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貸與賑

第五百五十四章貸與賑

“即便如此謹慎,皇宋銀行貸款司,一樣有不良貸款產生,每一筆不良,都會吃掉了銀行一筆貸款撥備。”

“因爲要保證銀行生存能力,每一筆貸款發放出去,銀行會都從盈利中劃撥出一筆與之相應的錢款,作爲一旦貸款不能收回時的風險保障,一旦貸款失敗,這筆錢就用於勾銷損失之用。”

“生存與安全,是銀行的第一要務,之後,才談得到盈利!”

呂惠卿和章惇恨得牙癢癢的,放款這麼謹慎,方法如此周密,皇宋銀行不掙錢還真特麼見鬼了!

蘇油見幾人似乎懂了:“貸說完了,我們再來說賑。”

“賑,是通過安老、扶幼、助學、濟困等救助措施,扶持弱勢,安定國家,幫助不幸的個人和困難羣體的政府行爲。”

“不光是讓鰥寡孤獨得養,更重要的是糾正社會風氣,推崇道德風尚,讓仁德無私,憐貧惜弱,成爲人們頌揚的美德。”

“賑的對象,是那些已經失去或者即將生活能力的人,生活能力都沒有,那就談不上生產。”

“因此說,賑與貸,是一項天然的矛盾體,兩者的對象本不可並列。”

“要解決這個矛盾,得先通過賑,使那部分羣體重新具備生活能力,然後一直扶持到具備生產能力,接着繼之以貸,使他們脫離貧苦。”

“政府的責任,是儘量最大力量減少這部分需要賑濟的人口,使他們重新回到生產活動中來,將之從國家的負擔,轉化成國家建設的基本力量,然後從其產生的賦稅中增加國用,這纔是真正的——‘民不加賦而國用足’!”

王安石心中非常震驚:“老夫此論,每每被斥責爲謬論,君實以爲是巧立口舌,與民爭利,卻竟然可以如此解讀。”

蘇油也不計較此老偷自己的概念,特麼只要老了不會被抓去極北之地抱着羊過冬,對他來說就算贏。

呂惠卿卻不願就此結束討論:“以明潤之見,具體這青苗法,又當如何改進?”

蘇油說道:“賑貸之別既然區分明白,方法那很簡單——只要是貸款,那就必須遵照貸款的原則——細分人羣,然後貸款給優質用戶!”

章惇明白了:“大宋五等戶中,一等無需舉借貸款,二三等乃需要靠貸款以接一時,且有資產有能力償還債務,也有生產能力。四五等沒有能力擴大生產,自保艱難,不當列爲貸款對象。”

我靠蘇明潤趕緊制止他繼續說下去,章子厚的心腸可真硬,不愧是敢騎着馬趕老虎的人:“不是不是,大宋四五等人,與賑濟的對象還是有區別的,他們本身具有生產能力,所缺的,僅僅是田土,耕牛,農具,種子這些生產用的資料而已。”

王安石苦笑:“這個老夫也變不出來,種子還好辦,農具也能調劑一些,耕牛羣牧司那邊可以搞到一部分,但是隻怕杯水車薪……這耕地……實在是無能爲力了。”

蘇油說道:“其實還是有辦法的,不過那已經超出青苗法的範圍了,至少十數年前,眉山就變出來了。”

“就青苗法來說,可以將利率分等級設置,四五等戶所貸錢糧少,利率就可以設置得很低,然後往上隨着貸款戶等級和金額的提高,利率也逐級提高。”

“對於赤貧戶,不能要上等戶與他們聯保,也不能貸款,他們應該屬於賑濟範疇。”

王安石立刻想到一個問題:“那如此一來,鄉里富戶會不會糾合下等戶,以他們的名義貸款,意圖更低的利息?”

蘇油合掌:“要的就是這個!如果他們真的這樣做了,那結果其實還是參政想要的諸戶聯保,但是主客關係便倒轉了過來,變成了上等戶去求下等戶,而且如果有了糾紛,裁決的時候,還多了一個官府。”

“同樣,在律令裡還可以規定,如果上等戶要想利用下等戶的名額用低息貸款,那他們就會對下等戶產生相應的責任,從法律角度來說,也就具備了理由,不再是硬性要求。”

“如果要享受低利率,他們就必須風險共擔,不想替下等戶擔風險,那他們就只有承受高利率嘍。”

“有了金融風險的概念,對應到青苗法上,就同樣要計提風險撥備,除了每一筆青苗貸要有相應的風險撥備,常平,廣惠兩倉還要有災年撥備,防止災年給國家糧庫庫存不足帶來的衝擊。”

“用皇宋銀行的法則來說,就是不能將所有吸納的資金用於投放貸款,比如國家假日,戰爭,天災,還有如銀行初建時遇到的那種謠言擠兌,都會出現資金借方的高峰,銀行也必須有相當的準備金,用於應對這些需要,這纔是穩健的經營模式。”

“其實對常平廣惠二倉來說,將一部分儲蓄用於青苗貸,收取最高收益;一部分儲蓄放在皇宋銀行,收取穩健的利息;剩下一部分雷打不動,保證國家糧庫底線,供日常平抑糧價,彌補轉運司收調之不足,方纔是穩健的經營模式。”

“青苗法,應當先進行試點,試點效果不錯,再擴大範圍,還有,青苗法推行成果,貸款多少,不能用來作爲官員考績。地方政績,還得看官員是否能給地方帶來興盛。”

“新法推行,步子首先要穩,要爭取到各方支持,其次才說得上快慢。”

呂惠卿目光閃爍,銀行初建時那場金融危機,他也隱隱約約知道個大概,如今看來,當時蘇油絕對準備充分後路紮實,沒將對方打入深淵,竟然是手下留情了。

蘇軾,司馬光那樣的敵人,呂惠卿不怕,君子可欺之以方嘛。

但是遇到蘇油這個君子,特麼他的方比你的還厲害百倍,到時候你敢做初一,他就敢做十五,怎麼欺?

這種人,只能合作。

又偷偷看向王安石,見王安石已經意動,立即以退爲進:“參政,蘇明潤智計恢弘,不如請他主持條例司如何?我情願做他的副手。”

蘇油趕緊搖手:“中允使不得,籌謀之功,多年心血,豈能因我一些小小建議就奪走?”

說完又對王安石拱手:“參政,蘇油於局外,或者可以保持清醒,看清利弊;身陷局中,只怕立刻成爲衆矢之的。而且軍器監這邊,也事務繁雜,實在是抽不開身。”

王安石想了想:“明潤,其後條例司還有諸多舉措,望明潤就如今日這般,暢所欲言。上次《均輸法》,本來已經着手修改,卻因……你知道的,所以推出得有些急了。”

蘇油點頭:“那就不妨試行一段時間,如果出現諸多苗頭,中書在下達補充條款就是,法令既然已經頒佈,最忌諱朝令夕改,留待將來便是。”

說完又補充道:“我也是擔心而已,能不發生,自然最好;要是發生,早就有應對措施,這樣也就夠了。”

王安石這才鬆了口氣:“如此也罷,那老夫回去試着調整一下,看輿議如何。”

蘇油站起身來:“也請參政看看軍器監最近的成果,看過之後參政便當知曉蘇油真不是推脫,實在是事情非常重要,蘇油不敢怠慢輕忽。”

王安石也站起身來:“老夫也正好看看,陛下如此重視,到底是因爲什麼緣故。”

第九百四十九章 招供第三百零八章 熾火的開解第二百一十七章 橋的題第八百九十一章 玩翡翠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寶鈔顯靈第五百八十四章 遊說第九百九十六章 種山藥的道理第九百七十八章 軍事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延州第六百七十二章 承包第四百八十一章 種諤的攻略第四百章 物盡其用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府兵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九章 試行第八百三十四章 公平的方案第八百零三章 見面禮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再見沈括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路途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縣令第三百零一章 夔州第八百三十七章 理政第一百零二章 告狀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鏖戰第二百八十七章 判卷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折繼祖的辦法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自貶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倒繃孩兒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遺書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純臣第八百二十五章 黎太后第八百四十六章 大利第四百四十章 再見可龍裡第三百八十二章 司竹監第七百四十九章 三娘第七十七章 蠻部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五臺山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話第九百二十五章 唱名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淞江一號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磨合期第二百四十二章 永康軍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心的祭品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要臉的老頭第九百零五章 人民戰爭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風氣和國格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卻上心頭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淞江一號第八百二十二章 炮擊升龍第二十章 明道致用第三百二十二章 老堂哥開炮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望蘇亭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沒想到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引領思路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 亡遼第四百二十九章 計相學宮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漫畫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發現第五百九十章 西夏曆史文明展第六百七十一章 烤串第三百七十七章 誠意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地圖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化石第二百零八章 心累第六十三章 扎染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未來宰相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興洛倉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改制的目的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絕仕第四百七十九章 勸諫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舉改革第四百零七章 三打九第六百三十一章 解釋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龜的名字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石府的變化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詩會第六十六章 取酒第一百九十三章 雞丁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一百二十九章 李老漢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謀算第七百二十八章 字典說說外官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政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蘭交會第二十七章 定價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小兩口第二百五十四章 少年行第七百八十七章 文會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產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大練兵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集體智慧第四百一十八章 義勇第五百二十一章 董員外第八百一十三章 殉爆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規劃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送溫暖第九百一十章 商議第五百零一章 沒有鹽第九百五十一章 烏臺第四百三十章 再次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