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開封府

bookmark

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府

見過趙頊之後,蘇油就在石府休養,除了調戲扁罐,就是等着趙頊點名,當陪襯打醬油。

中間還有一次出門,就是拖着年貨去宜秋門跟街坊們拜年,還在街角給老頭支了兩招棋。

一個老頭真信了探花郎無所不能,結果被對方老頭殺得大敗虧輸,才知道探花郎少年時在宜秋門留下的尊老讓棋的典故——特麼是假的!

這娃本來就是個臭棋簍子!

當然也得了不少回禮,大相國寺的醬菜,點心;萬貨集的掛麪,醬油;市民自己家籠養的雞蛋;還有他們鄉間親戚送來的豆子,乾菜,醃菜……

好些本來就是鄭州莊子那邊出來的!

要不就是出自各處皇莊磨坊!

汴京城的冬天,菜蔬不太豐富,老百姓能夠吃到的,無非就是韭菜,蔥,白菜,大蘿蔔,芥菜頭,還就是冬葵。

高級官員們好點,鄭州工業熱水和溫室大棚,能提供部分反季節蔬菜。

瓜茄都能見到,不過很少。

天師府那邊送來了一丁點新鮮蘑菇,是完成試驗,提取孢子後的試驗廢品。

不香,能吃,沒毒。

這就不錯了,還有就是豆芽和豆苗。

這讓蘇油非常非常懷念眉山,冬日裡的豌豆尖,那就是蜀中人的命啊……

越到冬日,水果越是稀缺,所以每當一船水果罐頭運到,碼頭上立刻熱鬧非凡。

市易司的官員守着大船,收錢收到手軟。

商賈們一邊陪笑,一邊唸叨抱怨兩句,不過他們也不虧,反正這東西供不應求,最後有的是人買單。

今年荊湖提供了兩種高級罐頭食品,可是以前的汴京人想吃都吃不上的東西——荇菜和蓴菜。

劉嗣在荊湖大搞開發,蓴菜在那邊不怎麼值錢,荸薺就更不用說了。

汴京人喜好新奇,蓴菜可是書上纔有的東西,當年張季鷹和陸機,還有無數詩人誇耀過的!

荇菜更了不得,《詩經》開篇就是!

所以年底的賜宴上,趙頊得意洋洋地顯擺了一回。

每位大臣的桌子上,多了一道從方知味偷學的蓴菜鱸魚丸子羹,一道冷拌荇菜,還要求羣臣寫馬屁詩作賀。

其實這種二次加工的東西,味道也就那樣,所以刺激不起真正的產業創造者蘇油同志的創作靈感。

因詩才不敏,奉陪不力,被侍御史奏了一道,要求罰銅一斤。

還是趙頊大度,揮揮手錶示小蘇學士這兩年爲陝西軍民二政所困,剛到京師,讓他慢慢恢復就好,這次嘛,就算了。

正旦大朝會,王安石帶着羣臣,在紫宸殿恭賀,蘇油的位置,排在三司使以下,樞密副使以上。

這是一個明確的信號,因爲這是開封府大尹的固定位置。

接下來繼續陪着趙頊到處打醬油,寺裡廟裡燒香求國運,宣德門觀燈,一直熱鬧到了元宵節關燈之後。

中間無數的吃請,蘇油都予以婉拒,只是辛苦了張麒,腿都跑斷了,纔將給京中大臣們拜年的貼子送完。

一月底,朝命正式下達,蘇油升龍圖閣學士,太子少保,判知開封府。

因爲之前提舉司天監陳繹等一直再鬧,說《崇天厲》氣後天,《明天曆》朔後天,浮漏、渾儀亦各有舛戾,得改。

詔下,命兩府以上舉薦賢能一人。

王安石,陳昇之,文彥博,薛向,蔡挺,同薦蘇油。

上從之,以蘇油兼判司天監,別測歷數氣候以聞。

……

宋朝很少有太子,一般都是皇帝快不行了才趕快給儲君一個名號,所以東宮官職,都是加官,比如新黨一幫子,都是太子中允之類的起步。

不過三太三少的尊官,是極少極少任命的,一般都是留給參政和宰相出外時用。

給蘇油這個官,也說得過去,畢竟皇家理工學院,學的東西理論上講,都是蘇學。

心若在,夢就在。解決了廣大宗室下崗再就業的問題。從頭再來,功德無量。

所以光獻宣仁兩宮太后給趙頊做工作,小妹那裡,皇家已經薄待了,其兄長德行高潔,還替你背了華山那麼大的一口鍋,純臣該鍛鍊固然要鍛鍊,但是該獎掖的時候,是不是也要獎掖?

趙頊則是考慮到了另一個問題,皇家理工學院最近擴招了兩個定向委培的速成班。

一個是軍方。陝西河北推薦上來的,會讀書識算的年輕將領,正在武學進修。

除了孫吳司馬等兵法由朝中知兵文臣講授之外,看懂最新式的地圖,進行沙盤推演這兩門必修課,還得是理工學院的活。

另一個就是準備帶隊出外丈量方田的文資宗室人員,四海之內,莫非王土,皇帝的親戚親自去量,那是正好。

這些人也需要培訓,要學會測量,學會看圖按比例計算面積,學會製作統計圖表,還是理工學院的活。

最近朝廷獎掖闢田水利的地方官員,陝西兩年增地十萬頃,其中機井的應用,還讓大部分瘠地變成水澆地,蘇油在這上面的功勞,吏部考詮爲第一。

這幾天趙頊和高滔滔的關係有些緊張,主要是老二請出外一事。

趙顥得高滔滔寵愛,一直住在皇宮裡邊,按道理說趙頊登基,他就應該請外才是。

就算一次不允,趙頊的兒子生下來後,也該請外才是,結果這娃按兵不動。

然後趙頊的孩子連續夭折,這下趙顥更加住得安安穩穩。

所以趙頊對這個二弟膩歪得不行,直到趙頊數百人的羽林孤兒神機兩班建立起來後,這娃才老實請外。

手續是要來回幾次才行,結果趙顥上了一次表,高滔滔得知後便莫名發火,此事再次作罷。

如今趙頊出於緩和關係的目的,決定順水推舟。

諸多因素,才促成蘇油得到太子少保這個頭銜。

……

前生不善,今生知縣。前生作惡,知縣附廓。惡貫滿盈,附廓省城。

要是天下首府,皇城腳下的京兆尹呢?

蘇油有些無語,我前世可是任勞任怨的扶貧駐村幹部,沒事還要給茶葉市長跑腿,沒敢幹什麼壞事兒呀?

開封府尹,“掌尹正畿甸之事,以教法導民而勸課之,中都之獄訟皆受而聽焉,小事則專決,大事則稟奏。”

“國朝之制,垂拱殿受朝,先宰臣升殿奏事,次樞密使,次三司,次開封府,次審刑院,次羣臣,以次升殿。”

“大兩省以上領務京師,若有公事,許時請對。”

具體來說,就是掌管京師民政、司法、捕捉盜賊、賦役、戶口等政務。

這個等字很重要,就是啥事你都可以管,實際上啥事都管不了,除了雞毛蒜皮的雜碎,最後就是不好辦的,麻煩的,歸你管,另外該背鍋的事情,也歸你管。

因爲府衙在京城的西南邊,所以又稱“南衙”。

後世傳說,從府衙進門到達正堂,一共要經過五道大門,包公爲了方便百姓告狀,乾脆撤了府衙的後牆,將自己的椅子調了個位置,成了直面上訪羣衆的第一人,因此有了“包龍圖倒坐南衙”的典故。

可蘇油來到府衙的時候,後牆明明就還好好的,不由得感慨,這也是老包遺愛於民,導致後世諸多附會傳說了。

天下首府,規模那是一等一的,開封府,可不僅僅只是一個府衙,而是一片巨大的開放式辦公區。

蘇油坐鎮的地方,叫廳事,此外還有還有府院、左右廳、軍巡院、各縣縣衙、架閣庫、六曹房等等各級機構。

廳事,相當於市政府,就是開封知府辦公的地方。

府院,又叫院事,負責司法訴訟及開封監獄,主官爲開封府司錄參軍事。

左、右廳,左廳掌熟事,即稅賦,主官爲開封府推官。

右廳掌生事,即刑名,主官爲開封府判官。

第四百八十九章 遊玩第一百八十四章 佈置第三百五十八章 富弼的炮轟第一百八十一章 尊重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訪談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蕃坊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倒繃孩兒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安答第八百三十七章 理政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抗旱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囤赤尊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不武之謀第六百三十六章 課程第八百一十二章 沒卵子的大象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優待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打魚摸蝦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術第四百三十五章 兩宮之意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下最窮處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戰略調整第四百五十二章 退軍第三百七十七章 誠意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微言大義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扎堆第三百五十三章 蔡確第二十四章 史洞修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訪談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統計數字第三百五十二章 變態繁榮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算賬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樑乙埋的顧忌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錢可通神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遼人是傳統第九百四十八章 審理第五百四十九章 再見章惇第四百五十二章 退軍第三百四十九章 實心任事第一千零四章 撲克牌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大勝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事第四百七十三章 生活與生存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 共情了第八百二十八章 齊射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五章 春天第八百零四章 老朋友見面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美食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第四十一章 鐵鍋第一千零二章 熱鬧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龍山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樑乙埋的顧忌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餅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國力的衰漲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一夜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朝堂清寧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馬彬第五百八十四章 遊說六百三十三章 佞人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出路第五百五十三章 講解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一夜第四百七十九章 勸諫第五百零六章 阿雲案第八百一十一章 呂惠卿的魚死網破第六百四十九章 冷處理第六百四十三章 老太君的智慧第三百三十六章 朝會第四百六十八章 意大利炮第九百六十二章 反咬第八百零九章 刺客第五百七十二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力諫第兩百零一章 可龍裡號第二百零九章 北極院第三百四十章 奏對第二百一十五章 鉑金第六百七十二章 承包第三百六十七章 問題的本質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貨幣化第一百九十三章 雞丁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真道理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危機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談判關於官制第七百七十章 旗幟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動員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磨合期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消耗戰第二百一十章 眼鏡第九百二十七章 密計第九百二十二章 殿試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故人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廷議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曾鞏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偵查第六百零九章 衝擊相府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史書的下面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良謀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