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程正洪發現損失慘重後的暴跳如雷,將身旁厚重的實木桌子一掌拍得散架。
翌日,葉泉收拾了行李,踏上了回老家的路程。
因爲帶的東西太多了,乘車不便,葉泉便開着皮卡車前往,車上除了私人用品和各種禮品外,還有一艘6人座的衝鋒充氣艇和一臺水星牌船外機,衝鋒艇是鋁合金底板的,船外機則是15馬力,分別花了他六千多元和一萬四千多元。
江世宇也在車上,等到達目的地後,再將皮卡開回越安市,桃源村其實離越安市區並不算遠,最多半天路程,只是道路難行,兩人吃完早餐就出發了。
玉陽縣是南嶺省最北端的地區,與湘江省交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最低氣溫零下五六度,最高氣溫達到了三十九度,可以用“八山一耕地,半水半村莊”來形容這裡的地理特徵。
進入玉陽縣境內後,坐在副駕駛座上的江世宇見沿途山青水秀,風景秀麗,不由連連稱讚,道:“真是養在深閨人未識,我就住在半天路程外的越安,居然不知道這裡的風景有這麼美?”
葉泉笑了笑,道:“越安市本身就是世界聞名的旅遊城市,來這裡旅遊的人目光都被吸引過來了,再說,交通上的限制太大了。”
江世宇聞言點了點頭。
過了玉陽縣城後,道路就崎嶇不平起來,彎過了一座山又是一道嶺。
不過,路況再差,好歹鋪了一層薄薄的柏油,當皮卡過了平江鄉,向桃源村的方向開去時,才真正面臨考驗,僅容一輛小車通過的土路上大坑小坑無數,也幸虧皮卡的越野性能很好,一般的底盤低的小車還真不敢隨便開進來,葉泉不得不將駕駛位讓給了經驗更豐富的江世宇。
又開了半個多小時,兩人終於停在了平江邊的一個渡口邊,葉泉下了車,望着眼前熟悉的景色,不由心情舒暢,指着對面的一座形似馬鞍的山峰道:“過了江,再翻過那座山就是我的老家了。”
江世宇見對岸的山坡上是一片茂密的桃林,雖然已經過了中秋,但還能在一些枝頭上見到一些鮮紅的桃子,可以想象春季來臨,漫山遍野桃花盛開的美景,笑道:“還真有些桃花源的味道。”
葉泉笑了:“也許是受陶淵明所著《桃花源記》的影響,村裡人喜歡在村子外圍種一些桃樹,每年結的桃子,除了幾棵特別甜的讓小孩子摘了外,其它不是用來釀酒就是便宜了山中的鳥獸。”
一路上,兩人聊了不少,江世宇也得知了葉泉回老家的目的,對此很是不解,他這些天來一直在觀賞魚店裡幫忙,對店中觀賞魚的價值和營業額也有所瞭解,在他看來,魚店就算不是日進斗金,其收入也足以支撐葉泉一家人,在城裡過上體面舒適的生活了,何必跑到農村來受罪?
平江貫穿了整個玉陽縣,最寬的地方也不超過三百米,全縣有五座大橋和二十多個渡口,用的渡船都是非機動的,江面寬的就用竹竿撐過去;江面窄一點的,就在江的兩岸拉一根粗鋼絲,渡江時就拉着鋼絲將船拉過江。
桃源渡口以前用的是自造的木船,現在由縣政府統一配備了鐵殼船,八九米長,三米來寬,沒有船艙,只是鋪了木板,外殼上刷了紅漆,在船的一側豎着兩根三米高的木樁,攔在鋼絲上。
聽到汽車馬達的聲音,從渡口邊的小木屋裡走出兩個人,一個是五十來歲的中年人,身材幹瘦,帶着一張天生的苦相臉。
另一個是二十四五歲的青年,留着寸發,上身只穿了背心,露出一身黝黑結實的肌肉。
“明慶叔,新龍。”葉泉打了聲招呼。
葉明慶是桃源村的守渡人,除了政府每個月給的600元工資,平時靠一張竹排和七八隻鸕鶿打些江魚出售,雖然是光棍一條,日子卻過得很是逍遙,只是有點老相,看起來比葉明昌的年紀還要大。
葉新龍比葉泉小兩歲,在葉泉當孩子頭時,是他最好的干將,像個跟屁蟲似的,整天跟着葉泉上山捉鳥,下河撈魚,只是葉新龍中學畢業後就留在家裡務農,養了一塘團魚,沒有外出打工,兩人一直有聯繫,這次是來渡口接他的。
“大學生啊,聽新龍說你要回來住?”葉明慶問道。
“是啊。”
葉明慶搖了搖頭,道:“不明白,現在的小青年都拼命地往城裡跑,你一個大學生怎麼反而走回頭路了?”
葉明昌一家在桃源村的人看來,都是大有出息的人,葉明昌高中畢業,又自學了兩年機械維修,在當時的農村稱得上是高學歷了,後來又進了國營的機械廠,端起了鐵飯碗,將一家人接到了城裡住,算是跳出了農門。
而葉泉也是村裡極少數的大學生之一,在葉明慶看來,能每年清明時節回來祭祭祖就很不錯了。
葉新龍道:“明慶叔,不是跟你說了嗎?,葉泉哥是回來創業?自己當老闆?又不是不回城裡。”
葉明慶聽了還是不解,道:“在村子裡不是種田就是種地,能當什麼老闆?”
葉泉笑道:“還真是種地,等蔬菜大棚蓋好了,你就明白了。”
四人將行李搬上了渡船,葉泉給葉明慶留下了兩瓶酒和一條煙,放到小木屋裡,對江世宇道:“去家中吃頓飯再走吧,也算是認路。”
江水的兩岸到處是大大小小的鵝卵石,然後就是高大的護岸林,平江的源頭來自深山,水質十分清澈,三米多深的地方還能看到江底的鵝卵石和一叢叢的水草。
桃源渡口的江面約有一百米,因爲下游處有一個拐彎,水流很緩,拉着鋼絲,三分鐘不到就在對岸的渡口停了下來。
渡口邊停着一部馬車,挽着一匹青色的馬,桃源村雖然身處深山,卻從古時候就一直有養馬的習俗。
將行李搬上馬車後,葉泉和江世宇坐了上去,葉新龍將鞭子一揚,摔了個響鞭,馬車開始向前行駛,穿過馬鞍山山腳下的桃林,走了一里左右,眼前一亮,出現了一片看起來像是小草原一樣的洲子,十幾頭牛與幾匹馬散佈在上面,悠閒地啃着綠草。
這裡是平江的一個拐彎處,經過千百年來的沖刷,形成了一個寬達上百畝的沙洲,因爲地勢過低,每年的夏季都要被洪水淹沒幾次,所以不能用來耕作,長滿了各種野草,只能用來養牛牧馬外。
此時,桃源村已經映入衆人的眼簾,兩百多戶人家散落在竹山的山腳下,村中到處都是高大的樹木,那些青磚紫瓦的民居看起來若隱若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