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會

bookmark

第八百六十三章商品交易會

灣內還有不少小港可供停船,一千六百多座大大小小的島嶼錯落有致的分佈在海灣內,有的一山獨立,一柱擎天;有的兩山相靠,一水中分;有的峰巒重疊,崢嶸奇特。就像一座座海上盆景,堪稱奇觀。

海灣西邊,靠近升龍府的那個海角,龍口的下頜和寶珠之間,也有一個小通道連通外海,這個通道如今成了豪華遊艇的出入口,而通道邊上美麗的內灣海灘的山坡上,修起了一幢幢的別墅,成爲了一個美麗的商業城鎮。

離這裡不遠有一個島嶼,出產的珍珠特別明亮,圓潤,帶着美麗的光暈。

傳說在黑夜裡,海底的貝殼們會一起打開,讓體內蘊含的珍珠吸收月光的精華。

漁民們經過這片海域,經常看見海底珍珠的光澤形成的玉暈,將整個小島籠罩起來。

那個島嶼因此被起名爲玉暈島,而如今這個離它不遠美麗城鎮,也得到了一個美麗的名字——蘊州。

蘊州和冶州,一東一西,佔據了下龍灣的兩端。

正月初十,交州的慶祝活動還沒過完,蘇油便帶着石薇,蘇輻,張麒,李舜舉來到了這裡。

大批的海商在等着他們,其中有不少還是廣州,泉州,福州的海商。

宋人海商們的嗅覺是最靈敏的,交趾之戰還沒結束,他們就已經在下龍灣外幾個大島開始了貿易,如今更是心急難耐。

眼前的一幕給了蘇油恍如隔世的感覺,當年第一屆眉交會的情形,在今日的蘊州,竟然一模一樣的重現了。

不過好笑的是,自己從幕後走到了幕前。

此次過來的外國海商也很多,除了臨近的占城,真臘,還有大食,丹流眉,蒲甘,三佛齊,闍婆,柯沙裡,渤泥,麻逸,呂宋諸國。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蘇油選擇的殖民地,大宋新開的外海疆域湄洲,正好在南亞和東南亞諸國圍成的大圓圓心之處。

如今那裡有了三萬多男丁,所以這次蘇油不光是招攬生意,還有宣示大宋主權,重建南海新秩序的意思在裡頭。

穿上紫袍,戴上襆頭,蘇油與李舜舉並肩而坐,一個個接見諸國來使。

使節們都有引伴陪同,這些引伴都是早年在南海刀頭浪尖喝血的人物,說白了就是宋人海盜水匪。

蘇油讓海商們發出告示之後,各路島主紛紛出動,蘇油這才知道,原來宋朝有這麼多人在南海里討生活。

這些人對南海的水情,風向,島礁,海路都異常熟悉,也各自有各自的銷贓窩點,那就是南海諸國。

這些人來到市舶司報到後,蘇油給他們掛了交趾戶口,這就算是大宋人了。

然後李舜舉授予他們三班借職的散官,這些人再次搖身一變,成爲大宋武臣。

雖然是武臣中最低等的官職,但是一樣讓這幫人感激涕零,回去後就抖了起來,帶着自己昔日的銷贓夥伴前來進行商務考察,成了大宋的駐外聯絡員,名爲“引伴”。

蘇油也派遣了理工測量小組隨他們一道,前往測量南海各個國家的準確經緯度,記錄航海日記,海深等高線,完善海圖。

到今天,蘇油和王韶手上的南海諸國地圖,不再是那種胡亂瞎畫的東西,和後世東南亞地圖,已經差不多了。

同時也蒐集到了更加全面的情報,對南海局勢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

南海中,三佛齊和闍婆是兩個較大的國家,國人好勇鬥狠,是世仇。

三佛齊曾經佔領過真臘,現在真臘已經獨立,兩個國家間的關係也不算是太好。

相對溫和的幾個國家,在南海的東邊,呂宋,麻逸,琉球和渤泥,對大宋比較恭順。

這些國家認大宋爲宗主,其目的也不過是希求大宋的貨物而已。大宋對朝貢物資從來都是從優返給,再沒有比這更划算的生意了。

很多國家甚至分別從幾個大城出發去大宋朝貢,在宋史裡邊記錄的一些小國,其實是同一個國家的不同城市而已。

王韶對此極度憤慨,倒是蘇油讓他稍安勿躁,一切自有安排。

川峽四路,在蘇油出生之初,便已經是千人耕萬人食之地,土地和人口的矛盾非常突出。

梯田的開發,緩解了一部分矛盾,倒是到了快三十年後的今天,矛盾再次開始出現。

兩浙路同樣如此。

雖然經過太湖開發和荊湖開發,矛盾再次得到緩解,但是得到最多好處的,是隱戶和流民。

而小有資產的編戶,家中耕地反倒越來越少。

還有理工機械化興起,讓很多小作坊家庭也遇到了麻煩。

在這種情況下,有心人的偷偷引導,在兩浙路和川峽四路,悄悄建立起兩條人口走私通道。

陸上通道,沿着南方陸上絲綢之路,從嶲州入大理,然後從大理沿着茶馬古道來到交趾。

而海上,這是通過明州港,在冬月順風的時候起航,一路搜檢福建路,廣南東路,廣南西路的人口,來到交趾郡。

蘇油來者不拒,只要上岸抵達交州,就有專門負責移民安置的官員,登記籍貫,特長,充實到各地去。

手工藝人大多留在了交州,農人大多去了湄洲,真正無家無口的流民無產者,多被安排到了冶州和鐵州的工礦。

而這些人裡邊,還有四通商號從兩浙路和蜀中高薪聘請來的新型技師。

蜀工,在今日的大宋,已經是技藝領先,精品無數的代名詞。

蘇油是想將冶州打造成大型工業基地,而交州,則類似後世曾經出現過的廣州十三行,成爲手工業加工基地。

這些工匠的到來,讓交州的工藝加工水平上了一個大臺階,如今蘇油和李舜舉坐下的花梨交椅,身後的紫檀鏤雕屏風,以及市舶司蘊州分司都廳中的種種華麗陳設,讓很多小國使臣以爲來到了大宋皇宮。

蘊州分司衙門周圍,是一片新造的“驛館”,模仿汴京城中現在流行的新式公寓建造,外觀如兩浙路的那些精美建築一樣,內裡卻是種種讓人方便舒適的新設施,大量陶瓷,銅管的運用,讓遠道而來的土包子們瞠目結舌。

在絲竹和鋼琴的伴奏下,宴飲開始,精緻的彩繪玉瓷器端上來,西米露,糕點,各色美食,清酒,果酒……讓嘉賓們如登仙境,神思恍惚。

都廳中央,陳設着各種此次交易會的代表商品,其中最讓各國使節豪商們癡醉的,就是以最新工藝加工出來的各種寶石珍品。

李舜舉選出來的紅藍寶石,被眉山過來的資深藝人打磨之後,帶着切面的那種,反射出迷人的色澤和火彩,配合上各種巧妙的金銀底座造型構思,構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

其中最顯眼的一枚大葵花戒指,赤紅如鴿血,陽光下反射的光芒如火,吸引了無數的目光。

還有一種則採用另一種打磨方式。

一條項鍊,由黃金雲朵造型成對稱圖案,正中鑲嵌着一枚湛藍的寶石,寶石被打磨成了光滑的蛋面,在日光下呈靛藍色,完全透明沒有瑕疵,如同一小汪深海。

最爲神奇的是,這枚寶石的中央,弧面的頂部,有一道六芒星。

六芒星的焦點匯聚於寶石中心位置,星光完美靈活、清晰明亮,還能隨着觀賞者的欣賞角度和光線的不同,星光會移動變化。

如今大宋最珍貴的紅藍寶石,被稱爲“貓兒睛”,中心的星光如同日午時分貓兒的瞳孔,只有一道光芒。

而星光寶石則是角度均等的三道,構成神奇的六芒星光,遠比貓兒睛更加絢麗和珍貴。

這種寶石對切割和打磨的工藝和角度要求極高,如果設計的時候打磨角度沒有定準確,或者爲了保留寶石的最大體積,有時候會造成星光偏移。

但是這枚藍寶石不存在這個問題,毫無瑕疵,配飾設計得非常的簡單,因爲在它的身邊,任何多餘的裝飾,都無法再吸引別人的目光。

蜀工精美的金屬加工工藝和鏡面寶石加工工藝,以及宋人極具格調的美學修養,讓這條項鍊成了鎮館之寶。

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高昌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畢仲遊第六十三章 扎染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蘇軾送東西第四百七十一章 議論第六百三十章 上香第三百零九章 計謀被識破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遊說天都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本末第四百八十二章 復綏州第六十三章 扎染第五百零四章 何爲先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會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一夜第六百七十一章 烤串第二百八十五章 授官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舉措第六百零七章 芭夯兔第八百三十六章 章法第一千四百章 決議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死牛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運糧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張方平走了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傳身教第二十九章 理科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思路第一千零一百章 大孩子第九百六十章 改制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蘇轍上書第四百零九章 尖厲獠牙第七章 病根第九百五十二章 對陣第四百七十三章 生活與生存第八十八章 娃娃親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悲歌第六百八十八章 玉津園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李格非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轉輪銃第六百二十五章 蘇方第八百零九章 刺客第九百五十七章 呂公著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尚書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抵進第六百零五章 陪伴第三百五十六章 蘇容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文曆法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折柳第八百六十一章 參觀第一百六十六章 童謠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步兵炮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毒土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僞鈔第六百五十五章 反問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太皇太后第七十二章 軸承與來信第八百零八章 定議第五百三十一章 打嘴仗第七百八十六章 沈括的外交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兵制第三百四十九章 實心任事第九百四十二章 啓程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金明池聊天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聊天第八百零八章 定議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張方平走了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巧諫第三百九十七章 運動會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反叛第六十七章 制曲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忽悠第三百九十一章 樑屹多埋第二百零五章 有所求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神宗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朝服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琉璃珠第七百一十三章 重會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雅事第一千六百章 代筆第五百四十八章 叔叔駁侄兒第兩百零二章 燒白第一百八十九章 養屁股第七百五十四章 咖啡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民兵郭二蛋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人皆有之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遼國農莊第二百一十一章 託請第八百九十五章 鄭州對話第四百三十九章 還鄉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蘇魚公第六百零九章 衝擊相府第三百零一章 夔州第五百四十章 國有軍工企業的福利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家事第四百九十四章 金獎第九百五十七章 呂公著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新義之爭第四十八章 上表第一千零八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