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里揚諾夫斯克的指揮官表示剛纔只是米格29k的駕駛員在緊張的情況下錯誤操作下降副油箱給丟下去,並不是故意在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上丟下一個炸彈,事實上米格29k根本沒有裝備炸彈,所謂的發動戰爭根本就是無稽之談。而且蘇聯艦隊也願意就此收手,對於之前的冒犯行爲艦長表示道歉。
不過對比一下戰績就知道爲什麼蘇聯會先提出停戰要求,那幾艘阿利伯克級已經被撞得慘不忍睹,還有一艘被米格副油箱的爆炸襲擊的阿利伯克級雖然沒對船體造成多大的影響,但是當時在甲板上的水手遭到這樣的爆炸襲擊後因爲重度燒傷而被擡進醫務室的人可不少。蘇聯空軍爲了報復在那個副油箱裡做了一點手腳,將航空燃油變成了類似燃燒汽-油彈的東西。
羅斯曼連忙答應了烏里揚諾夫斯克艦長的請求,他在心裡默唸道,“感謝上帝,這羣不要命的怪物終於要離開了,我們終於可以相安無事的離開這裡了。”
雖然華盛頓號和日本的金剛級驅逐艦都領教過了蘇聯艦艇瘋狂撞擊的手段,但是卻將後面基輔級的指揮官嚇得魂不附體,他也是第一次親眼見識到蘇聯艦隊如此的蠻橫撞擊,就跟他們的瘋狂伊萬一樣,之前一直停留在腦海之中的想象在這一刻變成了恐怖的現實。
後面的瓦良格一直虎視眈眈而沒有動手,它似乎只是確保不會有人干擾到華盛頓號與烏里揚諾夫斯克號之間的較量,只要這艘基輔級膽敢輕舉妄動,那麼瓦良格絕對會進攻。對付韓國可不比對付美國,哪怕瓦良格射出第一顆反艦導彈,事後韓國除了強烈譴責之外,還能做些什麼?
蘇聯艦隊就這樣在原地注視着華盛頓號以及其他艦隊灰溜溜的離開,共和國的衛士用血與忠誠告誡這些外人,別想在我們的土地上,佔到一點的便宜。
蘇聯的航母和護衛艦沒有離開,他們就像在黑暗中定格了巨大身影一樣,丹尼爾心有餘悸回過頭的時候,看見它們的身影跟隨着下落的夕陽,被黑暗慢慢的吞噬掉輪廓,直到最後消失在黑夜之中。
羅斯曼可沒有心情繼續糾結其他事情了,受傷的水手必須送到醫院進行救治。激烈的爆炸點燃了他們的衣服,令人奇怪的是燃燒的燃油沾染到他們身上之後就再也甩不開了,必須用刀將粘附在皮膚上的東西剜掉。
這一刻羅斯曼明白過來,那根本不是什麼副油箱意外摔落,而是蓄謀已久的進攻。他們將副油箱製造成燃燒汽=油-彈,爲他們的反潛機駕駛員復仇。
就在演習結束之後,美國和蘇聯都同時發表了一份聲明,白宮新聞發言人表示他們在西太平洋海域的演習中遭到了蘇聯艦隊的阻攔,並且有一架伊爾38反潛機對美國的艾森豪威爾號造成了重大的損失。
爲此,蘇聯與美國的艦隊在西太平洋發生了一場對峙,而蘇聯一架米格29k艦載機故意投放炸彈到美國阿利伯克驅逐艦的甲板上,導致了三名水手死亡,還有四名因爲重度燒傷還在進行緊急治療。同時他們也答應歸還蘇聯飛行員的屍體。
美國國防部長阿斯平此時的心情是憤怒的,首先他沒有想到自己居然沒有看穿蘇聯人低劣的謊言,還故意的走進他們的圈套之中,導致了這次事故的發生。更加令他氣憤的是,沒想到太平洋艦隊居然直接圍堵和攻擊美國艦隊,導致整個艦隊損失慘重。
蘇聯對外部長所說的話當然與美國的截然不同,蘇聯人表示美國在西大平洋的所作所爲嚴重損害了蘇聯的主權,並且導致蘇聯反潛機的四名飛行員死亡,這是絕對無法原諒的行爲。
“所有的侵害蘇聯主權利益的國家,都會受到應有的懲罰。無論他是不是那個屈指可數的強國。所有的幫兇也一樣必須受到懲罰,無論他有沒有親自動手。蘇維埃絕對不放過任何一個,絕對不會。”
這樣帶着威脅性的警告對於美國來講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所以美國能對蘇聯的威脅置之不理。但是周邊的小國就倒黴了。因爲一旦蘇聯發表了什麼打擊宣言,第一個倒黴的肯定是他們,而不會是美國。
果然就在事件還沒平息多久,蘇聯的打擊報復便開始了。在蘇聯政府的支持和教唆下,朝鮮直接向韓國的延坪島發射了兩百多發的炮彈,而且這些炮彈都睡對準了延坪島上的居民區,一時之間造成了三十多名平民受傷,兩人死亡。
這是1994年以來朝鮮首次向南韓發動進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炮擊邊境線。
隨後南韓也採取同樣的反擊政策,用k-9自行火炮向朝鮮海岸炮基地附近發射至少80發炮彈,予以反擊。
韓國國防部就此事對朝鮮方面發佈了最高警戒,並由空軍戰機飛越延坪島上空進行視察。韓國軍方目前已下令進入局部挑釁最高應對態勢,啓動危機管理體系,加強了全軍警戒態勢。
WWW¤ ttκan¤ c ○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炮擊事件之後朝鮮方面就平靜了下來,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樣,也不見得金正日有什麼進一步的挑釁言論。好像這次的炮擊事件只不過是一起隨性而爲的失誤一樣,但是南韓政府方面的某些高層卻非常清楚,這是朝鮮的一份投名狀。他們希望可以重新得到蘇聯的援助。
就在朝韓的炮擊事件還沒結束多久,亞納耶夫就開始了訪問朝鮮之旅,對此金正日做出了給予最高規格的接待,畢竟亞納耶夫上臺之後減少了對朝鮮的援助,也讓他們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了。能夠重新拿到蘇聯的援助,對於朝鮮來講是一件非常繼續的事情。
的確,這一次亞納耶夫爲他們帶來了一份厚禮,足以讓朝鮮欣喜,南韓擔憂的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