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浮圓

第九十一章浮圓

蘇油也懶得跟他顯擺城裡人也是剛跟他學的,只簡單地講解了一番。

鮮豬血加鹽,可以抗凝,然後再加入兩到三倍的鹽水,又可以快速凝結,看得屠子連呼神奇。

見豬血已經成型,蘇油便拿竹刀劃成塊,讓張勝在開水鍋裡邊加入涼水,調至溫度合適,讓屠子伸手試過溫度,記住感覺了,這才輕輕將血取出來放入鍋中。

隨着溫度漸漸升高,蘇油一邊打浮沫,一邊叫張勝控火,對屠子說道:“這東西要凝得好,關竅在鹽,要結得好,關竅在火。火千萬不能大開,否則旺子中會出蜂窩,那就影響口感了。”

“煮到剛好過心,就要出鍋,泡在涼水中,便製得了。”

屠子看着一大鍋浮着的血旺就感慨:“真活該受窮,以前是拋灑了多少好東西啊……”

蘇油說道:“是的,豬全身都是寶,以前那種吃法,浪費太大,總要物盡其用纔不枉一年的辛苦。”

忙完這一通,便到晚間了,張勝用大鍋煮米,然後放入大甑中蒸了起來。

另一邊開始炒菜。

幫忙的也有二十來號,加上城裡來的娃子們,能開四桌。

今晚飯食做得簡單,一道芹菜肉絲,一道鹽煎肉,幾樣炒時蔬,一道旺子萵筍葉湯。

不過川菜菜系的調料已經被蘇油弄得差不多了,因此這幾樣菜已經和後世沒了多少差別。

速成醬油味道差,不過難不倒蘇油,將剛做好的豆豉用醬油浸泡後風乾到一定程度,便能得到黑黑的風豆豉,醬油本身欠缺的味道被豆豉補足後,風味便相當不錯了,用來炒鹽煎肉正合適。

鄉親們都沒有吃過這種大火快攻出來的菜式,現在一嘗頓時大呼過癮,天底下竟然還有如此精緻美味的飯食!

張勝帶領的內務組小露一手,就得到這麼好的褒揚,此刻也不由得洋洋得意。

永春露沒捨得擺出來,除了娃子們那一桌,其餘三桌上還擺了兩壇兩百文一斤的蜜酒。

蘇油被八公帶着去各桌相敬,一位村裡人就說道:“那幫孩童班子我認得,就是城邊開早飯鋪子的吧?”

蘇油笑道:“正是,今晚就是個意思,都留點肚子,明天才是正席。”

那位村民笑道:“那不是能吃到鮓籠籠了,嘖嘖嘖那滋味……”

另一位就笑:“油娃你是不知道,四十二郎回來可是跟我們顯擺了整整三天!”

一桌人都笑了起來,蘇油說道:“明天的宴席,家裡邊能來的都來,鮓籠籠才哪兒到哪兒?還有比鮓籠籠好得多的菜品!這豬肉的肉質如何?”

鄉親們都點頭:“這肉質不比羊肉和乳豬肉質差,烹飪也得法!端是好肉品!”

蘇油笑道:“如果大家願意這樣養豬的話,開春之後,家裡有斷奶小豬的,可以來找我,我將法子告訴大家。”

好幾個鄉親便道是家裡母豬都懷上了崽子,等翻過年便找蘇油去看。

宋人不吃午飯,於是明天的宴席定在下午,那就不用着急,有大把時間料理。

吃過飯蘇油便安排孩子們在祠堂裡打地鋪。

本來要安排孩子們去新房的,不過老伯爺不同意,說是還沒有正式搬家,今晚熬過,明天才能住進去。

好在孩子們也是習慣了地鋪生活的,從旁邊柴房搬來草料,鋪在地上倒頭便睡。

次日一大早,大公雞都還沒有開始叫,蘇油便被老伯爺叫了起來,今天是搬家的好日子,時辰都是看好的,錯過不得。

其實都搬得差不多了,就差安牀和開火兩道主要儀式而已。

安牀只是和稱呼,其實還包括臥室裡的主要陳設。

娃子們也起來了,自覺將柴草搬出屋外,打掃乾淨祠堂正屋。

蘇油被八公收拾得乾乾淨淨,端着蘇家祖宗的牌位放在胸口,身邊是小媳婦石薇,捧着蘇油父母的牌位。

兩邊是兩排娃子,手裡邊拿着馬桶被子衣料包袱等臥室用品等着。

旁邊則是三哥五哥六哥幾個幫閒,還有村裡木匠,領着人將老牀卸了,現在也拿着花板牀柱,等待出發。

良辰已到,三哥在前邊打起引魂燈,八公自己端着蘇家祖宗牌位,領着蘇油和娃子們從祠堂出來。

五哥六哥跟在兩邊,一邊走一邊拋灑紙錢,嘴裡還不住唸叨:“油娃爹媽,小油如今出息了,今天要搬新屋,以後我也就跟着你們享福了……”

“老屋實在是不堪住人,新屋子是城裡程家姻親給起的,我也託大未跟二位商量,不要生氣,新屋子好啊,住新屋子多好……”

“還給小油說了一門親,河對面大戶石家的薇兒,捧着你們的排位進新屋,就算你們認了這新婦了……”

“這方圓四里八鄉,跟小油同輩的還真不好找,倆孩子脾性相投,又都知根知底,總比外面胡亂找的強,你們說是吧……”

“那就保佑倆孩子平平安安,長大了開枝散葉,光大家門,反正我看小油是好的,鄉里多了不少的豬雞魚鴨,都多虧了他啊……”

圍着新宅子繞了一圈,隊伍這才進入新家,來到院內。

八公又領着蘇油,挨屋走了一遍,一路介紹。

這裡是書房,書籍是城裡明允媳婦送來的,油娃是要走讀書路子的……

這裡是廚房,罈罈罐罐裡都是作料,好些都不是鄉下東西,是油娃在城裡添置得的……

這裡是庫房,尺子規矩都是黃銅的,金燦燦的,好看不……

直到最後走到堂屋,這才讓蘇油安放好牌位,然後擺上供禮,點燃香燭祭拜,算是將祖宗父母的神位請到了新宅中安置。

做完這趟功夫,接下來便是接引諸路宅神。

除了蘇油熟悉的門神,竈神,還有護佑房宅的地基主,鎮宅的真君,看庫房的倉神,掌握財富的財神,看守水源的井泉童子,上天派駐的代表叫天官……

就連廁所,都有廁神需要安置。

一時間院裡處處火光香菸繚繞。

接着便是請新火了。

大宋風俗,每年要在清明過一次寒食,寒食之後,竈中另行生火,這個規矩從皇宮到平民百姓家,都是如此。

新家起火,也是一樣。

八公丟給蘇油一根榆木棒子:“來,請火吧。”

這是要鑽木取火的架勢,蘇油不由得想抗議:“我用竹子可以不?”

八公便對幾個老哥哥笑道:“你看油娃到底是要讀書的,行事多雅稱?聽說官家取火用的棗木,寓意早生貴子;有錢人家多用榆木,取意榆莢如錢……”

“用竹子生火好!竹子高潔,做紙做筆,是書香門第纔有的做派!”

幾個老哥哥也點頭稱是,八公說得在理,以後我們可龍裡蘇家,請火都用竹子了!

蘇油不由得腹誹,又在過度解讀,其實竹子取火就一個好處,快!

找來三根幹竹片,取過折刀,在一塊竹片上用刀尖刮下一些竹刨花,夾在兩根竹片中間,然後在竹片上開了一個口,口子中間得到一個小孔,與竹刨花相通。

拿口子在第三根竹片的刃口上來回摩擦,很快竹片刃口便發黑碳化,火星通過小孔落入竹刨花中,三兩下竹刨花便冒起了濃煙。

取下刨花,用乾草裹起來揮舞了兩下,一團火光便冒了出來。

幾個蘇家長輩看得目瞪口呆,這才幾息功夫?!

八公都高興壞了:“好!得火如此迅速,說明祖宗父母對這新宅子滿意得很!好兆頭!”

蘇油壓根不知道得火快慢還有這般說道,反正八公你開心就好,趕緊將乾草送入竈臺引燃乾柴。

接下來就沒什麼大事兒了,長輩們忙着木工重新拼牀,歸置東西,蘇油只需要帶着內務組準備吃食就行。

這吃食很講究,一種以黑芝麻,花生,糖漬橙皮,豬油,紅糖爲餡;一種主料差不多,不過橙皮換成了蜜漬桂花,用糯米粉調團包裹後,下鍋煮起來。

鍋子中的糯米糰瑩白如玉,在水中載浮載沉,因此被大家稱爲浮圓。

據碼頭見多識廣的客人們說,這東西在北方汴京也剛剛纔有,那邊管這個叫牢丸。

好吧其實就是湯圓,爲了將蜂窩煤爐好好利用起來,蘇油便發明了幾樣需要小火才烹飪得好的吃食,其中邊包括了湯圓和紅糖醪糟蛋。

義棚早餐,那是越來越豐富了。

第五百五十六章 荊湖建議第四百四十五章 婚後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第六百章 吳逵第三百九十九章 擡槓之旅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九十五章 蛋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發展路線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伐罪第八百一十七章 元江水師第六百八十章 佈置(爲盟主財叔寧打賞加更)第五百四十一章 軍器監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卻上心頭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金大忠第六百八十四章 大朝會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撫使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白河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鎖院第四百四十六章 再次出發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 局勢第九百章 縫紉機第八十一章 珠串第七百八十章打魚摸蝦甲天下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相見第一千零五章 島礁和泡沫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龍山第九章 風投第一百四十一章 面涅將軍第六百五十五章 反問第一千零一十章 蘇油的不靠譜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防疫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訓小輩兒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歸來第八百零八章 定議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臥雲堂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漕運改革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雜貨鋪第六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七百九十二章 槍榴彈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猜測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 亡遼第一百七十九章 雄辯第五百八十四章 遊說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工藝和技術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兵制第三百八十八章 對答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微言大義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總得講道理吧第三百八十四章 羊毛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樓第八百七十九章 錫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純臣第五百三十三章 看圖說話第九百六十五章 竇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陸路第四百九十三章 綱要第五十七章 瓷碼第二百八十章 寫文章第二百七十一章 船到了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瑞升號第九百五十九章 進取之時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困難第四百二十七章 前朝舊事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河北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頒獎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改變第三百三十五章 制度第九百零二章 建設兵團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 共情了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蒼狼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 和親第九百五十三章 謝表第四百零八章 折銳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建議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咽不下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演戲第四百八十五章 誅叛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恐懼第一百一十四章 商議第八百八十四章 議定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省費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大移民第七百五十一章 蠔油第九百九十四章 乒乓球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捷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惹不起的奏章第三百五十四章 斷案第三百七十九章 交相輝映第四十三章 張象中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 職責第八百三十八章 會飛的貨物第五百六十九章 蘇元貞的去向第三百二十三章 勸解第一千零八十章 針鋒相對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請罪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盤子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文釗投誠第一百一十一章 埋祟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