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四章 老蘇獲釋

第九百六十四章老蘇獲釋

這一夜,御史臺三院東閣,知雜南廡,北廡,各來了一個不明身份的人。

據衙卒們說,這是下一批等待審查的犯官。

蘇頌在三院東閣收拾行李。

陳世儒的案子已然宣判,陳世儒及其妻李氏及高氏、張氏等奴婢十九口人判處死刑,另外七名奴婢免死,杖脊,湖南、廣南、京西等路編管。

開封府原勘官因故縱人罪,皆受處罰。

呂希亞、晏靖也因交涉司法而貶官。

案件審理過程中,大理寺的法官藉故擴大打擊面,大理寺卿因監督不善,罰銅,大理寺丞賈種民奪職,編管。

呂公著,無罪,復樞密副使。

蘇頌,無罪,給假,休養待用。

蘇頌對新來的小官說道:“老弟看來是外路來的,御史臺召喚得急,這是什麼都沒帶啊。”

那小官面白無須,只客氣地拱了拱手,也沒有說話。

蘇頌笑了,這種自負崖岸的小官見得還少了?溫煦地說道:“不過沒有關係,我這就要出去了,除了書籍和文章要帶走,其餘的牀蓆被褥,筆墨紙硯,就都留給你支用。烏臺同住一宿,也算是緣分。”

那小官又拱了拱手,表示感謝。

蘇頌也就不再理會他,對顧姓的衙卒說道:“老顧,這裡有我在烏臺的幾首詩作,如果方便,你去交給他,現在我已經不是罪人身份,不算是違紀。”

老顧趕緊上來接過:“恭喜學士,總算是還了你的清白,出去之後,官家必定還是要大用的。”

蘇頌搖了搖頭,笑問道:“北廡的那位在幹嗎呢?”

老顧說道:“小蘇學士嗎?聽小李子說整日裡都在寫章奏,不過跟案子沒關係,說都是什麼朝廷的大事,要放密匣裡送官家過目的。”

蘇頌哈哈一笑:“他倒是真找着了個清淨之處。”

老顧說道:“我這就將詩文給蘇夫子送過去,今夜再困勞學士一夜,明日我與你送行。”

蘇頌對老顧拱手:“這些日子,也多承老兄你照應。”

老顧擺手:“學士說哪裡話來,都是應當的。”

小官在一邊的簡易牀上坐着,將這一切都看在了眼裡。

……

知雜南廡,蘇軾吃過了臘味煲,在房中來回踱步,反覆思慮。

而剛被押進來的小官已經枕着小衣箱,和衣面壁而臥了。

樑成拿着幾張紙走進來:“恭喜夫子,東閣老蘇學士已然洗刷冤屈,接受幹請之事純屬子虛烏有,大理寺幾個小人誣陷忠良,被官家奪了職,發往荊湖編管了。”

蘇軾大喜:“是嗎?我就說以宗叔的德性名聲,斷不至於接受幹請的。”

樑成將幾艘詩詞遞了上去:“這是老蘇學士在烏臺所作的詩詞,寫給你的。”

蘇軾接過來看了,詩作還不少。

第一首寫道:

早年相值浙江邊,多見新詩到處傳。

樓上金蛇驚妙句,卷中腰鼓伏長篇。

仳離歲月流如水,抑鬱情懷積似煙。

今日柏臺相望處,隔垣音響莫由宣。

這首詩是回憶他們杭州的一段交往。說蘇軾任杭州通判時,自己就很仰慕他的詩了。

“樓上金蛇驚妙句”是說蘇軾在望湖樓觀雨詩,有“電光進掣紫金蛇”之句,“卷中腰鼓伏長篇。”則是說蘇軾不久前送蘇頌的軸詩中,有一句“有如琵琶弦,常遭腰鼓鬧”。

之後是說別離的歲月像流水一樣逝去,而兩人被壓抑的情懷卻像陰鬱的積煙。

柏臺是御史臺的別稱。現在兩人在御史臺受審,雖一牆之隔,彼此卻不能說話。

第二首是:

詞源遠遠蜀江流,風韻琅琅舜廟球。

擬策進歸中御府,文章傳過帶方州。

未歸綸閣時稱滯,再換銅符政並優。

嘆惜鐘王行草筆,卻隨諸吏寫毛頭。

一二句是說蘇軾的詩詞源遠流長如浩蕩之蜀江,風韻琅琅繼承了舜廟所創韶樂的金玉之聲。

三四句是說蘇軾的文章驚動中央,“中御府”是殿中省的別稱,其意爲蘇軾當年制科高中,草擬的策文應入殿中省;“帶方州”指朝鮮,其意爲蘇軾文章美妙,被高麗使者帶回國內,連海外都擁有大量的粉絲。

五六句是說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政治上被排斥,外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太守等,一直沒回中央任職,輿論都同情蘇軾的滯留。

在不斷變換銅符的任職中,蘇軾的取得了不俗的政績。

七八句是說可嘆這樣一支寫得鍾繇王羲之行草書法的妙筆,如今竟然按獄的旨意,寫着毛頭供詞。

第三首則是:

飛語初騰觸細文,廷中交構更紛紜。

綱條既甚秋荼密,枉直何由束矢分。

御史皆稱素長者,府徒半識故將軍。

卻憐比戶吳興守,詬辱通宵不忍聞。

一二句是說詩案剛起的時候,還只是一二小人造作飛語,深究文字細節,緊接着交相彈劾,事情越鬧越大。

三四句是說御史們使用的條文,比秋天的灌木叢還要細密,挑錯勁盡頭,那是非得要從一捆箭支裡邊,挑出一根不直的來。

五六句則是說就連一些御史如何正臣,也不得不承認,蘇軾素來是一名長者;烏臺的吏員們,也大多對蘇軾仰慕已久。

最後兩句感慨堂堂一名太守,卻在烏臺被御史們詬辱通宵,連他這個被考罪之人都聽不下去。

第四首則是:

源流同是子卿孫,公自纔多我寡聞。

謬見推稱丈人行,應緣舊熟秘書君。

文章高絕誠難敵,聲氣相求久益勤。

其爲詩歌能數眯,聖朝終要頌華勳。

“子卿”是蘇武的字,一二句是說大家都是蘇武的後代,但是蘇軾博學多才,而自己孤陋寡聞。

三四句是雖然蒙蘇軾稱爲長輩,而兩人舊有的情誼,卻是在秘書監共事的時候結下的。

五六句是說蘇軾文才高絕,天下無敵;兩人聲氣相求,相處愈久,交往愈勤。

七八句是委婉的勸告蘇軾不要被詩歌的夢魘所迷惑,以後啊,還是多爲朝廷歌功頌德吧。

最後一首是:

近年出處略相同,十載邅回我與公。

杭婺鄰封遷謫後,湖濠繼踵縶維中。

詩人囁囁常多難,儒者悽悽久諱窮。

他日得歸江海去,相期來訪蒜山東。

一二句是說從熙寧二年王安石變法,到目前的元豐二年的整整十年中,兩人的政治遭遇基本相同,都處於仕宦生涯的“邅回”時期。

三四句是說兩人被貶後,任職的杭州與婺州疆界毗鄰;在湖州和濠州任職又相繼蒙冤入獄。

五六句是說蘇軾是詩人,因發表政見而多災多難,自己也是儒者,同樣前途悽楚,久諱不言。

七八句是說自己他日如果能夠離官隱歸,期望蘇軾到丹徒的蒜山來探訪自己,到時候儘可以兩人開懷暢飲,一傾積愫。

蘇軾將幾首詩一一看過,眼角便溼潤了:“總是蘇軾言行不謹,讓長輩焦慮了。”

將詩摺好,交還給樑成:“你先收着吧,若有出獄之日再交還給我,若是再無天日,就交還給宗叔,說蘇軾多謝他的看重。”

樑成將信收起來,寬慰了兩句,給蘇軾打來洗腳水,勸過蘇軾早點休息,然後纔去了。

蘇軾躺在牀上翻轉了一陣,起身坐起:“朝中多少大事需要他們料理,終不能因蘇軾之故,拖累長輩們。”

終於下定了決心,將油燈剔亮,披衣伏案,狂書起來。

這一寫就寫了足有兩個時辰,直到南廡鬥窗外明月將西,蘇軾纔將手中的筆一拋:“哈哈哈……終是一番了卻!”

重新翻身上牀躺倒,不多一會兒便鼻息如雷。

對面牀上的小吏悄無聲息地轉過身來,又悄無聲息地起身,看着睡得輕鬆無比的蘇軾,輕輕搖了搖頭。

第八百四十三章 十三郎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蔡確的幫手第四百二十七章 前朝舊事第二百六十三章 老太君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大調整第一千零九十章 和蚨祥第七十一章 文理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遊說天都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白河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德政連連第三百九十二章 談判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深夜報捷第六百五十四章 調查報告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軍事之外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微言大義第三百零六章 轉運判官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爺爺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章大黑心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飽便飛第八百三十八章 會飛的貨物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工程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曙生病第八百二十五章 黎太后第三百七十四章 河湟變遷第八百五十三章 吳哥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周全第一百八十一章 尊重第五百七十八章 出發第八百七十章 老張的有機化學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奸臣第六百六十九章 推演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忐忑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反駁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破軍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商都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心的祭品第八百七十章 老張的有機化學第八百零九章 刺客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時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談判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 收關第八百四十五章 南宋第二百五十七章 南行集第一百六十七章 縱橫家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風雲再起第六十八章 大蘇小蘇第四百八十七章 鰲山第五百零九章 道德標杆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新氣象第六百五十四章 調查報告第二百二十章 買房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望,不可能的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深夜報捷第一百九十七章倒春寒第九百六十九章 皇帝看大象第八百六十二章 扁罐的書房第一百九十三章 雞丁第四百六十八章 意大利炮第七百八十五章 黃魚季第四百四十五章 婚後第七百七十二章 再見章惇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傅賢妃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探討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說辭第六百四十一章 陛見第九百六十五章 竇四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馬經第六百八十三章 家書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海軍戰術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軍事之外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僞鈔第四百零七章 三打九第三百零二章 煙筍排骨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巡視第七百八十七章 文會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臨終對話第六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一百三十三章 銅鏡(求推薦票)第一百四十七章 共讀第二百一十九章 倆花熊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旱情第四百二十六章 姐妹第一百零一章 鴨雛第七百三十三章 賈憲第四百三十六章 必須姓蘇第九十五章 蛋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力諫第六百三十六章 課程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目的第五百一十三章 應變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謀主第七十三章 看破說破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上課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再見司馬第三十七章 羽毛紋的花鋼第一百二十六章 翊衛仙卿第九百六十二章 反咬第二百六十一章 歐陽修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富弼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