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大長公主

馬公公的臉上籠罩了一層灰濛濛的霧氣,這便是“玄陰劍氣煞”入體的症狀,他身爲一位天人境大宗師,當然不至於束手無策,但是需要時間,靠靜坐調息,慢慢將其化解,或是逼出體外。在這個時候,李玄都會給他時間嗎?

就算他能恢復全盛狀態,可李玄都在江湖上的綽號卻是“紫府劍仙”,關鍵就在於一個“劍”字,他連李玄都的“人間世”都未逼出,何談取勝?

李玄都道:“再一再二不再三,兩次出手,你們是不是太不把我的話放在心上了?”

氣息驟然一凝。

除了李玄都和周淑寧外,包括馬公公和燕王世子,所有人都感覺自己已經走到了性命攸關的時刻,一生一死,都在這位紫府劍仙的一念之間。

若是天寶二年以前的李玄都,這些人自然是必死無疑,甚至沒有前面兩次機會,不過現在的李玄都,卻是秉持了“能不殺人就不殺人”的律己規矩,沒有急於痛下殺手。

李玄都稍稍沉吟了片刻,也可以算是等待了片刻,似乎在等什麼人。

果不其然,不多時之後,有一個女子聲音傳來:“停手吧。”

李玄都轉頭望去,一名女子緩緩走來,看上去大概年近不惑的模樣,樣貌秀美,氣度雍容,眉頭微蹙,左眼下方有一點硃紅淚痣,面帶幾分憂鬱之色,一身女冠打扮。

李玄都見到此人,頓時露出幾分追憶之色,有些感慨,有幾分恍然,終是化作一聲嘆息。

周淑寧瞧見李玄都這副模樣,心中暗忖:“該不會又是哥哥的一位紅顏知己吧?不過看樣子,老了些,應該不是。難道是哥哥失蹤多年的姐姐?不對,哥哥說過,他自小孤苦,沒有父母家人。總不會是當年讓哥哥在年少時魂牽夢繞的女子,算起來,哥哥十三四歲時,這女人還算是風華正茂。”

正當周淑寧胡思亂想的時候,就聽李玄都說道:“原來是大長公主殿下到了。”

與此同時,廳內的衆多扈從都已經跪地行禮,哪怕是御馬監掌印馬公公,雖然腰桿挺直,但頭卻是低下去了。被困住的燕王世子更是不斷掙扎,被堵住的嘴中“嗚嗚”作響。

自從四大臣死後,宗室就打破了不得參政的鐵律,其中以晉王爲首,其次是燕王和唐王,除了這三位王爺之外,還有一位女性皇室成員,那就是穆宗皇帝的妹妹,玄真大長公主。

按照大魏律制,皇帝之女稱爲“公主”,皇帝姐妹稱爲“長公主”,皇帝的姑母一輩則稱爲“大長公主”。如今皇帝是天寶帝,玄真長公主自然就變爲玄真大長公主。

說起這位大長公主,也是一個傳奇人物,是穆宗皇帝最小的妹妹,也最受穆宗皇帝的寵愛,在謝雉上位之前,就與當時還不是大長公主的玄真長公主交好,兩人算是宮廷中盟友,互爲奧援。後來穆宗皇帝將玄真長公主下嫁於樑國公的兒子,樑國公祖上曾經迎娶過一位公主,此時是第二位公主下嫁,在當時也算是一段佳話,可惜小國公的命不好,成婚半年便撒手人寰,當時還算年輕的玄真長公主沒有改嫁,而是選擇出家奉道。

在當今世道,一部分顯貴女子不願意嫁人,或是想要更多的自有,便會選擇出家爲女冠,可以自由接待男客,或是藉着女冠身份躲婚,躲一年半載,再重新擇偶。玄真大長公主便是走了這條路,故而作女冠裝束,穆宗皇帝應允之後,賜她道號“玉盈”,故而又可稱她爲玉盈法師,與正一宗張靜沉的鎮魔法師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僅次於真人的封號。

在穆宗皇帝駕崩之後,朝堂上變爲四大臣獨大。經過世宗朝對於宦官的打壓,以及穆宗朝對於文官的重要,再加上英宗朝武官勳貴在與金帳汗國幾番大戰中損失殆盡,此時的文官集團已經達到了頂峰,舉個最直白的例子,論官職,張肅卿與秦襄俱是一品,可人人都認爲是張肅卿提拔重用了秦襄,將秦襄視爲張肅卿“黨羽”,而非盟友,可見文貴武賤。張肅卿身爲文官之首,又是帝王之師,再加上小皇帝年幼,已經有了幾分虛君實相的意味,甚至有人說張肅卿“非相實攝”,意思是說他並非宰相,而是攝政。

太后謝雉深感一人之力無力抗衡四大臣,於是開始拉攏宗室,其中就包括這位玄真大長公主,不過不同於晉王的激進,以及另外兩位王爺的中庸,玄真大長公主在太后與四大臣之間充當了一箇中間人的角色,首先倡議爲張肅卿加封“太師”,總攬朝政,太后參知政事,晉王參謀政事,緩和文官集團與宗室之間的矛盾,試圖在宗室與內閣之間謀取平衡。雖然玄真大長公主的謀劃因爲張肅卿新政的推行、爲正一宗、清微宗等地方豪強的陸續介入,以及地師徐無鬼的推波助瀾等原因,最終失敗,但是無論是如今的文官領袖孫鬆禪,還是太后謝雉,仍是將這位大長公主視作一位不可或缺的中間人角色,玄真大長公主因此而得以參與政事,是爲大魏公主權勢之巔峰。

如今朝廷有帝黨和後黨之說,帝黨以文官爲主,後黨以宗室爲主。歸根究底,正是因爲皇帝年幼,未曾親政,所以纔給了太后和宗室掌權的空間,諸王爲了手中權柄自然偏向於太后。文官一再要求皇帝親政,也正是因爲大魏本就是宗室賦閒而皇帝一人與百官共治天下,至多再加上宦官,所以文官們要將宗室趕出廟堂中樞。這也是雙方圍繞權柄爭執不下的關鍵所在。一旦品嚐過權力的滋味之後,再想放下可就難了,晉王等人嘗過了大權在握的滋味,哪裡還肯放手,也不是沒有想過盡收權柄,成立一個由宗室組成的內閣,無奈此時各地督撫已經形同割據一方,以正一宗爲首的江南豪強對於上次帝京之變耿耿於懷,以補天宗和秦家爲首的遼東豪強則虎視眈眈,若是帝京有變,立時可以入京勤王清君側,晉王等人也不敢異動。

在這種情形下,玄真大長公主就尤爲重要,雙方都需要這麼一位中間人來說和調停,玄真大長公主便是不二人選,從出身上來說,她屬於宗室,可從立場上來說,她既不是後黨,也不是帝黨。

李玄都之所以與這位玄真大長公主相識,還要追溯到天寶元年的時候,那時候他初識張白圭和張白月,來到帝京,年輕氣盛,劍敗帝京各路高手,由此名動京華。當時玄真大長公主已經在謝雉的邀請下出山參政,麾下有衆多門客,其中就有一位劍士不服李玄都的名氣而與李玄都鬥劍,結果慘敗,被當時性情乖戾頗有張海石風範的李玄都直接削斷手腕,由此引出玄真大長公主。

當時玄真大長公主對於李玄都的印象不佳,認爲這個年輕人固然是驚才絕豔,但太過鋒芒必露,不懂收斂,遲早會過剛易折。她曾想借助手中權勢,對李玄都略施懲戒,既是爲屬下門客討一個說法,也是教訓下李玄都,讓他稍作收斂。不過張白月作爲張肅卿的女兒,當時與玄真大長公主的關係極好,算是一對忘年交,玄真大長公主膝下無子無女,將張白月視作半個女兒看待,於是在張白月的從中闞璇之下,李玄都和玄真大長公主這才放下成見,算是化干戈爲玉帛。

見到故人,李玄都也是百感交集,不由輕嘆一聲:“自天寶二年一別,已是匆匆五年,如白駒過隙,不知大長公主近來安好?”

第七十一章 身份第八十三章 秦道方第一百零九章 大成若缺第二百三十四章 女子地師第一百七十二章 城頭觀景第一百六十八章 落花臺第二百三十章 登臺第五十二章 敗走遁去第二百章 慕容畫第九十章 把水攪渾第一百一十章 深埋地下第八十八章 美酒第八十八章 無心上人第四十四章 洪成仇第三百一十五章 光明天第一五十三章 老兄弟第一百四十一章 正邪之辨第三百一十二章 解惑第九十四章 嫁禍第五十一章 反客爲主第一百六十六章 五雷轟頂第一百三十五章 宿命通第二百二十一章 民在何處第一百九十六章 巷中殺人第九十五章 吳振嶽第二百二十九章 相爭第一百零三章 姑侄二人第八十二章 八部衆第二十四章 符望閣第一百二十六章 一路見聞第四十六章 朝日第二百二十章 爲民請命第二十七章 九重雷劫第十五章 路途記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未來事第一百一十章 合作第六十一章 三綱陣第六十八章 踏足玉虛第一百一十四章 夫人們第二百二十八章 答疑解惑第二十八章 宮官論道第二百零五章 沾泥帶水第九十六章 暗流第一百四十章 陰魄珠第二百零九章 下屍三蟲第一百九十二章 激鬥第一百八十四章 重返人間第七十二章 大長公主第一百二十一章 切磋較技第十九章 少年長生第二百二十六章 江湖傳言第一百一十八章 儒生寧憶第二百三十章 夏夜春雨第七十二章 堂主島主第一百零九章 山搖地動第一百九十八章 姐妹第八章 鳳凰膽第二十章 一個好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四諦寺第二十二章 重回客棧第七十八章 仙人撫我頂第六十三章 三十六劍第二十二章 魔高一丈第二百七十二章 五魔教主第六十一章 殺人者清微宗弟子是也第二百三十三章 道祖的歸道祖第二十八章 發難第一百四十章 重回道觀第二百二十一章 劍名紫螭第二百九十八章 神仙第一百八十九章 劫財劫色第六十八章 雨滴夜長第一百八十二章 醜奴兒第二百四十章 談和番外四第九十六章 所得甚豐第八十八章 兩方思量第一百三十六章 有何不同第三十五章 圍攻第十七章 坐忘禪功第一百八十四章 鳳樓春第二百三十七章 慈恩塔鬥法第十八章 萬法皆通第二百二十三章 驚雷第八十一章 人仙道第九十八章 此劍無悔第一百八十七章 化身第一百七十七章 人死燈滅第二百三十五章 齊神宗第一百三十三章 人之大欲第八十二章 平安縣城第七十一章 帝女第一百三十章 見聞所感第二百五十五章 行雲布雨第一百九十章 千門第十四章 廟堂江湖第二百一十二章 誓師第三十二章 馮家小姐第一百六十四章 推官漕幫第五十一章 反客爲主