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梳理軍政

第六百一十二章梳理軍政

司馬光說道:“如今他打着新法的名目,在陝西因勢利導,局面初成。彥國,我們要不要推明潤一把?”

富弼搖頭:“過猶不及,我們參與進去,怕是要引來朝中反彈。就這樣挺好,多在地方施政,輿情把控上支持就行,其它的,任他施爲!”

“此子手段心思,都稱得上老辣,可是對百姓卻又慈憫。差不多擔得起內聖外王四個字了,何須你我操心,且待時日罷。”

六月,王安石請貶監察御史裡行劉摯,御史中丞楊繪於嶺南,趙頊不許,改劉摯監衡州鹽倉;楊繪罷爲翰林侍讀學士,出知鄭州。

防汛進入關鍵時期,各地開始爆發汛情。

蘇油做事一向都是作在前頭,而且陝西地勢高,只有旱情沒什麼水情,不用太操心。

不過兩浙,河北,甚至汴京,局勢危急。

六月,丁巳,河北饑民爲盜者,減死刺配。

七月,辛卯,北京新堤第四、第五埽,最終還是沒有扛住,決口了。漂溺館陶、永濟、清陽以北,遣內侍都知張茂則乘驛相視。

甲午,賑恤兩浙水災。

不過總體來說,算是一個豐年,八月,陝西開始收糧,農人的臉上,終於開始有了笑容。

蘇油指示常平倉使,按照轉運司之前的評估,一邊大肆騰出陳糧加工麪粉,麪條,饢餅,一邊收購糧食,避免糧賤傷農。

即便如此,陝西糧價,依然出現了二十年來第一次整體性的下降!

改革派高歌鼓舞,將這個豐年作爲新法的成果大肆宣揚。

恰逢西夏使節鬧着要大宋歸還被劫掠的人口俘虜,中書行文陝西,徵求意見。

蘇油上報朝廷,說是鑑於西夏面臨嚴重的糧食饑荒,將這些百姓還回去,那是讓他們送死。

這部分百姓,是爲陝北開發做出了貢獻的,同時還附上了五萬夏人移民的萬言書,言辭悽切,求大宋陛下仁慈開恩。

看着密密麻麻的紅指印,趙頊的眼眶紅了,不是感動的,是被刺激的。

敵國百姓,哭着喊着請求內附,從古到今,幾個皇帝做到過?

歷史記載只有周文王,所謂東征則西怨,南征則北怨,皆曰奚我後?

憑什麼不先打我們啊?憑什麼要把我們排在後邊啊?

於是趙頊飄了,指示陝西,一定要做好西夏內附羣衆的安撫工作,要搞好他們的民生,要穩定他們的情緒。

有了這道聖旨,蘇油反手就對夏人說起了硬話,陝西可以歸還部分西夏戰俘,大致五百人,並且爲西夏提供四十萬石糧食援助,但是在人口內附問題上一刀切,從此翻篇不準再提。

一句話,要,還是不要?!

而另外一頭,蘇油給董氈和李文釗送上情報,西夏今年處境堪憂,從目前情報看,河套減產已成定局,現在正是青黃不接之時,機會自己把握。

董氈表示自己很久沒有過過肥年了,西夏那邊的熟蕃都是俺親戚,眼看着親戚遭難還不伸手,那就不是人。

李文釗回信說天都山的問題就是糧食太多人太少,謝謝蘇探花的關心,該做的事情,我已經在做了。

雙方都豎起仁義的大旗,大肆在邊境招誘西夏熟蕃。

這下西夏人徹底慌了,蘇探花,說好的四十萬石糧食,不能反悔!

終於,熙寧四年七月末,宋夏重新談定和約,做完這筆二十萬石糧食換十二萬人的生意後,大家繼往開來向前看,讓歷史翻過新的一頁。

常平倉大使總算是鬆了一口氣,這下倉庫可算能夠騰出來了。

兩路軍將輪訓完畢,蘇油開始在軍中建立有效的體系。

當然蘇油也是二把刀,和郭逵,種繼祖商議後,最後將幕府劃分爲戰略分司,機宜分司,督察分司,後勤分司,校檢分司。

戰略分司就是戰略計劃和參謀體系,蘇油手裡邊人才大把,其中的佼佼者就是種詁,折克行,林廣,狄詠。

其實種諤和王韶也厲害,可惜一個在青唐大幹,一個在華州待罪。

機宜分司其實就是早就在運作的大班子,以對外的聽風閣和對內的忘雨閣爲架構,主官是王厚。

督查分司負責軍中思想把控,糾察懶奸貪虐,剋扣空餉,整頓軍容風貌,教育軍士忠君愛國等。

這其實是監軍的翻版,不過深入到了基層,蘇油稱其爲憲兵。

能幹這個的人,以王中正,童貫爲首,一波太監可以勝任。

他們同時還要擔任軍事會議的記錄員,重要會議,由他們整理後上報朝廷和皇帝。

後勤分司管理糧秣軍械馬匹賬務,這個只有眉山力量才能勝任,蘇油將這個分司獨立出來,交給經略司以外的文官體系——陝西路轉運司來負責。

不過如今蔡挺的任命已經下來,即將進京就任樞密副使,最好主管人選劉嗣給章惇截胡了。蘇油只好暫時自己牽頭,實際讓張麒負責其事,等新任轉運使過來再說。

校檢分司負責義勇和正軍的訓練,郭逵在擔任自己副帥的同時,負責這個能力綽綽有餘。

職事劃分明確之後,就是規矩條令。

其事宋軍條令還是非常完善的,甚至有過濫重疊之嫌,所以蘇油需要做的,一是梳理歸類,將之歸到各個分司去,一是做減法,汰裁重疊衝突的部分。

這個蘇油就外行了,只能放手有郭逵和折繼祖種詁三人整頓,然後開擴大會議諮詢意見,自己只打着主持會議的幌子偷師,然後簽字而已。

所有分司,都對經略使和監軍負責。

如此看來,廣銳軍叛亂倒變成了好事兒,沒有這一茬,朝廷也不會放手永興軍進行軍制改革。

然後蘇油順便將陝西路和永興軍路一起改了。

當然這次改革只是爲了得到一個更加高效的指揮中樞,至於軍隊的中下層,因爲軍士的素質本身堪憂,如今能做到忠心敢戰,服從指揮,遵守條令就好,將囤安控鶴那一套搬過去,做到官兵一體,取消體罰虐待,保證供應,加強訓練,已經讓郭逵驚喜莫名了。

還是老三樣,精細純,這其實是一次對軍方的巨大放權,讓武將成爲戰區司令的重要臂助。

要知道,大宋如今的戰區司令,基本上都是文官。蘇油的理想是,即使由文官來當任戰區司令,只要他不亂來,依靠這套系統的強大糾錯能力,至少也不會像韓絳那樣犯下大錯,進取不足,至少自保有餘。

剩下的,就看誰更會搞民生了。

八月,王韶完成了河湟攻略的第一次重大部署。

王韶如今坐鎮古渭城,武勝軍,負責招納蕃部市易、募人營田等一切事宜,專事專職,連蘇油都不能干預。

蕭關大捷後,青唐諸部震動,對大宋的實力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古渭城周邊的渭源羌與夏人部落,以蕃部俞龍珂最大,王韶引數騎直抵其帳,諭以成敗,留宿其帳中。

第二天,兩種皆遣其豪隨王韶東還,接着,俞龍珂率其屬十二萬口內附。

既歸朝,俞龍珂自言:“平生聞包中丞朝廷忠臣,乞賜姓包氏。”

趙頊同意了他的請求,賜姓包、名順。

這件事情對董氈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青唐和大宋的關係,開始變得微妙起來。

各地糧食打下來之後,陝西模式終於引起了趙頊的重視。

第六百七十七章 命案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安答第三百九十三章 橄欖球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金明池聊天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老而彌辣第九百五十六章 蘇詩第八百二十六章 決戰第三百八十六章 嵬名浪遇第三百一十六章 靈柴第一百四十五章 隨手功夫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吏額第九百二十章 勸諫第八百七十一章 平爐和高爐第一百六十一章 高兄第九百八十一章 宜秋門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後手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調防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嘴炮狂轟第七百七十一章 船隊第九百零六章 兩分五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突兀鐗第八百五十八章 交趾新年第六百九十五章 旱情苗頭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 共情了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兩國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蘇魚公第三百一十五章 小油會做官第四百六十一章 換俘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大婚第三百四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四百零五章 環慶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旅遊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遼陽第三百章 再見張方平第二百一十五章 鉑金第二十八章 玉瓷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周全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農事第八百九十八章 蘇頌的態度第七百五十九章 石薇的決定第九百零七章 各有勾當第一百三十四章 綠茶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程頤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耶律延禧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投誠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船設計第二百六十章 王安石第二百九十五章 國舅第五百一十二章 地震第二百八十章 寫文章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不足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亂第一百零二章 告狀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一百三十五章 來訪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話第二百八十四章 瓊林宴第七百零一章 蠻幹第七百六十六章 火災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忽悠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彈劾第五百六十一章 蘇大嘴第六十二章 豆花飯第九百五十四章 突發事件第二百五十四章 少年行第二百八十九章 救日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囤赤尊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救災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反駁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通海之家第一千八百四十章 坦蕩第四百一十七章 表面上的不利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家國天下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改制第二步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動員第三十八章 側跳第一百八十章 洗腦第二百一十五章 鉑金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音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武清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望蘇亭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打靶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諡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檯球第三百三十五章 制度第七百三十九章 惡作劇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泡溫泉第二百五十七章 南行集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相國寺第二百八十八章 報道第五十六章 十字歌第五百三十三章 看圖說話第兩百零二章 燒白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詩會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臥雲堂第五百一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威第六百零五章 陪伴第一千零五章 島礁和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