過在關於該成就應當算作天文成就還是地理成就,學院裡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趙煦就覺得這有啥好討論的,天文地理一起頒發不就解決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勝利的大會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遼國農莊第八百四十二章 王韶醒了第四百四十四章 洞房第七百四十一章 礱磨第六百四十章 賜第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 耶律南仙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佛會第二百五十一章 病癒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鏖戰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調整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後生可畏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季常公第七百九十一章 呂惠卿貶官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嵩陽兵工廠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和太后談判第六百八十五章 麒麟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氣跑了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崛起中的帝國第一百八十八章 捱揍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新轉般倉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忽悠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北苑監第九百零四章 交趾急奏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鎖院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又見董非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和太后談判第七百六十八章 錯過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又遭彈劾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見面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官場第九百七十九章 後勤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蔡確的幫手第三百八十九章 秋娘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旱情第三百三十七章 家家一地雞毛第四百五十九章 蘇洵去世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猜測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優待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吏額第四十三章 張象中第六百五十七章 木徵的逆襲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瑞升號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壟斷第九百九十八章 魚驚石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體罰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九章 試行第二百零八章 心累第七十六章 在藜將軍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渾脫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浙風味第八百章 內奸第一百零六章 五金博士第七十四章 混亂第三百五十二章 變態繁榮第四百一十六章 神蹟第四十章 生計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小孩第一百六十八章 反撲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萬人敵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上課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五泉井第七百一十三章 重會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觀量派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河間府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珪的家事第二百八十九章 救日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兩國第四百一十六章 神蹟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功罪第九百八十二章 一家子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人皆有之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匪夷所思的劫糧道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湯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場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梅山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閱第一千零七章 君子小人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潛在產能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指點第六百一十二章 梳理軍政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虛張聲勢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真道理第七百一十六章 大工程第四百四十四章 洞房第八百四十五章 南宋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 收關第六百九十八章 蔡京第六百四十五章 《金石圖錄》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思路第四十九章 蜂窩煤第八百八十二章 論功過第一百四十五章 隨手功夫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彈劾第一千零六章 刨筆刀第七百七十八章 見老鄉第一千零五章 島礁和泡沫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獻計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安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