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東側,回洛倉城。
倉城的邊上,仍然是那百餘里的瓦崗軍聯營,旌旗招展,一隊隊的瓦崗軍步騎來回其間,演武場上,大量的新兵正在跟着操練,口號聲與鑼鼓之聲喧天,一片人聲鼎沸的景象。
河邊的一處小高坡上,李密一身皮甲,大紅披風,迎風而立,看着這營寨中一片熱鬧的景象,沉吟不語,而在他身後的十餘名高級將校與謀士,則個個喜形於色,交頭結耳不止。
裴仁基微微一笑,對李密說道:“魏公,你派徐世績去奇襲黎陽,這一招可真的是神來之筆啊,黎陽倉一破,我軍旬日之間又得二十餘萬勝兵,河陽一敗的頹勢,一下子又復振了,您看,這些來自山東的新兵們,個個士氣高昂,小老虎一樣,上陣也是精兵銳卒啊。”
李密點了點頭:“是啊,幸虧了元文都幫我們拖住了王老邪的後腿,沒讓他壓到洛水一線來,我們才得以喘息,讓世績分兵佔了黎陽倉。不過,要恢復老瓦崗軍的戰鬥力,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訓練。畢竟熱情代替不了戰鬥的技能,把一幫流民變成優秀的軍士,還需要時間的。”
裴仁基哈哈一笑:“現在我們的時間不會缺的,李淵派他的兩個兒子出兵關東,幾天時間,從弘農到河陽,隋軍的各地守將望風而降,眼看着唐軍就要渡過黃河,進入洛陽地區了。王老邪在這個時候,可沒有心思再來跟我們作戰啦。”
李密的嘴角勾了勾:“裴柱國,你真的覺得這對我們是好事?”
裴仁基的臉色一變,奇道:“難道不是好事嗎?王老邪是我們最危險的敵人,現在好不容易李唐出兵來收拾他,這是給了我們喘息之機啊,我們正好可以坐山觀虎鬥,看着他們大戰呢。”
李密嘆了一口氣,轉頭看向了賈閏甫:“賈參軍,你覺得呢?”
賈閏甫微微一笑,說道:“魏公是既希望李唐出兵,又不希望李唐出兵。現在李唐兵臨洛陽城下,這對我們不是什麼好事。”
李密面不改色,輕輕地說道:“願聞其詳。”
賈閏甫乾咳了兩聲,正色道:“我軍河陽大敗,那時候是最危險的一段時間,軍心不穩,士氣低落,屬下各寨有叛離之意,這時候的王世充如果盡起東都兵馬,前來追擊,我軍很難抵擋,一旦戰敗,則有分崩離析之可能。這也是魏公當時卑辭厚賄,派我帶了五十萬石軍糧去東都,請求招安的原因。說白了,不過是一個緩兵之計,目的是爲了挑起東都的文武之爭,讓元文都這些文官阻止王世充。”
李密點了點頭:“繼續說。”
賈閏甫笑道:“果然,王世充在元文都他們的干擾之下,確實縮手縮腳,加上這時候關中的李淵起兵,他爲了防守,而不得不放棄了追擊我們的打算,可以說,這讓我們渡過了最危險的一段時間。等到徐將軍率軍攻破黎陽,開倉放糧之後,我軍又得數十萬勝兵,軍勢復振,這個時候,王世充已經不可能再消滅我們了。”
李密微微一笑:“可是這時候李唐正式出兵了,你爲何又說不利於我們了呢?畢竟,我們可是一起結過盟的盟友,李淵還認爲我盟主呢。”
賈閏甫搖了搖頭:“李淵是一方霸主,他連隋朝的國公都不肯當,又怎麼會在內心真正地臣服魏公呢?推您爲霸主,只不過是一時權宜之計,既助長了魏公您的驕傲,又讓居於中原的您,成爲隋朝的頭號打擊目標,而他可以悶頭在關中發展。現在李淵已經盡得關中幷州之地,成爲北方的頭號霸主,可以說王霸之業初成,已經和王世充一樣,成爲我們的勁敵,絕非盟友。”
李密收起了笑容,點了點頭:“可他這回畢竟是過來打擊隋朝的,雖然名義上說是援救東都,但一路之上,佔的可是隋朝的州郡,怎麼就對我們不利了呢?”
賈閏甫的眼中冷芒一閃:“因爲李淵的目標是東都,一旦洛陽給他打下,讓他坐擁兩京,他就等於得了半個天下,我們就算佔了整個中原,也沒有他的實力了。他之前已經遙尊楊廣爲太上皇,立楊恭爲敵,若是再得到隋朝的正式國都,那就可以代隋而立,建立自己的王朝,天下的士人世家,必然雲集響應,非我們所能與之爭鋒的了。”
裴仁基忍不住說道:“東都有王老邪,哪是這麼好打的?我們又不是沒試過。李淵這次雖然出動了十幾萬大軍,但我不覺得他能一下子攻克東都!”
賈閏甫嘆了口氣:“靠軍隊強攻當然不行,但要是有內應呢?如果有人打開城門上,那再堅固的城牆,也是無法防守的。”
裴仁基一下子愣在了原地,說不出話了。
李密勾了勾嘴角,神色變得黯然起來:“是啊,這回李唐一路而來,路上招降納叛,象弘農郡守獨孤機,河陽郡守獨孤修德,幾乎都是望風而降,再加上之前河陽之戰後,王世充手下的龐玉,杜如晦等人都叛逃去了李淵那裡,你們就不害怕,現在的洛陽城中,也不缺乏這樣的內鬼嗎?”
程咬金勾了勾嘴角:“也就是那些出身關隴的將門世家纔會跑去投降李淵吧,其他人未必會如此。王世充用兵反間都很有本事,斷不至於讓東都守軍內應。”
李密冷笑道:“別的不說,就說那個叛逃李唐的杜如晦,他叔叔杜淹和兩個兄弟杜賓,杜楚客都還在洛陽,這種人就敢說沒有叛降李唐的可能嗎?這些隋朝世家子弟,投降我們不太可能,但投降同樣出身高貴世家的李淵,可一點也不奇怪。大興城不就是給從內部攻破的嗎?滿城的隋朝文武,除了陰世師,骨儀這幾個外,又有誰爲大隋效死了?”
裴仁基的額頭開始冒汗,說道:“那,那魏公的意思是?”
李密的眼中冷芒一閃:“我意已決,出騎兵五萬,步兵十八萬,前往東都,阻止唐軍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