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貸與賑

bookmark

第五百五十四章貸與賑

“即便如此謹慎,皇宋銀行貸款司,一樣有不良貸款產生,每一筆不良,都會吃掉了銀行一筆貸款撥備。”

“因爲要保證銀行生存能力,每一筆貸款發放出去,銀行會都從盈利中劃撥出一筆與之相應的錢款,作爲一旦貸款不能收回時的風險保障,一旦貸款失敗,這筆錢就用於勾銷損失之用。”

“生存與安全,是銀行的第一要務,之後,才談得到盈利!”

呂惠卿和章惇恨得牙癢癢的,放款這麼謹慎,方法如此周密,皇宋銀行不掙錢還真特麼見鬼了!

蘇油見幾人似乎懂了:“貸說完了,我們再來說賑。”

“賑,是通過安老、扶幼、助學、濟困等救助措施,扶持弱勢,安定國家,幫助不幸的個人和困難羣體的政府行爲。”

“不光是讓鰥寡孤獨得養,更重要的是糾正社會風氣,推崇道德風尚,讓仁德無私,憐貧惜弱,成爲人們頌揚的美德。”

“賑的對象,是那些已經失去或者即將生活能力的人,生活能力都沒有,那就談不上生產。”

“因此說,賑與貸,是一項天然的矛盾體,兩者的對象本不可並列。”

“要解決這個矛盾,得先通過賑,使那部分羣體重新具備生活能力,然後一直扶持到具備生產能力,接着繼之以貸,使他們脫離貧苦。”

“政府的責任,是儘量最大力量減少這部分需要賑濟的人口,使他們重新回到生產活動中來,將之從國家的負擔,轉化成國家建設的基本力量,然後從其產生的賦稅中增加國用,這纔是真正的——‘民不加賦而國用足’!”

王安石心中非常震驚:“老夫此論,每每被斥責爲謬論,君實以爲是巧立口舌,與民爭利,卻竟然可以如此解讀。”

蘇油也不計較此老偷自己的概念,特麼只要老了不會被抓去極北之地抱着羊過冬,對他來說就算贏。

呂惠卿卻不願就此結束討論:“以明潤之見,具體這青苗法,又當如何改進?”

蘇油說道:“賑貸之別既然區分明白,方法那很簡單——只要是貸款,那就必須遵照貸款的原則——細分人羣,然後貸款給優質用戶!”

章惇明白了:“大宋五等戶中,一等無需舉借貸款,二三等乃需要靠貸款以接一時,且有資產有能力償還債務,也有生產能力。四五等沒有能力擴大生產,自保艱難,不當列爲貸款對象。”

我靠蘇明潤趕緊制止他繼續說下去,章子厚的心腸可真硬,不愧是敢騎着馬趕老虎的人:“不是不是,大宋四五等人,與賑濟的對象還是有區別的,他們本身具有生產能力,所缺的,僅僅是田土,耕牛,農具,種子這些生產用的資料而已。”

王安石苦笑:“這個老夫也變不出來,種子還好辦,農具也能調劑一些,耕牛羣牧司那邊可以搞到一部分,但是隻怕杯水車薪……這耕地……實在是無能爲力了。”

蘇油說道:“其實還是有辦法的,不過那已經超出青苗法的範圍了,至少十數年前,眉山就變出來了。”

“就青苗法來說,可以將利率分等級設置,四五等戶所貸錢糧少,利率就可以設置得很低,然後往上隨着貸款戶等級和金額的提高,利率也逐級提高。”

“對於赤貧戶,不能要上等戶與他們聯保,也不能貸款,他們應該屬於賑濟範疇。”

王安石立刻想到一個問題:“那如此一來,鄉里富戶會不會糾合下等戶,以他們的名義貸款,意圖更低的利息?”

蘇油合掌:“要的就是這個!如果他們真的這樣做了,那結果其實還是參政想要的諸戶聯保,但是主客關係便倒轉了過來,變成了上等戶去求下等戶,而且如果有了糾紛,裁決的時候,還多了一個官府。”

“同樣,在律令裡還可以規定,如果上等戶要想利用下等戶的名額用低息貸款,那他們就會對下等戶產生相應的責任,從法律角度來說,也就具備了理由,不再是硬性要求。”

“如果要享受低利率,他們就必須風險共擔,不想替下等戶擔風險,那他們就只有承受高利率嘍。”

“有了金融風險的概念,對應到青苗法上,就同樣要計提風險撥備,除了每一筆青苗貸要有相應的風險撥備,常平,廣惠兩倉還要有災年撥備,防止災年給國家糧庫庫存不足帶來的衝擊。”

“用皇宋銀行的法則來說,就是不能將所有吸納的資金用於投放貸款,比如國家假日,戰爭,天災,還有如銀行初建時遇到的那種謠言擠兌,都會出現資金借方的高峰,銀行也必須有相當的準備金,用於應對這些需要,這纔是穩健的經營模式。”

“其實對常平廣惠二倉來說,將一部分儲蓄用於青苗貸,收取最高收益;一部分儲蓄放在皇宋銀行,收取穩健的利息;剩下一部分雷打不動,保證國家糧庫底線,供日常平抑糧價,彌補轉運司收調之不足,方纔是穩健的經營模式。”

“青苗法,應當先進行試點,試點效果不錯,再擴大範圍,還有,青苗法推行成果,貸款多少,不能用來作爲官員考績。地方政績,還得看官員是否能給地方帶來興盛。”

“新法推行,步子首先要穩,要爭取到各方支持,其次才說得上快慢。”

呂惠卿目光閃爍,銀行初建時那場金融危機,他也隱隱約約知道個大概,如今看來,當時蘇油絕對準備充分後路紮實,沒將對方打入深淵,竟然是手下留情了。

蘇軾,司馬光那樣的敵人,呂惠卿不怕,君子可欺之以方嘛。

但是遇到蘇油這個君子,特麼他的方比你的還厲害百倍,到時候你敢做初一,他就敢做十五,怎麼欺?

這種人,只能合作。

又偷偷看向王安石,見王安石已經意動,立即以退爲進:“參政,蘇明潤智計恢弘,不如請他主持條例司如何?我情願做他的副手。”

蘇油趕緊搖手:“中允使不得,籌謀之功,多年心血,豈能因我一些小小建議就奪走?”

說完又對王安石拱手:“參政,蘇油於局外,或者可以保持清醒,看清利弊;身陷局中,只怕立刻成爲衆矢之的。而且軍器監這邊,也事務繁雜,實在是抽不開身。”

王安石想了想:“明潤,其後條例司還有諸多舉措,望明潤就如今日這般,暢所欲言。上次《均輸法》,本來已經着手修改,卻因……你知道的,所以推出得有些急了。”

蘇油點頭:“那就不妨試行一段時間,如果出現諸多苗頭,中書在下達補充條款就是,法令既然已經頒佈,最忌諱朝令夕改,留待將來便是。”

說完又補充道:“我也是擔心而已,能不發生,自然最好;要是發生,早就有應對措施,這樣也就夠了。”

王安石這才鬆了口氣:“如此也罷,那老夫回去試着調整一下,看輿議如何。”

蘇油站起身來:“也請參政看看軍器監最近的成果,看過之後參政便當知曉蘇油真不是推脫,實在是事情非常重要,蘇油不敢怠慢輕忽。”

王安石也站起身來:“老夫也正好看看,陛下如此重視,到底是因爲什麼緣故。”

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路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西路第一百四十六章 君君臣臣(上架求定)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塔大殿第八百一十一章 呂惠卿的魚死網破第五十五章 老軍第四百零九章 尖厲獠牙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話第一千零三十章 基本教育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幫助遼國(爲白銀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三百三十八章 衝突第八百二十章 水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相國寺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擺事實第九百四十章 再見呂惠卿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蘇油的家事第六十二章 豆花飯第九百四十一章 西事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鋪第二百一十六章 例題第九百九十六章 種山藥的道理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改線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用人第七百一十一章 離京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傳身教第九百五十三章 謝表第七百九十八章 議事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折繼祖的辦法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安置第七百七十一章 船隊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胡辣湯第八百三十九章 寶馬第五百九十三章 傳說第九百七十章 御史清流第一百零三章 鱔魚第一百四十二章 平南記第七百八十五章 黃魚季第四百三十二章 西方的文明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低調第四百四十五章 婚後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塔大殿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劉奉世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陽書院第三百二十章 駕崩第五百六十三章 郭淮第三百章 再見張方平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壕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立場第一千七百章 種五的朋友第三百六十三章 掌心雷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下最窮處第六百七十章 分析第八百八十五章 聚會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會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高家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調防第四十四章 元素週期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學習第五百零二章 解決第九百零一章 起義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閱第五百零一章 沒有鹽第九百九十一章 老父親第九百九十九章 小蘇文字第十二章 牛雜可是好東西第一百零九章 幾本書不如二十字第一千零五十章 聖旨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喪心病狂的山長們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談判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請罪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涼州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年報廣告第六百三十一章 解釋第六百七十四章 《免行法》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神醫第一百六十一章 高兄第二百八十七章 判卷第九百九十七章 摸螺螄第三百二十章 駕崩第八百三十八章 會飛的貨物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分割財產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邊子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決戰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珪的家事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攻城第七百七十四章 山寨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上課第九百五十章 商量對策第五百八十四章 遊說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四代三家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遺囑第二百零七章 破甲錐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翰苑羣英第五百二十四章 孫能的進步第二百七十三章 汴京臘月第一百二十章 代差第五百零二章 解決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鏖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還是捱打了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