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的臉色大變,一向鎮定自若如他,也不免動容:“這怎麼可能呢,高句麗和百濟,還有百濟的盟友倭國可是死敵,就是這回楊廣徵高句麗,也是應了百濟國王扶余璋的請求才出兵的呢,現在高句麗打退了楊廣的大軍,我看他們接下來要做的,一個是在遼東那裡繼續嚴防死守,再一個就是以得勝之師,兵鋒南指,向百濟和新羅,攻取回以前失掉的漢江平原吧。”
王世充笑着搖了搖頭,說道:“漢江平原現在是在新羅的手上,百濟可沒有得到什麼好處,也就是靠着海岸線的兩三個城罷了,所以這回是百濟國王請求討伐高句麗,上回吃飽了的新羅國,倒是沒有這方面的意思,後來還是看到百濟國王派了使者,爲了表個態度,纔派了一個低級別的官員前來請求出師的。”
魏徵點了點頭:“既然如此,那高句麗的頭號仇人是百濟纔是,這回遭遇了大隋的百萬大軍攻擊,就算取勝,國內也是給打成了一團稀糊,五六年的軍糧積蓄,幾乎一朝而空,向百濟復仇,順便奪回新羅所佔的漢江平原,纔是情理之中。對了,這回百濟國王扶余璋,不是親自領兵,屯於邊境之上嗎,他可是真的出了兵的,楊廣還給予了他嘉獎呢。”
王世充冷冷地說道:“扶余璋要是真的全力出兵相助,高句麗軍還可能在平壤有五六十萬的大軍嗎?”
魏徵的臉色一變,失聲道:“這是什麼意思?”
王世充嘆了口氣:“其實前一階段在攻破高句麗軍的林前大營之後,我還讓兩個出身百濟的探子,回到了我這裡呢,這兩個人是我在戰前就派去了百濟,就是要摸清楚百濟的真正動向,苦於前一陣高句麗軍封鎖了各條道路,無法回到遼東,但我軍攻破林前大營時,他們正好回來了。此事是我專門安排的,沒有經過玄成你,所以你也不知道其中的曲直。”
魏徵點了點頭:“主公是需要把握全局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經過屬下。您說,這兩個探子說了什麼,難道百濟和高句麗之間,還有勾結?”
王世充點了點頭,說道:“其實這次百濟的請求大隋出兵。從頭到尾就是一個陰謀,在這小小的半島之上,也是三國演義,如果說高句麗是曹操,那新羅就是劉備,而百濟就是孫權了。當年先皇楊堅出兵高句麗時,新羅和百濟趁機聯手,攻擊高句麗的南部地區,一舉奪得了富饒繁榮,地勢險要的漢江平原。其中百濟出力最多,甚至戰死兩個王子,損失了數萬精兵,纔打敗了高句麗的大軍,可是新羅國卻趁着兩國大戰之時,悄悄地出兵佔據了漢江平原,一如當年我中原三國時期,赤壁之戰時,孫權軍起了主導作用,可是荊州卻被劉備所得。”
魏徵笑道:“所以此後百濟就恨上了新羅。想要討回漢江平原,對不對?可是既然如此,他們又爲何要請大隋出兵,去攻擊高句麗呢?”
王世充平靜地說道:“這就是百濟國的狡詐之處了。他們其實真正想要奪取的,不是高句麗南部,開城一帶的山地,而是想要向新羅開戰,奪回漢江平原。但是他們也害怕跟新羅開戰的時候,高句麗會趁機南下。反奪漢江平原,所以就請大隋出兵,攻擊高句麗,讓高句麗無暇分心南下。”
魏徵輕輕地“哦”了一聲:“難道百濟這回趁機和新羅開戰了嗎?奪回了漢江平原?不是前一陣他們的國王扶余璋還親自領兵到高句麗的邊境之上,擺出一副進攻的模樣嗎,難道是爲了迷惑新羅人的?”
王世充搖了搖頭:“新羅人也不傻,他們雖然也聯名上書要攻高句麗,但主力大軍完全是擺在了漢江平原之上,在西部與百濟接壤的各城,也是嚴防死守,根本不想出擊高句麗,而是把精力完全放在了百濟這個名義上的盟友身上。兩國的聯盟,已經名存實亡了。”
“所以百濟一看計謀未曾得逞,就轉而秘密聯繫高句麗,我雖然不知道他們商談的內容,但是自大隋出兵以來,扶余璋的十萬大軍,就一直在兩國邊境之上作作樣子。甚至我們前一陣子攻破高句麗林前大營,斬殺的崔男生,就是南部大人,若不是和百濟有了秘密的協議,他又怎麼可能放着南部不守,親自帶兵前來呢?”
魏徵點了點頭:“確實如此,一開始屬下還以爲是因爲高句麗南邊的開城一帶都是山地,易守難攻,只需要少數兵力,就可以抵擋百濟的大軍呢。”
王世充嘆了口氣:“一開始我沒有得到情報之前,也是這樣以爲的,但是在我接觸了那兩個探子之後,才知道情況不是這樣,百濟的軍隊,居然換上了高句麗的軍裝,源源不斷地穿過高句麗南部的山地,來到平壤,帶隊的是百濟的太子,夫餘璋的那所謂十萬大軍,就這樣成了高句麗軍,幫他們防守平壤,對抗我隋軍了!”
魏徵的臉色一變:“當真有此事?!”
王世充點了點頭:“是的,第二批防守大營的,也就是現在防守林前大營的,不是高句麗軍,而完全是百濟的軍隊,坐鎮在營地裡的,不是別人,而是百濟國王,扶余璋!”
魏徵咬牙切齒地說道:“扶余璋敢這麼幹,不怕楊廣知道了以後吃了他?再說百濟和高句麗這麼多年的死仇,又怎麼可能這麼快就和解?”
王世充嘆了口氣:“兩國畢竟也算是同出一宗,高句麗的建國大王**的兩個兒子逃到南方,建立的百濟,跟那些三韓遺民所建的新羅,不是一路,而且兩國現在有相互合作的客觀條件,高句麗需要穩定南方,最好還是要奪回漢江平原,如果能拉上百濟一起幹,自是好事,不然無以對付隋朝下一波的攻擊。而百濟一直是和倭國聯盟,上回倭國來使對楊廣大不敬,也是一種試探,想要看看隋朝是不是有能力同時進攻高句麗和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