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治河

第六百六十六章治河

最後三司和銀行只好緊急加發小面值紙幣,彌補銅錢之不足,並逐漸回收舊銅錢。

這又直接造成了外貿錢的不足,於是張散的日本錢佔據了海外市場,使用份額在日本,朝鮮和遼國越來越重。

不過蘇油還沒有時間仔細分析這裡邊的利弊,能解決東南錢荒,先把自己家裡顧好,這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開封府諸事上了正軌,蘇油開始第二次複覈十六縣田畝,根據羣衆揭發,懲治一批欺上瞞下,魚肉鄉民的豪強胥吏。

同時覈查汴河上的違章水車碓房,命其限期拆除,或者搬遷到最近疏浚出來的廣濟河,惠民河,金水河去。汴河是漕運樞紐,只准保留基本的水利設施。

三處地方只是離汴京城遠了點,其實條件並不差,廣濟河通定陶,鄆城;惠民河通新鄭,穎昌;金水河更厲害,通鄭州。

蘇油開出了優厚的條件,規劃了三座老縣作爲環汴京新基地——中牟,尉氏,東明。

三處地方,都在三條河的節點上,離汴京大致距離百十里,水路一日,陸路兩日可達。

中牟是蘇油計劃中的新糧食加工基地,供應鄭州和汴京。

尉氏有大量的煤礦和溫泉,那裡可以成爲煤業基地和冬蔬菜基地。

東明沒啥,不過環境優美,居然還有大片森林,可以成爲畜牧業基地。

三地已經有一定的基礎,但是遠談不上發達,大有潛力可挖。

於是蘇油上奏,將汴河上豪強們的工坊,全都趕到這三處地方去。

不過還是打一棒子給一甜棗,汴河上寸土寸金,凡是遷移一座水車坊的,開封府在三處外縣,贈送一大片宅基地,外加一堆木構件,用船拉過去,立馬水車坊規模就能擴大三倍!

廣告詞非常響亮質樸——來回其實都方便,作坊轉眼變莊院!

這對相當一部分工坊主來說,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在百里外生產加工,然後用馬車或船拉進汴京,雖然增加了運輸成本,但是人工費用和生產資料的成本卻降低了很多。

將汴京城裡的家改成商鋪,自己在百里外享受莊園監督生產,城裡由兄弟照顧買賣,或者調過來,都不是什麼難事兒——反正現在的人都兄弟多。

相比包黑子面黑手辣強拆來,小蘇太保這一手,簡直可以稱爲春風化雨。

六月裡天氣很熱,蘇油基本就在黃河汴河兩邊跑,看着高過汴京城的滾滾黃流轟然東去,那種恐怖的場景,讓人心驚肉跳。

黃懷信和老河工們簇擁着蘇油,還說今年這水就算是小的。

蘇油都無語了,汴京人民的心是有多大,纔敢在黃河下頭睡覺?

一名老河工顫顫巍巍地向蘇油跪下:“小老兒三代河工,翁翁,叔伯,弟弟,都死在黃河邊上,蘇少保化害興利,功德無量啊——治平二年八月那種大難,以後咱也能扛了——”

治平二年八月,黃河灌入汴渠,淹沒了整個汴京東南,事後官員們收拾城中殘局,找尋出一千五百八十具遇難者的屍體。

不知道這位河工的親人是不是也在當年的遇難者中,蘇油將哭得不行的老頭扶起來:“老人家,這才只治理了上游,下游地區,事情還很艱鉅,日後維護巡查,疏浚河道,日日不得懈怠,鐵打的河務流水的官,重任,可都在你們肩上。”

六月,蘇油上書趙頊,開封府治河工程第一階段完工,不過經過考察,形勢依然非常嚴峻。

國朝之初,河患明顯不強,原因有三:

一是政府重視,每年派官員按視河堤,種植桑棗固堤;

二是廣植楊樹榆樹,作爲抗災的木料;

三是每兩年一次大浚,及時疏通汴京周圍河道,能夠及時排水。

其後河患日重,原因則有四:

一是國家財政在仁宗晚年至今,一直難得喘息,導致河務廢弛,淤塞嚴重;

二是重修堤而輕疏浚,導致河牀擡升,如今水東門下至雍丘,河底已經高出堤外平地近丈。

三是以往灘潦溼地,本來有巨大的蓄水防洪作用,而官員們急功近利,鼓勵開墾,導致沿河蓄洪能力完全喪失。

四是富家豪強,侵佔河道修建園林,導致河道變窄,泄洪不暢,甚至還影響了漕運。

只要解決了這四條,汴京水患,就能減弱到國朝之初的水平。

要不要治,治到什麼程度,這已經不是開封府尹職權所能解決的問題,這是一個國家工程。

臣請陛下,召中書命兩制以上官員共同討論,確定方案。

趙頊准奏,讓王安石召集官員,舉行大朝議。

首先討論的議題,就是蘇油所言是否屬實。

這個反而是最簡單的,蘇油拿出十幾幅汴京歷年地圖,將大量的水文資料,歷年水情,災害烈度對比,地理環境變化,歷年沿河魚鱗地冊地圖,清晰明瞭地標註在了地圖上,讓所有參與討論者一目瞭然就能看到汴渠百年來的歷史變遷,最後達成共識。

很多官員,包括趙頊,到今天才第一次知道,爲什麼黃河明明在開封的北邊,而發生水災的地方卻總是在汴京的東南,原來就是因爲汴渠惹的禍。

汴渠從汴京上游百里的汴口,引出黃河水,然後流過汴京城西南角,繞過汴京南面,流向東南的應天府。

因爲地勢平坦,黃河的泥沙淤積在城南到雍丘一帶,擡高了河牀,大水一來,疏導不及,一旦決堤,整個開封府東南面就會變成了一個大水坑。

道理很簡單,方法也簡單,不外乎就是通過退田,疏浚,清障等措施,恢復汴河原先的模樣。

然而實際操作起來,可就難了。

好在趙頊和王安石都是意志堅決的倔驢,最後拍板採取了折中方案。

疏浚和清障,嚴格執行,河渠司負責疏浚工作,而且必須恢復國初制度,每年國家撥款,雷打不動地進行。

沿河豪強勢家的園林莊子,一律拆除一刀切,就從曹家,高家,歧王,大宗正的產業開始。

不過退田就難了,於是蘇油建議疏浚河道之後,在陳留縣東南進行退耕換澤工程,畢竟涉及到土地補償問題,開封府周圍的地,太特麼貴了,誰都賠不起!

就算是這樣,兩百多家碓房和園林的拆除,涉及的資產也是上千萬貫!

爲了抵消豪強勢家們的牴觸情緒,蘇油上奏趙頊,離汴京一日水程的三處地方,尤其是尉氏和東明,一處有湯泉,一處有森林,非常適合開闢成莊園別業,要不陛下賜下旨意,將幾處地方賞賜一些土地給豪強勢家們作爲補償?

然後我們開封府將通往這三處的道路再擴建一下,讓馬車能夠跑得輕快,以後不管水陸就都方便了。

其實休沐小長假過去修養一番,遠比在汴京郊外人擠人的舒服多了。

於是趙頊大手一揮,同意,四通營造先去給我家的長輩兄弟們劃出最好的地界來,修園子,這筆錢,我來出!

解決了外戚與皇室,其餘豪強勢家再沒一家敢跳的了。

等到蘇油將四通營造的莊園效果圖給貴人們展示之後,汴河邊的違章建築拆除得那叫一個快。

特麼富弼跟司馬光在洛陽原來是這麼玩的!早知道是這麼換那還有啥好說的?!

岐王你到底打聽清楚沒有,兩位太后最後選的湯泉還是山林?不清楚?不清楚趕緊去打聽啊!

豪強勢家們的前倨後恭,反過來搞得蘇油有些哭笑不得。

趙頊太大方了,給自己叔叔和弟弟都是兩百畝莊子拎包入住的標準。

這事情怎麼就弄成了後世開發商補償的路數?!

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問詢第三百二十四章 朝廷大事第七百零八章 老酒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七患第七百八十章打魚摸蝦甲天下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新轉般倉第四百七十二章 進京第九百七十一章 廷對第二百九十八章 徘徊太多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覆盤漢滅匈奴第二百一十章 眼鏡第九百八十八章 尉氏的變化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不一樣了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得國第八百九十三章 螺旋槳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背鍋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新年前的奏報第兩百零一章 可龍裡號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馬經第一千五百章 問卷調查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冗官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逼宮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高手和低手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縣令第六百二十章 利弊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演戲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阿司匹林的藥性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自反而縮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瓠子歌》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做局第三百一十九章 九鬥碗第六百九十章 王韶入京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朝服第兩百章 賀禮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淞江一號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小詩第八百九十三章 螺旋槳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小兩口第二百八十三章 謝恩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守制第七百四十一章 礱磨第五百七十六章 要求第四百五十八章 濮議第五百一十八章 孫能第七百八十七章 文會第九百六十七章 王珪的推薦第九十三章 宴席初步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書生第五百六十五章 父子佳話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徐州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栓動小獵銃第七百一十八章 遊說各方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開會第二百九十三章 遼人臨觀第二百九十九章 衣錦還鄉第七百七十一章 船隊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賀蘭石第二百零六章 箭課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談判第七百二十六章 平家人第九百四十七章 王營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娟兒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壟斷第六百零四章 劉嗣當官第二百七十四章 磨刀石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雜貨鋪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相國寺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權力爭鬥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彈劾第一千零五十章 聖旨第九百零七章 各有勾當第九百九十六章 種山藥的道理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調防第二百七十六章 梅堯臣去世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狙擊手第六百四十章 賜第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許炫富詔第三百三十七章 家家一地雞毛第八百八十六章 硨磲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田遇第一百五十四章 陳慥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擺事實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禮物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徒弟第八百六十六章 商議第五百五十章 論《青苗法》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講解第一百八十一章 尊重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抵進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獻策第十七章 鬥茶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閱第四百八十章 貨物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赴宴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節奏亂了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李格非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文與政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談判第三百二十一章 鬧劇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