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子義坐在馬上聞言摸了摸下巴,他點頭道:
“文若先生所說不錯,雷有德的地位是軍功堆出來的,在他費了天王之後他就只能通過勝利來穩固軍心,一旦戰敗他便會落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接着蘭子義回頭向仇家父子二人抱拳道:
“說道這裡子義得要好好向兩位先生作個揖,先生在壽春城中就已經料到雷有德的下場,真可謂是料事如神啊。”
仇文若見狀對蘭子義抱拳回禮道:
“衛侯過獎了,我與家父只是做些份內的事情罷了。”
仇孝直見到蘭子義作揖倒是沒有着急回禮,他捏着自己下巴上那一小撮鬍子似笑非笑的說道:
“見幾知危,只要梳理清楚過去,把握住現在,想要看清未來並不難,並非我父子二人算計到雷有德的下場,實在是情勢如此,天意使然,我父子二人只是把這趨勢說出來了而已。所以衛侯不必這麼客氣。
只是看到現在滿地的屍體,在下心中很是悲哀。“
蘭子義聽聞此言略微皺眉,不過他並沒有生氣,他只是把身子轉回去淡淡的問道:
“孝直先生爲何心生悲哀?”
仇孝直道:
“因爲任我父子才智通神,洞見未來,還是無法阻止這遍地的屍體。把握住天下大勢又怎樣?察覺到天命所歸又如何?我也就只能做個過客罷了。”
仇孝直這一番感慨勾出了蘭子義心中無限的感慨,若說仇孝直只是個看客的話,他蘭子義則是參與了全過程的親歷者,在這期間蘭子義或因爲自己,或因爲別人,但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因爲德王,反正蘭子義並沒能憑藉自己的一身本事救下人來,他只是勉強抱住了自己的命而已,在他身後是一條鋪滿了將士們屍體的血路。這其中的無力感、挫敗感,乃至無奈纔是真正令人失望透頂以至於絕望。
在仇孝直感慨完後蘭子義便唏噓不已,四周將士人影攢動,或騎行或不行,黑暗之中看不清他們的身影,但隱約間似乎能夠看到一些早已殞沒沙場的老兵,一時間已難分清這裡究竟是回京的大道還是黃泉路。
桃逐鹿似乎並不關心周圍的情況,他面無表情的掃視着周圍的人影,是不是還衝着黑暗中的人影點頭示意,但仇家父子看的清楚,桃逐鹿的手一直摁在刀把上沒有鬆。
蘭子義嘆詠許久之後終於停下了聲音,他騎在馬上低垂着頭默默的隨着馬兒前行,也不管周圍行走的到底是人是鬼,又沉默了許久之後蘭子義才艱難的開口說道:
“孝直先生這是合言?你是幕僚,把自己的謀劃說出來便是盡責,是否聽取是我這個領兵的將領的事情,先生又何必悲哀?
真正應當心痛的是我,子義無能,害得衆多將士白白殞命沙場,子義有愧啊!”
說着蘭子義仰面朝天又是一聲長嘯,兩行熱淚順着眼角隨聲落下。
說來也奇怪,在蘭子義長嘯過後,籠罩在衆人周圍的那片黑影便消失不見,月夜戰場再次回到他們身邊,隨行的也只剩下剛剛趕回來的輯虎營戰士。
仇家父子暗自里長出了一口氣,仇文若更是明顯不滿的看了自己父親一眼。仇孝直此時已經一聲冷汗,他可沒想到自己會活見鬼,聽見蘭子義自責後立即答道:
“衛侯不要過於自責,朝中大勢如此,並非衛侯一人可以改變。這一仗能夠打贏衛侯已經出了十二分力,衛侯是有資格面對那些九泉之下的將士們的。”
仇文若不願讓話題繼續在這個路數上進行下去,於是也插話道:
“說道朝廷大勢,剛纔我等帶人打掃戰場時見到張偃武與魚公公先後氣沖沖的策馬而去,衛侯可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蘭子義情到真出,整個人都還沉浸在悲痛中,聞言他用袖子擦擦眼淚,卻沒法立刻答話,過了好一會蘭子義才能開口,他把之前遇見張偃武與魚公公的事情說了一遍,等到說完時蘭子義狠狠的吹了馬鞍一拳,驚得馬都跳了起來,蘭子義說道:
“都怪公公見死不救,東軍將士死了這麼多,我真是想不明白他爲何要這麼做?他與東軍有什麼仇?”
蘭子義這話是咬着牙說出來的,聲音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桃逐鹿聽到這話趕忙警覺的查看四周,還好沒有人注意這邊,不過若是有人有心留意這邊談話,而桃逐鹿又沒有看出來的話,那就只能是魚公公的安插在營中的臺城衛了,正要撞上這種事情只能自認倒黴。
仇孝直與仇文若父子兩人聞言互相換了個眼神,兩人都明白蘭子義說出這話是因爲他還沒從自己的情緒當中走出來,此事雖然可以理解但絕不能放縱發展下去。
仇文若先看口說道:
“衛侯,公公乃是長輩,哪怕做得事情不合常理,衛侯也不應當出言不遜。“
蘭子義聞言道:
“可是……“
話未說完仇孝直便打斷蘭子義道:
“衛侯可知公公爲何見死不救?“
蘭子義聽到這個問題心中一震,雖然他的心還籠罩在自責中,但他敏銳的嗅覺已經讓他察覺到這個問題並不簡單。
蘭子義側過身回頭看向仇孝直,他眼中的痛苦正在退散,他問仇孝直道:
“孝直先生有話請講,子義願意洗耳恭聽。“
仇孝直聞言閉上眼略微點頭,然後說道:
“既然如此那就請衛侯容我再賣個關子,敢問衛侯我大正四方鎮軍是從何處來的?“
蘭子義道:
“若論鎮軍起源,那是在大正立朝時爲太祖四方征伐的各路軍隊,在天下太平之後,太祖便按着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把這些軍隊變成了四方鎮軍,我家祖上就是從北邊草原上歸順大正的部落民。可是這與魚公公見死不救有何關係?“
仇孝直聞言笑了笑,道:
“衛侯既然知道鎮軍起源那就應當理解鎮軍的作用……“
蘭子義聞言搶先說道:
“鎮軍的作用自然是捍禦四方了,當年太祖皇帝就是這麼安排的。“
說道這裡蘭子義愣住了,他隱隱約約的好像感覺到了什麼線索。
仇孝直望着蘭子義笑道:
“前朝昏虐,鼎出宮闈。當時羣雄逐鹿天下,我太祖皇帝只是其中一隻,最終剪滅四方,定鼎天下時,大正已經收了諸多降兵,還有許多在外帶兵的公侯頗有尾大不掉之勢。太祖是不放心這些軍隊的。“
仇文若聞言接着說道:
“當時四面都有外患,太祖那時的禁軍還沒有現在的禁軍這麼大規模,而且剛打下天下來便要裁撤藩鎮,怎麼看都有卸磨殺驢的意思在裡面,所以太祖皇帝才設立了四方鎮軍。“
蘭子義皺着眉頭說道:
“所以鎮軍的存在就是爲了抵禦四面的外患,外患一除,鎮軍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這也就是爲什麼南軍是帥先被裁撤掉的,因爲嶺南出了海沒有任何敵人。“
仇孝直點點頭,繼續說道:
“朝廷一直都在裁撤藩鎮,這個衛侯自然清楚,但裁撤藩鎮總得要藉口,藩鎮兵又多在邊疆立功,無緣無故裁撤掉的話難以服衆。所以朝廷需要藉口。“
蘭子義聞言擡頭空洞的望着仇孝直,他說道:
“所以妖賊便是一個藉口。“
仇孝直答道:
“海賊已經被東鎮兵剿乾淨了,東邊再無外患。對東鎮兵而言,京城下的妖賊是必須要打贏的,但更好的是東軍與妖賊兩敗俱傷,現在的結果對朝廷,對皇上而言可謂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仇文若聞言嘆了一口氣也說道:
“所以戚榮勳在江北時徵調東軍的行爲並不會被朝廷怪罪,相反還幫了朝廷一個大忙。“
蘭子義聽到這些話心中無力的恨不得躺倒地上去,他長嘆一聲道:
“只因爲這個原因就要賠上十萬條人命嗎?天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