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姐妹

bookmark

第四百二十六章姐妹

聽書的多是碼頭上的商賈,市民,不少頓時就擁護尹老常:“百萬軍中石小娘那句!聽着就提氣!”

“對!要沒有老尹這句,放到別處都不知道是寫石小娘子的呢!”

小書生不服氣,伸手一指另一桌几位中年士子:“你們評一評,到底是那句好!”

幾個中年哪裡會接他這茬,又不是詩詞文會,再說尹老常說書,那是有口皆碑的,說得的確好,大新年的沒必要得罪人。

都你推我我推你,笑吟吟地不說話。

小書生身邊一位年紀長一兩歲的趕緊起身拱手:“對不起諸位,小弟不知深淺,我們知道錯了。”

說完放了一塊小銀笏在桌上:“尹老先生說得實在好,一點小意思,不成敬意,我兄弟告辭。”

說着拉着少年書生從茶鋪裡出來。

兩人上了停在門口的四輪馬車,小書生問道:“姐姐!你剛剛爲什麼要阻止我?那什麼尹老常,最後一句明明改得不倫不類嘛……”

大的那個說道:“妹妹,又不是進士華選,你那麼計較做什麼?真要是爭執起來被人頂撞,對誰都不好。你說是不是?”

小的那個挽住大的那個手臂:“明明跟我一起出生,偏偏要做出個姐姐樣!姐姐,你說蘇探花他們兩個,是不是真的會……火陣,雷法?”

大的笑道:“怎麼可能?小蘇先生說了,這就是碼頭文學,三分真七分假,是給不識文字的粗鄙商賈力夫之流聽的。”

“她的課程你都白學了?理工最重實證,先生說很多事情看起來匪夷所思,其實只要去證它觀察它,就會發現本質其實與一加一一樣。”

“哎呀聽得頭痛,姐姐,我們的夫君,會不會也同探花郎那樣?小蘇探花郎對石小娘子可真放縱!女孩子還讓她統帥大軍上陣殺敵……”

“妹妹!對小蘇探花那樣的人,禮法已然是擺設。他試完進士,便敢直接住進石府;尚未婚配,便敢攜未婚妻與行,還敢讓她拋頭露面。”

“偏偏天下人還不以爲異,要是換一個儒生試試,誰能做到?”

“小蘇探花看似不經意,其實底下不知道爲石姐姐耗費了多少工夫,這份心思纔是難得……”

小的將頭靠在大的肩膀上:“要是有人肯爲我花這麼多心思可好?可惜都是內官侍從……”

“住嘴!越說越不像話了!聽父皇說,仁宗爺爺曾經想廢除帝女升行之禮,恢復舅姑之稱,不可以富貴屈人倫長幼之禮。以後你嫁人了,要善事姑翁,賙濟夫族,便如尋常人家新婦那般,這纔是婦道。”

小的嘻嘻笑道:“姐姐連這些都想好了?看來是想嫁人了也!”

“哎呀小丫頭你胡說!看我不收拾你……”

“嘻嘻……哎喲姐姐繞命啊……”

……

秘書閣,蘇小妹又抄錄了一天的書籍,眼看着天快要黑了,將紙筆收好放進書袋中,將幾本珍貴的書籍送回到一個儒生身邊:“景潤師兄,有勞了。”

今日值守密閣的儒生叫陳昭明,字景潤,是蘇頌的學生,一段時間下來,兩人也相熟了,躬身道:“師妹如此勤奮,實在令爲兄汗顏。”

蘇小妹微笑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哥哥那個探花,可不是就是這般考出來的。”

陳昭明笑道:“要是堂堂探花,只靠抄書就能抄出來,也就不那麼尊榮了。”

蘇小妹說道:“不信算了。”

“信,爲兄豈敢不信。”陳昭明趕緊紅着臉解釋。

蘇小妹也紅了臉:“師兄,我……先走了,對了……新年好。”

“等等……”陳昭明趕緊叫住,從一邊書桌上取過一本珍本:“這是爲兄在庫裡翻檢出來的一部書籍殘本,或者就是師妹要找的……”

蘇小妹將書接過,發現這書非常破舊,沒有封皮,待到看得幾頁,不由得大喜:“《綴術》!師兄你找到了?!”

陳昭明紅着臉,吶吶地道:“這書……爲兄也看不懂,不知道是不是,但是感覺其中的講述,和你研究的數理,頗有相通之處……”

蘇小妹大喜過望:“師兄,我要借這本!”

陳昭明說道:“這是魏晉孤本,密閣不外借的。”

說完怕小妹失望,又趕緊從書包裡翻出一本冊子:“不過爲兄已經替你抄錄下來了……這個……算是爲兄給你的新年禮物……”

接着鼓起醞釀一半天的勇氣:“小,小妹……新年好……”

蘇小妹的心思早就飛到祖沖之的《綴術》殘本上去了,根本沒有注意到陳昭明稱呼上的轉變:“謝謝師兄,我這就拿回去好好研究!”

看着小妹捧着手抄本歡悅而去的背影,陳昭明有些癡了:“小妹……新年好……”

……

慈壽宮中,太后和皇后一邊織毛衣,一邊聊天。

太后說道:“今年官家辛苦,夏人寇略,水患也多。”

“到現在才知道慈善的好,關鍵時候,可算是救了急了。”

皇后飛快地走着毛線籤子:“後宮婦人,盡一份心罷了,這些自有官家和朝臣料理。我現在啊,憂心子女婚事都憂心不過來呢。”

太后說道:“頊兒的婚事不是談妥了嗎?宰相向敏中的曾孫女,可也算知書達理的人家。”

“當年太宗親書飛白,將向敏中及張詠二人的姓名交付中書省,說:‘這兩個人,是朕將任用的名臣。’二人一同被任命爲樞密直學士,之後樁樁件件,都說明太宗是有眼光的。”

皇后有些憂慮:“可之後因買薛居正宅院,並與張齊賢爭娶薛惟吉遺孀,被指責‘潔之操蔑聞’。”

太后說道:“那就是瞎說八道,他初任吉州通判,張齊賢是轉運使,乃是頂頭上司。就是得張齊賢舉薦,他才就地改任右贊善大夫,受徵入朝的。”

“祖吉之案,贓錢分別賜給執法官吏,向敏中援引鍾離意推脫寶珠之事,獨獨沒有接受。”

“廣州兼掌管市舶事務,這人才到荊南,便預買藥物送往廣州。未雨綢繆之能,當得能吏之稱。”

“廣州任上無所需求,以清正廉潔聞名。就地升任廣南東路轉運使,召爲工部郎中。”

“這樣的人,會爲了一萬貫錢和知遇恩人爭娶寡婦?笑話!這就是政敵潑髒嫁禍!向敏中貪財,官家會讓他知廣州,掌舶務?”

“真宗澶淵親征,賜向敏中密詔,把西事全部交付給他,允許全權處理。”

“計滅禁軍叛謀,安定邊蕃,向敏中是有大功的。滔滔啊,看人當要看全……”

當年局勢危如累卵,向敏中得到詔書後,將之收藏起來,像平常一樣處理政務。

恰逢臘月禳祭,禁兵打算趁禳祭時作亂,向敏中秘派親信,身披鎧甲伏於廊帷,把賓客僚屬軍官全部召來,設酒聽任檢閱。

先命禳祭的人入中門,後召到階臺,其後伏兵四出,把禁兵全部擒拿,搜查後,發現來人果然各懷短刀。

於是當場斬殺,接着除去屍體,用灰沙打掃院庭,繼續張樂宴飲。

在座的蕃漢觀禮之人全都兩腿發抖,邊藩由是安定,說是挽狂瀾於既倒,都不爲過。

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吏額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我真的不會打仗第六百零一章 求情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渾脫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潛移默化第二百二十三章 花邊故事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王克臣第九百四十章 再見呂惠卿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兩國第七百二十章 奸臣分析奸臣第四百九十章 經濟影響力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探討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新情況新問題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入使線路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神醫第三百四十二章 爭論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授權書第五百一十八章 孫能第二百六十九章 勳戚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談判第三百六十五章 馬鹿第二百零五章 有所求第六百七十章 分析第四百二十一章 威猛的石薇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新氣象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沈括所見第六十八章 大蘇小蘇第七百二十四章 少年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要臉的老頭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深夜報捷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麻魚第三百五十二章 變態繁榮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遺囑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錢可通神第七百零一章 蠻幹第五百八十七章 夢想第五百八十五章 保甲法第七百三十二章 章惇的狙擊第二百三十八章 十二平均律第一千六百零一十章 新版寶鈔第九百六十四章 老蘇獲釋第六百零四章 劉嗣當官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教訓第六百九十二章 覆軍第三百零一章 夔州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見面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毒土第一千零一章 有志者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太皇太后第六百二十一章 弊端第八百八十二章 論功過第七百二十九章 禰衡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動員第四百七十二章 進京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廷議第九章 風投第一百一十七章 堂哥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軍事之外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談判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下最窮處第三百九十七章 運動會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小孩第九十八章 千分尺第六百五十六章 建議第六百六十六章 治河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不答應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臨終對話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定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雄州第四百七十六章 誰也改變不了誰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邊子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劉猢猻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否認第五百七十七章 經略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軍校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遼陽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想他們了第九百六十六章 招悔第五百一十三章 應變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河套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農業改良第一千零四十章 字說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衡山之謀第四百一十一章 最大贏家第七十八章 指點第一章 眉山第七十三章 看破說破第二百八十五章 授官第四百八十章 貨物第四百二十五章 紅旗猶帶冷梅香第五百一十一章 皇宋寶鈔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方略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蘇油的家事第二百九十三章 遼人臨觀第九百三十二章 舊州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愛讀書第五百四十章 國有軍工企業的福利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