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煙筍排骨

第三百零二章煙筍排骨

判官笑了:“豪強是什麼?都在周圍山上呢!我夔州城這一點挺好的,大家都窮,沒有豪強。”

蘇油手扶腦門:“總有點什麼好東西吧啊?”

推官說道:“有有有……我夔州最好的,當屬風景,那是一等一的。多少文人留下了壯麗豪邁的詩篇……”

見蘇油臉色開始發苦,推官趕緊彌補:“泉水!泉水也不錯的……還要再說的話,山林氣息清新,算不算又一樁?”

通判見蘇油臉色越來越差,也插話道:“要說物產,其實還是有兩樣的。”

“啥?”

“猿猴啊!兩岸猿聲啼不住嘛!”

蘇油都快哭了:“還有呢?”

“呃……還有……還有蠻布算不算……”

蘇油:“……”

州衙規模還在,不過很頹廢,朱漆都快要脫落完了,木頭槽檁都露着本色。蘇油估計這個在宋朝都該算文物,搞不好是漢昭烈留下的東西。

收拾停當,通判小心地拱手:“蘇探花,下官了備了一桌接風,未知探花可肯賞臉……”

蘇油洗了臉,打開包裹想了想,也挑出一件麻衫穿了,說道:“哦?那就多謝別駕了。”

通判開心地道:“我朝探花,能夠光臨寒舍,這可是求都求不來的福氣。走走走,這便去寒舍那邊……吃過再回來收拾。”

來到通判家中,果然是寒舍,牆上還掛着鋤頭,看來這官還要下地幹活。

蘇油點頭:“難得,一州通判,親近農桑,堪爲我朝官員的楷模。”

通判說道:“知州說笑了,夔州地少,這是上山挖筍用的……”

推官無意中補上一刀:“蘇探花,你的州衙裡也有一套。”

沒有桌子,堂屋中就一個火塘,火塘上放着一個大陶盆,裡邊燉着臘排骨,還有煙筍。

通判熱情招呼:“坐坐坐,知州稍待,下官去取酒來。”

“坐哪兒?”蘇油左右看了看:“哦這小板凳是吧?呵呵呵好長時間沒坐過了看着還怪親切……”

設施雖然簡陋,不過臘排骨燉煙筍味道還是很不錯的,蘇油吃得讚不絕口:“好!這個好!酒也不錯!”

通判說道:“這就是糯米釀的,之後灌入竹筒,一年後方取出來食用,還是山上夷人的法子,知州你喜歡,就多喝點。”

蘇油說道:“兩位都是前輩,叫我明潤就好。”

通判叫孫修,推官叫吳才,仕途無望在上官面前也就隨意,有點無欲則剛的味道。

孫修給蘇油夾了一筷子排骨:“明潤啊,怎麼想着從峽州取陸路過來,一路上吃了不少的苦頭吧?”

蘇油說道:“都說夔門天下雄,我想當年劉備出蜀,不就走的夷陵陸路嗎?或許故道可復也不一定。”

孫修說道:“那是以前,後來山崩,江峽形成新灘,陸路也就毀了。當年未毀的時候,這裡還是有一度的繁華的。”

蘇油點頭:“是,那一段實在是難走。”

孫修說道:“你看夔州城格局就知道,南面臨江,有依斗門,開濟門,分別取意於杜工部詩句‘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金華’和‘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北面是肅成門,西面是來威門,南北不過三百步,東西卻有八百步。地勢逼怵不說,到如今,只剩丘墟……”

推官說道:“明潤初至,老孫你別隻顧喪氣。這裡乃劉備託孤之處,歷來的文人憑弔詩詞還是挺多的。永安宮雖然只留基腳,白帝城還是有些城牆。說不定明潤寫幾篇詩文,名揚千古,那也不枉來此一任不是?”

蘇油笑道:“這要是遊山玩水,那可能還有兩篇詩文。可如今來此正任,首先得給老百姓找到嚼穀才成……”

“得,感謝兩位老哥盛情接待,明日我先走走看看,查查前任留下的文書賬冊,再作主張吧。”

回到州衙,乞第已經將住房初步清掃了出來:“小巫師回來了?”

蘇油一下躺到牀上:“哎喲可累死我了,去燒點熱水來燙腳。”

乞第笑道:“早燒好了,還加了雞血藤。我這就去端。”

蘇油拿胳膊肘支起身子喊:“記得撒點鹽!”

這時候張麒張藻也回來了:“少爺。”

“喔喔喔……啊——舒服——”蘇油將腳伸進盆裡,燙的呲牙咧嘴:“怎麼樣?”

兩人拖了一張凳子坐下,張麒說道:“不怎麼樣,城中大概有近兩千戶人家,兩家酒館,一處茶樓。”

“本地富戶,姓樑,城外有兩百畝地,還有幾處山林,是最大一家了。”

蘇油撇了撇嘴問道:“此地百姓,因何爲業?”

張藻說道:“這個……”

乞第笑道:“小巫師,周圍百姓,怕不是都在給我們蠻人種地。”

蘇油驚了:“啥?”

乞第笑道:“反正我們部落裡,不少漢人春季上山來幫我們種地,秋季再次上來幫我們收麥,熱鬧着呢。”

蘇油有些忐忑:“那平日裡呢?”

乞第說道:“平日裡一般就是挖挖山貨,編編竹器,漢人裡編織手藝精湛的娃子,我們夷人女孩子最喜歡了。”

蘇油手扶腦門哭笑不得:“老子還想着讓夷人下山過好日子,卻原來肚子吃不飽,漢人都在往山上跑……”

張藻說道:“少爺,此地幾乎沒有物產,有的就是苧麻,淡酒。”

蘇油說道:“不對呀,杜工部詩集裡曾提到過,當年此處乃造船業可謂鼎盛。”

張麒和張藻對視了一眼:“呃,少爺說的的確是實情,不過,不過,如今造船工匠們,都去了眉州……”

蘇油傻了,這還是自己的鍋?!

……

次日清晨,蘇油在孫修吳才的陪同下,考察夔州碼頭。

這個碼頭,雖然已經破敗,但是規模基礎卻還保留着,蘇油出蜀的時候便在船上看過,如今站在了實地上,簡直歎爲觀止。

這裡比如今的眉山碼頭,還要大上兩倍!

孫修說道:“當年劉備在此處準備徵吳,建造永安行宮,修建倉儲,碼頭,船塢。打造鉅艦,而後水陸並進東下,只可惜未成功業。”

蘇油笑道:“不過給我們留下了如此巨大的基業。”

吳才嘆息道:“基業何用啊?如今上下陸路斷絕多年,貨物不至,大船不願停靠。其實以前,夔州是吳船的終點,蜀船的起點,吳蜀兩地在此處進行物資交換,興盛着呢。”

蘇油捏着下巴:“總要想想法子才成。對了,寡婦清是這一帶的人吧?”

孫修笑道:“你是說秦始皇時的那個?相傳寡婦清在此處以取鹽汞硃砂爲業,富甲蜀中。我們夔州也是產鹽區。”

蘇油眼神一亮:“哦?”

吳才卻澆了一瓢冷水:“不過本地滷泉,太過於稀薄,熬製三斤鹽水,方得一兩粗鹽。”

如今一斤是十六兩,蘇油一轉眼就算出濃度,百分之二,是有點低。

孫修說道:“還有個難題,就是滷泉出口多在峽中,本地鹽農,用船隻來回運送滷水,很辛苦,還危險。因此我們的鹽最多就是滿足自己消耗,除了大寧監,朝廷也不苛課務,算是自食自足。”

蘇油點頭:“等有時間去鹽戶那裡轉轉。國以農爲本,走,先去看看城外農田。”

第八百二十二章 炮擊升龍第九百八十九章 扁罐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循循善誘第四百零八章 折銳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昭文相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瑞升號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迴護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信用第九百零一章 起義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後勤到稅收第六百六十九章 推演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德政連連第六百五十七章 木徵的逆襲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大調整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臣才天授第三百三十四章 圖經本草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講解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珪的家事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李清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國力的衰漲第一百零二章 告狀第三百四十九章 實心任事第二百九十九章 衣錦還鄉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風波第八百六十六章 商議第六百五十六章 建議第五十八章 方法論第七百九十四章 天變應在遼國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廷議第一千八百章 大賬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優待第一千二百章 準備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臨終對話第三百一十四章 嘉獎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舊部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龜的名字第五百九十九章 永興軍第二百一十章 眼鏡第二十章 明道致用第一百四十五章 隨手功夫第四十六章 石家第一千八百零五章 張叔夜第四百一十三章 勸降第五百一十六章 分析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都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珪的家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勝利的大會第四十九章 蜂窩煤第八百九十九章 軟糖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公然私會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老銀幣第四十五章 張天師第八百四十四章 李舜舉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官場第三百一十八章 狐大仙搬家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大練兵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慘狀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第三百五十二章 變態繁榮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慘狀第六百一十一章 富弼返洛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清淨第八十七章 私奔第六百六十七章 衛樸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無條件第一百四十章 危機與對策第一千零三章 膨化食品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白河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用不了多久第一百零四章 買山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天賦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不足爲懼第七百九十八章 議事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兇險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功業第三百七十九章 交相輝映第三百零四章 翻譯官第六百四十三章 老太君的智慧第一百七十章 快遞小哥第四百二十四章 平話第四百四十二章 婚前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集體智慧第三章 程家第八百三十三章 矛盾(爲盟主mercury11加更!)第六百四十二章 見解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明潤救我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複雜成因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風氣和國格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吳家莊第五百五十六章 荊湖建議第七章 病根第四百九十四章 金獎第五百零四章 何爲先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聚殲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夢中詩第九百四十九章 招供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司天監第二百二十章 買房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