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勤王詔令

宇文化及也有點小聰明,知道自己一個人是不可能先跑的。但是如果說服了皇帝一起跑,那他就是護衛將軍,卻是大好機會。雖然逃跑肯定有風險,但是宇文化及卻寧願冒點險,也不願意幹坐在這裡等死。

楊廣一聽,卻是也頗爲心動。覺得自己守在這裡,實在是沒有什麼把握。但是如果突圍,也不一定就沒有時只要入了太原,那他就完全不懼突厥人了。太原雖然論堅險比不上雁‘門’,但是太原卻是距離東都洛陽和西京長安都不遠,到時關隴、河南、河東、山南各處的大軍都能火速趕來。

“宇文愛卿言之有纓,朕命你速去挑選五千‘精’銳騎兵”“陛下,萬萬不可。守城我方尚有餘力,而騎兵則是對方的長處,陛下是萬乘之主,怎麼可以輕舉妄動。這不是突圍,這是送羊入虎口。”楊廣的話剛說到一半,卻馬上有一人大聲反對。

楊廣看去,出聲反對之人居然是一直在打瞌睡的尚書左僕‘射’蘇威。心下也不由的有些驚訝,這蘇威兩朝元老,一直執掌中樞,本事卻是不小。不過楊廣早習慣了皇帝的意志不可違背,對於這麼一個想和他君相共治天下的宰相是絕對不願意容忍的。在他的天威之下,蘇威早就坐了十多年的木頭人宰相了。前兩年又有些不老實的跡像,他馬上將他‘弄’到遼東去當了一年多的閒人,結果回來後又老實了。

沒想到,今天這蘇老頭居然又敢冒出頭來了。四次大起大落的蘇威早就成了官場的老油子,號稱朝堂不倒翁,如果不是眼下實在是關係着自己的身家‘性’命,他是絕不會再出頭的。

剛剛站在廳中雖然他一直閉着眼睛在打瞌睡,但是實際上他比誰都驚醒着。一聽到宇文化及居然想拉着皇帝逃跑,他立馬就出了一身冷汗。眼下雁‘門’城兵少糧不足,全憑着皇帝在這纔有希望。而如果皇帝一跑,那到時剩下的人馬肯定軍心散‘亂’,甚至有可能都會逃掉。

就算剩下的人肯堅守雁‘門’,但是如果皇帝真的到了太原那時還有誰會急急的趕來雁‘門’解圍。說不定皇帝前腳走沒幾步,後腳雁‘門’就要被攻破了。雁‘門’一破,他這個名義上的大隋百官第一人,當朝右相那哪還能有逃脫的可能。自己已經這麼一大把年紀了,可不想再跑去草原突厥當幾年宰相。

蘇威帶頭後,馬上殺人王禮部尚書樊子蓋也馬上跳了出來倚老賣老的怒喝了宇文化及幾句後,對着楊廣道“陛下身處危境而希圖僥倖一旦失敗則後悔莫及!不如繼續固守堅城,並徵召全國各地的兵馬前來救援:陛下親自撫慰士卒,增加賞賜,一定人人奮勇作戰,何必擔憂不成功?!”樊子蓋知道皇帝一來擔心城中糧草不足二來也是擔心河北的兵馬被堵後,河東的兵太少擔心打不過突厥,所以纔會想着跑。所以他一來說讓皇帝乾脆徵召全國各地的兵馬都趕來,這樣總打的過突厥人了。

不過楊廣心中對於堅守還是沒有多大的把握,突厥人的強悍他是親眼所見的。來護兒五萬大軍居然不到一天,就被突厥人殲滅,這讓楊廣太震動了。

看見皇帝猶豫不決的梯子,內史令虞世基又趕忙出聲“陛下確實應該重賞將士,繼續固守!”虞世基的官職是三省之一的內史省的老大,當朝副相之一。權利很大,不過爲了卻一向低調,從來不和宇文闕、裴閥、李閥等大閥摻和。在朝中,他不但得皇帝的寵,而且也一向得其它大臣的禮敬。往日在朝堂內外,他也一直是充當着一個和事佬的角‘色’。

楊廣一看到他也站出來了,已經知道了羣臣的意思了。不得已,最後也只好點頭同意堅守。

“朕意已決,堅守雁‘門’,再有言撤者,定斬不饒。諸位愛卿,現在既然決定堅守雁‘門’,那各位愛卿又有何良策可應敵?”右屯衛大將軍雲定興道“臣認爲,第一件事情就是傳旨河北。

命河北已經集結好的二十萬大軍,兵分兩路。

一部十萬人調回臨渝關加強關防,絕不能讓遼東叛軍藉此機會破關進入河北。另一路十萬兵馬由右武衛大將軍裴仁基即刻率領走飛狐陲,擊敗突厥守軍趕來雁‘門’。”

楊廣想了想,雁‘門’雖然危急,但是臨渝關卻也十分重要。如果讓遼東叛軍殺入了河北,到時再和中原那些農民叛軍匯合在一起,那就一時難治了。對於他的這個提議,楊廣點頭同意。

“立即擬詔,傳旨左武衛大將軍裴仁基,令他接旨後立即率十萬河北大軍經飛狐陲入雁‘門’救駕。並傳令左御衛大將軍薛世雄,讓他率十萬河北府軍增援北平郡臨渝關,絕不可放遼東叛軍一兵一卒進入河北。

內史令虞世基親自起草詔書,當場擬詔。詔畢,楊廣立即蓋上傳國‘玉’璽,‘交’給‘門’下省發出。

‘門’下省納言裴世矩也出列進言“陛下,昔日漢高祖劉邦與匈奴大戰,結果被圍白登。後劉邦採用陳平之計賄略匈奴閼氏(皇后),閼氏對冒頓單于說“兩主不相困。今得漢地,而單于終非能居之也。且漢王亦有神,單于察之”才最終得逃。今個突厥始畢來攻,之前突厥可敦義成公主也曾來信示警。草原習俗,可敦乃有治事之權。所以臣以爲,陛下應當一面立即派人聯絡鐵勒、庫莫奚、西突厥馬上進攻東突厥,一邊再派使者聯絡義成公主,讓其給始畢傳信,言突厥後方有‘亂’,始畢得知必然會退兵。”先前朝廷本來就是要和三家盟友進攻突厥,而按時間,現在三家也肯定已經準備好了。眼下突厥大軍南下,朝廷讓三家盟友攻突厥,這卻正是圍魏救趙之策。如此一來,這不但能解突厥之圍說不定還能趁此機會,重創突厥後方各部。

“好,準裴納言之進之策。立即聯絡鐵勒、庫莫奚、西突厥三家,就言如今局勢有變。突厥主力大軍已經被我拖住讓他們馬上進攻突厥草原各部。另外馬上再聯絡義成公主,讓他給始畢發信,告訴草原大‘亂’,讓其早日回草原。”

至於義成公主得了信,會不會讓突厥草原各部早有準備,防範鐵勒各部,這卻已經不再是楊廣所要考慮的了。眼下他唯一的目的就是早點解了雁‘門’之圍,只要自己沒事,要打突厥人有的是機會。

一連議定兩條,廳中氣氛總算要好了一些。廳‘門’口的內‘侍’小跑着進來“陛下,左衛衛將軍、馬邑太守、遼陽郡公李世民求見。”

“宣他進來。”李世民當日被帶回雁‘門’時,楊廣也親自去看了下,那時看他還感覺只剩下了一口氣,沒想到,現在居然已經能下‘牀’了。

一陣腳步聲傳來,一名身着紫袍的年輕人走入廳中。廳中君臣擡首望去,卻不由皆吸了一口氣。只見此時的李世民臉‘色’慘白如錫紙,更讓人驚訝的是他的臉上,一道自右額頭的疤痕劃過了右眼、鼻粱和左邊臉頰。那傷口結了一條黑‘色’的痂還沒脫落,整個一張臉都還高高的腫起。整個人不但再沒了有昔日的俊秀神采,反而有一種說不出的怪異恐怖。

他走入廳中的腳步有些虛浮,緩慢的向前行走着,左邊的衣袖卻是輕輕的擺動着,裡面空空如也。看到往日的年輕俊傑,此時成了如此樣子,衆人都不覺得有些感嘆惋惜。

楊廣也在心中嘆了一口氣,暗道李世民如今這個樣子,自己卻是無法再將本就不喜歡他的出雲公主嫁給他了。

“二郎,你身上有傷,怎麼不多在府中靜養。”

李世民當日中了五十九刀,看似恐怖萬分。而實際上,真正厲害的傷只有腹部的那一刀,和斷臂的那一處傷口。至於其它的幾十刀,都只是一些皮‘肉’之傷,懲罰的‘性’質多些,並沒有什麼致命處。當日張勇本來是想要給他‘弄’滿個四百三十八萬,再來個一刀斷頭的。哪料到居然半路會出現意外,李世民在雁‘門’休養了兩邊,處理了好了斷臂和腹部的傷後,就已經沒有什麼大問題了。

上前行了一禮“陛下授予臣重任,讓臣留守西陲關口。臣下無能,不但沒能守住關口,還致全軍大敗,臣是來向陛下請罪。”

楊廣嘆了一口氣“西陲之戰,非戰之罪。朕已經知道當日你的那緩兵詐降之策,計是好計,奈何卻被突厥人識破了,可惜。”

李世民眼中閃過一絲怨恨“陛下,那日臣入突厥帳中,始畢可汗已經對臣的計策深信不疑。只是後來沒想到,回關內之時,卻被遼東叛軍陳克復的手下劫殺。臣一醒來就趕來見陛下,就是想告訴陛下,

始畢可汗的軍中有遼東陳克復的黨羽,突厥人已經和陳克復勾結在一起了,請陛下提防。”

“果然如此,二郎你還不知道,就在兩日前突厥攻雁‘門’城當天,遼東叛軍也集結了二十萬大軍對臨渝關進行了猛烈攻擊。所以剛纔諸位大臣們也已經對此有過猜測和懷疑了,現在你已經替朝廷證實了這一事實了。等他日平定遼東之時,朕一定要將他扒皮‘抽’筋、生烹活煮。”

說着楊廣又將剛剛朝堂各位大臣商議的結果說給李世民聽“世民有何良策否?”

李世民沉思了一會“臣以爲,除了調動河北大軍、聯絡義成公主外,朝廷應當馬上朝廷兩件事情。一是立即下達勤王詔書,號召天下各地的臣子們率軍前來雁‘門’勤王,哪怕是沒有軍隊的,也可以讓天下官員豪強地主們徵召自願果敢驍勇志士,讓他們趕來勤王。第二就是封鎖城中缺糧的消息,決不能讓城中軍民百姓得知。並且馬上對城中的將士們朝廷安撫,馬上給城中的將士們全部提升官職,並且許下諾言,他日擊退突厥人之後,還將按守城將士們的表現功勞,賞賜更高的官職和財物。”

楊廣雖然一向都捨不得加官封賞,不過到了這個時候,也不再小

氣。和衆大臣們商議了一下後,就完全同意了李世民的提議。立即再下詔書,只要守城有功的人,全都重賞:而且沒有官職的人授予官職,已有官職的人全部升官!緊接着,楊廣又下了一個詔令:全國各地的軍隊前來勤王。

而且當場楊廣就開始給大臣們升官,加封司馬德堪爲右翊衛大將軍,雲定興爲左驍衛大將軍,李世民爲左屯衛大將軍,其餘的文武也都是各個加官進爵。雁‘門’城中人人有份,就是那些士兵們也大都得了一個從九品的立信尉的散官。而且楊廣也許諾,只要等雁‘門’解圍之後,

所有城中將士,將論功行賞,所有的軍功將三倍於平時戰功獎勵。

另外又依了李世民的提議,召天下各地兵馬趕來河東雁‘門’勤王。

而且這一次不僅僅侷限於各地的統兵將領,不論文武官員,都可以募集志願驍勇百姓奔赴河東。就連沒有官員的世家大戶,地主豪強,只要你有錢,招的到人,就可以幕兵來河東。

這道旨意一出,尚書左僕‘射’蘇威,和禮部尚書樊子蓋,太子少師蕭璃等人都在暗自搖頭。但是此時皇帝正在敏感的時候,誰也不敢否決皇帝的旨意。但是心中,對於這樣的一道旨意還是有些驚恐。

這個時候,卻誰也沒有看到,站在一旁的李世民那張猙獰的臉上,嘴角卻是微微擰起了一絲殘酷的微笑。大隋的軍制,是府兵制度。這是經歷了南北朝數百年的‘混’‘亂’後,總結出來的一套最有效的軍制。特別是隋朝對於兵權的願揚府、兵部、十二衛這樣的三層分制統兵制度,更是讓隋軍成了一支聚則爲戰,散則爲農,且不須軍餉,不須準備太多的器械。且還能防止將領擁兵過重,尾大難掉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現在李世民的這麼一個勤王令,卻是將這一切都打破了。勤王令一出,天下官員豪強世家皆能幕兵,而且完全成了光明正大,再不受約束。!。

第463章 搶奪三關第193章 契丹王位第344章 李閥得利第47章 隱藏身世第93章 掌殺人權第533章 奪倉搶糧第494章 攻其必救第561章 馬踏連營第686章 神兵天降第462章 百萬圍兵第480章 皇帝敕令第547章 李二夜哭第586章 大風起兮第611章 許你爲後第830章 西風塞馬 兼顧之策第160章 奴隸?隋軍?第3章 連升九級第776章 破軍、貪狼、龍驤、雷霆,王牌盡出第480章 皇帝敕令第288章 醉翁之意第616章 平陽郡主第261章 聯保聯坐第455章 詐取軍都第196章 強迫結拜第421章 殺入城中第339章 過關斬將第351章 羣雄聚義第674章 佯攻洛口第624章 爾虞我詐第384章 武悼天王第701章 英雄落幕第447章 紅色密令第323章 放虎歸山第498章 紅線初戰第238章 血旗屠城第384章 武悼天王第725章 五戰五敗第225章 飛鷹密信第495章 竇家有女第59章 魚梁大道第240章 擒賊擒王第481章 傳位詔書第547章 李二夜哭第63章 三個夥長第784章 河東行省總督第580章 遠走西域第9章 狹路相逢第535章 起兵伐唐第224章 程咬金!第742章 兵分兩路、北伐西征第717章 傾國之戰第832章 名師大將莫自牢 千軍萬馬避白袍第579章 歷山飛軍第556章 不堪一擊第420章 絕地反擊第110章 南面盟軍第708章 誰是贏家第126章 棄械免死第180章 契丹騎兵第752章 遷都第880章 爾虞我詐第381章 義成公主第418章 北陳郡王第316章 ‘ 江南會’第654章 明歸暗降二十章 御前報捷第379章 河東太原第59章 魚梁大道第940章 勢不可擋十七章 要厚道啊第847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 收取關山五十州第518章 天下七分第697章 高官厚祿第837章 單雄信晉升元帥 沈落雁監國領事第308章 紅拂歌伎第433章 一門三後第437章 暗夜搶糧第700章 望風而降第431章 建康來客第135章 三級制度第136章 會獵遼使第273章 尉遲刀店第371章 檢閱三軍 誓師西征第496章 陳氏爲王第471章 引兵入關第335章 大義滅親第700章 望風而降第550章 世族豪強第826章 鐵馬冰河,我心常憂第859章 攻破建康第202章 破軍掛帥第94章 戮力同心第168章 一條大魚第870章 決戰四平山第206章 統帥七軍第429章 楊廣中風第676章 不對稱戰第415章 皇后助戰第705章 三國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