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看圖說話

第五百三十三章看圖說話

和遼人打了一場交道,解決了雄州危機後,蘇油給司馬光報告了情況,便繼續帶領着探測組行動了。

這個河情考察又進行了一個多月,派往河北各地的理工小組重新在瀛洲彙集。

接下來就是繁雜而艱難的統計計算工作。

不過這事情交給了沈括和陳昭明,沈括還要繪製出整個河北黃泛區的精細等高地圖。

而司馬光和蘇油,在整理地方水文史料的同時,司馬光還要督促河北冬麥趕種,蘇油則要督促推廣以工代賑方案。

到十一月底,諸多工作算是見了成效,整個河北,受災十餘個州,所賴調運及時,司馬光和蘇油督促得力,沒有造成大患。

不過要恢復舊狀,需要等到翻年六月麥熟之後。

而且黃河新決改道,以往的治河工程幾乎全部作廢,新工程刻不容緩。

趙頊已經不能等了,讓司馬光,蘇油立即返還京師。

於是兩人只好帶領工程隊伍從水路返回,在船上繼續工作。

一路風塵僕僕,回到京城,已經過了二年大朝會之期。

但是重臣返京,還攜帶着河北民情,政情,河情,軍情,趙頊下旨,奏景陽鍾,羣臣入朝,再起大議。

司馬光和蘇油,在朝中的力量合起來,對如今朝堂格局已是瞭如指掌。

蘇油甚至對趙頊有一種懷疑,將司馬光派出去巡河,是不是一種刻意的安排,好準備王安石上位。

畢竟兩人都是翰林學士,每每議論相左,要提一個,那就必須壓一個。

是的,出去僅僅數月,王安石對趙頊的影響力便已經大增,最關鍵的是除了富弼,韓琦等幾個老臣,所有人都對王安石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甚至富弼還親自以長者的身份勸蘇油要和王安石配合,這是雖然有疑慮,但是還抱着僥倖。

在這樣的大前提下,蘇油也就只有悶不作聲,先保全自己再說。

大朝會上,司馬光奉上厚達三十卷的《河情諮要》:“陛下,這是臣與蘇油數月來的考察,另外還有沈括,陳昭明所制的《北流圖經》。經我們考察,如今東流故道已然淤塞,二股河容積不足疏導洪水,因此回河之議,再不可行。”

此論一出,朝中頓時大驚。

回河的堅定支持者宋昌言這段時日正在遊說王安石,且王安石也已經原則同意,還準備將此作爲自己就任參知政事的第一樁實務,抓出成績。

現在司馬光說回河之議已不可行,就是徹底推翻他一直的堅持。

於是出列:“屯田都監內侍程昉,前與臣議,持回河之說,如今上奏,從司馬學士和蘇油之議,是前後不一,邀媚權貴,乞陛下斥之。”

蘇油差點氣了個倒仰,老子才三品,“寧登瀛,不爲監”,是朝官裡最苦逼的判將作監,怎麼就成權貴了?

出列道:“程昉前持回河之議,是因爲手裡數據不準確,思慮不精細所致,陛下,臣請讓沈括展開地圖,便於一一解答羣臣疑惑如何?”

趙頊其實心中也是希望回河的,大河改道,怎麼看都是君王失德,令其重回故道,算是有個交代。

如今考察一番回來,竟然是這麼個結果,心中不免大是失望,也想知道究竟,於是說道:“准奏。”

巨大的地圖展開,羣臣這才發現,這張地圖的價值,不是以往那種粗略地圖那樣簡單。

圖上用淺藍色標註出河道,海域,四種顏色標註出各州府地域,從海岸線起,一圈圈的等高線,可以看出山川走勢,地理高下。

各處地名標註得十分周密,此外還有各種符號。

地圖左下角,有符號圖例說明,地圖外圍,還有黑白交隔的比例尺,還有縱橫的經緯線。

蘇油說道:“因爲時間倉促,地圖工作做得不細,尚顯粗糙,不過已經能看出個大概了。”

羣臣差點被雷得倒仰,這還叫粗糙,那以前的虞部官員都別活了。

蘇油從地圖下方的卷軸中抽出一根長長的尖頭木棍,羣臣腦門又是一陣黑線,都說蘇明潤精細,如今算是領教了。

蘇油指着地圖說道:“陛下,宰執,各位臣僚請看,地圖上這條河道,是商胡決河之後,自魏之北,至恩、冀、乾寧入於海,是謂北流。”

“而這條河道,是嘉佑八年,河流決於魏之第六埽,形成二股,自魏、恩東至德、滄,入於海,是謂東流。”

“宋昌言之策,乃於二股之西,置上埽,擗水使令其東流。”

“俟東流漸深,北流淤淺之後,即塞北流,將御河、胡盧河,從黃河中分離出來,下紓恩、冀、深、瀛以西之患,如此即可恢復黃河故道,使御河漕運重回舊觀。宋副監,是這樣的吧?”

宋昌言正看着地圖沉思,聞言才恍然擡頭:“對,是的,蘇案判,從圖上來看,此議並非不可行啊。”

胄案還要負責河渠事務,宋昌言對蘇油,便以這個職務相稱。

蘇油說道:“這個方案看起來是不錯,但是經過仔細測量之後,我們發現,有巨大的風險。”

“大家看此處,這種線條,我們稱爲等高線,以海平面爲基,每五米高度,連成一線。”

“地點距離海平面的垂直高度,我們稱爲‘海拔’,這裡,是二股河入口,魏州第六埽的海拔,這裡,是魏州北部,商胡口的海拔。”

“兩者相較,二股河入口處,比商胡口高出了三米,啊,就是差不多一丈。”

“別小看這一丈,如果決口四十步,大家想想會是多大的水量?何況要讓其成爲闊達兩百步的河道?”

“經過我們計算,二股河河道,最多能容納黃河四成水量,如果按照宋副監的方案,需將二股河現有河道沖刷下去三米的深度,方與商胡口相當!”

宋昌言說道:“束水衝沙,古已有之,如今汴渠維護,四百里皆用此法。衝下去三米,啊一丈,又有何難?”

蘇油說道:“舊沙未盡,新沙又來,如今黃河中下游含沙量,已達百分之四十四!”

此語一出,朝中又是一片譁然,這數據太可怕了。

蘇油讓侍從取來三支玻璃管:“大家也不用太過驚惶,請看,這第一支,是從汴京採集的水樣;第二支,是商胡口採集的;地三支,是海口採集的。”

“其實百分之四十四的泥沙,並非都不能被衝入大海,其中差不多一半的細沙是可以入海的,剩下的粗砂,纔是導致黃河淤塞的罪魁禍首。”

就聽大殿中鬆了一口氣的聲音響起,畢竟黃河就在汴京邊上,也不是沒有決口過,要是百分之四十四的泥沙全淤積下來,那還得了。

蘇油繼續說道:“泥沙淤積的程度,還與水流緩急有關,而水流緩急,又與落差有關。”

“商胡口和二股河海拔高度相差不大,因此河道越長,流經的坡度就越緩,相同深度和寬度下,水流速度就越慢,這個道理大家都應該明白是吧?”

朝臣都是進士出身的聰明人,這個道理還是容易相同的。

蘇油說道:“從地圖上看,也是如此,黃河此次決口改道,就是選擇了一條更容易走的通道,改道後的河道,比原有河道短了百里。”

宋昌言說道:“但是這些還是可以通過束水衝沙解決,通過二股河逼窄河道,一樣可以加快流速,避免淤塞。”

蘇油笑道:“宋副監是鑽入牛角尖了,既然舊道可逼,那新道,不是一樣可逼?”

說完一指地圖:“這裡,從樂壽到清州,有一條筆直的水道,在此處按宋副監所說之法,還可以縮短河道數十里,減少這一段泥沙淤積的可能。”

宋昌言頓時語塞。

第六百六十章 天數第一千三百章 評價第八百五十二章 捕象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返京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一千零八十章 針鋒相對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電機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知音第八百六十四章 蒲珊第六百七十八章 金姐兒第一百九十四章 第一步第八百二十二章 炮擊升龍第八百七十八章 簽字第六百六十七章 衛樸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不習慣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入使線路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三君子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鎖院第四百零六章 外快第四百八十一章 種諤的攻略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邊子第六百二十章 利弊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純臣第一百八十七章 代價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宋自己的黑科技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論黨爭第四百五十二章 退軍第四百一十三章 勸降第九百六十五章 竇四第九百章 縫紉機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黃金不久埋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問詢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鐵路第六百一十三章 扁罐第五百九十六章 送行與教育第一百三十二章 苛政酷毒,猶勝猛虎第七十三章 看破說破第六百四十八章宰相馬,一樣打第六百六十章 天數第八百三十七章 理政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第六百二十章 利弊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又見董非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案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八章 餞行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蔡確的下場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爭議第一百七十九章 雄辯第七百二十四章 少年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戰第七百零四章 求退第六百零二章自劾第七百四十一章 礱磨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六百一十三章 扁罐第五百零八章 新宮殿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賀禮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巡視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貨幣化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舊城改造第七百八十六章 沈括的外交第八百五十五章 宗兄使遼第二百七十九章 殿試第六百三十二章 瘋狗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誕生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風雲再起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鄆州方略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龍山第九百二十一章 趙頊的家事第三百四十章 奏對第五百四十四章 均輸法的弊端第四百一十六章 神蹟第五百二十二章 橫有橫的資本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建言第八百六十九章 張道長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出擊第五百九十七章 廣銳軍第四十六章 石家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妖師第九百八十五章 普遍公平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繼續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恐懼第三百六十章 綱領第一千八百四十章 坦蕩完本感言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會第九百二十七章 密計第三百八十三章 震天雷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兇險第六百四十九章 冷處理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大城第七百零七章 多少是一點點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期活期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大軍第六百一十一章 富弼返洛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僞鈔第十一章 物價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覆盤漢滅匈奴第二百三十二章 蘇伯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