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今日帝王親出狩

長安。

太極宮、甘露殿。

一衆宰相圍在皇帝的榻前,一邊是單皇后與皇太子嘉文。

皇帝靠在榻上,在他突發中風一個多月以來,第一次張口說出了一句完整的話。

“嗣業現在哪?吐谷渾戰況如何?”

皇帝的聲音有些沙啞,吐字也有些含糊不清,但衆人還是聽明白了意思。看到皇帝終於恢復了清明,大家無不高興。

皇后更是激動的淚流滿面,這段日子她都不知道是怎麼熬過來的,整個人都銷瘦了一大圈。

“陛下,西線戰事一切皆好,陛下勿要掛念,讓安心休養就好。”侯莫陳乂道。

羅成開口,“把我扶起來一點。”

背後又塞了一個靠墊,這個姿勢讓羅成稍舒服了一些。

他中風後昏迷了七天,然後醒來,但此後也是處於口不能言體不能動的狀態,好不容易熬了一個月,由孫思邈全力醫治,總算是康復不錯。

如今雖然還是不能下牀走動,可好歹手腳都已經恢復了些知覺,手臂可以稍稍舉起,腳也能擡起來一點,自己勉強能翻個身。

最難得的是,他已經慢慢能說話了,從一開始說的含糊不清,沒人能聽懂,到現在,大家都能聽懂大半,再帶半猜,便也可以交流。

這些日子,對於羅成來說,也是萬分煎熬的,他也完全想不到,自己好好的,居然會突然腦溢血中風。

這場中風對他的打擊很大,一度讓他心灰意冷,好在孫思邈的醫術很高明,讓他居然這麼短的時間內已經康復的這麼好。

現在皇帝也終於振作起來,一個月不聞宮外之事,現在皇帝迫切的想知道外面情勢如何了。

“朕是天子,朕要知道這個天下如何了,朕病了,但這個朝廷這個天下不能病。”

一口氣話出一長串話,讓皇帝也有些累。

“陛下,你就安心休養,外朝之事,就交由諸位宰相們便好。”

羅成醒來後,魏徵等宰相跟皇帝交了個底,簡單的說了下他病後朝廷的局勢,比如政事堂第一時間接了皇太子來長安監國攝政,再比如國舅現在掌握長安外的京畿行營,而皇后單氏也垂簾聽政。

政事堂有諸位宰相輔佐太子,朝中一切安好。

但當羅成問及吐谷渾戰事時,魏徵只說戰爭在控制之中,馬上就將結束,卻不肯深談。

羅成馬上就感覺到只怕形勢未必如他們說的那麼好,否則要是情況好,他們肯定會告訴自己。

恢復了說話,但還不了牀。

如今的天子羅成,已經無法出太極宮甘露殿半步,自己所能接近到的人,也就只有殿中省的那幾個宮人內侍,朝臣們也只能見到宰相而已。

這對於羅成來說,無疑好像是被隔絕了起來。

“召李君羨來,朕要問他。”

魏徵爲難的道,“陛下,你現在身體還剛恢復了一點點,孫藥王也說你現在不能操勞,更不能情緒激動,必須得靜臥休養,受不得半點打擾。”

“陛下,宮內有皇后娘娘主持,朝廷有政事堂宰相們主持,京畿安全有曹國公單國舅主持,至於吐谷渾的戰事,也有樞密院和兵部負責,陛下無須擔心,我等都是陛下的老臣,其忠心和能力,陛下都應當相信的。”

羅成緩緩道,“朕豈會不相信你們,只是朕實在不想做一個睜眼的瞎子,不想一切都被矇在鼓裡,對外一無所知,朕又如何能安靜的下心來休養康復呢,只會心裡難安,情緒難平。”

·······

當天,皇帝先後單獨召見李君羨、張須陀、杜淹、文彥博、魏徵等人。

第二天,皇帝頒下詔令。

御史大夫不再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不入政事堂,翰林院學士承旨不再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不入政事堂。樞密使不再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不入政事堂。

皇帝下旨在翰林學士院設立九位殿閣大學士,分別對應三省六部。

政事堂九位宰相,分別爲三省的左右僕射、兩位中書侍郎、兩位門下侍郎以及吏部尚書、兵部尚書、民部尚書。政事堂握有票擬之權。

但翰林院有代硃批之權,並且皇帝還暫時給了翰林院議政之權。

實際上是把決策權交給了政事堂,把行政權交給了三省六部,把議政權交給了翰林院,而御史臺負有監察百官彈劾宰相的權力,因此這次御史大夫退出了政事堂,翰林院的學士承旨也是因爲要分擔議政權,代掌硃批也退出政事堂。

而樞密使退出政事堂,則意味着宰相們失去了軍令權。

政事堂、翰林院、三省六部,分掌決策、行政、議事之權,其實就是隋初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三省的行政、決策、審議三權分立。

只不過制度填填補補,於是三省雖然還有,但三省六部現在都不復過去職權。

這種現象,其實是歷朝歷代政治制度變化的常見現象,都是不斷打補丁,補到最後便與最初完全不同。

明面上皇太子攝政監國,擁有最終決策權,而皇后也依然垂簾聽政,輔佐太子,但實際上病中的皇帝,依然不肯輕易的交出權力。

哪怕政事堂的一衆宰相都是他信任之人,可他也不想把所有權力都交到政事堂手裡。

翰林院學士承旨和御史臺御史大夫、樞密使三位宰相退出政事堂,其實就是直接削奪限制政事堂宰相們的權力。

“詔授長孫無忌爲京兆尹。”

“詔授單雄信爲太子左衛府中郎將。”

皇帝在見過張須陀後,又召見了自大非嶺突圍而出來到長安的王玄策。

“王玄策,你願意再冒險回到大非嶺嗎?”

“陛下,臣願意。”

“好,朕現在授你爲七品陪戎校,派一隊千牛衛隨你返回大非川。見到嗣業,告訴他,朝廷並沒有遺忘掉他和大非嶺上的兄弟,如今突厥吐蕃吐谷渾諸藩進犯,朝廷已經調集數十萬大軍,準備一舉將其殲滅,讓他們再堅守一下。”

“告訴嗣業和大非嶺上的將士們,朝廷爲表彰他們的功績,特頒賞賜,士兵晉軍銜一等,勳加一級,賞錢十千,軍官階升一級,錄勳二轉,賞錢二十千。所有陣亡戰死傷殘者,撫卹賞賜加倍!”

王玄策看着皇帝的病體,既爲皇帝擔憂,又爲自己的晉升而高興。

陪戎校是不久前改爵後新調整的散官體系中武散官的一級,原來的二十九級文武散官,上次改爲了各三十級。

武散階爲八尉八校八將軍四大將軍兩上將軍,文散階爲八郎八大夫八散騎常侍四光祿大夫兩開府。

武散階最高的兩個上將軍,分別是正一品天策上將軍,從一品柱國上將軍。四大將軍,則是驃騎大將軍、輔國大將軍、鎮軍大將軍和冠軍大將軍。

八將軍是從忠武將軍到遊擊將軍,正四上到從五下。

而八校是正六上到從七下,八尉則是正八上到從九下。

文散官三十階,最高的兩開府,是開府儀同三司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原本是宰相銜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被改成了從一品文散官。

而政事堂的九位宰相,皆加同平章事以爲宰相。

“朕希望不久後,能再在長安看到凱旋的你和嗣業等西征將士們!”皇帝說完,向他招手,在他肩膀上拍了幾下,“一定要回來。”

王玄策激動的眼淚都下來了。

“臣定當不負使命,就算是飛也要飛上大非嶺,功成之後,便是爬,也要爬回長安城!”

第791章 少林棍僧第777章 羅軍大敗第388章 後宮第743章 後果自負第440章 大帥巡營第666章 渡海南下第1366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267章 兩千戰十萬第1089章 你要戰,便來戰!第1091章 鐵騎踏破叛軍營第1323章 巡撫第1331章 來自銀河的你第846章 頡利突襲第3章 叔寶兄,我來也第1369章 黑齒義隆第228章 上門惡犬第656章 李淵第706章 假黃鉞第937章 貴族志第116章 侍從扈衛第614章 驕狂第33章 打到服爲止第839章 江山與你何干第997章 雪山岷江新戰場第383章 破敵國都,生擒賊王第1250章 積極進取的渤海艦隊第13章 千里一盞燈,萬里煙雲罩第770章 四面楚歌第327章 妒忌第684章 造反吧,兄弟!第1046章 弓長之君當別都第61章 八風第558章 朝天子第255章 叔侄相見第1449章 挖坑第261章 宇文承都第515章 軍生怨氣第1447章 請君入甕第1481章 異教第715章 攻城巨獸第77章 羅士信第189章 秘笈(謝青翼追光打賞盟主!)第571章 長孫無忌第906章 號令四十萬第419章 結盟第224章 小霸王第1238章 榜下捉婿第283章 無悔第194章 金釘棗陽槊第1049章 秦皇殺妖坑術士第550章 去意已決第421章 抄家滅族第696章 漁陽鼙鼓第46章 意外第4章 表哥第1476章 太子旅賁第1423章 偉大的羅馬第400章 軟禁、稱王第811章 秦皇揮劍,意在唐王第834章 三娘震妒女,羅成奪太原第424章 羅成遇襲第1347章 八百標兵第822章 一戰滅秦第1256章 劉文靜第225章 各憑本事第1455章 黑狼逃遁第82章 佔領第1499章 放手第728章 江都保衛戰第1104章 鏡花水月第1451章 刺蝟第1396章 不虧第766章 竇建德完了第48章 密謀第174章 威望第988章 主少國疑身不免第1295章 跳反第406章 再次殺回平壤第550章 去意已決第1005章 壯士飢餐胡虜肉第673章 一級戰備第317章 老子反了(感謝書友105萬賞!)第1478章 居功自傲李世民第9章 擂鼓甕金錘第129章 論功行賞(第三更!)第393章 李代桃僵第1081章 天南銅柱林邑郡第904章 遷都第65章 將功贖罪第271章 騎第944章 西海王國第1499章 放手第865章 拒詔抗旨第164章 罪妻補兵第950章 度種還是仙人跳第1489章 頑抗第893章 拋棄第1091章 鐵騎踏破叛軍營第848章 定楊可汗第883章 於絕境之中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