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必須姓蘇

bookmark

第四百三十六章必須姓蘇

當年同科的進士們都是馮大帥哥的粉絲,衆口一詞——論氣質風度,只有文彥博和富弼兩位相公;論相貌儀表,只有馮京和沈遘兩位同學。

如今帥哥變成了大叔,相貌儀表不減,氣質風度更佳,三綹長鬚,看得蘇油羨慕嫉妒恨。

雲路扶搖,玉筍班行列第一;天衢聲價,彤墀爵秩歷朝三。

瀟灑探花郎,在蘊藉倜儻的三元及第大帥哥面前,和弱雞又有什麼分別?

兩人在一起,按道理應該深談文學,結果馮京壓根不提這茬,直接過問渭州的民政軍務。

蘇油想想也對,馮當世三元及第後就不玩文字了,感覺這娃就是將學問當做入仕的打門錘一般,用完就丟,出了本詩集到後世還失傳了。

渭水塵空紺業傾,桐江煙老漢風明。早知賢達窮通意,閒把漁竿只釣名。

剩下的零星詩句裡,蘇油認爲這首就是馮京的真實想法,這是要以事功爲立身之本。

被蘇油梳洗了一年的渭州,政務軍務,不是一般的複雜。

好在蘇油一直在整理制度和條款,這是他的作風,也是蜀州學派的作風,好記性,永遠不如爛筆頭。

馮京看着厚厚的一摞制度,隨意翻開一冊,就連車馬行人在道路上行走方式,過橋時車輛的最大載重量,垃圾放置地點,兒童定期體檢殺蟲都有規定,不由得搖頭感慨:“老弟實在是大材小用,這是閒得沒事做,無聊如斯了啊……”

蘇油笑道:“倒也不是,一輩子三個字……”

“精細純!”馮京接口道:“哈哈哈,明潤當真是做到了知行合一。”

說罷又笑道:“凡糾於細屑者,罕有大眼界大氣魄,賢弟一番作爲,實在是刷新了我以往的認知,不知道對陝西軍民兩政,還有什麼交代?馮京一定聽從。”

蘇油嚇壞了:“不敢不敢,世兄政聲卓著,蘇油豈敢說得上什麼交代。”

說完又道:“其實如今陝西百廢待舉,正是容易出成績的好地方,民政不用擔心,關鍵是軍政,平夏城一修好……”

馮京擺手:“寧夏,寧夏城,你取那名字過於刺激夏人,夏使提出嚴正抗議,朝廷已經改了。”

“呃,好吧……”蘇油說道:“寧夏城一修好,加上五寨聯堡,周邊數十蕃部協防,關中就有了厚實的屏藩。”

“西夏與大宋接壤地區,說句老實話,種大,種二和種五,鎮守延安一線,防守嚴密,做得就是比朝廷直管的渭州到青唐一線好。”

“這也導致夏人入寇,多揀軟柿子捏……”

馮京又笑了:“不過去年捏到明潤這枚鐵核桃,牙都崩缺了。”

蘇油正色道:“夏國全民皆兵,左右廂五十萬,這才僅僅十去其一,世兄切莫輕易。”

“不過好在我們暫時不圖滅國,還是防守階段,十去其一,也夠他們痛一陣子了。”

“正好利用這段時機,鞏固我們的優勢,既然知道短板在哪裡,那我們就補上。”

馮京眼神一亮:“古渭!”

蘇油一合掌:“世兄果然見識不凡,我拉着種大質研究了幾個月,正是古渭城!”

“古渭城在秦州之北,接應河湟,爲南北二山所夾持。”

“秦設隴西,漢設襄武,乃兵家必爭之要。”

“當年張樞密以其地險遠,轉運艱難,故而曾經建議朝廷放棄。”

“朝廷不允,後果如樞密所言,爲蕃人所佔,然後衰落。”

“可如今數十年過去了,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關中生機已復,渭州屏藩已固,涇渭支流上的蕃人,如今心向大宋。”

“只要我們補上宋夏邊境這最後一塊短板,從此我們便擺脫單一防守,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說完走到軍圖前:“世兄你看,古渭得到鞏固後,我們便可以開始經略青唐,和種家軍所在的橫山一起,對西夏形成東西兩個拳頭!”

“這個拳師的首腦,在渭州;身體腹心,是關中;左右兩臂,分別是青唐和橫山。如此便有了與西夏對峙的力量。”

“等到拳手身體恢復強健之後,這兩處,便是我們主動出擊的前進基地!”

馮京站起身來,整衣對蘇油一禮:“邊將貪鄙,每圖生事以立功;朝臣顢愚,只望綏靖以息事。如明潤這般頭腦清晰,目光長遠,偏又腳踏實地的臣子,堪稱鳳毛麟角。”

“無怪岳父對明潤如此看重,原來世之英傑,所謀所慮,多一同耳。”

蘇油趕緊謙謝。

馮京一輩子頗有清聲,但是政績並不突出,然而對於人才,那是一等一的愛惜。

有一次主持考試,一位張姓考生用錯了一個“明”字,自己都以爲肯定落榜了,結果高中。

感謝考官的時候,這名學生提出疑問,馮京說道:“你的文章道理頗有可取,我實在捨不得因爲一個字就罷黜你。”

蘇油一番言談下來,在馮京眼裡那是絕對的人才,愛惜推重,理所當然。

《宋史?馮京傳》:“以翰林侍讀學士召還,糾察在京刑獄。爲翰林學士、知開封府。

數月不詣丞相府,韓琦語弼,以京爲傲。

弼使往見琦,京曰:‘公爲宰相,從官不妄造請,乃所以爲公重,非傲也。’

出安撫陝西,請城古渭,通西羌唃氏,畀木徵官,以斷夏人右臂。”

……

上一次被朝廷安排知夔州,只有乞第龍山這傻大個認爲是衣錦還鄉,捱了衆人一頓飛踢。

不過這次蘇油被安排知嶲州,那就不一樣了,人人都知道,這是朝廷酬謝他渭州大捷的功勞。

二林,江陽,是古代越嶲郡所在,因此江陽城更名爲嶲州,治下有二林縣,囤安軍,江陽城三處。

囤安軍,又分爲樂於、新定、新興三縣,用的是後晉時留下的名字。

瀘州治下,從長寧軍節度恢復漢唐時候的瀘川、富義、江安、合江、綿水五縣。

夔州,地方狹長,只將木葉蠻舊地置縣,增設狼狫軍,治所升木葉縣。

之前原地的官員,相應改職,各有升賞。

西南蠻的改土歸流,正式完成。

與此同時,還有囤安軍,控鶴軍,瀘州蠻,狼狫軍的相關指揮將領的升賞。

最隆重的賞格,就是賜姓!

朝廷還特意徵求夷人的意見,你們想姓什麼呀?

乞第龍山想姓姚,因爲他和姚兕是鐵哥們兒。

然後蘇油說你要想好了,漢人風俗同姓不通婚,這娃才委屈地選擇了姓範,不過不是范仲淹的範,是吃飯的飯。

這是窮怕了。

蘇油翻着白眼給他改了,給朝廷的奏表中說乞第龍山忠勇憨直,仰慕範老子鎮守西疆的事蹟,羌笛悠悠霜滿地,將軍白髮征夫淚一通藝術加工,最後就這麼愉快地定了下來。

阿囤部則改姓了蘇,不過表文是阿囤元貞親自代撫遠大將軍寫的,文辭委婉練達,華麗優美,通篇沒有提到眉山蘇家一個字。

說是大將軍一直仰慕唐朝名將蘇定方,故而給自家大哥取名爲烈,蘇烈雖然投靠太宗晚了一點,但是後來徵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麗……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

總之就是我們阿囤部的典範,我們一定努力學習蘇前輩的光榮事蹟——來之能戰,用我必勝!

這個偶像找得要多貼切有多貼切,文中忠烈之氣可謂貫表天日。朝廷收到奏表都驚着了,撫遠大將軍真特麼是夷人?如此精緻的馬屁,不是我大宋讀書人誰想得出來!

姓蘇!必須姓蘇!

ps:推書《在羅德島打工的幹員》,故事的展開方式很好,就是還是幼苗,反正老周看得挺起勁的,其中種族名稱的來歷很讓人好奇,好在作者在本章說有解釋。

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文明之始第八百零六章 火箭第七百九十二章 槍榴彈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交涉第八百八十八章 輿情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設計第八百九十八章 蘇頌的態度第三百一十四章 嘉獎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克己新解第五百零七章 法律精神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船設計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報第七百一十九章 舉措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大名府第三百九十七章 運動會第五百九十三章 傳說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慘敗第九十九章 溫度計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比第七百九十二章 槍榴彈第九百八十一章 宜秋門第四百五十七章 嶲州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堂課第七百三十章 常州與饒州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跑第八百九十六章 結案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運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路途第三百九十二章 談判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家廟第一百九十三章 雞丁第二百五十一章 病癒第七百一十八章 遊說各方第十八章 小康標準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不答應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韓琦墓第四百五十九章 蘇洵去世第八百三十七章 理政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學派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攻城第五百二十四章 孫能的進步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親政第二百零七章 破甲錐第二十二章 試燒第三百一十八章 狐大仙搬家第一千零八十章 針鋒相對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諡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未來宰相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防遼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望,不可能的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 共情了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崛起中的帝國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術第四百八十三章 越次入對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打靶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不一樣了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問詢第一百零六章 五金博士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龍山第六百四十八章宰相馬,一樣打第一百二十六章 翊衛仙卿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司馬光逝世第四百零四章 家粱的判斷第四百一十一章 最大贏家第四百三十三章 一類人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磨合期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文武之別第三百二十三章 勸解第七百零六章 商議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化難爲易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年終總結模板第九十六章 衝壓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決戰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國力的衰漲第二百五十章 彈劾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案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 收關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白河第八百三十八章 會飛的貨物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 亡遼第六百六十六章 治河第五十五章 老軍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朝爭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請客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純臣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七患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論政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發展路線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頂級武力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錢可通神第六百零五章 陪伴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招募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澶州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黑汗第五十九章 河幫雛形第二百八十八章 報道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大城第八百二十二章 炮擊升龍第九百四十章 再見呂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