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策勳十二轉

王華強聽得心中感慨:王頒都從從四品的開府一下子跳到了正二品的柱國,此戰中功勞不知道比他大多少的自己卻只撈到了個九品的校書郎。

前兩天高熲特地跟自己打過招呼,說是王世積告過狀,指責自己違抗將令,沒有在指定地點登陸,還驚動陳軍,害王世積大軍被圍,想要追究自己的責任。

結果高熲只好兩邊和稀泥,畢竟王世積這次立了大功,正得恩寵,高熲也不知道王世積的那些惡行,最後把原來準備給自己的正八品的左領軍府兵曹參軍換成了個現在的九品校書郎,而給自己的三弟王華偉加了一個從九品的新豐縣尉作爲補償。

楊堅宣佈完了對隋朝有功之臣的獎勵後,又開始宣讀起對於陳朝的君臣的處置決定:

南陳皇帝陳叔寶,治國無方,沉迷酒色,卻又狂妄自大,竟敢對抗天兵,直到大軍圍城才幡然醒悟,念其下詔書終止了各部陳軍的戰鬥,有功於南陳百姓,特赦免其罪,廢爲庶人,每年照正三品的朝官發放俸祿,在大興城內賜宅第一所,供其居住。

南陳裨將軍羊翔,順應天命,主動接應大軍過江,協助王世積攻取新亭壘,特授上開府一職,轉頒州刺史(正四品)。

前南陳尚書令江總,授上開府,前南陳驃騎大將軍蕭摩訶,鎮南將軍任忠,車騎將軍樊毅,鎮東將軍樊猛,中領軍將軍魯廣達,尚書右僕射袁憲,都督上游諸軍事周羅睺,都被授予儀同一職。

高熲在自己的封賞唸完後就轉到了左側文官隊列的首位,與右側武將隊列裡排第一的楊素並立,面帶微笑,聽着一道道旨意,這些都是他事先擬好的,權衡了各方面的利益,十多天下來纔拿出了這麼一份結果。

封賞的詔書已經宣讀到了最後,與高熲遞上去的一模一樣,突然,宣旨的宮人讀出了聖旨的最後一句:“前南陳直閣將軍裴蘊,心向大隋,公忠體國,約爲我大軍內應,朕感其誠,特授其儀同一職。”

這道旨意一出,殿中人人臉色一變,就連站在殿外聽旨的王華強都爲之一愣,裴蘊這次早早和王頒約定,說要接應大軍過江,可王頒等人真的渡江時,他卻躲在家裡不出來,若說衆人不恥羊翔的爲人,但至少人家也是冒着危險當了帶路黨,可裴蘊啥也沒做卻能得官,如何能讓人心服?

殿上的重臣們一個個礙於身份,雖露不平之色,但也無人進諫,而殿外的小官人則已經開始憤憤憤不平地四下議論了。

高熲深深吸了口氣,站出了隊列,拱手諫言道:“啓奏聖上,裴蘊無功於國,卻得到了比別人更多的恩寵,恐怕羣臣會有不服。”

三縷長鬚,氣度不凡,丹鳳眼,隆鼻闊口,一副帝王氣派的楊堅穩穩地端坐在皇位上,隔着旒冕上的珠簾,看不清他的表情有什麼大的變化,只聽他直接開口,冷冷地說道:“朕觀江左名士,裴蘊實爲出類拔萃之人,可加上儀同。”

高熲的腦子一下子迷糊了,這裴蘊的官雜越諫越高了呢?不行,這個壞頭一定不能開,要是朝堂失了公平,以後自己作爲宰相也無法治理國家了。於是高熲跪地強諫:“聖上,裴蘊絕不可無功升官,不然會寒了南征將士們的心啊。”

楊堅緩緩地從龍椅上站起,透過珠簾的眼光冷厲如電,沉聲道:“可加開府!”

高熲渾身一顫,猛地一擡頭,卻對上了楊堅那嚴厲的眼神,他和楊堅相處幾十年,楊堅一直對自己和顏悅色,今天這樣嚴厲的眼神卻是第一次出現,高熲一下子明白了,現在的楊堅已經不是三個月前那半個天下的天子,而是整個中原的帝王,自己再不能象以前那樣公然頂撞他,直言進諫了。

於是高熲重重地叩首於地:“臣遵旨!”

高熲都表了態,羣臣們哪個還敢多說一句話,全都跪下謝恩。

楊堅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內史侍郎薛道衡何在?”

一名中等身材,身形瘦削,五十來歲,長鬚飄飄的飽學鴻儒越班而出:“臣薛道衡在。”

楊堅說道:“着即擬旨,授開府,上儀同裴蘊爲洋州刺史,即日上任,賜其絹帛一千段。”

王華強聽得心中感慨,楊堅此舉就是在和高熲爲首的重臣們賭氣,平定南陳後,南朝的世家大族和高官重臣如何安置,也成爲一個大問題,象陳叔寶可以在大興賞個宅子住,可是不可能把所有的南陳官員都這樣養起來,更不可能讓南陳故地全是隋朝官員。

本來王華強這次想借南征的東風爲官,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是考慮到南陳一滅,當地需要大量的官員,隋朝不可能盡用原來南陳的官員,勢必會提拔大批南征有功的將士爲官,但從剛纔的封賞可以聽出,楊堅和高熲卻仍然讓南征的多數有功之臣留在北方,南陳故地的大批基層和中層官職,還會由江南人士擔任。

剛纔楊堅的那個信號就非常明顯,給裴蘊高官不是因爲他在這次戰爭中立了功或者帶了路,而是因爲他是江南名士,更重要的是心向隋朝,在戰前就暗自通過自己的父親與楊堅直接聯繫上,楊堅需要這個典型,來向所有持觀望態度的江南名士們發出一個信號:跟着我,有肉吃。

羊翔這樣的帶路黨並沒有真才實學,給他一個儀同主要是爲了兌現戰前的承諾,但並不準備給他在戰後安排什麼實際職務,可裴蘊不一樣,此人是有真才實學的,於是楊堅直接給了一個刺史讓他去當,就是要讓南朝的才學之士都效仿裴蘊,改爲隋朝效力。

高熲應該並沒有猜測到楊堅希望讓南朝有才學的人出來當官這個意圖,所以剛纔纔會出言阻止。楊堅一句話就讓裴蘊升一級,想必也不完全是爲了賭氣,維護自己帝王的面子,他更要維護的,恐怕還是這個南人有官做的政策。

王華強暗暗嘆了口氣,自己原來的想法,還是太浮淺,南朝人傑地靈,一向出人才,既然在南人稍弱的武將上,都有魯廣達,周羅睺這樣的將帥之才,更不用說文官了,恐怕天下一統後,不是北方人要到南方搶官做,而是要防着自己的官位不要被南方人奪取了。

看來自己的求官之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捨得一條命,直入突厥,這次突厥的使者姍姍來遲,直到昨天才趕到大興,顯然是因爲汗位更替,內部還沒有徹底穩定。

而楊堅也肯定會以這次滅南陳的功績來威懾突厥,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自己這段時間一直查閱有關突厥的史料,加上那天高熲的分析,現在對這趟出使成功的信心要高出了許多。

這段時間由於工作原因,自己和裴世矩也是天天接觸,這人性格沉穩,滴水不露,見解超人,雖是文官,但也願效仿漢時班超,孤身直入虎狼之邦,只從這點上,就讓自己刮目相看。

王華強看了一眼站在自己前面五十多位,這次官升一級,被封了個正六品內史舍人的裴世矩,臉上不自覺地浮出一絲笑容:想要把這身綠色官袍換成紅色的(隋制三品以上紫袍,四品五品爲紅袍,六品以下是綠袍),裴兄還得出生入死啊。

宣詔太監那尖細的聲音再度響起:“封賞已畢,今晚皇上在大殿之間擺宴獎賞各位有功將士,各位請先自行到度支領取賞賜錢物,晚上準時赴宴。”

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叛逃大潮(22更)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少年猛士羅士信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姑侄密謀第二千四百八十七章 棄婦的報復第二千一百五十五章 休妻掌兵第二千一百二十八章 誘敵痛擊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 討價還價第二千四百九十三章 勾引與誘惑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上策?中策?下策?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勝利大逃亡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方密會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放虎歸山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 印度阿三第八百九十九章 老子軍師兒腹黑第八百五十章 互相摸底第四百零三章 死也要當宰相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戰地論兵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受降使者一千四百章 骨灰拌飯血酒入喉(25更)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劉長恭的逆襲(48更)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領糧出征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監視與控制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望都關下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樹倒猢猻散第二千六百五十五章 誘敵之計第三百一十一章 智鬥土豪(二)第二千三百三十八章 渴殺高地營第二千零一十章 預留退路第九十八章 將計就計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玄感稱帝(50更)第一百五十二章 突襲與背叛第一章 南征的號角第二千四百三十四章 平定湘州第七十三章 寒夜挖墳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 刀車出陣第二百一十六章 高熲來信第三百九十一章 東萊船王第三十一章 大哥之死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全線追殺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舉報李淵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積善來會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裴仁基的退縮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楊廣的惡夢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大利城頭第九百五十一章 長白山上知世郎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求援突厥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再度攜手第一百二十章 取得信物第二百二十章 夏夜覆盤(二更)第四百二十八章 貓鬼疑雲(十一)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利用俘虜第六百九十一回 蕭銑自首第二千六百零四章 箭手敗退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 雁門內鬼第一千零九章 楊廣抓狂第四百八十九章 高熲送美女第二千一百八十八章 三方相持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逃兵募土匪第九百一十一章 金蟬脫殼第七百二十四章 黑袍陰謀家第二百九十八章 與虎謀皮(一)(三更)第四十八章 脣槍舌劍(二)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 薛舉起兵第二千四百五十五章 貪小便宜吃大虧(9更)第二千一百七十三章 統治基礎第一千零六十章 陰雄辭職第二千零四十三章 恐怖天象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弱弩之末第二千零四十五章 李密入營第六百九十回 李靖發難第五百六十五章 裴氏的野望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點將分兵第二千零四十五章 李密入營第九百二十七章 挑撥與離間第八百三十二章 開城突圍第一百八十三章 夜入蘇州(一更)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 李密的殺心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紅拂的離別第二千零一十四章 杜如晦的分析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動搖軍心第二千二百二十八章 賈大忽悠(一)(十更)第二千一百一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二千零三十四章 火併計劃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兩帥失和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征嶺南(二更)第二千六百零六章 攻守之道第二千五百二十章 忠節烈女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驅敵攻門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 李密潰逃第八百六十五章 薛道衡的悲劇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慫恿再戰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楊廣的制衡術第二千五百三十七章 軍餉的來源第二千一百三十四章 狼煙求援第二千六百四十一章 槊挑滑車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留守遼河(41更)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十隊精兵(38更)第八百二十八章 雖勝猶敗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老奸巨滑(63更)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高手攻城(67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