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文討論

第四百七十八章天文討論

陳昭明說道:“關於老師九州龜背說的設想,太常寺還在研究,但是有個問題。”

蘇油問道:“什麼問題?”

陳昭明說道:“這個子午線,就是經線,就南北而言,古人有結論,叫‘日影一寸,地差千里’。”

“此說歷代曆法大家均持疑,其後唐代僧一行,利用黃道遊儀,水運渾天儀測量諸州,北極高差一度,南北距離差三百五十里八十步。”

“有了經緯儀,有了窺天鏡,有了眉山更精細的度量,我統計了天師道觀測的數據,發現這個一度高差,就是子午線上一度的長度,合計當爲一百一十三千米。”

蘇油張大了嘴巴。

“還有緯線,通過數據統計,我們假設龜背說成立的話,那緯線就可以看成圓的一部分,那麼越往北,這個圓的直徑越小!”

“以天應地,最長的緯線,就是地赤道!”

“我已經觀測了數年,結合前人典籍,發現天地赤道與黃道之間存在夾角,這個夾角,用眉山度量,爲二十三度二十分。”

說完陳昭明一指兩個老外:“還有他們,他們來自大食。大食之西,尚有大秦,其地不遠萬里,聽聞其西,尚有國度。”

“加上我們這邊,吐蕃,西夏,本朝疆域,遼東,朝鮮……根據經度緯度度數和距離的推算,那我們腳下的大地,可能,或者,竟是,竟是……”

“什麼?”

“竟是一個球面的一部分!赤道周長,達八萬裡,圓心到大地東西兩端夾角,超過一百二十度!”

蘇油都傻了:“說……說明什麼?”

看得出來陳昭明很苦惱:“如果是這樣,爲何海邊的人,卻覺得自己是直立的?或者,大地就如磁石球,萬物如同鐵沙?鐵沙的受重方向,都指向球心?終覺得匪夷所思,但是實際測量推算就是這樣的呀,就是這樣的呀……”

蘇小妹趕緊偷偷拉了拉陳昭明的衣角。

蘇頌也解釋:“我這弟子就是這樣,一旦陷入思考,也不管場合。但是品質是好的,沒有刁難明潤之意。”

蘇油一個激靈:“妹夫是吧?石家在鄭州有一處蘋果園,你沒事多去蘋果樹下躺躺,蘋果砸腦袋上,或者就清醒了……”

蘇小妹怒了:“哥哥!景潤雖然癡迷天文,可他是太聰明,不是傻!你爲何要嘲弄他?”

說完一扯陳昭明的袖子:“不理他了,我們走!”

蘇油趕緊跳起來拉住陳昭明:“哈哈哈哈,果然奇思妙想!大膽假設,小心推論,一步步證實就是了。不管對錯,都是收穫。”

“小七哥,擺酒設宴,款待奇才!”

主菜就是臘肉燉風蘿蔔,蘇家人特立獨行,大家坐了一個大圓桌,石薇小妹也不避諱。

話題既然是天文引發,大家就按照自己的知識體系自由討論。

智慧宮的知識讓蘇頌和陳昭明感到有些吃驚,通過日影計算黃道周長的辦法,在兩人眼裡平平無奇,不過夷人也知道,那就算出類拔萃的夷人了。

星座的劃分也與中土不同,但是也有自己的體系,稱爲占星術,《天文學大成》和後續天文學家們記錄的星座,不比中國《步天歌》裡的少。

蘇頌對此非常感興趣,準備什麼時候拉着倆老外去司天監看看渾天儀,看看有何補充。

接着又聊到數學,球體的體積東西方思路差不多,不過解法不一樣,一個是化球爲圓柱減圓錐,一個是化球爲方柱減方錐。

但是在蘇油看來,西邊的那套解法還更加簡潔明瞭。

幾大文明都在北緯三十七度附近,天象都差不多,大家取長補短,聊得頗爲興起。

雖然蘇頌和陳昭明都對智慧宮的學識大加讚賞,但是庫羅和艾爾普卻面色蒼白,面前幾位聽說都不是專業搞學術的,正職都是大宋政府裡邊官員,一個是皇帝秘書,一個是地方總督,一個是……皇家圖書管理員。

聽說,大宋出仕是不考這些的,他們的考的是文學,這些只是換腦子放鬆時,玩玩的東西而已。

每個人的學識都在智慧宮館主之上!

難怪真主的使者說過,智慧雖遠在中國,亦要求之!

吃過飯,讓老外先去休息,蘇油和蘇頌幾人喝茶敘話。

蘇頌這纔想起來正事:“每次來一聊學術就忘記正事,明潤回京後的去向,有沒有安排意向?”

蘇油說道:“我也不知道,明日去流內銓報道,然後去政事堂拜訪張趙二位再說吧。”

蘇頌說道:“張學士丁父憂了。”

“啊?”蘇油一直在船上和王安石聊天,還真不知道這些。

聽聞是和王安石同行,蘇頌皺眉:“明潤,王介甫此番回京,朝廷可能要大用,不過你與他同行……”

蘇油說道:“非是我與他同行,而是他候我三日。王公學識品行,我是佩服的。雖然與老堂哥一直牴牾,不過我對他沒什麼偏見。”

“反正分手的時候我跟他說了,今後在朝堂之上,效法慶曆四君子,爲國相爭,不及私誼。至於別人怎麼看,我管得了那麼多?”

蘇頌鬆了一口氣:“不是附從就好,司馬君實這番是白彈劾了,張公丁憂,他也失去了諫議之位,對了,《資治通鑑》你怎麼看?”

蘇油撒謊:“沒看過,修到哪裡了?”

蘇頌說道:“文章是好的,修到戰國蘇秦張儀了,這名字還是官家給的,很看重啊。”

蘇油呵呵冷笑:“官家給的名字就了不起?過幾日我讓官家給起四個!”

宋朝辦事效率很糟糕,蘇油次日去幾處地方報道,又拜訪了各位大佬之後,便去了鄭州。

兩百囤安軍沒撤,蘇熾火帶着繼續駐紮在校場。

幾口大木箱子,在夜色的掩護下,悄悄用船運到了這裡。

蘇油開始做準備工作,數日之後,一支小隊伍悄悄開到,領隊的,是王中正和李憲。

馬車裡下來一個穿着紫袍的青年,意氣風發:“明潤,想死哥哥了。”

蘇油上前見禮:“下官蘇油,參見節度使。”

來人正是高國舅,如今已經因渭州大捷供應軍需的大功,官封秦州節度使。

青年挽起他的胳膊:“越來越見外。”

說完低聲道:“官家也來了。”

蘇油在王中正隊伍裡探看:“哪裡?”

高國舅拉住他:“別管,你就將神器演練給我看就行。”

蘇油搖頭:“看了你別哭。”

說完搖動紅旗。

蘇熾火指揮一支小隊在遠處操作,種誼在通過經緯儀觀測參數,讀值,讓小組進行調整。

然後親自複覈,叫衆人躲入掩體後邊,拉動拉繩。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文武之別第六百三十五章 相迎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大勝開個感言吧,一百五十字寫不下。第三十三章 賬本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無此君臣民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觀量派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光祿寺的老頭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萬事俱備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四代三家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畢觀第一百六十二章 馬本綱銀第五百九十五章 改革和叛亂第九百六十三章 朱婕妤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起義第二百零七章 破甲錐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衡山之謀第一百八十七章 代價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小炮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暴發戶家長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發展綱要第四百七十四章 論政第二百四十章 鱖魚肥(加更,求票,月票好少)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期活期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止步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出發第十四章 好菜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諡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純臣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戎策第五百六十三章 郭淮第五百零三章 第一筆收入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出發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發現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政治正確的料理第五百五十七章 水利農田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送溫暖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廣州第三百八十二章 司竹監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場第七十三章 看破說破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崛起中的帝國第六百六十七章 衛樸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農事第六百零一章 求情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發現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打出手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沈括入門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生離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冊府元龜第九百二十章 勸諫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工程第八百六十五章 蒲珊第六百零三章 賓化第二百九十五章 國舅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餅第三百零五章 熟蠻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投誠第一百九十三章 雞丁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司天監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遊說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小炮第九百六十二章 反咬第六百七十六章 雞西兒巷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訓小輩兒第二十七章 定價第八百零九章 刺客第九百四十二章 啓程第八百六十五章 蒲珊第七百一十二章 詩人第五百零二章 解決第八百三十五章 楊曙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入使線路第八百四十八章 廖恩第三百二十九章 鐵門關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講道理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玉料第一百一十七章 堂哥第五百二十七章 趙郡李家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娟兒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風向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攻城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會第五百二十六章 察人之術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蘇軾送東西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不戰而勝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禮物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大婚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未來宰相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麻魚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謝罪第六百三十九章 街坊第六百九十九章 薑是老的辣第三百四十章 奏對第五百七十八章 出發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學派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逝世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授權書第七百四十七章 昌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