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一章 呂惠卿貶官

第七百九十一章呂惠卿貶官

七月,朝中掀起了一場巨大的“倒呂風潮”。

風潮之初,是呂惠卿的弟弟呂升卿試國子監,這娃本來就不學無術,一直受到知識分子的鄙夷,而偏偏呂惠卿妻弟方通也在此次考試裡,名次在高等,頓時惹來朝野不滿。

其實方通的學問還行,但是御史蔡承禧上書彈劾,呂惠卿只好請假待罪。

趙頊雖然已經對呂惠卿有所不滿,但是覺得還是需要就事論事,於是遣馮宗道撫問,並召呂惠卿赴中書上班。

呂惠卿不起,王安石又親詣住所,跟他說明趙頊的意思。

呂惠卿仍然上表求外放,趙頊皆遣中使封還,復令王安石同王珪同去安撫。

呂惠卿入見後,趙頊問他:“這事情跟你沒有什麼關係?而你數次求去,是因爲與王相公在人事任命上意見不合嗎?”

呂惠卿說道:“我跟王相公是有意見不合,但這也不繫臣的去就。前此王相公爲陛下建立庶政,不辭勞苦。”

“如今千里復來,卻京城託疾,不問朝事。”

“我不知道他爲何與以前不一樣了,也不知他到底想將朝政交給誰來處理。”

趙頊問道:“王相公何以至此?”

呂惠卿說道:“這說明王相公不安其位,我想應該是因爲臣的緣故。既然如此,不若逐臣使去,一聽安石,則天下之治可成。”

趙頊想了想:“終不令卿去,你們還是要一起將中書政務料理起來。”

呂惠卿頓首:“臣不敢奉詔。”

呂惠卿回家後,趙頊再次遣中使曉諭,呂惠卿只好入見,重新就職。

其實呂惠卿是聰明人,從弟弟事大那一刻就真的知道山雨欲來,但是趙頊這樣做,他也不得不從。

蔡承禧當然不會放過他,立刻上奏:“惠卿弄權自恣,朋比欺國。如章惇、李定、徐禧之徒,皆爲死黨;曾旼、劉涇、葉唐懿、周常、徐申之徒,又爲奔走。此奸惡之尤大者。”

出來混,始終是要還的,平時早就不滿呂惠卿所作所爲的官員們紛紛響應。

老對手韓絳藉機推波助瀾,憤然上奏彈劾“惠卿奸巧,路人皆知。執政兩載,黨羽已成”,整個朝政難以上通下達,皆因呂惠卿佈局嚴密,風雨不泄。

關鍵時刻,京中爆出一件比國子監考試更加嚴重的醜聞。

御史中丞鄧綰,王安石去相之後呂惠卿的忠狗,反水彈劾呂惠卿兄弟!

說呂惠卿兄弟丁憂之時,利用與華亭縣知縣張若濟與之相熟的關係,託他遣縣吏王利用,借富民朱庠等六戶四千多貫,在華亭購買土地,並委託王利用催繳租賦。

華亭在松江,那些田是四通商號託郟亶開出來的試驗田,然後轉手給了移民。

蘇油在太湖搞了一大圈的事情,偏偏今年沒有再松江繼續開發。

結果這些土地,竟然莫名其妙地變成了呂惠卿名下的土地。

四千多貫,按照蘇油的定價,就是近兩千畝,整整一個漊港圩田的面積!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件事情,呂惠卿放貸給京中商賈,出借七百貫,收回一千貫後還不滿足,繼續索要,最後逼得商賈上吊自盡!

這是王雱的絕命反擊!

呂惠卿立刻上書請求辭職,並且說明逼死人命純屬子虛烏有,買地的事情有,不過不是拿了商人的錢去買地,而是借,事後已經歸還。

而且這事情是他弟弟操作的,他自己當時在扶送父親靈位去泉州的路上,並不知情。

這事情洗不白,因爲有蘇油的光輝形象在那裡擺着,這事情就洗不白。

是不是借錢,歸還沒歸還,不重要。

人家兩浙路轉運安撫使蘇明潤,到現在前前後後改造了太湖舊地七萬頃,開拓了新田五萬頃,甚至加上之前崑山華亭試驗田的五千頃,人家可曾佔有了一畝?!

就連四通商號,都是隨開發隨脫手,乾乾淨淨。

而遠在汴京城的參知政事,竟然將手伸那麼長,給自家在那裡弄出了兩千多畝田?!

這就叫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趙頊下令徐禧和內侍馮宗道調查此事。

讓朝臣們感覺到神奇的,是蘇油態度。

蘇油可以算是被呂惠卿和王雱整過的,但是這娃上奏裡一點看不出他對呂惠卿有什麼意見,完全是實事求是,甚至有點回護的意思在裡頭。

華亭在臣的治下,出了這樣的事情,臣不得不進行調查。

經查實,呂惠卿兄弟雖然的確在華亭購地一千七百二十畝,但是這是純粹的商業行爲。

合同卷宗清晰,借貸手續完備,銀錢也歸還即時。

呂參政在購地問題上,沒有瑕疵。

但是朝臣們不這麼想,沒有瑕疵比有瑕疵更可怕,沒有瑕疵其實更容易引發聯想。

首先,呂惠卿任參政僅僅兩年,之前就是個苦逼京官,家裡還遭遇了喪事,他哪裡來的這麼多錢?

其次,新黨口口聲聲抑兼併,結果第二號人物卻在兩年時間裡膨脹成了大地主,這不是說一套做一套嗎?

購地,本身就是瑕疵好不好?!

羣情激奮,趙頊於是“被迫”下詔,將呂惠卿貶出京城:“朕不次拔擢,俾預政機,而乃不能以公滅私,爲國司直。阿蔽所與,屈撓典刑,言者交攻,深駭朕聽。可守本官知陳州。”

同時貶呂升卿太常寺太祝、監無爲軍酒稅。

徐禧經過調查後,認爲鄧綰和蔡承禧彈劾不實。

但是朝臣們立刻指出,徐禧靠不住,他是呂惠卿提拔的,由白衣而得貴官,呂惠卿是他的大恩人!

於是趙頊換人,派蹇周輔繼續推究此事。

七月是多事之秋,朝廷風波未熄,相州傳來一道更奏表。

司徒兼侍中、太師、魏國公、判相州韓琦卒。

傳聞韓琦死前的一晚,有大星殞,櫪馬皆驚。

趙頊收到告表,發哀苑中,大哭了一場。發兩河士卒爲韓琦治冢,並親書碑文,碑首用篆文寫下“兩朝顧命定策元勳之碑”,定性極高。

追贈尚書令,諡忠獻,配享英宗廟廷,令其子孫一人,永在相州做官,朝廷給俸祿,以護韓琦丘墓。

韓琦對蘇油並不好,蘇油從剛入仕就給老頭打壓得不要不要的,到後來強行出頭,更是搞得老頭又尷尬又狼狽。

不過韓琦在大宋政壇名聲相當不錯,嘉佑、治平兩次大決策,有人勸告他“公所爲誠善,萬一蹉跌,豈惟身不自保,恐家無處所。”

韓琦嘆氣:“這是什麼話。人臣盡力事君,死生一之。至於成敗,天也。”

“豈可豫憂其不濟,遂輟不爲哉!”

最讓蘇油欣賞他的,是他被污去相,之後趙頊又被委以河北之重,卻又不避嫌疑,毫無怨言,可謂公是公私是私。

所以時人評價他“識量英偉,喜慍不見於色,天姿朴忠,家無留資。

厚重比周勃,政事比姚崇。”

與富弼齊名,號稱賢相,時謂之“富韓”。

蘇油覺得這樣的評價誇張了一些,但是也算是公允。

後世主要喜歡拿他在陝西抗擊西夏的作爲就全盤否定他,其實同樣也是有失偏頗了。

老頭的功績,更大是在“嘉佑、治平間,再決大策以安社稷,處危疑之際,知無不爲。”

還有個優點,是“以獎拔人材爲急,公論所與,雖意所不悅,亦收用之。”

這個和蘇油一樣,不過蘇油說得更直白,就算我一千一萬個不喜歡你,只要你幹得好,我照樣提拔。

因此當韓琦的死訊傳到杭州,蘇油第一時間寫了一篇祭文,連同兩百緡寶鈔一起送去相州,作爲助韓忠彥替老頭舉行葬禮之用。

第五百四十四章 均輸法的弊端第二百七十章 王韶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女直第八十六章 松花蛋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打題第四百五十一章國王跑了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大勝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金明池聊天第六十章 仿宋體第二百一十七章 橋的題第五百五十六章 荊湖建議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朝堂清寧第四百四十六章 再次出發第九百三十五章 盛世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進士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蘇轍上書第四百六十七章 徹底失控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一手長刀,一手寶鈔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文和武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掃蕩第六百六十一章 蘇油是好同志第九百一十四章 甕城戰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大勝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蔡確的思量第七百三十二章 章惇的狙擊第六百章 吳逵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好年成第一百九十八章 套小張第四百二十六章 姐妹第八百一十三章 殉爆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七百二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二百零七章 破甲錐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產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龍山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雅事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驗收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主意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雅事第六百八十五章 麒麟第九百七十四章 禽獸不如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白河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新義之爭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會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巫第八百五十一章 支持第四百六十七章 徹底失控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卻上心頭第四百四十五章 婚後第一百零九章 幾本書不如二十字第一百二十二章 精品第六百四十一章 陛見第五百七十九章 隔斷天都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礬樓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瑕疵第五百一十章 萬貨集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章大黑心第九十三章 宴席初步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文物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步槍舞第七十九章 竹屋第五百九十一章 倒逼第八百四十七章 請求移民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小詩第五百四十一章 軍器監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抗旱第九百九十章 湯泉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動員第三十章 縣令第四百九十六章 密會第七百八十二章 漏勺第八百一十七章 元江水師第六百八十六章 分類學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家廟第九百九十九章 小蘇文字第四十五章 張天師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案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校第六百五十七章 木徵的逆襲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起義第八百七十章 老張的有機化學第一百二十三章 薛忠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大赦第八十一章 珠串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鶴軍(爲本書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論黨爭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白駝溝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渾脫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出路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問題第四百六十六章 歐陽修出事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李格非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抵進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麻魚第九百九十三章 論教育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使節第五百四十五章 軍工和三產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蔡卞(爲白銀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