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虎雛(一)

接下來數日,旭子在新職位上忙了個焦頭爛額。那雄武營的情況果然如劉弘基事先所料,裡邊魚蛇混雜,非但士卒不像護糧軍中的弟兄們那般老實聽話,各級將官們也仗着彼此身後的背景,根本不把新來的年青郎將放在眼裡。

按照唐公府幾個老幕僚在酒席宴前的建議,李旭也不立刻發作。一邊將護糧軍中帶來的軍官安插到關鍵位置,一邊抽時間回拜那些曾經向自己示好的大將軍。無論到了哪一位將軍的營內,不管對方是否曾經做過有利自己的事兒,都拜謝對方舉薦之德。然後旭子以晚輩之名,請軍中前輩指點治兵方略。幾個大將軍見後生小輩如此知趣,心中原來縱使有些不滿和失望,也只好暫且擱在一旁,親自口授了他一些衆所周知的“秘訣”後,便開始推薦得力麾下到雄武營中“幫襯”。

對於將軍們推薦的“賢才”,李旭一一收了,皆不委職,暫且以普通幕僚身份聽用。同時,對捧着各種推薦信、名帖前來投軍的壯士,也全部笑納,以親衛身份安排在自己左右。

雄武驍果營的刺頭們鬧騰了幾天後,大部分人都得到了幕後指示,主動偃旗息鼓。也有少數幾個不給顏面,存心想將新來的郎將逼走。李旭先是處處忍讓,待“刺頭”們鬧的實在太厲害了,突然發作,命令自己從護糧軍中帶來的親兵將帶頭鬧事的人一鼓擒下。先以“蔑視上司,不服從軍令”爲名,每人打了八十大棍。然後不論其原來職位高低,統統貶爲普通士卒。

有人心存怨恨,半夜帶人蒙着臉跑到李旭寢帳裡下黑手報復。剛摸進帳篷,就被埋伏在暗處的親兵圍了起來。李旭也不問對方來頭,命親兵們彎弓攢射。將那些蒙面人個個射得像刺蝟一般,第二天當作高勾麗奸細挑在旗杆上示衆。

雄武驍果營的將士們沒想到新來的少年郎將手段居然如此狠辣,風頭一下子就被打掉了大半截。李旭這纔開始整頓軍中秩序,先根據心腹們的觀察結果,將一批心存不軌的低級軍官貶了,把空出來的職位以各位大人舉薦來的壯士填補。然後又根據張秀和親兵們的密報,將一些不稱職的文官也踢出軍營,以大將軍們舉薦的“賢才”來補充他們的位置。至於那些老實肯幹,盡職盡責的,則以大把地肉好賞了下去,讓他們一個個勞而無怨。

數日後,雄武驍果營終於有了些軍營的模樣。李旭擂鼓聚將,告訴大夥皇帝陛下即將親臨本營校閱士卒,如果大夥同心協力,本郎將得了皇帝嘉獎,好處自然少不了大夥那一份兒。如果有人存心搗亂,本郎將丟官罷職之前,殺人立威的事情肯定也要做一些的。

Wшw● тt kan● ¢O 衆將佐已經明白郎將大人的厲害,凜然聽命。李旭參照唐公府幕僚的建議和自己的練兵心得,把短期練兵任務逐一佈置了下去。校閱在即,此刻再練什麼臨敵應戰的真本事顯然已經來不及。但什麼方面最能體現軍容軍貌,什麼方面最能糊弄上司,唐公府的高人們早已替旭子籌劃清楚。所以大夥現在雖然是臨陣抱佛腳,也不至於摸不到任何頭緒。

從此之後,不颳風下雨,雄武驍果營的將士們就成了遼河邊的一道風景。只見他們一個個盔甲整齊,兵器閃亮,喊着號子,列隊沿着河岸小跑。無論軍官士兵,上午列隊跑出十里,下午還要列隊跑回來。到了晚上,還要挑燈在營中操練隊列。

四月庚午(二十七),其他諸軍渡過遼水,前去圍攻遼東城。十幾個驍果營卻因爲形不成戰鬥力,被左路軍統帥宇文述統統丟在了遼河西邊做預備隊。

如是一來,李旭便有了更充足的時間練兵。每天從清晨練到半夜,隨時準備着在皇帝陛下面前有所表現。

大隋朝一直實行的是府兵制度,而府兵以良家子侄爲主。商販、贅婿、罪犯、乞丐等通常不被軍中接納,即便有機會投軍,他們獲得的軍功和獎賞往往也要比好人家出身的士兵少算一半。去年大軍東征,把三十萬府兵精銳葬送盡了,所以今年朝廷纔想起了募驍果入營的主意。皇帝陛下曾親口在聖旨中答應,無論出身貴賤,只要加入驍果,今後全以良家子看待。

因此,雄武驍果營的士卒雖然紀律散漫,體質卻比正規軍中的士兵好上許多。李旭每日煉兵的強度再大,也不用擔心會把人累死。爲了不讓李旭剛爬上高位就被人搬下來,唐公李淵和鷹揚郎將劉弘基也大開方便之門,軍糧、軍械、酒水、肉食等諸般補給,都是優先向雄武驍果營供應。李旭則爲了給自己爭一口氣,不讓人看笑話,每日與士兵們同吃同住,只要有時間,跑步、操練時也親自參加。

士卒們起初本來有些怨言,被掛在高杆上的屍體嚇住了,纔不得不用心練習。後來見郎將大人與自己一同吃苦,本部人馬的鎧甲、器械、伙食待遇也好像比其他各驍果營略高,心中的不滿漸漸小了下去。待李旭又以重金賞賜了訓練出色的幾個旅,並及時舉薦了幾個非嫡系出身的旅率爲校尉後,衆人對他更是心服。如是又過了半個月,三千臨時徵募來的驍果居然表現出些精銳風貌來。

此時,遼河對岸已經打了個熱火朝天,皇上的御輦也開到了遼東城下督戰。因爲這次徵遼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准許各路將軍放開了手腳打,所以戰事進行得頗爲順利。五月初,王仁恭率軍進攻新城(今遼寧撫順北),以千騎大破敵軍三萬,進而圍城,一舉克之。左驍衛大將軍荊元恆、右御衛將軍張瑾、右武侯將軍趙孝纔等上次打了敗仗的宿將們四處攻掠,均有建樹。到了五月中旬,除了遼東城久攻不下外,蓋牟、新城、建安、扶余等遼河附近的小城都落入了隋軍之手。

至於校閱新兵的事情,皇帝陛下本人早就忘記了,李旭不懂得使錢,朝中大佬們自然也不會給他創造在御前賣弄的時機。雄武驍果營的驍果們練完了隊列煉陣型,練完陣型練配合,最後連實戰需要的弓箭覆蓋,輕騎迂迴等科目都開始着手訓練,依然沒等到任何表現機會。

衆驍果們眼紅別人功績,紛紛向李旭請戰。李旭見士氣可用,親筆寫了請戰書送上去,卻猶如石沉大海。爲了安穩軍心,他不得不想些別的辦法來分散將士們精力。先是做一些小範圍的競技、角力遊戲,用賞金轉移大夥的主意力。到了後來,競技,角力遊戲玩得無聊了,他乾脆把萬餘士卒分成兩部分,在遼河西岸玩起攻防演練來。,在楊夫子贈給的筆記中,有很多關於戰陣配合的詳細論述。李旭當年只是爲了討好夫子,死記硬背,沒做任何深入理解。此刻對照着雄武驍果營實際情況,再結合自己在蘇啜部的觀摩和在護糧軍中的經驗,重頭審視這份筆記,很多原來不明白的地方居然霍然開朗。參透了練兵方法後,旭子再依次回憶筆記中論述的運籌、謀劃、迂迴、陣戰、伏擊、強突等,對用兵的理解力不覺又提高了一層。

每有所悟,他便偷偷地在自己的營中實踐一下。反正驍果們閒得發慌,郎將大人玩的新鮮花樣越多,他們越好打發時間。慢慢地,李旭對於一些野戰陣型和臨陣機變也有了些心得,每當遼河東岸的戰報傳回,他都能跟親信們頭頭是道地分析出一番利害得失來。

等待出征的日子簡單而忙碌。李建成依舊是經常來他營中轉轉,拉着劉弘基和旭子找沒人注意的場所喝酒聊天。李世民也像先前一樣隔三差五跑來請教武藝,偶有所得,必歡喜異常。李婉兒卻很少再露面了,即便偶然出現在旭子面前一次,也是低着頭說幾句話就匆匆走開,不再像原來一樣任性胡鬧。她匆匆變冷的態度讓李旭感到有些鬱悶,轉念一想彼此之間的身份差距,少年人心裡很快又釋然。

“畢竟她是唐公之女,我高攀不上的!”一次次,旭子望着婉兒的身影,微笑着想。他感覺到嘴巴里有些淡淡的苦味,同時也一次次被這份酸苦點燃心中出人投地的渴望。

五月底,左路東征大軍再度迫近馬砦水。右路大軍在皇帝的親自指揮下,造布囊百萬,在遼東城外堆成闊三十步,高與城齊的魚梁大道。同時,大隋皇帝陛下給遼東守軍下了最後通諜,‘如不投降,城破之日,雞犬不留!”

遼東守軍回書,“唯願一戰!”。大隋皇帝陛下震怒,調集六十萬大軍準備踏平此城。雙方在城牆上廝殺了一日夜,難分勝負。士卒疲敝之機,有人突然發現大隋在遼河西岸還有一支生力軍。

“陛下,臣聞諸驍果營在懷遠練兵,近日已成規模!”黃門侍郎裴矩俯身在楊廣耳邊,低聲提醒。

“對啊,非愛卿提醒,朕幾欲忘之!”楊廣大喜,立刻拔出了令箭。

六月初一,帝令十二萬驍果渡遼,雄武營位列諸營之首。

唐公李淵帶着建成、世民和一干親衛,目送十萬驍果渡過遼河。沒經過良好訓練的驍果們秩序很混亂,不停地有人從浮橋上被擠下水裡。每當這時,橋上的人總是發出鬨堂大笑,一邊互相“問候”着彼此的父母親人,一邊扔下救命的繩索。水裡的人拉住繩子的一端,哭叫着回罵,南腔北調的聲音不絕於耳。

“兒戲,他們把戰爭當成了兒戲!”李淵憂心忡忡地想。他不認爲十餘萬地痞無賴們到了遼東城下,就足以突破遼東城牆。六十萬大軍沒完成的任務,增加十萬人於事無補。攻不下遼東城的原因並非是兵力不足,而是因爲如今的百萬大軍中幾乎盡是新丁。有經驗的老府兵都在去年的那場糊塗仗中葬送盡了,新兵們以前連血都沒見過,怎麼可能攻下一座堅城?

大隋朝以令人意想不到的速度衰敗了下去,如果說第一次徵遼失敗是由於皇帝陛下任性胡鬧,朝中文官迂腐誤事的話,第二次久攻遼東城不下,正是對大隋此時軍力的真實寫照。每當想到這一點,李淵心裡總是覺得很失落。在他年青時代的大隋可不是今天這個模樣。當年的大隋可以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抵擋住突厥人二十萬大軍的狂攻,然後將那些來自草原的劫掠們殺得望風而逃。當年的大隋只用了四十幾萬人,就徹底掃平了南陳,金陵、嶽州這些號稱固若金湯的城池無不席捲而下。但現在,這頭老虎卻失去了當年的牙齒和利爪,除了模樣還是頭老虎外,武力已經不足以拍死一頭野鹿。

大隋朝老了,他也老了。李淵的目光投向遠方,注視着最先過河,此時正在整理隊伍的一營人馬。隊伍中那襲黑色的鎧甲是他年青時從西域得來的,當年李淵曾穿着它追隨大將軍楊素北定大漠。如今,這身鎧甲對於發了福的身體而言已經太沉重,穿上它後,用不了多久臉上汗就會像雨一樣滾落下來。

河對岸,身穿黑色鎧甲,騎着黑色戰馬的旭子看起來非常扎眼。即便隔着一條遼河,李淵也能清楚地將他從人羣中分辯出來。這個被唐公李淵白揀回來的同族晚輩像及了李淵當年的模樣。謙和的外表下隱藏着不甘、孤傲。“他還是一頭沒被人馴服的老虎!”李淵微笑着想,“總有一天他會明白這世界不像他想得那樣簡單!”

“仲堅的兵練得不錯!”唐公府第一謀士陳演壽湊上前來說道。雖然同樣是訓練不足,在亂糟糟的人流中,雄武驍果營那一萬多士兵卻依舊顯得鶴立雞羣。專門爲了應付皇帝校閱的針對性訓練很好地維繫了他們軍容,與同樣是由驍果組成的其他各營相比,雄武營更像正規軍,而其他各營的表現就像山賊流寇。

“如果再給他一年時間,說不定仲堅能訓練出一支真正可戰的精銳來!”李淵沒有回頭,目光依舊望着對岸。誰會第一個出手馴服這頭年幼的老虎,或成爲幼虎爪下的犧牲呢,他不想知道。他有充足的把握保證,那些看不見的牢籠和枷鎖足夠讓旭子撞個頭破血流。哪一天旭子撞累了,倦了,自然會想起李家的溫暖來。那時候他再回頭,就會成爲李家最得力的干將。

“唐公的意思是說,驍果諸營的力量尚不足一戰?”陳演壽笑了笑,追問。

“六十萬大軍都不能攻下的城市,你以爲去了一夥流寇就能解決麼?”李淵搖了搖頭,反問,撥轉馬頭緩緩向西。河畔上其他看熱鬧的李家親信見狀,趕緊策動戰馬跟了過來。

“不是說陛下已經壘土與城頭齊平了麼?”迷惑的問話出自李建成之口,他剛纔將父親和陳夫子的對話一字不落地聽進了耳朵。雖然旭子已經脫離李家,建成還是希望他能夠做到別人無法完成的事。也許是爲了面子,也許在內心深處,此刻他已經把旭子真正當成了朋友。

“如果破城指日可待,兵部就不會調驍果上前。第一個入城的將軍升三級,封萬戶,是萬歲親口許諾的。如果這果子很容易摘到,你會拿來給別人分麼?”李淵回頭看了看兒子,淡淡地回答。

“他那人忘恩負義,又言而無信,輪到誰立功也輪不到他!”李婉兒的話聽起來異常尖刻,自從李旭被任命爲郎將那一天起,提到旭子,她就是這幅咬牙切齒的模樣。

“的確輪不到他,卻不是因爲他的人品不好。這十營驍果,除了仲堅一個,其他哪個爲首的郎將不是出於高門大戶之家?封妻廕子的機會他們不可能讓給別人,不過,這樣也好,仲堅不用衝上城牆去送死!”李淵瞪了一眼女兒,低聲解釋道。

“爹認爲遼東城短時間內很難被攻下?”李世民也趕了過來,追問。

“三十步寬的土壘,只能保證咱們的人衝上城頭。衝上城頭後,還得找馬道下城,斬關落鎖。地方越狹窄,人數的優勢就越顯不出來。相反,老兵數量和士兵個人戰鬥力卻成了關鍵…….”李淵沒有直接回答兒子的提問,而是用自己的戰爭經驗來分析眼前難題。

“不過,高句麗人也耗不了多久了。宇文述大人已經在馬砦水邊伐樹造橋,來護兒將軍的水師也已經揚帆出海!遼東城即使能守到冬天,平壤被咱們拿下來,高句麗人一樣要亡國!”李建成一廂情願地分析道。作爲大隋朝子民,他總是希望自己的國家能百戰百勝。

“希望咱們這次東征能耗到冬天!”李淵苦笑着說道。建成是個好兄長,好朋友,卻缺乏做一個好家主的戰略眼光。這正是他最擔心的事情。亂世即將到來了,每個家族都可能有機會向上發展,同時也有消失的可能。百年之前,江南大地上,人們言必稱王謝,如今,誰還看得到王謝兩家的門窗在哪裡?

“禮部尚書楊玄感大人說運河的河道被淤泥堵塞,暫時發不得軍糧!”陳演壽不忍心看建成繼續令他父親失望,故意把一些看似雞毛蒜皮的雜務在這個時候重新提起。

“這個楊大人也是,怎麼不早早提疏通一下。大軍已經出發一個多月了,他又喊起河道淤積來?”李建成皺了皺眉頭,信口說道。猛然,他彷彿意識到了什麼,目光掃向陳演壽,卻看到陳演壽的目光正向自己看過來,裡面充滿了鼓勵。

“那,那咱們怎麼辦?”李建成目瞪口呆,半晌後,才期期艾艾地追問。他是長史,對遼西各地存糧的數量一清二楚。如果楊玄感造反,切斷糧道,不出兩個月,百萬徵遼大軍就無糧可食!

“我們沒有任何證據來證明楊玄感意圖謀反!楊家兩代俱爲上柱國,玄感又素得賢名。我們李家背不起一個“害賢”的名義,也不能胡亂向皇上進讒言!”李淵皺着鼻子,彷彿空氣中也充滿了苦澀的味道。

楊玄感是前上柱國楊素的兒子,相貌英偉,文武雙全,少年時即名滿天下。自從他繼承了楚國公的爵位後,門下賢者雲集,英才無數。連觀德王飛*庫*網之子楊恭道、名將韓擒虎之子韓世諤和少年即有才名,世襲蒲山郡公的李密都做了他的幕僚。此人當年曾隨宇文述一同西征吐谷渾,戰功卓著。轉任地方大吏後,察糾貪污,彈劾奸佞,也使得治下歌舞昇平。如果是這麼一個既會治國,又懂得兵略的人在後方造了反,大隋朝國運岌岌可危!

在東征之前,早有言官勸阻過皇帝陛下,請他不要將向前方督運軍糧的事情交給楊玄感。但楊家在朝中門生故舊無數,隨便一個人的擔保都比言官的捕風捉影之詞更能讓皇帝陛下信服。一番私下運作後,皇帝陛下不但不懷疑楊玄感的忠心,還賜了他不少金銀珠寶,以示安撫。

即使有確鑿證據,李淵也沒勇氣向皇帝陛下揭發。大隋皇帝陛下最不信任的人就是姓李的,一旦他的懷疑有誤,對李家就是滅門之禍。所以,眼下李淵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發軍書,一遍遍地催促禮部尚書楊大人儘早將囤積在中原的糧草運過來。

“陛下以傾國之兵孤懸遼東,懷遠諸郡所存軍糧不足一月。若糧草遲遲不致,大軍危矣!”當晚,李淵四日前以八百里加急送出的軍書,再一次遞到了楊玄感的手上。

“大軍不危,我又怎能成得了事!這個李叔德,真夠婆婆媽媽的!”楊玄感不屑地將軍書擲到了地上,心中對李淵充滿了輕蔑。

六月乙巳(初三),楊玄感反。天下震動。

第五章 無家(四)第二章 背棄(六)第一章 大賊(二)第三章 無衣(五)第三章 浮沉(二)第五章 無家(一)第二章 虎雛(二)第八章 疊唱(三)第二章 壯士(三)第七章 盛世(十一)第一章 盛世(一)第二章 展翼(八)第三章 扶搖(七)第四章 變徵(八)第二章 虎雛(四)第五章 歸途(七)第三章 何草(三)第五章 諾言(六)第四章 國殤(五)第三章 烽火(五)第五章 君恩(二)第五章 諾言(五)第三章 爭雄(三)第四章 國殤(七)第三章 浮沉(二)第二章 展翼(二)第四章 補天(二)第四章 取捨(四)第四章 國殤(三)第五章 無名(七)第四章 醉鄉(三)第七章 盛世(十一)第一章 盛世(四)第六章 持槊(六)尾聲 一(正劇版)第六章 持槊(二)第四章 取捨(一)第三章 曠野(三)第二章 壯士(一)第三章 爭雄(一)第七章 盛世(六)第三章 浮沉(三)第四章 補天(六)第四章 故人(一)第四章 國殤(三)第四章 取捨(四)第三章 何草(一)第六章 錦瑟(三)第三章 曠野(一)第五章 無家(五)第三章 浮沉(八)第五章 歸途(五)第五章 歸途(七)第六章 錦瑟(四)第五章 獵鹿(六)第二章 吳鉤(三)第三章 無衣(七)第四章 故人(一)第三章 無衣(七)第一章 羽化(一)第三章 曠野(三)第二章 出塞(二)第六章 持槊(一)第五章 無名(五)第四章 國殤(二)第二章 虎雛(一)第六章 錦瑟(三)第一章 出柙(六)第一章 出柙(五)第三章 何草(三)第四章 取捨(一)第四章 爭雄(四)第四章 故人(五)第二章 背棄(三)第三章 何草(六)第六章 持槊(五)第一章 大賊(一)第二章 壯士(二)第一章 大賊(六)第二章 吳鉤(五)第二章 吳鉤(六)第五章 無名(七)第三章 浮沉(八)第七章 盛世(十)第三章 何草(二)第七章 盛世(十三)第四章 補天(六)第七章 盛世(四)第一章 擊鼓(二)第一章 大賊(四)第三章 浮沉(六)第五章 獵鹿(一)第三章 烽火(三)第一章 出柙(三)第六章 持槊(九)第四章 國殤(二)第一章 雷霆(六)第三章 無衣(五)第一章 雷霆(二)第一章 肱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