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趙郡李氏(一更)

王華強聽到李密的自報家門後,臉色一變,倒吸一口冷氣:“你當真就是蒲山郡公李寬的公子李密?”

李密淡淡地說道:“正是在下。”

李密的家族又名趙郡李氏,乃是北方五姓七望之一的超級世家,和唐國公李淵的隴西李氏並列爲北中國的頂級家族。

趙郡李氏和隴西李氏的最早可考祖先可以上溯到戰國時的李曇,李曇是趙國人,最早被封爲趙國的柏仁鄉候,後來又到秦國當了御史大夫,死後歸葬了柏仁縣,也算是落葉歸根。

李曇有四個兒子,其中李崇遷居到了隴西一帶,就成了隴西李氏的始祖,後世的名人有秦國大將李信,漢時飛將軍李廣等,是北方著名的軍事世家,傳到現在的嫡系子孫乃是現任唐國公的李淵。

而李曇的另一個兒子李磯,則遷回了父親的故國趙國,居趙郡,就成了趙郡李氏的始祖,他的三個兒子裡最有名的一個是號稱戰國四大將之一的趙國大將李牧,李牧的曾孫李左車是漢初名將韓信的智囊軍師,此後趙郡李氏代代有人出來做官,經歷兩漢魏晉,成了北方頂級的大家族,而嫡流長房,則一直留在趙郡。

歷史的大潮浩浩蕩蕩,幾百年過去了,中原經歷了五胡亂華後,進入了南北朝時期,鮮卑拓跋氏入主中原地區,建立了北魏,而此時的趙郡李世已經傳到了李左車的十七世孫李楷,他的五個兒子全都身居州太守以上的高官,分茅列土。又分出了東。西。南三個祖房,自此開枝散葉,讓趙郡李氏進一步在北中國擴散。

南北朝的二百多年以來,北朝一直承接着魏晉以來的九品中正制度,文官往往是由州郡裡的漢人豪族舉薦產生,由於趙郡李氏家大業大,子孫遍及河北地區,因此族人大量擔任州郡一級的官員。入北周北齊兩朝的朝堂中爲官的也不在少數。

李密的曾祖父,就是當年西魏建國時就追隨了宇文泰入關中的大將李弼,因此大功,被封爲西魏開國時的八大柱國之一,而這八柱國家族也正是關隴軍事集團的核心,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同時既身爲柱國家族,又是五姓七望之一,橫跨胡將和漢人世家兩大派系之間,實在是當下第一等的超級世家。

只是李弼的孫子,也就是李密的父親。蒲山郡公李寬,卻只有李密這麼一個獨子。人丁顯得單薄了一些,當年王華強隨楊素平定江南叛亂時,楊素後來進軍閩越後,皇甫績上書將來護兒留在了閩地當泉州總管,而身爲上柱國的李寬也作爲第二批援軍的主帥率軍協助,與來護兒共同平定了閩地的殘餘叛軍。

由於李寬年事已高,在閩地有些水土不服,染上了疾疫,回大興後不久便撒手西去,只留下了年幼的李密襲爵,本來開國的國公傳一代後如果子孫無大功,則降爲郡公,再傳一代繼續無大功則降爲縣公,而李寬爲國而死,也蔭及子孫,蒲山郡公的職務沒有削,繼續傳到了李密的身上。

王華強在心中飛快地回顧了一下趙郡李氏和蒲山郡公家族的悠久歷史與光榮傳統,也仔細看了李密兩眼,與他印象中那種將門虎子實在差距甚遠,在他的腦海裡,只有象楊玄感那樣壯得象小老虎一樣的,才配得上柱國家族嫡子的優秀傳統,而不是面前的這個文弱書生。

李密看着王華強的表情,也猜到了大半,平靜地說道:“王儀同可是看在下文弱,有些不太相信在下剛纔所言?”

王華強笑着擺了擺手:“哪裡哪裡,越國公與李郡公這樣駐足攀談許久,顯然就已經驗證了您的身份啦,實不相瞞,在下久聞李柱國的虎名,也曾在朝堂上見過李柱國,實在是威風八面,威武雄壯,而李郡公看着象位才高八斗的世家公子,與在下心目中的少年英雄有些不符,故而一時失禮,還請見諒。”

李密微微一笑:“在下年幼時曾生過一場重病,所以幼年時缺乏鍛鍊,沒象越國公世子那樣自幼便弓馬嫺熟,所以現在也是這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模樣,實在是慚愧得緊。”

王華強看了一眼李密騎的那頭牛,只見牛角上的布囊裡,放滿了卷軸和竹簡書,從李密手中的這卷看來,顯然都是些史書,他的嘴角微微勾了勾,笑道:“蒲山郡公,請問你這是要往何處去?這一路走還要一路讀書嗎?”

李密的眼中光芒轉瞬即沒:“在下這就準備前往國子監助教,當世大儒包愷處,向包先生求學問道,在下自幼沒別的愛好,就是喜歡讀書看史,今天去見包先生,怕自己學問粗淺,到時候讓先生見笑,所以抓緊這點時間再看看書。”

王華強“哦”了一聲:“這麼說李郡公還是和越國公偶遇的,對嗎?”

李密點了點頭:“正是,本來是楊世子來城外跑馬,可能越國公怕楊世子新馴那匹黑馬,會有什麼閃失,所以急匆匆地帶着幾個護衛就趕過來了。”

王華強一下子對李密的話產生了興趣:“李郡公又是如何得知楊世子是新馴那黑馬的呢?”

李密哈哈一笑:“王儀同,你不是也知道楊世子新馴服這黑馬,纔會一路跟過來的嗎?前一陣子楊世子在城中跑馬,墜馬受傷,這件事在大興內外傳得沸沸揚揚,盡人皆知,今天楊世子又騎了那匹神駿異常的寶馬,還沒有配上鞍韉轡頭,顯然是還在馴服之中,不過我剛纔看楊世子已經把那馬給馴得差不多了,下次再見到那黑雲馬時,應該已經是披掛完整,成爲楊世子的坐騎了。”

李密說到這裡時,眼神變得黯淡起來,嘆了口氣:“楊世子當真是厲害,在下就自問做不到這一點。”

王華強笑着擺了擺手:“我看未必,李郡公滿腹經綸,自有別的長處,所謂上馬治軍,下馬治國,現在是太平年代,我朝更需要的,還是李郡公這樣飽讀詩書,學富五車的文人才是。”

李密的眼神變得深邃,透出一股難言的落寞:“王儀同,你誤會我的意思了,我不是說楊世子的武藝高強,騎術絕倫,只憑這兩點,不足以讓在下佩服,楊世子十幾天前馴馬不成,給當街摔下,幾乎連命都沒了,看他今天這樣子傷還沒有完全好,可是他仍然會在這種情況下再次馴馬,只衝這一點,無論他馴馬是否成功,他都是一個真正的勇士,因爲他戰勝了自己的恐懼,有堅強的意志。”

李密看了一眼若有所思的王華強,突然笑了起來:“王儀同,其實你的勇氣也不比楊世子差啊,你也很讓在下佩服。”

王華強微微一愣,心中突然生出了一絲不安,聽李密這意思,好象對自己的底細很瞭解,這個只有十四五歲的孩子實在讓人高深莫測,甚至連裴世矩也沒有給過他這種壓迫感,只有高熲和楊素讓他有過這種被人掌握所有心思和盤算,透不過氣的壓力。

李密擡頭看了一眼天色,對着王華強拱了拱手:“王儀同,在下與包先生約定的時間快到了,今天恕我不能在此與您長談,改日再會吧。”

王華強臉上堆着陽光燦爛的笑容,衝着李密一拱手:“李郡公,改日再會。”

李密的身影伴隨着牛鈴聲漸漸地消失在了遠處,王華強看着他的身影,面沉如水,良久,纔對着身邊的張金稱輕聲說道:“金稱,這兩天多盯着越國公府和蒲山郡公府,我料這李密很快就會到越國公府上拜訪的。”

第六百四十三章 世充現身第六百三十二章 楊玄感的賭局(一)第六百二十九章 父子交心(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私會張須陀(一)第九百九十一章 前敵指揮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李密的應對第九百六十四章 楊廣問計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猛將寫真集第三百四十三章 賽跑王世積第二千零八十三章 罵兵出陣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解除兵權(26更)第二千零二十五章 洗腦來整(三)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糧食危機(53更)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猛士戰英雄!第八百九十三章 徐蓋的集會第三百二十八章 萬歲親臨第二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李君羨第四百二十九章 貓鬼疑雲(十二)第二千四百零八章 進退兩難第四百零二章 腹黑封郎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封倫的性--福生活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 一人破一城(59更)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突厥來援第二千二百八十九章 斷敵一臂第二百四十三章 血債血還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封倫的毒計第六百三十章 父子交心(二)第一千九百零三章 深夜出擊第八百六十章 討價還價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子承父業第二千一百六十章 河東軍的選擇第五百六十一章 幽州薛世雄(一)第四百六十三章 大將復出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 單騎止殺第二千零六十四章 冰冷寒夜第二千零四十四章 不良的預示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單挑提議(62更)第二千一百五十二章 屈突通的反常第一千六百章 驅虎吞狼第二千五百二十三章 狙殺李世民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中箭落城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 三路出擊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玄感暴射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陰雄見駕第三百二十六章 荒唐皇子(一)第九百二十九章 關隴集團新首領第二千三百八十二章 靈魂拷問(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人-肉-叉-燒-包(三更)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 李淵入關中第二千五百六十一章 中軍如山第二千三百零一章 八牛弩暴衝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紅拂出城第二千二百一十一章 硬懟驍果(三更)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入土爲安第三百二十章 世充現世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楊玄感的決斷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再敘舊情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李密論兵(34更)第二千零一十三章 激將大法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 攻克回洛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 隔壁老李睡龍牀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翟讓的決斷第七百章 拿下斛斯政第四百九十九章 破鏡重圓(二)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 誅殺監軍第九百八十六章 淵太祚的盤算第二千一百九十三章 江都劇變(三)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高手攻城(67更)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高句麗的決斷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調兵遣將(二)第七十二章 殺機四伏第二千五百三十六章 嶺南的麻煩第二千一百八十六章 兄弟齊心第二千六百五十四章 最後的一百步第六十八章 陳國公主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夜入後帳第六百一十二章 援軍入城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調兵遣將(二)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唆使暴政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謠歌再起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出兵接應(38章)第五百九十章 懸崖勒馬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 陰雄出征第二千零五十章 李密回援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兄弟失和(51更)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毀滅證據(46更)第三百一十二章 爾虞我詐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反影武者戰法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硬頂戰車(43更)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 購置馬匹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 輪番突擊第四百一十章 逼問東宮(三)第二千四百六十章 割據自立?(4更)第六百一十三章 虎將之死第一百章 以權謀私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夜論軍機(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撞破姦情第二千五百七十二章 東都刑場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驍果難歸第五百九十八章 楊廣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