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章 霸王硬上弓

蕭關城下。

清水河谷,此河又名蔚如水,當地百姓俗稱葫蘆河。此河東南上游便聯接涇河的西北上游,而往西北則匯入黃河,直抵靈武。

清水河谷西南,則是高高的隴山。

河套、隴右、河西三道兵馬,追集蕭關城下,匯聚於清水河谷平原中。

近五十萬的府兵、郡兵、鄉兵、民夫、部落兵齊集於此,連營百里。尤其是那些羌人等部落,許多雖然一部落纔出兵三千,可他們卻帶着上萬的部落家眷,婦人老人孩子們趕着牛羊,推着車跟在後面,對於這些藩兵們來說,他們向來如此,一旦出動,那就是舉族上下一起出動,青壯男人在前面打仗,少年和健壯婦人們守營,老人孩子們也跟着同行,同時他們把牛羊帶着邊走邊牧,這牛羊便也是軍糧。

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後勤糧草運輸這一說,基本上就是放牧。

聯軍的大營中軍。

大帳前高高樹立着關隴行營都統的大旗。

都統大帳裡,各道郡的都督指揮使、太守、郡丞、都尉等,還有諸部落的酋長們,把一個帳篷擠的滿滿的。

許多藩人首領們披着各式各樣的獸皮,身上充滿着羶腥味,操着聽不懂的部落語。

這場面,確實能稱的上是多年未有了。

李軌一身鋥亮鎧甲,坐在嗣業的下首。

“晉王,近五十萬大軍集結於蕭關之下,這仗怎麼打?”

嗣業心腹,隴西郡太守殷開山向嗣業建議,“應當兵分多路,蕭關下有十萬兵馬足夠,其餘的兵馬,分成數路,攻掠唐之原、隴、慶諸州,還可以聯絡散關下的黃君漢將軍,請他出兵攻散關,右是能聯絡上藍田關外的單雄信將軍,請他出兵配合攻打藍田關,則更好。”

嗣業坐在帥位上,搖頭。

“散關和藍田關的單黃兩位大將軍雖是友軍,但我指揮不了他們,如果他們肯配合幫忙,那是最好,但如果他們不肯,也沒什麼關係。咱們這次有四五十萬人馬,老子從沒有打過這麼富裕的仗,自打我統兵征戰以來,指揮最多的人馬,也不過是三五萬,這樣的仗,隨便怎麼打,都能贏。”

嗣業一揮手,“也不要搞什麼兵分多路,更不需要友軍配合,咱們就自己打自己的,甚至也不要什麼主攻什麼助攻,先一起拿下蕭關,然後直趨涇河河谷,順河而下,直逼長安。”

“大王,四五十萬人馬只攻一路,太過富裕,有些浪費兵力,並不能充分使用。”

“老子沒有那麼多時間分兵多路,也沒有時間左右聯絡,就一個字,打。”

那羣羌氐部落酋長們聽身邊的翻譯譯完嗣業的話,都大爲讚賞,直接大呼小叫的拍着桌子,在他們看來,仗就這樣打,什麼多路出擊,哪那麼麻煩,直接碾壓過去就好。

段志玄提醒羅嗣業,說是四五十萬人馬,其實真正的精銳沒多少。

核心的戰力,也就是嗣業帶來的近三萬宣武軍老底子,還有李軌的那幾萬人,部落藩人雖不下十萬,可這些人良莠不齊,也並不好指揮。

至於數量更多的郡兵鄉勇,這些既缺少訓練又武器不精。

而那些豪強大戶的隨徵志願子弟,也未必真的可靠。

但嗣業不管那些。

“近五十萬人是真的,這總不會錯的,而蕭關的李道宗纔不過兩萬來人,比我們更不如,他的兵更多是新兵烏合。我們亂,他們更亂,那就以亂打亂。”

大帳裡亂糟糟的,可嗣業卻不管這些。

幾乎是一意孤行的做出了戰鬥部署。

部署也非常的簡單,把兵馬先是劃成了河套、河西、隴右三大集羣,原來下面又各編成了數個軍。

每道的集羣編十五萬人馬,每個集羣下再編前後左右四個軍,每軍以府兵爲主力戰兵,再以郡兵鄉勇爲輔兵,以部落蕃兵爲遊騎奇兵,以那些部落蕃兵的家眷和各郡民夫爲後勤民夫。

這般粗略一分,倒也算是指揮順序清晰。

爲了能夠加強指揮,嗣業特請李軌爲自己的副帥,以雲定興爲自己的長史。然後任命段志玄統河套集羣,讓侯君侯統河西集羣,由殷開山統隴右集羣。

當天,聯軍殺豬宰羊,全軍飽餐。

第二天天微亮。

“全軍出擊!”嗣業拔劍高呼。

整個蕭關下的清水河谷平原上,頓時無數的號兵用肩膀扛起巨大的號角,後面的號手鼓起腮幫如蛤蟆,奮力的吹響牛有號。

“嗚嗚!~”

雄壯而亢奮的號角聲,頓時傳遍整個河谷平原。

一支支號角吹響,緊接着成百上千面戰鼓也跟着擂動起來。

負責首攻任務的是段志玄的河套集羣,他喝令連連,一名又一名傳令騎兵揹着令旗飛馳,前往各個廂團傳令。

接到命令的一支支營團,如箭一般飛奔向蕭關城下。

蕭關上。

李道宗看着關下那如螞蟻一般涌來的秦軍,也不由的感覺頭皮發麻。

太多了。

簡直就是密密麻麻。

“羅嗣業要拼命了。”

“先登蕭關者,賞黃金百兩,封開國侯!”

段志玄大聲喝令。

“立跳蕩功者,每人皆賞錢百貫,階升三級!”

士氣正旺的秦軍將士,聽到這個更加是奮勇激發,一個個嗷嗷叫着往前衝。

蕭關雖堅,可又如何?

而更多的藩人輕騎,已經以千百人爲一股,沿着各個河谷山口,四下出擊,準備深入蕭關周邊數百里,甚至是繞到蕭關後面去。這些蕃騎善長翻山走嶺,彪悍勇武,這種小股機動,深入敵後的戰術,正適合他們。

關城上。

李道宗暗暗心驚,卻還在爲關城唐軍鼓氣。

“我軍佔據險要關城,秦軍雖衆,但不過烏合也,他們這般一窩蜂似的來攻,只是來送死,大家不要怕,待他們靠近後,一起放箭。”

“只要我們堅守關城,不出十日,羅嗣業必敗退。”

話還未落,已經衝到關城下的河套集羣前鋒,已經對着城上開始不斷放箭。

一支接一支的箭飛上天空原來落下。

一支兩支。

千萬支。

箭如雨下。

而且幾地停歇。

關城上的唐軍不斷中箭倒地,這支也幾乎是臨時徵召起來的新兵,缺少鎧甲,弓弩盾牌不足,尤其是戰陣經驗不足,結果第一輪箭雨下來,無數人便中箭倒地。

箭雨絲毫沒有停歇,甚至越來越猛,越來越多的秦軍衝到關城下,許多秦軍勇士已經扛着梯子過來了。

第134章 福將第811章 秦皇揮劍,意在唐王第974章 羌管悠悠霜滿地第706章 假黃鉞第25章 逃役第504章 咬人的狗不叫第763章 真龍天子第50章 逐鹿第36章 神兵到手第953章 風捲紅旗凍不翻第1445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123章 羅字營第236章 拜堂成親第572章 杜伏威還是李世民第499章 天子腳下第646章 爲誰而戰第537章 軟禁第694章 說客武士彠第1048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24章 烤竹鼠第346章 孽蓄第1454章 白虎陷陣第1322章 聖人仁慈第1024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305章 鐵馬冰河後庭花第1088章 郡國並立西山道第1465章 書同文,語同音第336章 驅逐宇文化及第577章 誰當爲太子第512章 弒君奪位第1369章 黑齒義隆第1280章 破城第807章 虎口拔牙第1372章 鷹犬第798章 虯髯客第856章 悔恨的淚第909章 鐵馬秋風大散關,征程飲馬渭河邊第203章 霸王硬上弓第1250章 積極進取的渤海艦隊第1041章 是非功過蓋棺定第559章 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第608章 誰是英雄!(爆炸十連更!)第602章 羅成的瘋狂(第四更!)第1112章 老鐵槍第797章 鐵與血第1051章 科舉取士求國賢第765章 入關第894章 吳越樑楚第852章 突厥四兒第1037章 汝之妻子吾養之第1343章 平步青雲第262章 認我做義父第1118章 韋氏姐妹第1295章 跳反第1410章 豪華陣容第744章 李淵李密第642章 質子軍第625章 殺胡口第540章 定計擒羅成第105章 鬥將第570章 觀音婢第300章 讒言第168章 僱傭兵第507章 江都第970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39章 西廂小娘子第861章 兩國交兵,先斬來使第203章 霸王硬上弓第1532章 子孫滿堂第1123章 豐歲屯第1084章 血戰到底一當十第295章 山頭第26章 分地第1127章 女王第1006章 絕地反擊再破國第304章 大業八年第180章 七石弓第13章 千里一盞燈,萬里煙雲罩第352章 羅家鐵軍第128章 挑戰第821章 孤注一擲第455章 爭當主角第1316章 黃河灘第593章 雁門之圍(第五更!)第567章 拜封節度使第145章 霸王餐第353章 天威第54章 收穫第68章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第1306章 金狼不死第271章 騎第1045章 錦衣衛都督謀反第484章 山窮水盡第441章 彈劾第1376章 義商齊心第1017章 恐秦突厥盡奔逃第94章 三衙總班頭第438章 一時納盡豪傑第371章 薛家五虎將第973章 胸有良策定西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