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捲土重來

李密得王伯當來投,那真是如虎添翼。

接下來,這對師徒倆個率兵橫掃諸縣,如入無人之境,接連攻城破縣,反軍勢力大增。

兵馬所到之處,諸地的各路賊匪草寇紛紛來投,孟讓更是十分豪爽的來者不拒,全都封官授爵,在這一點上,他充分接受了李密的建議,如楊玄感一樣的豪爽。

短短時間,孟讓的齊軍,便已經滾動到了十萬之衆,雖說烏合,但也確實人多勢衆了。

李密成爲齊軍的大司馬,統領兵馬攻伐,而李密又以王伯當爲驃騎大將軍。

“齊王,密以爲如今我軍雖衆,可糧草卻依然不多,尤其是淮陽之地無險可守,非根據之地。”

孟讓手裡端着個酒杯,懷裡還擁着一個美人,身穿一襲袞龍袍,帶着些酒氣道,“大司馬言之有理,我也正要找你商議此事呢,如今我軍擁衆十萬,名振中原。不過淮陽卻無險可守,所以我打算率部向南,去淮西。”

淮西,便是淮南道的西部,大抵倒是在大別山的東西兩側,永安、蘄春、同安、弋陽、廬江、淮南諸郡,這一帶因爲有大別山、桐柏山等,南面又臨漢江、長江,可以是依山背江,是個險地。

尤其是在這個時代,大別山、桐柏山等這些大山裡,還有許多蠻子。

這些蠻人,其實就是後世土家族等的先祖上,但也確實不夠開化,朝廷在這些山區的統治不夠嚴密,比起河南這個中原四戰的腹心之地,無疑,淮西這裡算是不錯。

進可攻,退可守。

萬一形勢不對,既能龜縮入山,還能跑路,不管是往西面的山南跑,還是往江南跑,或往淮南跑啊,都可以。

說白了,其實孟讓雖然都稱齊王了,可也沒太大自信心。

不過這個路線卻不是李密想要的。

他一心復仇,就要推翻楊家,哪願意一輩子藏於山野之中當個山大王呢。

“大王,如今昏君楊廣還在雁門被圍着,天下府兵都趕往河東勤王,這正是我輩的大好機會啊。此時我輩人多勢從,軍心士氣極高,正好趁此機會,揮師向北。”

李密認爲,還是應當趁機去打洛陽。

不過洛陽城堅,因此義軍可以先攻滎陽,奪興洛倉。

“大王,興洛倉,有倉窖三千口,每倉儲糧八千石,這是洛陽及整個天下最大的存儲糧倉,若我軍趁機奪下此倉,則可以召天下英雄就倉用糧,齊聚洛陽,一起圍攻東都。到時天下英雄,皆聽命於王,那時揮軍攻下洛陽,大王就可以進位稱帝,進而順勢平定中原,建立新朝。”

可孟讓卻還是猶豫。

雖然現在兵馬膨脹很快,可孟讓畢竟也是當過齊郡主簿之人,不是那種無知的草莽,身爲曾經的體制中人,他因此很清楚朝廷的實力。

眼下張須陀率河南府兵去雁門勤王,但肯定還會回來的。尤其是他判斷皇帝雖被始畢殺了個措手不及,但應當不會有事。

用不了多久,皇帝就將南下,殺神張須陀也會南下。

那時怎麼辦?

楊玄感當年都沒辦到的事情,他不認爲自己能辦的到。

所以孟讓不太願意去洛陽。

“魏公,如今我輩雖不比那些身爲羣盜,日夜在草莽中苟且偷生者,可也好不到哪去,我們現在雖號稱擁衆十萬,可甲不滿三千,騎不過千,如何打東都洛陽?就算是興洛倉城,那也是相當堅固的,我曾經去過興洛倉城,那裡防禦十分嚴密,未必有機會。”

這話讓李密十分氣惱,覺得孟讓果然不是成大事之人,剛取得了一些勝利,結果就小富即安了。

“大王,我們現在乾的都是掉腦袋的造反之事,這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不趁機奪興洛倉,破洛陽,號召天下羣雄,反想着退去淮西,鑽進大山裡,這豈是成事之理?若等府兵返回河南,我等就算再怎麼藏身山林,也沒用的。”

可任李密怎麼勸說,孟讓還是決定去淮西。

這氣的李密渾身顫抖,就想要對着孟讓一通大罵了。

好在最後孟讓也沒過份,畢竟有今天的成功,也多虧了李密。所以最後他提出了一個兩全之策,分兵。

他提出,由他親率一部向南進軍,攻略淮西,以爲根據之地。

而李密呢,率部北上,去打滎陽,奪興洛倉。

“若是魏公你能奪下興洛倉,到時我再揮兵北上會師,一起打洛陽。”

事已至此,李密也無奈。

於是當下議定,孟讓率主力南下淮西,李密率部北上滎陽。

李密分到了一萬人馬,還基本上都是這些天才剛來投的各路賊匪們,其中也包括學生王伯當的那一支人馬。

咬咬牙,李密帶着這一萬餘烏合之衆北上了。

他沿着蔡水北上。

此時河南之地,不少精銳府兵都在東征之中折損,而年初的設道置使,又從中原抽調了不少府兵調往邊關五節度八都督區,使得府兵銳減。而皇帝雁門被圍,召天下兵馬勤王。

河南安撫使張須陀和東都守樊子蓋都率兵北上,河南於是更加空虛。

李密和王伯當組合,雖率的是支烏合之衆,可士氣正盛,這一路北上,居然無人可擋。

他們接連攻破數城,每破一城,盡取錢糧器械,甚至招降城中的郡兵鄉勇等相隨,於是實力不斷暴增。

九月初,李密攻破運河大城陳留。

然後揮師進入了滎陽郡,此時的李密,人馬已經暴增到八萬。

進入滎陽之後,李密派王伯當攻打金堤關。

金堤關在運河東岸,與虎牢關相距不遠。

金堤關的守將面對王伯當率領的三萬人馬來犯,出城迎戰,結果卻被王伯當大敗,金堤關隨後失守。

李密到來,便以金堤關爲大本營,分兵攻奪滎陽諸縣。

魏軍連破諸城,最後兵圍虎牢關東面索水河邊的滎陽城。

滎陽太守是由河南安撫使張須陀兼任,此時張須陀卻率河南精銳遠在河東,好在滎陽城是鄭家的根基之地,鄭家當然不願意讓叛軍攻破,於是拿出許多錢財,又招募勇士,還派出家奴家丁助守,總算是打退了魏軍的第一次圍城。

“快,趕緊向張安撫報信,讓他趕緊率兵回來救援!”鄭氏大宅,滎陽鄭氏的一位老爺子急道。

第1512章 退盟威脅第1014章 孤注一擲賭國運第1477章 藩王、邊帥第1521章 傳位第701章 李靖收徒第1509章 夜宴宋王第509章 生擒吳皇第504章 咬人的狗不叫第2章 瓦面金裝鐗第1106章 八爪第1008章 聖文神武天皇帝第185章 秦瓊第1484章 駕崩第202章 廟小容不下大佛第917章 高原雄鷹第1471章 親手扼殺第350章 假降真受第1299章 御前會議第877章 天子守國門第1124章 亭長宇文士及第863章 中興之戰第1005章 壯士飢餐胡虜肉第1467章 騎士領第748章 嫡系中央軍第765章 入關第1376章 義商齊心第440章 大帥巡營第1084章 血戰到底一當十第508章 抱大腿第1395章 官逼民反第1360章 爭功第911章 火焚太極宮第400章 軟禁、稱王第929章 若爲自由故第1090章 趁虛繞後奪敵巢第8章 章丘小鐵匠第1089章 你要戰,便來戰!第584章 段姥第1467章 騎士領第1388章 象林縣男爵第906章 號令四十萬第1497章 騎士歸來第222章 後院起火第494章 新舊貴族第642章 質子軍第1117章 罪惡第201章 升職加官第1235章 牛腿稅第544章 形勢所逼第460章 管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1484章 駕崩第63章 爺爺在此第21章 孃家人第391章 消失的平壤第337章 暗夜的殺戮第102章 勇者無敵第583章 張金稱第161章 夜宴第145章 霸王餐第620章 嗣業抗旨第98章 非禮第1528章 煌煌帝都第1520章 太白經天第956章 皇帝御封新門神第1318章 蝗神第563章 黑槊龍驤第779章 唐王李淵第124章 山大王第1382章 摘桃子第1265章 張士貴第1321章 李縣丞第536章 玄武門兵變第23章 狐假虎威第295章 山頭第1052章 秀才舉人爭進士第484章 山窮水盡第888章 天威第270章 夜第815章 魏王掛帥第1364章 呆仗第1345章 兩湖熟天下足第808章 李密入秦第539章 鐵面無情第1519章 軍區第452章 霸王對白虎第91章 接管三班第440章 大帥巡營第338章 羅成的大殺器第537章 軟禁第134章 福將第479章 斬首示衆第351章 各爲其主第571章 長孫無忌第389章 李家有女初長成第1429章 那津第551章 熬鷹第770章 四面楚歌第605章 漢家公主(第七更!)第932章 許和尚第625章 殺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