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解決問題

巴維爾科夫上校會對此感到吃驚並不奇怪。

因爲任何一支部隊,只要敢於和敵人近身肉搏就已經說明了它的戰鬥力。

原因是肉搏戰需要更多的勇氣。

彼此在陣地中槍來炮往的戰鬥,往往是還沒做好心理準備子彈和炮彈就過來了,直到看見傷口感覺到疼痛才發現自己受傷。

但肉搏戰,那是需要直面刺刀、鮮血,以及敵人扭曲的面部

有時你還要在感受到敵人的無奈、企求、恐懼的同時,將軍刺一分一分的,慢慢的推進對方的心臟。

此時的舒爾卡就做着這樣的事。

任何時候,當你在肉搏戰中和一個對手扭打在一起時,整個世界似乎都安靜下來,互相眼裡就只有對方一個。

原因無它,這時所有的戰略、戰術、官銜等等全都是無用的,有用的就只有一個,力量。

直到這時舒爾卡才真正體會到“雙拳難敵四手”的真正含義。

敵我雙方的力量其實差不多,也就是勢均力敵,這時只要再多出一雙手,甚至只需要一隻手,拿着一把手槍或是軍刺往舒爾卡身上來一下,這場戰鬥就結束了。

但這場肉搏戰的激烈程度就在於敵我兵力大致相當。

或者也不能說兵力大致相當,這場肉搏戰是發生在煙霧彈中,能見度只有兩米,再遠一些就算還有多餘的兵力也看不到這裡當然也幫不上忙。

舒爾卡在扭打時使了個巧勁,他一翻身將對手壓在了一個由迫擊炮炸出來的彈坑裡……滾進了這個坑就意味着兩邊都被擋着無法動彈,於是對手就陷入被動。

然後,舒爾卡就將自己的體重壓在手中的軍刺上。

德軍士兵拼命掙扎,他握着舒爾卡的手,用盡最後一分力氣試圖將舒爾卡推開。

但他沒成功,只能看着軍刺一分一分的靠近他的心臟。

舒爾卡能看到他眼裡的絕望,甚至能聽懂他嘴裡的企求。

但舒爾卡知道自己不能心軟。

因爲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肉搏戰,如果舒爾卡放了他,下一秒他馬上就會反客爲主殺了舒爾卡。

於是,軍刺越來越近、越來越近……刀尖穿透軍裝刺進皮肉,德軍士兵絕望的大叫起來,最後掙扎了一下試圖改變軍刺的方向,但卻沒能成功。

下一秒他就放棄了,一鬆手軍刺重重的扎進了他的心臟,鮮血就像噴泉似的迸了出來,痛苦使德軍士兵腦龐變了形,同時全身有如觸電般的抽搐起來。

拔出軍刺,德軍士兵似乎也跟着鬆了一口氣,然後腦袋一歪就沒了生氣。

舒爾卡一翻身就躺在了地上,他已經筋疲力盡,此時如果再出現一名敵人,那麼舒爾卡或許也只能像身邊的剛剛死在他手裡的德軍士兵一樣選擇放棄了。

沒有人喜歡放棄自己的生命,他們甚至願意鬥爭到最後一刻。

但有時形勢就是不允許,不允許他們再多活一刻。

幸運的是,這樣的事並沒有發生,蘇軍又一次在肉搏戰上佔了便宜。

這應該說是理所當然的。

原因是每當進行肉搏戰時蘇軍都會組織迫擊炮對德軍控制的正斜面實施不動攔阻射擊,這使德軍後續部隊很難增援上來,或者即便增援上來也會遭受傷亡。

反之,德軍卻不敢這麼做。

因爲就像之前所說的,戰場是在蘇軍所在的反斜面,德軍如果實施攔阻炮擊,傷亡更大的或許是那些衝鋒的德軍部隊。

也就是說,每一回近身作戰蘇軍總能得到有力的增援,而德軍卻並非如此。

因此,即便德軍各方面素質優於蘇軍,甚至身體素質也不例外……應該說德軍的身體素質比蘇軍好得多。

德國在1938年時已經實現“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都有牛奶和麪包”。

而蘇聯,則剛從饑荒中緩過神來,甚至大多數士兵都經歷過饑荒。(注:蘇聯第二次饑荒發生在1932年至1933年)

這決定了蘇軍士兵的平均身體素質不如德軍。

應該說這也是德指揮官埃德蒙德中校對近戰有信心的原因:德軍士兵無論軍事素質還是身體素質都明顯優於蘇軍士兵,憑什麼就不能壓住蘇軍佔領馬馬耶夫崗?!

然而戰場並不是簡單的比較,有時客觀條件或者說人爲製造出來的有利形勢比士兵本身還重要。

埃德蒙德中校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他皺着眉頭對鮑爾中校說道:“現在看來,失去作用的不僅是直射武器,就連迫炮部隊也受到了某種程度的限制!”

鮑爾中校看了看馬馬耶夫崗,然後問:“埃德蒙德中校,我在想……我們是否可以將突擊炮開上馬馬耶夫崗?”

“將坦克開上去?”埃德蒙德中校有些吃驚。

“是的!”鮑爾中校回答:“雖然有些困難,我是說馬馬耶夫崗幾乎沒有一條像樣的路,而且還佈滿彈坑,但它坡度平緩。如果讓工兵在炮火的掩護下修出一條路把坦克和突擊炮投入到戰鬥中去……”

“這似乎是個好辦法!”埃德蒙德中校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我們動作要快!”鮑爾中校看了看天色,說:“再過幾小時天色就要入黑了,到時我們的坦克和突擊炮就很難發揮作用。另外,我認爲我們不能讓敵人發現我們的動作,否則他們就會有所準備!”

“當然!”埃德蒙德中校回答。

埃德蒙德中校的辦法很簡單,就是保持步兵對馬馬耶夫崗的進攻,就算德軍士兵一隊又一隊的倒在蘇軍的反斜面陣地上。

這些槍聲、爆炸聲和廝殺聲就足以掩蓋德軍在正斜面的動作。

另一方面,德軍工兵還很聰明的將公路和已有的工事結合起來……有些工事稍加改造就是一條很好的公路,這樣德軍就用最短的時間構築好兩條曲折向上的公路使坦克和突擊炮能通往山頂。

這個計劃進行得很順利,因爲蘇軍包括舒爾卡在內對此都一無所知。

“做好戰鬥準備!”埃德蒙德中校在一切準備妥當的時候,就對部隊下令道:“解決問題的時候到了!”

第六百二十八章 方向第一百三十三章 脫鉤第809章 調查第一百八十一章 中尉第一百零五章 敖德薩第七百一十四章 頓河集團軍第一章 戰火重生第820章 家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拉鋸防禦第796章 坑第八十三章 反攻第一百九十七章 克林防線第七百零六章 間諜第七百四十六章 劣馬對良馬第六百零九章 賭第六百零四章 犧牲第四百五十六章 士氣第789章 情報第四百六十九章 懲戒營第四百七十九章 疏散第十章 坦克第一百八十二章 辦法第三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五百二十七章 山頂陣地第五百九十八章 鐵路橋第四百二十二章 玩火第五百三十七章 排查第二百六十五章 斯帕金第三百九十二章 兩棲登陸第五百四十三章 私刑第六百九十二章 運氣第三百一十二章 機槍第五百九十五章 迫擊炮第三百一十章 訓練第一百章 悖論第六百四十五章 以多打少第七百零六章 間諜第七百二十八章 穿插第四百九十三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六十八章 意圖第四百三十三章 兩百米第797章 兌現第五百二十四章 炮兵第四百八十八章 觀摩連第五百二十七章 山頂陣地第五百零八章 屍體第一百五十六章 打理第817章 監視第五百一十一章 爭奪第二百七十章 失敗第三百零七章 叛徒第十七章 任務第七百五十章 思考第五百九十八章 鐵路橋第一百五十八章 花瓶第六百七十四章 穿插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襲第七百五十四章 突襲第六百三十章 炮兵第二百二十章 勝利第三百五十九章 馬拉雪橇第六百三十八章 作用第二百九十七章 意外第六百三十四章 政治委員第七百三十八章 自豪第四百九十四章 鐵絲網第一百三十八章 第270號命令第六百六十七章 飛行團第三百九十三章 海軍步兵旅第五百七十六章 非正規部隊第847章 輕車簡裝第一百八十七章 意外第六十二章 埋伏第五百七十九章 察裡察河第818章 關鍵第六百七十九章 命令第三百六十章 支撐點第二百六十五章 斯帕金第一百五十七章 採訪第一百九十四章 反坦克壕第一百一十六章 敖德薩第四百四十二章 感動第814章 特赦令第六百五十章 全面反攻第五百六十五章 補給爭奪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短兵相接第一百四十六章 責任第866章 新兵第八十九章 坦克肉搏戰第六百二十二章 交接第二百章 自責第四十六章 哥薩克第六百九十二章 運氣第三百九十一章 撤退第789章 情報第三百五十一章 橋頭陣地第六百八十九章 協同第五百四十四章 諾言第三百四十二章 決定第二百三十章 毀車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