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五章 盛世

第九百三十五章盛世

鄒時闌說道:“這感情好了,不過也不能讓少保辛苦,以後各項產業起來,總得有少保的一份。”

蘇油擺手:“這個真用不着,四通商號和皇宋銀行,股份構成都非常複雜,其中有陛下最初的內藏庫本金,有四通商號最早在蜀中的原始股本,還有後期吸納的宗室投資,甚至還有後宮管理的慈善基金會的理財生息。”

“這是一個龐大的金融系統,我也是當年蜀中的原始股東之一,所以讓四通與鄒公家族合作雙贏,讓皇宋銀行貸款收息,便已經包含我的利益在內了。”

鄒時闌有些赧然:“這可怎麼好……”

蘇油笑道:“鄒公真不用在這上邊客氣,一會兒自然有人來跟你談合作和配股的事宜,相當專業,你打起一萬分的精神扛住就行。”

“我的個人建議,首先要建設的就是水泥廠和五金廠,能產水泥,產機械之後,才說得到其它。”

鄒時闌有些爲難:“這個……不熟悉啊……”

蘇油說道:“所以纔要合作嘛,水泥這東西,你可以理解爲一種石粉,它有個神奇的特性,就是加水和泥之後,泥漿會變得堅硬如石頭,是非常重要的建築材料。”

“不明白技術沒關係,鄒家提供場地,組織人力,運送原料,銷售產品,控制成本,覈算收益,這些也是一個商號運作非常重要的部分嘛。”

“五金更容易理解一些,就是將冶州運來的鐵料,加工成機械,零件,工具等,用於農事,伐木,建築,造船等方面。”

說道這個鄒時闌明白了:“這就是如今新州最急需的兩大產業。”

蘇油笑道:“正是,四通的海外經營理念,就是每到一處,將一個城市的衣食住行,儘量都做起來,爲所有人提供方便。”

“對了,海事保險,不知道鄒公聽說過沒有……”

一場宴席下來,鄒時闌算是開眼了,這個四通的格局,是自己從來都不敢想象的境界。

新州搞建設,還有一樣得天獨厚的東西——俗稱“山土”的硅藻土。

這東西在蜀中的嶲州,兩浙路的越州處州,京東東路的青州,都有發現。

但是各地發現的硅藻土,除了嶲州的品質優良外,其餘的雜質都太多,必須經過酸洗除雜和加鹼性分散劑提純,才能得到合格的產品。

用處非常的廣泛,因爲鬆軟,可以加工爲隔熱層、保溫磚、隔音板。

在水泥中作添加劑,可提高二氧化硅活性,增加強度,加速固結,作爲搶險水泥使用。

用於造紙業,能使紙張平滑,重量更輕,強度更好,減少因溼度變化而引起伸縮,和高嶺土各有千秋。

用在濾紙中,則可提高濾液澄清度,並使濾速加快。

用在油漆塗料業,可以成爲油漆、油墨的填料。

此外還能作爲飼料添加劑,液體和氣體的吸附劑,皮革和金屬拋光劑,潤滑劑等等。

對蘇油來說,硅藻土最大的用處,莫過於接吸附硝化甘油和硝銨,生產後世著名的諾貝爾黃色炸藥。

這東西威力驚人,也是幾大工業基地花費高昂的成本提純都要生產的原因,其製備工藝,到現在都還屬於鄆州,杭州,冶州三處工業基地的絕密。

而新州的硅藻土品質,比如今最好的嶲州土還要精純!

這是大生意,蘇油寧願多花運費辛辛苦苦將硅藻土拉到冶州去,加工完成後再拉回來,都不願意在這裡直接生產。

而對鄒時闌,只說是冶州的重要化工原料,還有給舊州王珍濾葡萄酒用。

必須是秘密,因爲占城畢竟是新附之地,而且中國還有一處最大最好的硅藻土產地,在吉林,特麼現在屬於遼國!

接下來的數日裡,蘇輻負責和鄒時闌簽署一攬子建設計劃協議,交趾已經步上正軌,黎文盛和楊蒔已經獲得京官的資格,等他們回來,交趾路就徹底不用操心了。

而湄洲是內地宋人爲主的殖民地,同樣不用操心,四通今後在四郡的重點,肯定是新州這占人的老巢。

而蘇油也一直待到理工小組在土著們的帶領下,找到超高品位的硅藻土礦山之後,這才安心離開,前往下一站,也是此次巡查的最後一站——湄洲。

南海路,一個宋人在河流和沼澤之上,硬生生建立起來的殖民地,幅員四萬平方公里的大郡。

三年了,這裡的開發面積,才五十分之一都不到,不算種植浮稻和空心菜,或者關成魚塘的那些半開發水澤,真正的耕地面積不足兩萬頃。

但是這個成績已經可以說是非常的驚人,從十萬畝到一萬頃的跨越,意味着沈括和郟亶,後兩年開墾的面積,超過了第一年整整十倍!

當然這是在獲得了大量人力之後的成果,但是理政者的功勞和能力,是絕對不能忽視的。

登上湄洲城的城牆,望着西北方一眼看不到頭的耕地,蘇油對種花家的天賦屬性充滿了無比的自豪。

六月,正是第二季水稻收穫的季節,田野裡全是黃燦燦的稻穀。

郟亶的膚色更黑了,大有朝崑崙人靠攏的趨勢:“明潤,這裡是三千五百頃桑果蕉麻,一萬頃稻田,今年揚花的時候天氣好,一畝能達到三百五十斤,就算有一些浪費,這裡也是三百多萬石的收成!”

“接下來還有一季,估計也差不多是這數,呵呵呵,六百萬石稻米,十二萬人,人均五百石!放到兩浙路都是小康之家!”

蘇油笑道:“郟公這算法不行啊,五百石裡邊,四分之一歸朝廷,就還剩三百多石。加上這裡米價至賤,鬥米二十文,不過才七十貫而已。”

“這裡多是三口之家,就算夫妻一樣出力,一年所得,也不過一百多貫,兩浙路有這樣的小康之家?”

“小康的考量,是一個綜合指數,不能僅靠存糧來統計,所以要將糧食換成肉,換成蛋,換成衣服,農具,磚瓦房,牛車,磨坊,銅錢,瓷器,詩書……”

“等到這些都不缺了,纔敢說百姓們到了小康。”

見郟亶有些赧然,蘇油趕緊說道:“不過功績是巨大的,這放到歷朝,都是了不得的大成就。”

“西漢文景之治,雖然‘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但是這是國庫。”

“換到民間,也不過‘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剛剛解決溫飽而已。”

“即便大唐貞觀年間,我也曾與司馬學士有過爭論,太宗之德,在美治,廉政,強國,重***才,納諫。奠定了一個強國的政治基礎。”

“至於人民生活,才能做到’行旅不糧,取給於路。’百畝寬戶,方得裕如。”

“至如三十畝以下的小戶,生計一樣艱難。遇有水旱,同樣要開倉賑濟,移民他州就食。”

“從民力上說,反倒是到開元初期,可謂鼎盛。杜工部方有‘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傳世。”

“因此大宋他處不論,僅就湄洲來說,郟公和存中能讓戶有五年之積,這樣的功勞,已經超邁漢唐了。”

郟亶連連擺手:“明潤別鬧,我們在湄洲小打小鬧,豈敢和文景,貞觀,開元三大盛世比肩。”

蘇油笑道:“我說的,也只是在民間這方面。一個盛世,可不光光要民富,還得國強才行。”

“如今大宋不過剛剛扭轉頹勢,西夏未平,青唐未收,燕雲未復。”

“河東河北,盜匪遍路,千里蕭條。”

“內弊未除,外辱未靖,談盛世,那還言之尚早。”

“所以需要我們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第五百一十五章 夫妻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動員第四百八十二章 復綏州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大勝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文曆法第七百六十五章 沒活明白第九百一十四章 甕城戰第五百三十一章 打嘴仗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密諜第六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河北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破軍第六百零三章 賓化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談判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黑汗第一百零八章 無聊第八百二十三章 來使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第一百二十章 代差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晉王少保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復行漢制第七百七十八章 見老鄉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名利兼收第九百六十八章 竇仕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虛張聲勢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旅遊第八百五十五章 宗兄使遼第三百五十四章 斷案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奸臣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殿試第六百八十五章 麒麟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後世之美第三百七十六章 治平騎刀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 亡遼第三百零八章 熾火的開解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生離第七百一十三章 重會第五百六十二章 鬥爭第二百八十三章 謝恩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神醫第六百七十七章 命案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蘇軾獲釋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故人之子(加更賀新年)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饒骨頭關於官制第五百六十六章 頒獎第六百零五章 陪伴第七百七十二章 再見章惇第二百六十九章 勳戚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巫第二十章 明道致用第六百五十二章 蔡確的騷操作第三百九十八章 王文鬱的心思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作爲和瞎作爲第八百八十九章 大法螺第一千零二章 熱鬧第四百五十三章 銅礦第六百五十一章 罰銅第二百二十七章 小張方平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勸和第四百一十二章 老張與王二第七十一章 文理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操典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河間府第一千五百章 問卷調查第八章 肚裡有貨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高昌第六百八十章 佈置(爲盟主財叔寧打賞加更)第五百一十五章 夫妻第四十九章 蜂窩煤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出發第八十九章 茭白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關第九百二十九章 橫山關第九百四十七章 王營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信用第七章 病根第一千零八十章 針鋒相對第九十三章 宴席初步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東勝祖地第七百七十一章 船隊第一千零四章 撲克牌第四百九十八章 討論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虛張聲勢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功業第七百七十五章 溪口戰役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請罪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優待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拍桌子而已第一千三百章 評價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想他們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短板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鐵路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幽雲第五百九十二章 縱橫第三十三章 賬本第二百九十六章 遊園會第一百五十八章 東川郡第二百二十八章 對與錯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無雙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