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向南,向南

連綿不絕的大青山橫臥在塞外定襄土城北部,這座天然屏障,擋住了前套平原通往大後山之路。

千百年來,這裡成爲北方遊牧民族和中原漢耕民族反覆爭奪的焦點。

往來征戰不斷,雙方在大青山上打通了一條蜿蜒曲折古道,這條路長達九十里,稱爲白道。

河套之地,其東部的前套在南北朝時被稱爲敕勒川,這是一片富饒之地。

其西面,在隋時也則曾稱爲豐州灘。

羅成敗始畢可汗,許多突厥人逃循漠北,留下來的突厥人則歸附漢家,嗣業在定襄幾年,一直大力移民墾荒、築城設屯。

有詩人來到邊塞看到這裡的情況後,曾寫下了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詩句。

可是頡利的再次南侵,尤其是劉武周的突然叛亂,打了嗣業一個措手不及。

“若我當時不率主力遠征九原,也不至於讓定襄有此大劫!”

“晉王,話雖如此,可誰又能料到頡利和劉武周等會此時作亂呢。”

軍營。

士兵們正在拔營。

川流不息的定襄宣武軍將士們,身着赤紅的軍袍,胳膊上還各按官階兵銜鑲嵌着銅章。

秦軍講究官階軍銜,有品者皆有武階,而無品者則有兵銜。

隊頭以上皆有武階官品,而隊頭以下則無品階,因此都授予兵銜。隊副爲軍士長,充任隊旗手的是上士、護旗手是中士,此外每隊的火長爲下士,組長爲上等兵,服役兩年以上的爲二等兵,服役一年以上的爲三等兵,新入伍不滿一年的爲列兵。

戰鬥之時,各有藩屬序列,但如果打亂了,那便以官階和兵銜高低來排定指揮序列,明確上下。

士兵們揹着鎧甲,身着大口褲,腿上打着綁帶,拿着武器,有序的出營。

軍旗飄飄,排列整齊的士兵開始唱着軍歌,軍哥聲中,步伐有序。

營門前。

嗣業騎在馬上,看着將士們。

“晉王,我軍不過三萬人,且如今糧草將近,抗旨不遵,反西進去打柴紹十萬人馬,太冒險了。”

“確實冒險,但值得。”

羅嗣業有他的考量,此時出塞自然是沒有危險,但要繞到奚境借道回范陽,這一圈繞下來得一千多里路,他這三萬多裡在這裡已經呆了很長時間了,糧草本就不多了,這一千多裡糧草是個大問題。

更何況,羅嗣業更不甘心就此撤回范陽。

血債只能血償。

頡利兵強馬壯,他暫時不能去硬碰硬,但去打柴紹的十萬唐軍,羅嗣業覺得還是有很大的機會的。

有心算無心。

加上柴紹之前從九原郡出來時,已經在那裡留下了不少兵馬。

然後他遇暴雨洪水,中途改道繞路,本來他是要在定襄城下與頡利會師的,但如果頡利都已經去馬邑了,柴紹的兵馬還沒到定襄。

這是一個阻擊的好機會。

“報!”

“報,斥侯輕騎已經探到柴紹軍位置,其軍已至金河河口的金河泊,其兵力約八萬人左右。”

嗣業讓扈從的義兒侍官拿來地圖,他在地圖上察看了一陣。

“看來柴紹行軍很緩慢,纔剛到金河口,接下來估計他是要沿金河往東北行軍,然後再南下經殺虎口入長城關內,去雲內與頡利會師了。”

他估算了下距離,白道距金河泊大約一百六十里路而已。

“傳令,調整路線,全軍不再向西,改爲向南。”

“向南?”

········

向南,向南。

向南百里,定襄大利城。

夜色之下,大利城中留守的突厥人發現有兵馬自北而來。

牛角吹響,留守的五千突厥軍從睡夢中驚醒,紛紛披上鎧甲拿起刀劍。

“敵襲嗎?”

“好像是兵馬過來了。”

突厥人登樓的登樓,出城上馬列陣的陣列。

良久後。

終於有人馬過來。

“我是大唐左武衛大將軍柴駙馬麾下先鋒,奉駙馬之命前來相告,我十萬唐軍到了!”

說着,那騎士馳近城下,奉上一封書信。

城中留守的突厥將領聽說來的是李唐的兵馬,不由的鬆了口氣,還以爲是北邊的羅嗣業打過來了。

“好好檢查下這封信,可別是羅嗣業冒充僞造的。”

一名漢人仔細檢查了半天,最後把信交還給那突厥將領,“確實是李唐柴紹的來信,上面的印信也不是僞造。”

“這個柴紹,怎麼現在纔到?”

“他說路上遇到暴水漲水,不得不繞路,耽誤了不少時間。還說如今軍糧將近,請求我們先借他些糧食。”

“三更半夜的跑來借糧,真他孃的擾人好夢,不借。”

“將軍,不好吧,畢竟他們也是友軍。”

“好吧,那就等柴紹來了再說。”

沒多久,更多人馬到來,他們在遠處停下。

一員騎兵高舉着唐軍的紅白旗在前,後面跟着一支約二三百人的騎隊過來。

“大唐左武衛大將軍譙國公柴駙馬到了,請打開城門。”

城上的突厥人探頭瞧了瞧,打着哈欠,“開城吧,他孃的,真是晦氣,這個時候過來。”

大利城的城門緩緩打開。

城下旗手舉着旗幟率先入城,其後二百餘騎也跟着入城。

城上的突厥人打着哈欠,還想着等他們進來後把城門再關上,然後還可以找個地方再眯會,結果城門處突然傳來陣陣喊殺之聲。

“唐軍反了!”

········

喊殺聲此起彼伏。

城門處,大唐左武衛大將軍駙馬都尉譙國公柴紹,掀開面甲,卻成爲了大秦晉王羅嗣業,他揮起自己的陌刀,左劈右砍,接連砍倒數名措不及防的守門突厥兵。

他身側更多的騎士已經展開突襲。

許多突厥人死前只剩下一個不解的疑惑,爲何唐軍反了?

大利城北門點起了火堆,城北遠處的宣武軍將士們終於等到了進攻的命令。

“殺!”

三萬餘宣武軍將士們,心懷血仇猛衝而來。

大利城中的突厥中還想抵抗,可城門被突破,秦軍源源不斷的涌進來,鋼刀長矛無情的收割者留守的突厥軍。

天亮。

五千突厥留守兵馬,盡被殲滅。

一夜陣斬千餘,俘虜了三千餘衆。

渾身浴血的嗣業坐在大利城門樓上,迎着朝陽。

“殺,一個不留!”

第946章 大非川第341章 秦瓊、李淵第52章 兄弟第1432章 打他第225章 各憑本事第606章 潛龍在淵第251章 鯨吞第560章 辭相第877章 天子守國門第1380章 自稱太守第790章 長安第672章 世外桃園第1402章 野豬皮第1487章 二轉第103章 兵臨城下第107章 龍兄虎弟第795章 光榮之家第67章 突襲第201章 升職加官第302章 慕容長生(謝謝平安10113萬賞!)第764章 內亂突起第577章 誰當爲太子第1363章 獵騎兵第332章 六騎戰千第898 不甘心第825章 唐帝第1054章 白衣暮登天子堂第695章 暗夜兵變第884章 真真假假第1296章 天亡第397章 羅藝大破新城,李世民初顯威第466章 逃出五指山第1288章 莫裝逼第1414章 鬥殺第1419章 播告羣嶽第675章 清除後患第901章 皇太子第178章 福利第322章 白馬義從第975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第1265章 張士貴第218章 卑鄙無恥之徒第1255章 狗奴第355章 謊言第279章 尚方寶劍第1379章 自立爲王第254章 第一團第453章 自污第833章 漢城第400章 軟禁、稱王第679章 清君側第15章 嫂嫂第372章 分兵獨進第117章 狗大戶第709章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第869章 義成復辟第150章 人走茶涼第172章 過小年第725章 公敵羅成第656章 李淵第517章 嫡庶第266章 烏雲壓城城欲催第913章 必須死第229章 鄭觀音第430章 以眼還眼第686章 再下一城第426章 李密第1419章 播告羣嶽第820章 秘而不宣第410章 死而復活(爲大吾王萬賞加更!)第962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983章 縱慾傷精腦中風第1253章 鐵槍不老第770章 四面楚歌第59章 身披明光甲,揚威羅成名!第316章 血戰第181章 劫囚車第759 紅槍會第454章 萬里覓封侯第614章 驕狂第1421章 徵夷大將軍第945章 臥榻之側的謀反第1023章 積石高奏凱歌聲第746章 死地(感謝大吾王萬賞!)第836章 滅世族第1006章 絕地反擊再破國第317章 老子反了(感謝書友105萬賞!)第932章 許和尚第1364章 呆仗第797章 鐵與血第1518章 雙刃劍第230章 你等着第637章 出爾反爾第1052章 秀才舉人爭進士第526章 男人的尊嚴第493章 榮華富貴第528章 八大總督第909章 鐵馬秋風大散關,征程飲馬渭河邊第476章 隋二世而亡第1241章 朕又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