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1章 是非功過蓋棺定

“陛下,修史乃是大事,臣只怕能力不足,臣也非史家也。”

魏徵對於皇帝於此時提出要修史,倒不意外。

歷朝歷代,都會修前朝史,除了太短命的王朝來不及修以外。

爲前朝修史,表面上的重要理由,是修前史以爲後來君王者鑑定,能夠發揮歷史的鑑戒功能,尋找治亂興衰的樞機,以鞏固王朝統治的政治需求。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一般不會明說,但大家都會明白。那就是易代修史,也是爲了證明新王朝繼統合法性的必要手段。

這就好比羅成雖然滅隋立秦,但也得有個先擁隋帝,然後隋帝禪讓的過程是一樣的,都是爲了證明新朝繼統合法性。

當然,後朝也會不可避免的在修前朝史時,對前朝歷史做一些修改。尤其是對前朝末代皇帝,肯定不會有什麼好詞。適當增刪都算是正常的,甚至有的乾脆就會編造一些本來沒有的內容以抹黑前朝。

畢竟新朝都是造前朝反得的天下,若是前朝處處那麼好,那新朝造反豈不是就站不住腳?

而在前史中,爲本朝開國皇帝添點油加點醋,那就更是尋常了。

不過魏徵拒絕,倒不是他很正直,而是在唐以前,史書其實都是私家所修,並沒有朝廷官修的例子。

一般都是一些有名的史家,收集整理資料,然後編修史書,甚至有的是一個家族父子、門生等幾代人一起通力合作。

魏徵並不是一個史家。

皇帝搖了搖頭。

“朕也知道,本朝以前,史書大多是私家著作,哪怕是有的史書是朝廷令官員修訂,但也是以修史之人的意見爲主。”

魏徵愣了一下,皇帝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然後史書不應當是由修史之人來寫的?

“修史是大事,朕覺得還應當是由朝廷來主持修史,由朝廷設立一個專門的館來官修史書,徵召天下有名的史家,然後搜尋全面的資料檔案記錄等彙總覈對,並由宰相學士們親自監修。”

羅成的意思,隨便三兩個人修史,肯定資料難以全面,而且不論是哪個人修史,肯定都會有自己的主觀態度,不可避免的帶有個人評價,這種評價有時並不一定就真的公正客觀。

哪怕號稱史界大佬的太史公司馬遷,他的史書裡也一樣存在着不少個人的有失公允的一些記載和評價。

故此,羅成認爲史書得官修,一來官修能夠蒐集更全面的資料,二來能夠找來最權威最有名的史書專家主筆,再一個,史書不是一人來修,得一羣人來修,各有擅長,同時還互相監督,並且最後還得接受宰輔們的監督、修訂。

當然,皇帝也提醒,這史書完成之前,得由皇帝來做最後的定稿。

這樣的史書,自然也就不會出現崔浩爲北魏修國史,然後出現把北魏人罵的出身一文不值的情況了。

“當然,修國史,不僅僅是要爲前朝的皇帝寫紀,也不是爲前朝的大臣們做傳,還有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得把前朝的制度曲章,以及服飾經濟文化等等,也都當記錄下來,流傳給後人觀看,讓大家知道這一朝代的時候,不僅有哪些君王將相,也還當有那個時代民衆百姓的生活,這在史書中,稱爲志。一部史書,一般就是由帝王的紀,大臣的傳,以及各種地理、風俗,服章等志組成。”

魏徵道,“陛下,如果按此修史,只怕工程會很浩大。”

“無妨,要修就得修出精品,得讓後人稱讚,既得公允公正,又得指出得失。”

隋朝歷史不過三十多年,要修起來倒也不是太難,畢竟許多事情,對於魏徵等人來說,那都是親自經歷,或是親耳聽聞的,而且長安、洛陽等兩京,還存有大量重要的檔案資料,各地官府裡,也有許多官府檔文,都可以很好的提取資料。

“朕讓你修大秦創業起居注,也是因爲想在我們這一代,把我們這一代人的經歷都記錄下來,留給後世子孫觀看,我們自己的故事,能夠記錄的更全面更真實。”

“等這兩本史書修好後,朕還會繼續讓國史館修樑、陳、北齊、周史,甚至將來還可以修南史、北史。”

北魏後期開始,戰亂頻繁,許多朝廷都是幾十年的短命朝廷,因此樑陳北齊周隋都還沒來的及修史。

羅成便打算由大秦建立一個專門的國史館,先修隋史和大秦創業起居注,然後再把前五代沒修史的朝代也一起修了,甚至將來還專門修兩本記錄南北朝歷史的南史和本史。

“陛下,朝廷官修史書,由宰相監修,史無前例啊,臣最擔心的,還是怕這史書修出來後,會被人說有失公允!”

羅成哈哈一笑。

“魏老道啊,你是不是以爲朕讓你們來監修國史,就是專門讓你們黑前朝,然後吹噓本朝的?不,朕不是那樣的人,朕希望你們能夠公正客觀的記錄歷史,把這當成留給後人的寶貴歷史財富,而不是其它。”

皇帝笑笑,“老道你修大秦創業起居注的時候,寫朕的時候,可千萬別寫什麼我母親懷我之時,夢到什麼金龍啊紅日這些,也不要寫我出生之時,什麼滿屋紅火、神鳥飛入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這些寫爛的異像,不過是些謊言,沒必要寫。”

魏徵呵呵一笑,皇帝說的這些異像,都不過是爲了襯托皇帝的偉大身份,比如什麼劉邦斬白蛇,什麼赤帝白帝的。史書上,幾乎每一位帝王的出生前,都有異像。

什麼母親夢到吞紅日然後有孕啊,什麼夢到與神人交而有孕啊,羅成認爲這些都是扯淡,人就是男女結合後受孕經十月懷胎生下來的,哪有什麼做個夢啊吞個什麼奇怪的果子就能懷孕的。

“對於楊廣,朕也希望你能夠公正,客觀來說,楊廣是一個充滿理想,有遠大抱負,勤政且極具才能的皇帝,不過他也有剛愎自用好大喜功的一面,到了後來,也消極怠政,寵信奸臣,這些,朕希望你們能夠都如實的寫出來,比如楊廣開的大運河,就是功在當代立在千秋的利民利國工程,還有楊廣徵討高句麗、吐谷渾、伊吾、林邑等,也並不能全歸之爲個人好大喜功,得從國家角度去分析他的動機和目的,最後失敗亡國,卻也不能本末倒置的就全歸之爲好大喜功。”

魏徵捋着鬍鬚,“陛下對楊廣的評價可是非常高了。”

“楊廣本身便是如秦始皇和漢武帝一樣的君王,只不過楊廣沒有如秦始皇和漢武帝一樣有王朝數代的積累,且又沒有優秀的繼承人和忠心的皇家宗室屏藩護衛。他雖然失敗了,亡國了,但他並不是一個昏君!”

魏徵點頭,記下了皇帝對楊廣的這個評價,隋明帝非昏君也。

第149章 咄咄逼人(爲S司機萬賞加更!)第1090章 趁虛繞後奪敵巢第272章 追第1294章 你爲難我們了第793章 李世民捲土重來第385章 孤軍第638章 太原兵變第1069章 妄議朝政驚紈絝第179章 百斤大刀第518章 納叛第521章 三兄弟第858章 五百里魏王國第303章 羽翼豐滿第1106章 八爪第929章 若爲自由故第1238章 榜下捉婿第814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1251章 少壯派第122章 敲打第1342章 兩手硬第932章 許和尚第394章 李玄霸第796章 蠢動的舊貴族第699章 萬事俱備第407章 班師回朝第1117章 罪惡第811章 秦皇揮劍,意在唐王第1010章 最狠不過帝王心第373章 攻入平壤第167章 根據地第985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第1479章 雪藏第670章 羅閥四鎮第1026章 重建漢家安西府第875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778章 兩敗俱傷第645章 一夜暴富第1506章 大勢所迫第336章 驅逐宇文化及第320章 激怒第925章 山頭第310章 玄菟軍亞將第1082章 日落府兵巡天南第1534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96章 歃血爲盟、義結兄弟第204章 三百斤錘第1448章 帝王之下皆螻蟻第616章 斬首奪旗第114章 假子第1253章 鐵槍不老第872章 皇帝萬歲第870章 雲侯第619章 驚弓之鳥(感謝劉安鋼萬賞)第581章 老鼠拜貓第957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207章 四猛第1471章 親手扼殺第1412章 霸皇第85章 陌刀不出,誰與爭鋒第333章 風緊扯乎第1367章 逼反第176章 應者雲集第805章 洛陽第958章 長流至死不復回第58章 青眼有加第1045章 錦衣衛都督謀反第968章 無賴漢子佔花枝第1452章 下馬第1338章 壞天子第303章 羽翼豐滿第632章 心不狠江山不穩第753章 李密稱臣第896章 斬草除根第697章 又來遲一步第538章 天使李世民第472章 東都危第590章 挖牆角第1027章 錦衣衛與皇城司第452章 霸王對白虎第707章 節制天下兵馬第1371章 草包第759 紅槍會第781章 朕爲天子第646章 爲誰而戰第165章 賞官第889章 武士彠、羅思摩第11章 縣令授職第697章 又來遲一步第1319章 油炸天雞第613章 敢死隊第719章 三藩第1370章 聰明人第448章 圍三闕一第770章 四面楚歌第1412章 霸皇第1400章 衍聖公第1390章 全城戒嚴第241章 鄭觀音的惡夢第975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第238章 兵過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