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蘇家

bookmark

第十九章蘇家

對於國家來說,這也是一種變相的承包制。因爲這部分土地上農人的生活,是由食邑的享有人負責。

總之,土地兼併,至少在大宋的國家層面和法律層面上來說,在立國到現在的大部分時期裡,都是被明令禁止的。被兼併土地上的人口,沒有成爲國家負擔。

問題其一,是士大夫貪得無厭,大量侵吞隱瞞耕地,這本身是一種違法,是執法不嚴,是有追究依據的。

更應該關注的,是即使大宋地價便宜,大量的普通百姓,仍然買不起或者說不願意買便宜的土地,因此不能或者不願意成爲自耕農。

而且這部分人口中,一大部分不能有正常收入,不能納稅。

最要命的是,這部分人口,因自然和人爲的各種災害,還在呈逐年擴大的趨勢。

雖然不能簡單地將這類人歸類爲失地農民,但是肯定不是正常的勞動者和納稅人。

這部分人平日的產出,被勳貴士大夫侵吞,而這部分人遇到生存難題的時候,則由國家來買單。

按蘇油的看法,這就是根本上的不合理,是人口資源浪費,是國家負擔和隱患。

綜上所述,或許土地兼併不是封建王朝覆亡的本質原因,原因可能更深一層——貧富差距的極度懸殊,貧困人口的過度擴大。

一方面是稅收減少,一方面是貧者成爲一個巨大的階層,國本動搖,那就在所難免。

然而不耕地,就不能養活人口嗎?眼前這個小院,就是最好的說明。

工商業的興盛,金融流通的加速,可以從很大程度上緩解土地和人口的矛盾。

放大到整個川峽四路,“千人耕,萬人食。”的諺語,就出現在這個時候。很好地闡述了當前時期這個特殊區域裡發生的特殊現象。

可惜沒有當政者深刻研究,或者說,總是遺憾地被華夏悲催的歷史進程打斷。

又想遠了……

陣陣的鳥鳴打斷了蘇油的思緒,讓他重新細細打量起這個小院來。

小院由青石板鋪就小道,進門右手是通往前方門店的木板門。

兩側是貼牆的瓦頂走廊,雨天可以通過走廊從內宅進入門店。

側門進來是一座大花園,處處體現出女主人的精緻和雅趣。

園內花樹繁密,但是都比較低矮,蘇油能夠發現一處奇特的現象——低矮的花林間,有一種豔麗的小鳥在此做窩。

桐花鳳,體型不過拇指大小,渾身顏色豔麗,反射出金屬的光澤,以花蜜爲食。

它們正在花間飛舞。

年幼時的八娘,蘇軾和蘇轍,在程夫人的教育下,十分愛護動物。

他們在程夫人的帶領下,靜靜地觀察桐花鳳在花園裡的生活,絕不破壞鳥巢,而是好奇地打量着它們產卵,孵化,最後從醜陋的雛鳥變爲金屬彩虹般美麗的成鳥。

而這對子女的性格培養,絕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走過花園,有一處小平地,那裡有一口水井。

井口很小,水質清澈,一看井邊那株小樹蘇油便笑了。

熟的不能再熟的東西——黃荊樹。

wωw ◆тт kān ◆¢O

蘇油一眼就分辨出用哪幾根樹枝,用來抽七八歲時候的蘇軾蘇轍最合適。

蘇八娘見到蘇油盯着樹枝一臉古怪的神情,知道這小子心裡在想什麼,便小聲說道:“母親很慈祥的,我們從小沒捱過打。”

不過想想又覺得需要對蘇油警戒一番,補充道:“不過換成小幺叔這麼調皮的人,那就也難說了。”

蘇油對着黃荊樹做了個合什:“阿彌陀佛,黃荊樹啊黃荊樹,你我各自相安吧。”

八娘忍俊不禁,笑道:“那你可要乖些,保住黃荊樹的真身,別讓它因你被破戒攀折纔好。”

院子裡還有一株荔枝,樹形優美,樹冠巨大,聽八娘說這是蘇軾親自栽種的。

此公打小就有種樹的癖好,在眉山幾處寺廟道觀讀書時,別的可能沒留下,周邊山上松樹倒是被種下了不下三萬株。

而且和蘇油一樣,蘇軾還成系統地研究了松樹的種苗繁殖和移栽方法,臨老了還詳細地寫進自己的著作當中,當成一項得意的成果顯擺來着。

八娘看到蘇油的情形,狡黠地笑道:“不認識這樹了吧?”

蘇油淡然說道:“‘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山門次第開。’這荔枝斷然是嘉州品種。除了那裡,再要覓得就需要去到嶺南,這樹是子瞻的朋友送他的吧?”

蘇八娘見鬼一般看着蘇油:“小幺叔,子瞻肯定與你相處得來。你竟然連這樹都知道。”

蘇油心中暗自得意,這樹後來一直存活了九百多年,直到快二十一世紀才壽終正寢,蘇油在三蘇祠所見的,是一段枯乾以及從瀘州合江縣新移植來的一株。

今天可算是見着活得枝繁葉茂的正主了。

園子看完進入內堂,一位雅潔的婦人,正站在桌邊,笑盈盈地看着他們。

婦人挽着一個髮髻,插着一支紫檀簪子,身穿一件淡月青色暗花的交領薄綢衫,外罩一件素青褙子,氣度優雅,容貌端嫺。

雖然年過四十,可保養得當。渾身上下不飾珠翠,隻手腕上有一支絞絲銀釧。

蘇油兩世孤苦,如果說需要有一位完美母親形象的話,眼前的程夫人,絕對是他心目中的典範。

眼中便自然地帶上了孺慕之色,什麼亂七八糟的思緒都飛到九霄雲外,什麼多餘的話都不敢瞎說,老實得就跟一個見着貓的耗子一般,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禮:“小子蘇油,見過嫂嫂。”

程夫人對蘇油的老實程度反倒感到奇怪,可一轉眼便見到蘇油手裡邊那枚膽丸,不由得微微一笑:“小油不用如此,看來你今日之行,又有了收穫。”

蘇油這才站直身體,將手攤開:“嫂子說的是這個嗎?這是從食鹽裡提取出來的附屬物,主要成分是芒硝。”

程夫人沒有問對錯,只是打量蘇油:“那你跟嫂子說說,如何能斷定它就是芒硝呢?”

蘇油笑道:“小子頑皮,嘴刁,在村裡曾經試着融化鹽塊,然後濾掉雜質,試圖用此法去除鹽中夾雜的沙子。”

程夫人搖頭道:“官鹽的質量,的確值得商榷。你繼續說,我很有興趣。”

蘇油獻寶似地說道:“得到純淨的鹽水後,小子試着將它重新熬幹,結果性子急,每次熬製出一點鹽粒,小子便將它過濾出來。然後接着熬。”

“如此反覆,小子發現了一個問題,先期熬出來的那些鹽,味道純粹,而越往後,味道就越苦澀,這明顯不是同一種東西,而是兩種,或者兩種以上。”

程夫人點頭道:“於細微處有發現,小油可謂心思細緻,一點蹊蹺都不放過,這是格物致知之理。”

蘇油說道:“最後小子將這粗鹽所含物質粗分了兩類,一類就是雪鹽,另一類就是膽丸。”

“然後這膽丸老伯爺看了,說物性和芒硝一樣,因此有此結論。”

程夫人說道:“這就是說,粗鹽裡其實有好些類能溶於水的物質,通過你的法子,可以將它們分離是吧?”

蘇油笑道:“其實還有一整套的工藝,那是小弟後來整理試驗出來的,能最大程度地分離出純鹽和芒硝。”

說完將工藝和程夫人細緻地講解了一番,不過化學反應沒法細講,只說通過各種溶液融合可以產生沉澱,這些沉澱也是雜質之一,可以通過豆漿將之去淨,再用剛剛的方法將剩下溶於水中的物質一一分離。

程夫人微笑着細細聆聽,不時贊上兩句,最後取來一個盒子,盒子中分成好多小方格,裡邊盛放着各種顏色的粉末,推到蘇油身前:“認識嗎?”

第六百零九章 衝擊相府第八百九十五章 鄭州對話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宮中第一百一十二章 賣癡呆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比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擺事實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金明池聊天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不難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民兵郭二蛋第七百六十七章 章惇的算計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使節第四百九十九章 開幕式第八百八十八章 輿情第四百九十七章 水傀儡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見面第一千零八十章 針鋒相對第三十三章 賬本第九百三十四章 鄒時闌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逝世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會第二百三十六章 《尚書》第一百四十五章 隨手功夫第七百零八章 老酒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瑕疵第三百五十八章 富弼的炮轟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海州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趙煦的聰明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宋自己的黑科技第九百五十八章 善諫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心理疏導第六百二十三章 瑤族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捧殺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火鍋第二十七章 定價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作戰計劃第六百一十二章 梳理軍政第六百八十二章 拜訪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二百六十六章 汴京風華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禮物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危機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燒了第五百七十二章 利益交換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再見司馬第一百零八章 無聊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殺雞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克己新解第四百五十七章 嶲州第四百零一章 好年景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得國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遺香第二十八章 玉瓷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海鬼爪螺號第一百三十二章 苛政酷毒,猶勝猛虎第四百二十一章 威猛的石薇第五十二章 賣魚搭檔第五百四十五章 軍工和三產第八百三十六章 章法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傅賢妃第一千零一章 有志者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證據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水培第九百一十章 商議第三百三十四章 圖經本草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新義之爭第八十九章 茭白第九百二十章 勸諫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漕運改革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夏龍雀第二百四十六章 懲罰和教育第四百一十九章 水火交逼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金融操作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大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告祖文第五百一十一章 皇宋寶鈔第十章 講究人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兩國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知識產權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謀主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會第三十六章 仲先公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閱第九百九十六章 種山藥的道理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不戰而勝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聞捷第九百四十一章 西事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心的祭品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日心說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湯第七百一十三章 重會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張方平走了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光屁股重騎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遊江第六百二十八章 方田均稅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天選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龍筋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