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調查報告

bookmark

第六百五十四章調查報告

王安國笑道:“前幾天大家評論近日流傳的新詩,衆人都說明潤的‘雨野攙犁經漢壙,晴郊浚井現周彝。’頗爲精彩,大哥卻說最近他聽過一首《詠雪》,其中一句‘凍合玉樓寒起慄,光搖銀海眩生花。’更加神妙。”

“當時有人認爲,玉樓,銀海,形容雪景,太俗太濫了,既不形象,也不生動……”

“大哥笑道我們不讀書,說玉樓,銀海,乃道家典故。”

“玉樓就是肩膀,上句是說雪積在肩上,凍得起雞皮疙瘩了;銀海是眼睛,下句是說雪花揮舞,眩光奪目。”

蘇油就看着王雱賊笑:“不知這個‘有人’,到底是誰?”

王雱惱了:“不是我!”

不是你就怪沒意思的,蘇油自己其實也不知道這倆典故,於是嚴肅批評:“文章是給人看的,大蘇舉這種生僻典故,不是寫詩,是猜謎,不好不好,當不起相公謬讚。”

就聽廳外笑聲響起:“明潤也好猜謎?來猜一個——常隨措大官人,滿腹文章儒雅。有時一面紅妝,愛向花前月下。此爲何物?”

卻是王安石回來了,後邊跟着一臉苦笑正搖頭的呂惠卿,看來這娃平時被王安石坑死過不少腦細胞。

蘇油趕緊起身施禮:“見過相公,見過祭酒。”

呂惠卿如今有個官職是判國子監,所以可稱祭酒。

大家見禮坐了,蘇油才說道:“剛剛相公說的那物事,當是印章吧?”

王安石笑道:“正是,那再來一個!嗯……將軍身是五行精,日日燕山望石城。待得功成身又退,空將心腹爲蒼生。”

蘇油笑道:“這個我穩拿手,小時候便是先爲此業,讓土地廟的諸位兄長弟妹得養——瓦甑!對不對?”

王安石高興壞了:“倒是忘了明潤之能了,正是瓦甑!看來京中有了明潤,以後我制迷你猜謎,可不寂寞了!”

王安石是真好這個,後來還寫了一本謎語書。

衆人聊了一陣,這才論到正題。

王安石問道:“聽聞你下去各縣考察了?可有所得?”

蘇油收起了笑容:“頗有所得,正要與相公說及此事。”

從書包裡取出厚厚的一本大冊子,是後世調查報告的格式,先是題目,然後是綱要和小標題,還有所對應的頁碼,可以很方便的翻到想要的頁數。

大冊子封面一行大字——《熙寧六年開封諸縣按察聞錄》。

王安石打開報告:“這法子好,可謂綱舉目張,中書大可以用起來。”

然而越翻越是心驚,繼而大怒:“明潤!你這是要如何?”

蘇油麪不改色:“相公,我只是整理了數據事實,而是這些事情,都實實在在發生在開封轄內。”

“不是我要如何,蘇油忝爲正任親民之官,須得爲開封府百姓考慮。”

呂惠卿見剛剛和諧的氣氛一下子變得冰冷,趕緊從王安石手裡接過冊子,翻了幾頁,這才幽幽地說道:“明潤,這是將我們幾年的功績,說得一錢不值了?我與朝上諸公,皆尸位素餐?”

蘇油拱手:“非是如此,相公鞠躬盡瘁,爲國操勞,如今大宋已見振作之相。”

“陝西穩固,青唐進取,湖南開拓,河北治理。刷新軍政,汰裁諸冗,削減宗室,打擊兼併。這些,當然都是相公的功績。”

呂惠卿嘆了口氣:“那你還蒐集材料,這是準備讓王公去位嗎?”

王雱只看了一眼目錄,便怒火中燒,將冊子朝地下一摔:“蘇明潤!你狂肆悖妄!以爲自己不可替代?便能肆無忌憚了?”

“王子純在秦鳳,章子厚在荊湖,做得比你還好!老實一點,還有機會!”

蘇油看了王雱一眼:“王兄身體不好,須知氣大傷身,還請稍息雷霆之怒。”

“我與相公所議者,乃是國事,大家心平氣和,這是探討的基礎。”

說完將大冊子從地上建起來,重新放到王安石手上:“相公當爲知我者,若是爲了一己之私,如今這份報告,已然越過相公,交由陛下御覽了。我是龍圖閣學士,還是開封府尹,本有直奏之權。”

“我是擔心相公爲下僚所誤,只看到欣欣向榮,看不到危機四伏。”

“相公,當年你我同船入京之時,相互砥礪勸誡,要爲國家,爲蒼生,儘自己的心力。”

“可如今呢?”

“相公推行青苗法的時候,我在陝西完全配合,認爲此法乃救民之策。”

“也的確是救民之策,如今陝西,十二萬下戶,得脫煎迫之苦,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我以爲開封府首善之區,當比陝西更好纔是,可結果呢?”

“去年我請中書公佈兩個數字,其一,多少下戶得青苗之助,脫離貧困,得成齊民。其二,多少下戶得青苗之助,今年無需續貸,亦可自立。”

“中書不報,所以我只有自己調查。”

“結果觸目驚心,僅僅祥符一縣十六萬戶,去年舉青苗錢三十五萬貫!到今年變成三十八萬貫!而開封府一錢未發,多出來的賬面數字,是去年還不上利息,而需要滯繳的罰息!”

“青苗法,變成了什麼?!說好的抑兼併,扶根本的初衷呢?”

“免役錢,開封縣二十萬戶,合繳二十萬貫,其餘各縣,均是如此,戶均一貫,聽說還是全國最低的!兩浙路,是這個數字的翻倍!”

“而開封府胥吏所需俸祿,一年七千貫而已,那麼剩下這麼多的免役錢,寬剩錢,多少用到了役務上?汴京的役務,有這麼多嗎?河渠,水井,道路,漕運,到底興舉了多少役務?得到了多少改善?”

“調查的結果,同樣讓人非常失望。”

“免役法,變成了什麼?!說好的減勞役,便黔黎的初衷呢?”

“市易司,以陛下內藏庫一百萬貫爲本,後來追加京東路六十八萬貫,然而僅僅半年時間,獲利七百萬貫!”

“可這些錢,都是怎麼來的?!”

“以往牙行壟斷,固然是兼併,文相公以果子行攻擊市易法,你們說是詆譭。”

“可是你們真的調查切實了嗎?以往果子運到汴京,被牙行壟斷,批發後零銷,得利近倍,這固然是兼併。”

“可市易司就不是兼併了嗎?!”

呂惠卿立即說道:“可官中所得果子的確好了,價錢也低了,這難道不是市易法的好處?至於是不是兼併,相公駁斥文相公的行文裡,已經解釋得非常清楚。”

蘇油冷笑道:“抱歉,非常不清楚。商賈的定義是什麼?將本逐利而已。市易司所作的事情,完全一樣!”

“京中果子降價,是因爲蜀中,荊湖,推廣了一項新技術而已。”

“蜀中發明了一種稀蠟,噴到果子上,能夠產生一層薄薄的蠟膜,能讓果子延長保鮮期。對石榴,梨,蘋果,柑橘,蜜柚,尤其有效。”

“加上水果罐頭,今年果子抵達汴京的到舶價格,本身就降低了一半!”

“果子入市易司再出來,批發價格卻只比去年只減了兩成,而市場需求得到極大滿足,小民零售價稍微降低,約一成左右。”

“對於整個水果銷售鏈條來說,價格的確降了,小民官府的確得利了,可這是市易司的功勞嗎?它不過是替代了果子行,自己做起了兼併之事,而且更加追求暴利而已!”

“市易司看着給朝廷掙了大錢,可七百萬貫是怎麼構成的?”

“一樁樁,一件件,皇宋銀行賬目羅列得非常清楚,計司要查,輕鬆得很。”

“我可以告訴各位,市易司的七百萬貫,就是行大商賈兼併之事得來的!”

“其中果子行交易差額進出,就高達一百萬貫!”

第二章 嘴炮堂哥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船設計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動員第九百三十六章 遠慮纖圖第六百七十二章 承包第五百三十三章 看圖說話第三百六十三章 掌心雷第五百零三章 第一筆收入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不足爲懼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司天監第八百四十五章 南宋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國力的衰漲第六百零三章 賓化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金明池聊天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漕運改革第三十一章 徒弟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克己新解第八百三十二章 送行第三百一十三章 愛聽評書的戰俘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連機銃第九百二十九章 橫山關第四百四十章 再見可龍裡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貪官第一千八百零五章 張叔夜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名府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木蘭陂第九百二十章 勸諫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工程第十四章 好菜第一百五十三章 馬屁炸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共讀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名醫之家第一千零六章 刨筆刀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投誠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化肥和果凍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三百五十三章 蔡確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功業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辛娘第六百一十四章 檢查組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工程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黃金不久埋第四十四章 元素週期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一步又一步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海潮論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老外的印象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石府的變化第三百三十八章 衝突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學習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西路第四百九十七章 水傀儡第四百九十三章 綱要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宰相還是知客第八百六十四章 蒲珊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朝儀第十六章 倉舒轉世第六十二章 豆花飯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第一百二十九章 李老漢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軍器監就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宮中第三十章 縣令第九百七十二章 通通不認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良謀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來錢的路子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招募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第六百三十七章 思想體系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盤子第五百二十一章 董員外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白河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戲精聚會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理順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不信就是蠢第一百零二章 告狀第五百五十三章 講解第八百六十章 微服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想出巡第一千八百零五章 張叔夜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壕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捷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鐵路第四百六十五章 新君舉措第九百七十四章 禽獸不如第八百二十章 水戰第七百二十四章 少年第六百四十三章 老太君的智慧第二百二十五章 美質良才第四百五十五章 樂於縣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親政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新轉般倉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舊城改造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步槍舞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黃金不久埋第八百三十六章 章法第六百六十章 天數第一百一十五章 相處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連機銃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