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擇術爲先

bookmark

第五百零五章擇術爲先

乙巳,詔翰林學士王安石越次入對。

趙頊重新開啓了召問富弼那天的話題,問爲治所先。

王安石顯然對此深思已久,對道:“擇術爲先。”

趙頊又問:“唐太宗,何如?”

王安石不滿地說道:“陛下當法堯、舜,何以太宗爲哉!”

“堯、舜之道,至簡而不煩,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難。但是末世學者不能全盤的瞭解,因此以爲高不可及耳。”

趙頊臉紅了:“愛卿你這是在批評我了。那祖宗守天下,能百年無大變,粗致太平,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王安石表示這個問題比較複雜,退而奏事,這就是著名的上書——《本朝百年無事札子》。

文章首先總結皇宋立國的基礎,幾任皇帝的性格姿質,認爲除苛政,止虐刑,廢強籓,誅貪殘,躬以簡儉爲天下先,出政發令安利元元,是立國百年而天下無事的原因。

但是因爲“人君朝夕與處,不過宦官、女子;出而視事,又不過有司之細故。未嘗如古大有爲之君,與學士大夫討論先王之法以措之天下也。”

也就是說,我朝皇帝理論水平不高,因而治理天下的管理方法,思維體系不夠先進,還是原始自然狀態,搞不清楚什麼是事物的真正本質。

所謂“一切因任自然之理勢,而精神之運有所不加,名實之間有所不察。”

這就導致了諸多的問題,造成“君子非不見貴,然小人亦得廁其間;正論非不見容,然邪說亦有時而用。”

只注重人才的吸收,卻忽略了人才的培養;只注重官員的科名資歷,卻忽略了他們的實際政績。

這就導致官員們“交私養望,上下偷惰;轉徙之亟,難於考績;遊談之衆,得以亂真。”

這種風氣導致庸才充斥官場,能人難以提拔。

影響到其他方面——

農民明明負擔沉重,卻沒有任何舉措減輕他們的負擔,救恤困難。

兵士明明雜於疲老,卻沒有任何申敕加強訓練,給將領大膽放權。

宿衛裡聚集着卒伍無賴,還是五代姑息羈縻那一套;

國家財政毫無章法,所以皇帝雖然儉約,而人民不富;雖然勤憂,而國家不強。

所以國家能百年無事,與其說是人事,不如說是天助!

幸好非夷狄昌熾之時,又無堯湯水旱之變!

“伏惟陛下知天助之不可常恃,知人事之不可終怠,則大有爲之時,正在今日!”

上天的幫助不能永遠倚仗,人事的施爲不能始終懈怠,陛下,該動了!

上書振聾發聵,引來趙頊的特別重視,明日,趙頊再次宣見王安石:“昨閱卿奏書,所條衆失,卿必已一一經畫,試爲朕詳言施設之方。”

王安石表示這個問題更復雜,說道:“一下子是說不完的,願陛下容臣以講學爲事。講學既明,則施設之方不言而自喻矣。”

王安石要差遣,天下人沒有認爲他是爲了希圖官位。趙頊頓時喜出望外,先帝累召不至的人,到我這裡主動求官,這是了不得的大喜事,準!

王安石至此,得到了和司馬光同樣的地位,可以開始對趙頊施加自己的影響。

同樣在這一月,唐鐵頭積欠賬本料理明白,開始按圖索驥,整頓京中財政。

第一炮便從宗室開刀,趙宗諤監造殿宇,將一處地方換了倆名字上報,得到朝廷兩次撥款,侵吞國帑萬貫!

唐介什麼人,本是沒理都要攪三分的臺諫出身,如今鐵證如山不容抵賴,加上自己在臺諫的人脈,反擊起來那叫一個犀利,趙宗諤頓時陷入人人喊打的境地。

趙頊經過一年來的錘鍊,如今也開始有了些演技,處處爲宗室維護,表面對大臣們認軟服小,實際是坐實趙宗諤“貪庸”的罪過。

最後在趙頊的堅持下,羣臣答應不再追究,不過下了趙宗諤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差遣完事兒。

這個處罰其實相當嚴重,當年仁宗新喪,羣臣上表曹國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曹太后堅決拒絕,直到還政撤簾,英宗親政之後,才得以實現。

因爲宗室節度得到這個任命,便被稱爲“使相”,權同宰相,有舉薦任命官員的資格,沒了這個職銜,權力起碼去掉一大半。

天氣已經漸熱,蘇油今日在州橋碼頭,爲富弼送行。

富弼摒退前來送行的朋友和客卿,將蘇油招致一旁,兩人單獨談話。

富弼看着見漲的河水,問道:“明潤,對介甫的政見,你是什麼看法?”

蘇油說道:“與君王同道,但是主張全面更張,未免有些操切了。”

富弼沉吟良久:“明潤,介甫即將大用,明眼人都應該看得出來。若要你與介甫合力,你可願意?”

蘇油苦笑道:“入京之前,我們並船三日,朝夕討論。雙方政見,大家都清晰明白。富公,介甫公與我,各有不同,要想合作,只怕得屈身以事……”

富弼憂心忡忡:“就是如此!所以明潤更應該參與其中,拾遺補闕!”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何況明潤如今備位政府。以你之能,豈是僅在胄案,將作?”

“屈身以事算得了什麼?我於文公,難道不是屈身以事?有能力匡救天下,卻爲了些許意氣,冷眼旁觀,毫無作爲?”

“明潤,要是別人,老夫不作苛求;可是你,難道真要爲了保住自己的履歷聲名,眼睜睜讓大宋滑向不可挽救的深淵嗎?!”

蘇油第一次知道富弼竟然對他如此看重,心中不免悚然,躬身道:“明潤何德何能,能擔得起明公此語。但有所命,無敢不從。”

富弼這才滿意:“相爭固然是爲國,相忍,更是爲國,且比相爭尤難。”

“明潤,大宋的制度,人人不得恣肆,能與最多數的人合作,方爲宰執之才。”

“今日之事,老夫自會寫進日記之中,他日世人總會得見,不會以爲你諂媚阿附,污了你的名聲的。”

蘇油一躬到底:“富公此去,好生將養身體。蘇油自幼於今,多得諸公提點,幸何如之。大宋有諸公,日夜殫精竭慮,幸又何如之!”

“朝堂之中,蘇油雖位卑勢弱,亦必盡力調和賙濟,以圖匡補,絕不自高崖岸,獨善其身!”

辛亥,同天節,羣臣及遼朝,西夏使皆初上壽於紫宸殿。

夏使在殿上哭訴,說兩國都是新皇即位,加之西夏如今柔順,要求朝廷增加歲幣,以示表彰。

禮部官員竟然覺得夏使所言有理,在朝堂上附和,求趙頊施展大國風範,結好鄰邦,並以此爲機,請上尊號爲奉元憲道文武仁孝皇帝,以便在與契丹,党項的往來外交書信形成敵體。

趙頊都給氣笑了,不過這是大朝會,一時間不好發作。

好在明白人不是一個兩個,呂公著出列:“五月會朝,本始於唐德宗,取術數厭勝之說,憲宗以不經罷之。況尊號非古典,不繫人主重輕。”

“陛下方追復三代,何必於陰長之日爲非禮之會,以妄自之尊受無益之名!”

司馬光言道:“尊號之禮,非先王令典,起於唐武后、中宗之世,遂爲故事。”

“先帝不受尊號,天下莫不稱頌。末年,有建言者謂國家與契丹往來書信,彼有尊號而我獨無,以爲深恥,於是羣臣復以非時上尊號。”

“昔漢文帝時,匈奴自稱‘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不聞文帝復爲大名以加之也。願陛下追用先帝本意,不受此號。”

第一百八十三章 恐怖的神靈第八百零四章 老朋友見面第三百一十八章 狐大仙搬家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崛起中的帝國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教訓第八百八十一章 嫁妝第三百七十六章 治平騎刀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脊樑第六百九十八章 蔡京第四百三十七章 很尷尬吧?第九百六十二章 反咬第二百七十四章 磨刀石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都山第三百九十四章 變化中的渭州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琉璃珠第六十三章 扎染第三十七章 羽毛紋的花鋼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綱要第一千八百零六章 中秋會第七百六十八章 錯過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逼宮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恐懼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囤赤尊第一百九十八章 套小張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訓小輩兒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風箏第六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連機銃第七百九十九章 樞密副使第一百六十三章 對策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弊病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起義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改制的目的第三百六十二章 沒有醬油的羊蠍子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 械鬥第七百一十八章 遊說各方第一千零三十章 基本教育第九百五十二章 對陣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阿骨打第一百四十二章 平南記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知識產權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大火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講道理第二百四十七章 時疫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再見司馬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大赦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求救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麪粉廠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沈括所見第二百三十五章 打探第五百九十九章 永興軍第八百九十八章 蘇頌的態度第八百二十三章 來使第一千零四章 撲克牌第五十八章 方法論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頒獎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清淨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論政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馱馬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復行漢制第九十二章 模棱公第五百一十八章 孫能第七百四十章 安和圩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鐵殼船第九百七十七章 思想問題纔是大問題第九百零三章 專業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完顏部第二十八章 玉瓷第六百五十四章 調查報告第九百七十六章 始皇帝的問題第六百三十一章 解釋第四十八章 上表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二章 二太守傳第九百七十四章 禽獸不如第九百零八章 陳田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宋自己的黑科技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青唐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集體智慧第二百三十二章 蘇伯純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歐陽發第六百八十六章 分類學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工藝和技術第八百八十九章 大法螺第五百二十六章 察人之術第五十八章 方法論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產第一百八十八章 捱揍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後生可畏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知識產權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新年前的奏報第九百四十八章 審理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培養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塔大殿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婚事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西路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心的祭品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急驚風第九百八十六章 證物第三百九十八章 王文鬱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