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瓷碼

第五十七章瓷碼

禮拜完畢,史大點火燒窯。

很快爐火便燃了起來。

焦炭燃燒非常穩定,這對瓷碼的燒成是非常有利的。

這一批瓷碼用的大窯,大小兩套,一共七萬多枚。

史大專心致志地照顧火候,蘇油跟張麒幾個小的交代了規矩,認真看,有問題先記下來,開窯後再提問。

除了自己在邊上小聲的解釋,任何人不得開口說話。

經過改造的瓷窯,其實已經和後世饅頭窯沒有區別,甚至在燃料和結構上,比絕大多數後世柴窯更加先進,加上現在史大遠超後世的柴窯經驗和高超技藝,蘇油對他完全有信心。

這還只是相對的低溫,難度不大,直到傍晚,這一窯便燒製冷卻完畢。

一匣匣瓷碼被陶工們送了出來,陶匣打開,裡邊整齊排布着一枚枚精美潔白的瓷制印碼。

同料,同工,同爐,這是蘇油提出的要求,最大限度避免燒製時的公差。

老於帶着兩個兒子撲了上來,拿着百分尺開始測量瓷碼的大小。

誤差在釐級,最大零點三毫米。

這樣的字碼很少,但是按照蘇油的要求,超過零點二毫米,也就是兩小釐的,都屬於淘汰產品。

老於都急了,唰唰唰排了一頁大小字體交錯的《唐詩三百首》出來:“小少爺你要講道理啊!雕版都不過如此!”

蘇油斷然拒絕:“我們的活字碼,就是要做到比雕版還要精良!”

老於頓時老淚縱橫:“那老頭我幹了幾十年的手藝,這就廢了?”

蘇油趕緊拉着老於的胳膊:“於工,這話從何說起?有了活字,對您的工藝要求只會更高。”

“活字碼,只是解決了印刷的效率問題。你要努力做出更細膩,更秀美,更小巧的來。現在只是開創了一個印刷的新時代,不過僅僅是一個好的開始而已。離完全成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程文應也過來說道:“老於,小油說得沒錯,這批字體,和雕版大小一致,我們接下來,還要搞出更加挺括的紙張,更加細小的字碼,更加精美的裝幀。我大宋文教,只會更加昌繁。這其中,少不了你的功勞!走,回去試版去!”

老於這才醒悟過來,擦着眼淚赧笑道:“老夫這纔是豬油蒙了心了,這麼大好事,怎麼就哭上了?”

的確是大好事,如此高精度的瓷碼,安放起來只需要薄薄一層底膠,幾乎沒有錯亂搖落的可能性,字與字的間距行列精度與雕版絲毫無差,但是效率那就是天差地遠了。

蘇油還對程文應提出建議,給審版工房配上幾面銅鏡,將排好的雕版通過銅鏡來審稿,那便與正常看書無異。

這便不再需要專門看反字的專用人才,隨便招一些識字的童生都能完成這部分工作,那批人則可以騰出來,投入到治碼的工作當中來。

程文應對蘇油的智慧,又有了更高的評價,這賢侄,簡直多智近乎妖了!

於工對燒廢的數百枚瓷碼還是心疼得不行,準備帶回去,說是打磨打磨也能合用。

這下就連有瓷公雞之稱的史洞修都看不下去了,老於你逗我,什麼銼刀能吃得動玉瓷?小油說的,這叫廢品率,是必然的,只能減小不能避免。

重做一批補上不行?有打磨瓷碼的功夫,我都又燒出幾千枚來了,這叫效率!效率懂不懂?!

史洞修的工作做完,便輪到程文應心急如焚,再三挽留不住,便只好任由他帶着老於等人離開。

至於蘇油,則留在了史家莊子,帶着幾個小孩參觀,從淘泥到燒窯,全套流程看了個飽。

這些對蘇油來說,都不是秘密,隨口指點幾處可以改進的地方,史洞修便樂得不行了。

蘇油見史洞修很上道,便留下了又一張圖紙,這又是提高效率的好東西——球磨機。

球磨機的原理很簡單,就是一個大圓滾筒,放一些瓷球進去,在不斷的滾動中,瓷球將添加到球磨機中的原料礦石碎料碾磨成粉料。

其中的工藝關鍵:滾筒內壁,軸承,還有就是動力。

內壁可以燒製玉瓷圓弧板,拼合成圓筒,然後用鐵架加固,軸承則需要用到滾珠裝置,這個方向,又和石家折刀的軸承研究方向重合了,只不過一大一小。

於是蘇油建議,兩家聯合攻關。

史洞修看着圖紙,聽蘇油講解了原理,然後看着自家那個粗糙的沒法看的試驗品球磨機,又是口水直流又是眉頭緊皺,跺着腳說道:“賢侄啊賢侄,東西絕對是好東西,可是你這總是給我們出難題啊!”

蘇油笑道:“世伯,想想程家的活字印刷術,這東西雖然有些難度,但是絕對值得投入,觀音土的礦石粉碎,入池沉澱工作,刻不容緩啊。”

史洞修一狠心一咬牙:“關我屁事!反正最後羊毛出在羊身上!大不了每套瓷器,再高估它兩貫!”

這老頭,壓根都沒想過玉瓷賣不出去的情況!

蘇油不由得好笑:“世伯,悠着點吧,這地稅可也不輕!”

說起封建時代的商稅也是蛋疼,你如果只看正史,坐地商戶,那就要交地稅,大宋這裡是百分之二,可謂相當輕鬆。

如果是行商,那就是百分之三,也不繁重。

然而……

世事就怕這個然而。

然而打開宋人筆記,奏章……

坐地生產上,利潤豐厚的,多被朝廷拿走,搞榷賣專營。

然後各州縣各路,均設有稅卡,這個百分之三,是你走大路每過一次稅卡,便要上交一次的稅務。

也就是說,史洞修的瓷器,要運去東京汴梁,一路下來,三百貫的東西就升成了四百貫!增加了百分之三十,那是常態!

而且要打理好沿途各處稅監,滿足他們的吃拿卡要,否則便以各種理由拖延你的行程,管理費這東西,可是按天繳納的!

只有一種人他們惹不起,官員,因此依託官員夾帶私貨,便成了一種普遍現象。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朝廷也在想方設法,鈔引制度,應運而生。

如果你是買賣的官傕貨物,先要交引錢,就是花錢買售賣許可證,也是倉票提貨單。

西夏戰爭頻繁,朝廷鼓勵商人運糧草去延邊諸州,爲了保證大家的積極性,除了糧草利潤給得豐厚之外,爲了保證商人們不空手回來,便發明了鹽引這個東西。

鹽引,既是售賣許可證,也是倉票,提貨單。

糧草運到邊州,邊州官府不給現錢,給的是解州鹽池的鹽引,一張價值六貫,可以去領兩百斤鹽。

領鹽的時候還要交一貫的費用,一半是鹽稅。還有一半朝廷不講理,說是搬運費。

領了鹽,到達允許賣鹽的地方,還沒完,要去當地稅監交行腳稅。

雖然行腳稅根據路程遠近還不一樣,越遠的路行腳稅越貴,但是這個行腳稅只交一次,這便減少了很多中間環節的盤剝。

等到交完稅收,就可以開始賣鹽了。以東京汴梁爲例,一斤鹽能賣三十五到四十文……

等等,這裡會有一個問題,解池鹽六貫兩百斤,摺合下來已經是三十文一斤了,商人們賺什麼?

朝廷便說這本身就是福利,是鼓勵政策,要不然你們空着車回老家不是連這點利潤都沒有了?

你們的錢已經在賣糧草的時候賺夠了,現在只是朝廷爲了方便大家,換了一種支付方式而已。

第三章 程家第五百零二章 解決第五百六十四章 騎兵銃第七百六十三章 花花繞第七百五十七章 筆名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商都第一百一十四章 商議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進士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馬經第六百一十四章 檢查組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張方平走了第七百五十七章 筆名第六十三章 扎染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御史的正確方式第五百七十四章 西夏人的進攻第九百六十九章 皇帝看大象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兇險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權力的誘惑第六百八十五章 麒麟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見面第四百一十六章 神蹟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形勢不由人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金明池聊天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算計明白第三百四十六章 局面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無雙國士第三百一十六章 靈柴第六十八章 大蘇小蘇第四百二十七章 前朝舊事第二百九十八章 徘徊太多第一百八十九章 養屁股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官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孟端儀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教訓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學員斥候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咆哮御前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反應第二百六十一章 歐陽修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府兵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青唐第五百四十六章 十大罪第三百二十二章 老堂哥開炮第九百四十九章 招供第七十二章 軸承與來信第八百八十一章 嫁妝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失蹤第六百四十七章 開封府第八百章 內奸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敲打清醒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臥雲堂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岡峽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未來宰相第六百九十九章 薑是老的辣第五百九十章 西夏曆史文明展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蘇頌看藥第八百五十一章 支持第八百六十四章 蒲珊第五百六十五章 父子佳話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情第一千零六章 刨筆刀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馬經第七百九十一章 呂惠卿貶官第四百零五章 環慶第五十三章 訛詐第二百五十四章 少年行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李清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殿試第八百五十七章 回交州第四百五十三章 銅礦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開會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馬彬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名府第九十七章 劃時代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歐陽夫人第八百三十四章 公平的方案第七百九十三章 勞動人民第六百二十二章 公事公辦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下一代第六百四十五章 《金石圖錄》第十五章 名聲也是個好東西第七百四十一章 礱磨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循循善誘第八百七十六章 逃跑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化肥和果凍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作戰計劃第一百七十章 快遞小哥第三百一十八章 狐大仙搬家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選擇第五百零四章 何爲先第三百零七章 水轉大紡車第十九章 蘇家第二百一十九章 倆花熊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復行漢制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九章 試行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磁州窯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死牛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偷城第九十二章 模棱公第二百零九章 北極院第五百四十三章 古怪的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